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35244300000368

第368章

秦州普門籌室燦禪師

上堂。赤體條條絕所依。生平莽鹵沒思惟。一椎打就無今古。途路行人誰箇知。是日陞堂重漏逗。且喜當陽毋自欺(佛冤綱嗣)。

江津淨慈非指明禪師

頌丹霞燒木佛曰。離宮勅令降將來。簇錦攢花當下灰。驚起牛兒渾不見。行人得去邑人災 頌石霜橫刀水盆上傍置草鞋曰。空把瑤琴月下彈。無生曲調自超然。子期不諳何處去。孤負渠儂意一翻 頌婆子燒庵曰。正恁麼時。如貧得寶。焚却葊子。一了百了 頌日面佛月面佛曰。日面佛兮月面佛。一條拄杖兩頭禿。敲風打雨人不知。拄地撐天光煜煜(懶石聆嗣)。

古湟印心佛敏訥禪師

上堂。山野一向以來。白[噗-口+白]生於嘴邊。青草長於舌上。遂按膝咦一聲。錯下註脚 佛成道日上堂。活驚殺。活笑殺。山頭老漢沒傝[仁-二+(天/韭)]。無端夜半覩明星。兩眼明明都填瞎。卓拄杖曰。瞎瞎 上堂。拈拄杖曰。木上座。于黑漆桶裏住著。未敢輕示其人。以杖置右手曰。今日出來。指東話西。似與鉢盂安柄也。雖然如是。且不得辜負拄杖子。何也。為伊頂門上有眼(耨雲寔嗣)。

眉州燈璧文衡權禪師

佛成道日上堂。佳景時逢臘月天。嚴寒凝凍雪為簾。頓分一線回春令。却放梅花一著先。遂舉世尊覩明星悟道話畢。師曰。老瞿曇。須是頂天立地。到頭知尾。不妨漏逗。只如遠孫。又作麼生行履。視左右曰。切須仔細(竹鏡嵩嗣)。

蜀南玉泉融徹頂禪師

蜀南人。結制上堂。今朝十月十五。行者考鐘伐鼓。玉泉結制上堂。驚起魚龍躍舞。坐斷諸佛關鍵。綱維從上列祖。衲僧擬議思量。一棒打折驢腰。莫道山僧莽鹵 上堂。諸佛本無說。祖師未曾聞。留下一轉語。千古鎮乾坤。且道。是甚麼語。[妳-女+口]。喝一喝曰。今日冬月一。萬卉俱凋悉。玉泉爐增燄。山門輝佛日。復喝一喝。下座(其白富嗣)。

重慶華巖勒正進禪師

陝西華州吳氏子。二十七齡。身世無常。詣四川重慶華嵓。禮指雲孝薙染。痛念生死。脇不至蓆者數年。後侍師翁聖可玉于雲峰。值上堂。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玉驀頭一棒。惛死。少頃漸甦。乃說偈曰。者迴喫棒不尋常。始覺毗盧解脫場。萬象森羅皆拱手。拈來盡是返魂香。孝因而印證。後有頌慈明冬日榜云。輪捶是誰搬弄。打破千年鐵甕。頻頻呼喚無他。不離自己作用。呵呵。總是一場大夢(指雲孝嗣)。

隆興正覺濟得正禪師

頌庭前栢樹子曰。信手拈來了弗疑。龜毛兔角豁當機。眼中若是停金屑。辜負蒼蒼兩道眉(大器成嗣)。

漢州開元素如佩禪師

嘗頌產難因緣曰。積雪凝氷結未消。一枝寒玉寄梅梢。靈苗不借東皇令。一段清香向外飄 頌達磨會武帝曰。朔風凜凜入樓臺。春意潛舒雪上梅。縷縷暗香浮嶺外。相思無計勢難回(法空證嗣)。

