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智慧百科(动物卷)
35120100000004

第4章 扁形动物门

平角涡虫

平角涡虫体扁平略呈卵圆形,前端稍宽而后端较狭。涡虫纲多肠目的一种。在身体背面近前端约1/4处有一对细圆锥形的触角,基部环绕着黑色的眼点,口位于腹面中央,口后方体长约2/3处有前后相邻的两个生殖孔,前方为雄性生殖孔,后方为雌性生殖孔,春夏,在石下产圆盘状的卵块。体为灰褐色,长成者色暗。长平均10毫米,宽为6毫米。生活于沿岸潮间带,于石块下匍匐爬行,在中国北方沿海如大连、青岛均有分布。

三角真涡虫

三角真涡虫体后端逐渐趋窄,末端尖。头部三角形,一角在前端,其馀两角在两侧,形成两个耳突。两眼点呈黑色半圆形,在耳突的水平面的稍前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约与它们和体侧的距离相等。眼点的外侧有些地方没有色素。咽长约为体长的1/5~1/6,在体中部的稍后方。口位于腹面,体后1/3的前方。肠前主干分枝8~12对,后主干各有13~18对侧枝。生殖孔在口与体末端之间,但与口较接近。阴茎大,有球形膨大的贮精囊,左右两输精管通入其中。射精管通过阴茎锥形部分的中央,开口于生殖腔的腹方。两输卵管各自通入生殖腔中。夏季水温高行无性生殖,在咽的前方或后方行横分裂。自晚秋到冬春行有性生殖。卵囊2~2.5毫米,黑褐色或茶褐色。4月初自卵中孵出白色微小的幼虫。

肝片吸虫

肝片吸虫体表有细棘,前端突出略似圆锥、叫头锥。虫大,虫体长为20~40毫米,宽5~13毫米。口吸盘在虫体的前端,在头锥之后腹面具腹吸盘。生殖孔在腹吸盘的前面,口吸盘的底部为口,口经咽通向食道和肠,在二肠干的外侧分出很多的侧技,精巢2个,前后排列呈树枝状分支,卵巢一个呈鹿角状分支,在前精巢的右上方;劳氏管细小,无受精囊。虫卵椭圆形,淡黄褐色,卵的一端有小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分布于世界各地,尤以中南美、欧洲非洲等地比较常见,中国各地广泛存在。侵害牛、羊、马、驴、驼、狗、猫、猪、兔、鹿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虫体扁平叶状,长20~25毫米,宽8~13毫米。口吸盘位于体前端,腹吸盘位于前端腹面,口孔开口于口吸盘。肝片吸虫幼虫期在螺体内进行大量的无性繁殖,于5~6月份成熟,然后大量逸出。肝片吸虫幼虫期穿破肝表膜,引起肝损伤和肝出血。虫体的刺激使胆管壁增生,可造成胆管阻塞、肝实质变性、黄疸等。分泌毒素具有溶血作用。肝片吸虫摄取宿主的养分,引起营养状况恶化,幼畜发育受阻,肥育度与泌乳量下降,危害很大。

布氏姜片虫

布氏姜片虫,成虫是人体寄生吸虫中最大的一种,虫体扁平,卵圆形,皮层有体棘,生活时肉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体形像姜片,故名姜片虫。虫体平均认为30毫米,宽为12毫米左右,其大小常因肌肉伸缩而有较大变化。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靠近口吸盘,比口吸盘大;口吸盘中央有口、其后为咽、肠管分2支,每支常有4~6个波浪形弯曲。在前精巢之前及前后两精巢之间弯曲较大。精巢2对,前后排列,高度分支,有长袋状的阴茎囊,在腹吸盘的后方、子宫的背面,囊内有卷曲的贮精囊、射精管、阴茎。卵巢呈鹿角状,分为3支,每支又分细支,在精巢之前右侧,子宫盘曲于腹吸盘与梅氏腺之间,开口于生殖孔,生殖孔位于腹吸盘前,虫体两侧卵黄腺发达,成卵腔周围被梅氏腺所包围、虫卵椭圆形淡黄色至无色,卵壳很薄,一端有小盖,卵内有末分裂的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是人体寄生虫卵中最大的一种。

卫氏并殖吸虫

卫氏并殖吸虫的成虫特征为虫体固定后呈椭圆形,长7.5~12毫米,宽4~6毫米。表面具有尖刀形或凿形体棘,单独排列。口吸盘呈卵圆形,相等或略大于腹吸盘。卵巢位于腹吸盘的右侧,有5~6枝指状分叶,每个分叶或再有瓣状分枝。受精囊呈袋状,一端连劳氏管开口于背面,卵黄腺分布虫体两侧。子宫位于卵巢对侧,开口于生殖窦而通腹吸盘后的生殖孔。睾丸1对并列于体后端1/3处的两侧。睾丸呈管状分枝,每只睾丸各有输精管1条,会合于腹吸盘后的贮精囊,经射精管开口于生殖窦而通于生殖孔。子宫内充满金黄色的虫卵,呈椭圆形但不对称,卵壳厚薄不均。

