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动物卷)
35120100000022

第22章 鸟纲(1)

鸵鸟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产于非洲因此又叫非洲鸵鸟,是现代鸟类中最大者,鸵鸟体重可达135千克,雄鸟高约2.75米,两翼退化不能飞翔,后肢粗壮有力,足仅2趾(第3、4趾)适于奔走。胸骨不具龙骨突,无尾综骨和尾脂腺,雄鸟具交配器。它们生活在沙漠草原地带,群居,日行性。嗅、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千米/小时,能跳跃达3.5米。它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繁殖期在旱季,有求偶争斗,雄性具求偶炫耀,雌性以沙地掘浅坑为巢,每产10~13卵,孵化期约42天,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60年。有时几只雌性鸵鸟的卵产在一起,孵化时雄性夜间、雌性白天轮流值班,卵很大,一枚重0.5~1千克,一般是40~50只鸵鸟汇聚成一群活动。它们还常用沙土和砾石将蛋覆盖,以保持一定温度。在孵化末期,亲鸟会将一些蛋推滚到窝边缘,有利于同步孵化。孵化出的雏鸟很快就能随亲鸟四处游荡。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1985年繁殖成功。鸵鸟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鹤鸵

鹤鸵是鸟纲鹤鸵目鹤鸵科的一种又称食火鸡,分布于大洋洲东部、新几内亚和附近岛屿。体高1.7米,重约70千克。头顶有高而侧扁的、呈半扇状的角质盔;头颈裸露部分主要为蓝色;颈侧和颈背为紫、红和橙色,前颈有2个鲜红色大肉垂。足具3趾,均向前。体被亮黑色发状羽;翅小,飞羽羽轴特化为6枚硬棘。雌雄羽毛相似,但雌鸟体型较大,前颈的2个肉垂亦较大。栖息于热带雨林。能奔跑,善跳跃,性机警。鸣声粗如闷雷。性凶猛,常用锐利的内趾爪攻击天敌。单栖或成对生活,在密林中有固定的休息地点和活动通道。食物随季节而变化,主要吃浆果,有时也吃昆虫、小鱼、鸟及鼠类。雌鸟在6~9月产卵,通常每窝3~6枚。卵呈暗绿色,孵化期约49天。2龄后羽饰似成鸟,4~5龄性成熟。

企鹅

企鹅本身有其独特的结构,企鹅羽毛密度比同一体型的鸟类大三至四倍,羽毛的作用是调节体温。虽然企鹅双脚基本上与其它飞行鸟类差不多但它们的骨骼坚硬并比较短及平,这种特征配合有如船桨的短翼使企鹅可以在水底飞行,双眼上的盐腺可以排泄多余的盐分。企鹅双眼由于有平坦的眼角膜所以可在水底及水面看东西,双眼可以把影像传至脑部作望远集成使之产生望远作用。企鹅是地球上数一数二可爱的动物,世界上总共17种企鹅,它们全分布在南半球;南极与亚南极地区约有8种其中在南极大陆海岸繁殖的有2种,其它则在南极大陆海岸与亚南极之间的岛屿。企鹅常以极大数目的族群出现,其占有南极地区85%的海鸟数量。和鸵鸟一样,企鹅是一群不会飞的鸟类虽然现在的企鹅不能飞,但根据化石显示的资料最早的企鹅是能够飞的。直到65万年前,它们的翅膀慢慢演化成能够下水游泳的鳍肢,成为目前我们所看到潜鸟的企鹅,它们主要食物是小鱼及磷虾。企鹅通常很长寿,如帝王企鹅可达20~30岁,现今世界上有17种企鹅,在生物学上可区分为6个属。