黔西獅峰乾御源禪師

蜀人。受印于赤松嶺。後江浙歸覲。嶺命秉拂。小參。神機密運。觸類傍通。廓爾圓明。不落諸數。所以南詢五十。鋒鋩初露于妙峰。樓閣門開。大機終涵于海藏。百千妙義。無量法門。總在一毛頭上。彰顯現前。一一無非受用。大眾。既爾受用十方現前。因甚彌勒大士。却從遠方歸來。若向者裏見得徹。黔天風月。一團和氣。脚跟不動。華藏週遊。其或未然。不免曲引傍資。再下註脚。七載離師海上遊。歸來時節正逢秋。籬邊菊露三玄句。桂蕚香浮意外幽(赤松嶺嗣)。

金川興國隱南廣禪師

士供法衣請上堂。大庾嶺頭。拈提不起。德善居士。覿體承當。正所謂于施等者。于法亦等。且道。結角羅紋。在甚麼處。靠拄杖曰。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嗣燈胤嗣)。

陝西寧夏準提洞然舜禪師

中秋月蝕晚參。靈山話。曹溪指。馬祖翫。寒山比。者一夥老古錐。都是弄光影漢。正眼觀來。合喫舜上座手中痛棒。邇者鐘皷鏗鏘。盡道。孤輪半掩。癡呆竚望。矇矒沉吟。殊不知本有一段光明。早已印徹廣寒之府。為甚無人覺得。或有覷得破者。出來與舜上座拄杖相見。其或未然。特為指出去也。以拂子畫曰。徧界不藏高著眼。大家休在闇中行(純愚機嗣)。

奉天般若古林智禪師

湖廣長沙李氏子。幼失怙恃。顛沛萬狀。六歲至峨嵋脫白。侍雙桂十數年。屢遭毒打。後因木墩打中腿肚。遂有省焉。歷參諸方。末與德山語嵩裔機契。而受記莂。出住奉天般若。遼陽建寧如來諸剎 上堂。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秘在形山。達磨九年面壁覷不破。瞿曇三百餘會道不著。摩醯三眼也難見。大悲千手也難摸。歷代祖師。古今知識。咬定牙關。一場懡[怡-台+羅]。今日般若。不免拈出供養大眾。及大地有情無情。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同一受用。良久曰。季冬嚴寒。各歸煨火 上堂。奇持因緣。須以奇特激發。殊勝大事。須以殊勝舉揚。圓明有驗人句。法眼有超宗眼。圓悟順水推船。雪竇迎風把舵。雖然。各出手眼。成得箇什麼邊事。若是山僧。待他道某甲話也未問。因甚便打。復打曰。可殺不識好惡。當時德山下。得這一棒。不惟截斷天下人舌頭。也免得他道箇龍頭蛇尾 上堂。二百一十億佛剎。當年法藏悉觀知。今日古林重舉出。阿誰不是丈夫兒 上堂。丁一卓二。是般若體。七縱八橫。是般若用。耀古騰今。是般若光。烹金琢玉。是般若力。若能有如是力。徹如是光。得如是用。具如是體。便見十世古今。始終不離於當念。無邊剎海。自他不隔於毫端。遂以拂子打圓相曰。自從一授靈山記。直至於今願不忘 問如何是金剛王寶劍。師曰。觸不得。曰因甚觸不得。師打曰。頭落也不知。僧佇思。師復打曰。還不拖者死屍去 問如何是般若境。師曰。萬木榮紆。一溪浩渺。如何山中人。饑飡麥粥。倦臥葺草。曰人境不立時如何。遂劈面一掌曰。是立不立。僧罔措。復示曰。人境不立時。劈面無情掌。是箇血性兒。當下知痛痒 師於康熈乙亥冬十月十六日。夜間坐逝。迨天曉。自思來去不明。恐人撿點。復甦。至本月三十日辰刻。手書邀穆魁吾居士。飛奔方丈。師下床接曰。受你數十年供養。無可酬答。謝汝兩掌。遂於士面上。左右各打一掌。大笑而坐。士曰。和尚舉動。十分精爽。何故出此誑言。師曰。汝不識老僧。士求和尚手脉。評之曰。脉上並無一些病。何出此言。師曰。汝不識老僧。我明日定去。僧俗見師訣絕難留。悲泣請師垂示。師曰。汝等好俗氣。我豈真死耶。我時時在汝等面門出入。但汝等不識。汝等存善心作善事。定生西方。存歹心作歹事。定墮三塗。明明放著。何用我說。談笑過午。飲食陪常。凡殯殮等事。茶毗日期。立塔地方。分付妥當。推逼相別。眾不忍散。師携手送出山門。一士拉住不放。師回。凡過往人圍繞擾數層。說的說。哭的哭。有不信者說是。明日即辨真假。約有起更時候。方散脫身。師回院內經行。夜半方歸方丈靜坐。約有寅時。呼侍者問曰。什麼時候。侍者答以五更。師曰。吾當行矣。遂點燈設供器。帋筆安置几上。又炷香。命侍僧曰。香燃二寸許。推門看我。書偈曰。東方寅。我即行。菩薩接。彌陀迎。端坐寂然而逝。二侍者推門視之。師巍巍不動。侍者癡視良久。喚大眾曰。和尚圓寂矣。大眾齊至成服。手腕尚溫。墨跡未乾。三日入龕。師容顏如常。遍身柔輭。三七茶毗。送者萬數。初發火時。烟燄五色。少頃。龕門自開。現金色毗盧像。大眾俯伏合掌。佛聲動地。從辰至午。骨豎端坐。衣文數珠。宛然不動。舍利無數。一齒不壞。世壽七十有三。僧臘六十七(語嵩裔嗣)。

