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动
动 静
【易】
系辞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注曰:动者,阳之常。静者,阴之常。刚柔者,易中卦爻阴阳之称也。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注曰:乾坤各有动静,于其四德见之,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也。
【庄子】
《天道篇》: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亢仓子】
《训道篇》:有不可以应事者也。内静而外动,其动而难静。谓外见利贪而逐之,愈得愈贪,故身劳而难静。
【西汉书】
《曹参传》:延年之治动,黄次公之治静。
【尹和靖言行录】
论动静之际,闻寺僧撞钟。和静曰:说着静便多一个静字。说动亦然。伊川颔之,和静每曰:动静只是一理,阴阳死生亦然。
【邵子观物篇】
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静之大者,谓之太阴。静之小者,谓之少阴。
【朱晦庵语类】
寓问,前夜先生所答一之动静处,曾举云:譬如与两人同事,须是相救始得,寓看来静却救得动,不知动如何救得静?曰:人须通达万变,心常湛然在这里,亦不是闭门静坐,块然自守。事物来也须去应,应了依然是静。看事物来,应接增也不难,便是安而后能虑。动了静,静了动,动静相生,循环无端。如人之嘘吸,若只管嘘,气绝了又须吸,若只管吸,无去处便不相接了。嘘之所以为吸,吸之所以为嘘,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屈伸消长,阖辟往来,其机不曾停息,大处有大阖辟,小处有小阖辟。大处有大消息,小处有小消息。此理万古不易,如目有瞬时,亦岂能常瞬。定又须开,不能常开,定又须瞬,瞬了开开了又瞬,至纤至微,无时不然。又问此说相救,是就义理处说动静,不知就。应事接物处说动静,如何?曰:应事得力则心地静,心地静,应事分外得力,便是动救静,列救动,其本只在湛然纯一。素无私心始得,无私心,动静一齐当理,才有一毫之私,便都差了。
【潘植忘筌书】
城而动,则为无妄,静而动,则为复顺而动,则为豫,皆动之善者也,是真一之动也。诚者天之道,自然而已,惟诚为能动,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反身而诚,至诚而动,动斯得矣,天道之自然也。后之人不知动静之为体用,而真君真宰之各有尚也。真君无为而常静,真宰有为而斯动,人知动而悔吝生,不知动而功用著,于是恶动而常以静为念,是滞于一偏,不见天地之大全也。殊不谕真体自然,不嫌于动,故善动者常止其所,自不迷复,岂独偏于静哉。无妄者,动之自然也。纯任天理,故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去智与故循天之理,此象所以取诸天雷,而卦所以名为无妄也,雷出地而奋乎天者也。既安于复,命之为常,则是于静中动,是以动则常静,若是则动静之际,举无妄作,名之以无妄,岂不信然。
【敬斋古今黄主】
静生于动,而复归于动,则所谓静者特须臾之静耳。为动亦然,昧者不知,作力以止动,刻意以求静,然后是非相缪。动静两失,甚者,或丧其心,或亡其身,孝又有某生者,宗丘刘学,主太原城西一民家,块坐环堵者几十年,主氏翁媪奉事,勤日益笃,庚子春正月,望有道人来,乃旧识生者,请生暂出,生不可,主氏强之,生不得已出,少间急求归环堵中,主人又强之,生又不得已,留坐一室,既张灯,道人者辞去,独翁与生坐,坐久,公司倒寝其傍,丙夜生遽取案上菜刀乱斫翁死,媪骇愕起救,生又斫杀之。有婢窃视噤不敢动,生复瞑目端坐,邻者怪有争斗声而寻复无闻,口敫问翁媪,翁媪莫应。踏门入视,灯火煌煌,生坐兀然,而翁媪二尸狼籍于血中矣。邻者缚生,生始开目,曰:汝何事收我?邻者曰:汝杀主氏翁媪复何言?生曰:我适梦中见一偷将害我主翁,我仓卒,以菜刀斫去。又有一偷来我亦斫之仆,便谓无事,及复坐静,殊不知有他,邻者执诣有司,府掾范贞绐谓曰:汝善人,宁有害物心,恐邻者杀是翁媪而以汝当之,可实语我,我有以解释汝。