潜鸟

潜鸟的腿部粗壮、脚趾上有很大的脚蹼,十分擅长游泳和潜水,它们又长又尖的嘴巴很适合捕食小鱼虾。在繁殖季节,潜鸟们在美洲和欧洲北部的森林和苔原地带居住,冬季来临之前它们会迁徙到非洲南部和中美洲,黑喉潜鸟在北欧、亚洲和美国西部都较常见,这种潜鸟有黑色的喉部和浅灰色的头,体长可达68厘米,它潜水的时间能在一分钟以上。潜鸟的食物非常广泛,包括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甚至也有乌贼。它的巢通常都建造在小岛上或者是芦苇丛中的一块平地上,黑喉潜鸟能够用各种材料筑巢。在它们的巢中,你可以找到植物的根、树枝或羽毛,黑喉潜鸟一窝可以产下一到三枚卵。经过潜鸟夫妇29天到30天的孵化,小潜鸟就破壳出世了。当黑喉潜鸟父母外出觅食时,是小潜鸟最危险的时刻,在浓密的水生植物庇护下雏鸟总是安静的伏在巢里等待着父母回来。黑喉潜鸟父母也不敢离巢太远生怕它们的孩子会遇到可怕的天敌,经过黑喉潜鸟父母6周地精心喂养和照料小潜鸟就可以自己吃食了,再过12周小潜鸟就能够飞行了。黑喉潜鸟是聪明的水下猎手,奇妙的体色帮助它能够轻易的靠近目标。黑颜色的头颈以及带黑白花的背部使它在水下与环境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只有进入繁殖季节它们腹部的羽毛才变成浅色。

鸊鷉

鸊鷉体长约26厘米形似鸭而小。嘴窄而尖呈现黑色,尖端白色嘴裂附近黄绿色,虹膜黄色。眼先、颏、上喉黑褐色,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上体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苍白;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尖端灰黑色,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尾羽甚短,棕、褐、白等色相掺杂;前胸、胁、肛周灰褐色。前胸羽毛尖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丝光白色,略沾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脚近尾端,石板灰色,趾端具阔爪,趾侧具瓣状蹼膜。雌雄一起筑巢,它们的巢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鸊鷉的种类较多,它们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和蛙类为食,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并且会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遇有危险便在水下潜逃。鸊鷉的求偶行动很特殊且很滑稽,双方从表演到凝视然后一起扎入水中再浮出水面,面面相觑摇头晃脑,并各自向对方送上一小撮水草为礼物。

短尾信天翁

短尾信天翁俗名海燕,属于鹱形目信天翁科,全长约92厘米。全身白色头顶、枕沾橙黄色,翅、肩和尾灰褐色,内侧翼上覆羽白色。在海洋表面栖息,善于滑翔飞行。它们脚短在陆地上活动时显得十分笨拙,捕食海洋生物如鱼类、乌贼、磷、虾等,分布于中国沿海各省,它们多在台湾岛及附近岛屿地区结群繁殖,喜欢偶尔跟随船只。体羽的渐变过程从幼鸟的深褐色至亚成鸟的浅色,并具有翼上白斑及背部鳞状斑纹,成鸟为太平洋上唯一的体白色信天翁其颈背略带黄色。幼鸟及亚成鸟色型阶段有可能与体型较小的黑脚信天翁相混淆其区别在嘴浅粉色,脚偏蓝嘴基无白色。虹膜是褐色,嘴为粉红嘴端偏蓝,脚-蓝灰,它们多分布在北太平洋,现已特别稀少种群数量甚稀少,有记录迁徙时见于山东,在东部沿海有记录,短尾信天翁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红嘴鹲

红嘴鹲,鹈形目鹲科鹲属的一种。因嘴红色而得名,又称热带鸟,短尾鹲。分布于整个热带海洋,体长约1000毫米形长的中央尾羽白色,长约体长的三分之一,嘴红色大而直,长55~60毫米;眼先有1黑斑,经眼后延至颈形成一条宽阔的贯眼纹,背具黑色横斑;初级飞羽黑,内翈具宽阔白缘。除繁殖季节登陆产卵育雏外,其余时间均在海洋上飞翔。有时长期跟随渔船飞行于桅杆上歇息。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飞鱼、乌贼为食亦吃甲壳类动物。3月末到4月初到海岛岸边岩石上或岩缝中产卵每次1枚,卵白色具褐色斑纹,大小为(54.5-64.0)毫米×(41.3-48.1)毫米。