溧水普濟渤輪旭禪師

廣東香山梁氏子。晚參。生佛不二。物我無差拈。起拄杖曰喚。作拄杖子得麼牛。羊無角。不喚作拄杖得麼。免馬有角。擲下拄杖曰。畢竟如何。良久曰。破家散宅 頌婆生七子曰。劈面無端下一橈。至今冤對結眉梢。滔天白浪全機露。明月蘆花吼夜濤(孔一等嗣)。

武岡伏牛慈化醒閒智禪師

上堂。春纔盡夏又臨。處處村歌樂太平。杜鵑喚醒利名客。何必區區向外尋。 上堂。唱德山歌。和雲門曲。一喝震乾坤。掀翻獅子窟。跳過金剛圈。脫却龜毛傅。萬仞峰頭解哮吼。頭尾俱全跬一足(語嵩裔嗣)。

邵州牛山清溪載華哲禪師

上堂。忽地西風泛碧波。石人叉手語婆娑。因緣時節分明契。梧樹飄黃會也麼。喝一喝 香嚴上樹頌曰。入花毬子輥公門。何勝傍觀見者親。白日移輪天外去。痴人多看月邊星(雪林梅嗣)。

如皇集賢坤亭道禪師

上堂。西方無一句到你。是把斷要津。是壁立萬仞。良久曰。貴圖天下太平 上堂。鑪鞴之所多鈍鐵。良醫之門足病夫。不因吳越爭鋒後。那得扁舟泛五湖 小參佛有佛語。祖有祖語。纔涉思惟。白雲萬里。現前一眾。既是家裏人。母勞說客話。飯足充饑。茶堪止渴。且道。非非想天。深多少。濶多少。良久曰。且待別時來 小參。二不成雙。一不是隻。夫子難措一言。達磨更道不識。良久。拍藤。一下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問如何是佛。師曰。擔水河頭賣。如何是法。師曰。三千條。罪莫大於不孝。如何是道。師曰。高而不危。低而不凹 問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師曰。山僧遭你鈍置。曰趙州道。我在青州。做領布衫。重七斤。又作麼生。師曰。你再擬鈍置山僧那。僧一喝。師曰。莫因閒事長無明 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師曰。三寸舌頭。在汝口裏。曰某甲不會。師曰。鹹酸苦辣。幾不嘗過(卑牧謙嗣)。

蘇州寶華向若嵩禪師

上堂。法法圓成佛祖心。英靈於此共知聞。何勞普化搖鈴鐸。突遇峰干跨虎行。當機了了無他事。只要人人兩眼明。喝一喝 結制上堂。天涯覔徧無相識。徒把芒鞋脚底穿。拄杖持來且靠壁。鉢盂高掛絕攀緣。三條椽下真風露。七尺單前面目全。[囗力]地一聲消息斷。虎頭戴角出林間(雍[竺-二+虞]晟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