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的成虫特征为虫体似叶形,长11~18.5毫米,最大宽度3.5~6毫米。体棘为单生型,偶然有丛生体棘。口吸盘小于腹吸盘。卵巢分枝细而多,位于腹吸盘之后有一段距离。睾丸较长形,有指状分叶。受精囊呈棒状。卵椭圆形,较对称,卵壳亦较均匀,但后端多有1小突。它们终宿主以猫科食肉兽为主,如果子狸、山猫、豹猫、小灵猫、大灵猫等。人工感染狗和家猫后均能正常发育,能感染大白鼠但多发育不良。人体病例多表现童虫游走性的皮下结节。肺部病变不明显,痰检均虫卵阴性,由此可见人体并不是正常的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拟钉螺、小豆螺和伪小豆螺。第二中间宿主为多种华溪蟹。

前殖吸虫属

前殖吸虫属寄生虫的成虫形态以透明前殖吸虫为例,虫体活时鲜红色、透明、扁平、梨形,长5.86~9毫米,宽0.2~0.4毫米,体棘在体前部较为密布,两吸盘大小略相等。口后连肌质咽,食道向后分出两肠枝,沿体两侧达虫体后部。一对卵圆形的睾丸横列于虫体的中部,阳茎囊长,稍弯曲,位于腹吸盘前方,向前伸到虫体最前端,在口吸盘的左侧,开口于生殖孔。分叶状的卵巢位于睾丸前方,在虫体的中线上,受精囊在卵巢的后方,虫体的右侧。卵黄腺簇状,分布于体的两侧,从腹吸盘后缘至睾丸后缘或越过。体的后半部充满弯曲的子宫,并超出肠枝猪带绦虫的外侧。子宫后段从腹吸盘左边经过,伸向口吸盘左侧,开口与雄性孔紧靠在一起。排泄管“Y”字形,排泄孔开口虫体末端。

猪带绦虫

猪带绦虫的成虫体长而扁,带状,长2~4米。前端细为头节,具顶突和大小相同的两圈小钩,约25~50个。顶突下有4个吸盘,颈部细长,随后体节逐渐伸长,其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称为成熟节片。具雌雄生殖器官,有睾丸150~200个。卵巢分左右两叶,中间有一小叶。生殖孔位于体节的边缘,或左或右互相交替。后端系孕节,长度大于宽度,子宫分支通常在12支以下。每个节片约含10万个虫卵,虫卵呈球形,内具六钩蚴。囊尾蚴椭圆形,半透明,内可见白点状的头节,经处理可使头节伸出。

扩张莫氏绦虫

扩张莫氏绦虫,其虫体全长1~5米,宽可达16毫米,头节细小,缺吻突,宽0.7~1.0毫米。节间腺呈泡状,5~18个,位于体节前缘中央。具有两套生殖器官,生殖孔位于两侧中央稍前。成熟体节的雄性器官有睾丸150~327个,分布于2个卵巢的中央,大部分偏于下半。输精管卷曲状,位于卵巢的上方。阴茎囊呈椎形,阴茎表面有细棘。雌性器官有2个扇形的卵巢,位于两侧排泄管的内侧。卵黄腺位于卵巢下方,卵巢与卵黄腺之间有圆形的卵模。阴道位于阴茎的后方,近端开口于生殖孔,远端形成卵圆形受精囊。早期子宫呈网状盲管,分布于体节中央的前半部,后期孕节的子宫为网囊状,伸展到体节的四缘,内含许多六钩蚴的虫卵,卵呈卵圆形。具梨状器,一端形成2个尖角,另一端膨大呈囊状,六钩蚴为卵圆形。

贝氏莫尼茨绦虫

体长2.4~4.0毫米,最大宽度25~26毫米,头节较大,为0.8~1.4毫米,所有体节长度小于宽度。节间腺呈带纹状。睾丸340~600个,并延伸到卵黄腺和卵巢之后。阴茎表面没有小棘。卵黄腺圆形有分瓣,位于卵巢之后。在卵巢与卵黄腺之间的卵模,由长形的腺细胞组成。虫卵方形或卵圆形。成虫的孕节自虫体脱落后,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虫卵便由孕节散出,污染牧场草原。中间宿主是生活于草地中的地螨,地螨吞食虫卵后,六钩蚴逸出并穿过肠壁进入血腔中,经过原腔期和囊腔期的发育阶段,头结形成后缩入囊腔内,便逐渐形成拟囊尾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