鸬鹚

鸬鹚是鹈形目鸬鹚科的1属有30种,除南北极外几乎遍布全球。该鸟可驯养捕鱼,我国古代就已驯养利用,为常见的笼养和散养鸟类。野生鸬鹚分布于全国各地,繁殖于东北、内蒙古、青海湖及新疆西部等地。该鸟体羽黑色并带紫色金属光泽,肩羽和大覆羽暗棕色羽边黑色而呈鳞片状,体长最大可达100厘米。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喉部具大白点。生殖期中,胁下有大形白斑,头及颈密生白丝状羽。后头部有一不很明显的羽冠,幼鸟的下体黑色杂以白羽。眼绿色,嘴端褐色,下嘴基部灰白色而裸区及喉暗红色,脚黑色。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

鸿雁

鸿雁属于雁形目鸭科别名大雁、洪雁、冠雁、原鹅,在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河北、河南、山东及长江下游、台湾有分布。国外见于西伯利亚等地区。鸿雁体长800~930毫米,背、肩三级飞羽及尾羽均暗褐色,羽缘淡棕色,下背和腰黑褐前颈下部和胸均呈淡肉红色,头顶及枕部为棕褐色,头侧浅桂红色,须及喉棕红,颈白色,后颈正中呈咖啡褐色,虹膜赤褐色或褐色,雄雁的上嘴基部有一瘤状突。它们常栖息于旷野、河川、沼泽和湖泊的沿岸,春天20~40只集成小群,秋季集群较大。飞行高空排列成V字形,主食各种水生和陆生植物及藻类,也食少许软体动物的贝类。在北方营巢繁殖,巢形呈皿状,一窝产卵5~6枚乳白色卵重125克左右。孵化期为28~30天,雌鸟孵卵,雄鸟守候在巢的附近。鸿雁是家鹅的祖先,为重要的遗传资源应予保护。

斑头雁

斑头雁体重2070~3000克,体长670~857毫米。顶白而头后有两道黑色条纹为本种特征,喉部白色延伸至颈侧,头部黑色图案在幼鸟时为浅灰色。飞行中上体均为浅色,仅翼部狭窄的后缘色暗。下体多为白色,虹膜为褐色,嘴为鹅黄色,嘴尖而黑;脚是橙黄的。它们在飞行时为典型雁叫,声音为低沉鼻音,属于耐寒冷、荒漠、碱湖的雁类,多繁殖于亚洲中部越冬于印度北部及缅甸的淡水湖泊,栖息于湖泊、沼泽地带,在青藏高原栖息高度可达海拔4800米左右,迁飞行时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形,集群生活。斑头雁主要取食野草、植物种子与根茎以及少许水生昆虫等。在青藏高原5~8月为繁殖期,营巢于小岛和沙岛地面上每窝产卵4到9枚,多的可达12枚主要由雌鸟孵化。

罗纹鸭

罗纹鸭系中等体形的河鸭属鸟类,体长约为50厘米左右。本物种雄雌异形异色,雄性头部为带金属光泽的紫红色,额部近嘴基处有一很小的白色色块,后颈及颈侧的羽毛略长,垂于脑后,为带金属光泽的绿色,自头顶的紫红色到颈部的绿色过渡平缓,没有突兀的颜色变化;颌部有一月牙形的横白斑,白斑下部为一条很细的暗绿色颈环,上背及肩部灰白色,下背和腰部暗褐色;胸部密布黑色的波状纹,远看呈灰色两胁亦密布波状纹,但纹路较细远看呈淡灰色,两侧的尾下覆羽奶油黄色,在臀部形成两块类似雄性绿翅鸭的“奶油屁股”;本物种雄鸟最显着的特征是它伸长并向下弯曲呈镰刀状的三级飞羽长长地拖在水中,这是其他鸟类所不具有的。雌性以深棕色和黑色为基色,不具有雄性特有的镰刀状三级飞羽造成辨识上的困难,尾羽略长而尖但不似针尾鸭雌鸟那般体形修长,头形和躯体体形隐约可见雄性的影子可以作为辨识的依据。

鸳鸯

鸳鸯指亚洲的一种亮斑冠鸭,又名乌仁哈钦、官鸭、匹鸟、邓木鸟,是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中的鸟类。鸳指雄鸟而鸯指雌鸟,鸳鸯在动物分类学上属於雁形目鸭科,属于小型游禽,全长约40厘米。雄鸟羽色艳丽并带有金属光泽,额和头顶中央羽色翠绿;枕羽金属铜赤色,与后颈的金属暗绿和暗紫色长羽形成冠羽;头顶两侧有纯白眉纹;飞羽褐色至黑褐色,翅上有一对栗黄色、直立的扇形翼帆。尾羽暗褐,上胸和胸侧紫褐色;下胸两侧绒黑镶以两条纯白色横带,嘴暗红色脚黄红色。雌鸟体羽以灰褐色为主,眼周和眼后有白色纹,无冠羽、翼帆。腹羽纯白,栖息于山地河谷、溪流、苇塘、湖泊、水田等处,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食昆虫等小动物。繁殖期4~9月间雌雄配对后迁至营巢区。巢置于树洞中用干草和绒羽铺垫,每窝产卵7~12枚,呈淡绿黄色。

天鹅

天鹅是雁形目鸭科雁亚科中最大的水禽,有7、8种。其中有5种生活于北半球,均为白色,脚黑色。疣鼻天鹅有橙色的喙,喙基有黑色疣状突颈弯曲,翅向上隆起;喇叭天鹅鸣声低沉,传得很远,喙全黑色;高声天鹅叫声喧闹,喙黑色,喙基黄色;比伊克氏天鹅与之相似,体型较小比较安静;扬科夫斯基氏天鹅可能是比伊克氏天鹅的东方类型;哨天鹅发声如哨,喙黑色,眼周有小黄斑。天鹅体形优美,具有长颈,体坚实且脚大,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飞翔时长颈前伸徐缓地扇动双翅。越冬迁飞时在高空组成斜线或人字形队列前进。其他水禽无论在水中或空中的行动均不如天鹅快速。天鹅以头钻入浅水中觅食水生植物,游泳或站立时疣鼻天鹅和黑天鹅往往把一只脚放在背后。天鹅雌雄两性相似,它们能从气管发出不同的声音。除繁殖期外天鹅成群地生活,雌雄结成终生配偶,求偶行为包括以喙相碰或以头相靠。由雌天鹅孵卵,雄天鹅在附近警戒;有的种类雄性亦替换孵卵。幼雏颈短,绒毛稠密;出壳几小时后即能跑和游泳但双亲仍精心照料数月;有的种类的幼雏可伏在父母亲的背上。未成年天鹅的羽毛为灰色或褐色且有杂纹直至两岁以上,第三年或第四年才达性成熟。自然界中天鹅能活20年,人工饲养可活50年以上。因为天鹅身体很重所以起飞时它们要在水面或地面向前冲跑一段距离。天鹅夫妇终生厮守,对后代也十分负责。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敢与狐狸等动物殊死搏斗。

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多指家鸡,家鸡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是由原鸡长期驯化而来,它的品种很多包括来航鸡、白洛克、九斤黄、澳洲黑等仍保持鸟类某些生物学特性,虽飞翔力退化但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地活动。它们听觉灵敏,白天视力敏锐具有神经质的特点,食性广泛借助吃进砂粒石砾以磨碎食物,有嗉囊具有贮存食物和软化饲料的作用。胃分腺胃和肌胃,肺为海绵状紧贴于肋骨上,无肺胸膜及横膈肺上有许多小支气管直接通气囊共有9个气囊,无膀胱每天排尿很少与粪一起排出,尿呈白色为尿酸及不溶解的尿酸盐呈碎屑稀粥状混于粪的表面。没有汗腺散热蒸发主要依靠呼吸,体表被覆丰盛的羽毛,因而怕热不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