生曰:我固杀翁媪,虽梦中不知所为,尚能记其仿佛,此殆宿债,岂可滥及无辜,其亟刑我,竟弃市。此生本自昏愚,择善不能了了,痴坐成顽,阴魔来舍,强制****。恒若梦寐,乍出部屋,恍若殊境。既见灯火满室,精爽交配,又惊人物在侧,猜忍百至,及其妄动,云灭悠然,妄静复来,动静往来,总非由己,挥刀袖手,俱一妄中。此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无异。但老子于动静中知其所以来,又知其所以去时,动时静,莫不在我,故能观万物之复。若生等辈,罔罔然舍静求动,排动索静,沈冥于妄动妄静之坎,虽未至于杀人也。其去杀人,能较几何又岂可以杀人为有罪,而以不杀人为无罪也哉。
【金楼子】
立言下,夫水澄之半日必见目睫,动之半刻已失方圆。静之胜动,诚非一事也。
【经锄堂杂志】
于城门旁少坐阅出入者,朝则争入,暮则争出,肩摩袂接,皆是为利略不肯少迟何哉?涂中之人亦然,东来西去,南来北去,憧憧不休,问之莫不有干,能息扃坐于其旁,尽见此态。故曰:唯静中可以观动。
【密斋笔记】
文帝即位,陈武建征伐之谋。孝文愿且休息无议军,人情久动则思静。汉之文景,正是宋朝景德庆历间休养生息之时,人情久静则思动。至武帝时,宫室方士开边之役,并兴又绝似宣和繁盛富庶之时。
【采真集】
有所谓物之静,有所谓道之静,有所谓物之动,有所谓道之动。物所谓静,阴实止之,乃若道所谓静阴不能使之,止物所谓动阳实作之。乃若道所谓动阳不能使之作,岂非所谓静专而动直乎?
【声律会元】
《赋偶》:运以无积,惑而遂通。有所不发兮,发必合于礼义。有所不行兮,行必归于中正。
言 动
【刘向说苑】
《谈丛篇》: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欲人无知,莫若勿为。欲人无闻,莫若勿言。《魏相篇》子曰:多言不可与远谋,机易泄。多动不可与久处。心易躁,吾愿见伪静诈论者,矫时罕真静俭者。
【群书足用】
《赋偶》:枢机所发,万世荣辱。宫庭虽邃,四方表仪。隼绳修饰,无二事之或违。纶纟孛丁宁,无片辞之敢饰。辞虽立诚也,犹虑措辞之失;事虽无过也,尚虞举事之愆。片言皆善,则荣耀方策。一动少差,则羞贻百年。赋隔成德成文。详述杨雄之语。尚辞尚变,载形义易之辞。
【声律会元】
《赋隔》:君子详枢机之发,史官详左右之书,或语或嘿,官已永式。一云一为,民皆视则。
慎 动
【周子通书】
《慎动章》:动而正曰道。动之所以正,以其合乎众所共由之道也。用而和曰德。用之所以和,以其得道于身,而无所待于外也。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所谓道者,五常而已,非此则其动也邪矣。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无得于道,则其用不和矣。故君子慎动,动必以正,则和在其中矣。节斋蔡氏曰:道即太极流行之道,德即五性之德,动而正,即前所谓几也。用而和,即后所谓中节也。《朱子语类》:问动而正曰道,止悉邪也。以太极图配之。五常配五行,则道德配阴阳,德阴而道阳也。曰:赤有此理。通书云: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先生曰:正是,理虽动而得其正,理便是道,若动而不正,则不是道。和亦只是顺理,用而和顺,便是得此理于身。若用而不和顺,则此理不得于身。故下去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也。只是此理,故又云君子慎动。真卿云太极图中只说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通书又说个几此是动静之间,又有此一项。叶贺孙《乾损益动章》: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干之用其善是,损益之大莫是周,圣人之旨深哉。此以干卦爻辞损益大象发明思诚之方,盖乾乾不息若体也。去恶进善者用也。无体则用,无以行无用,则体无所措,故以三卦合而言之,或曰其字亦是莫字。朱子曰:君子体乾健而又健,至诚不息,此用干之善者也。山泽为损,激于忿,象山之高,必惩创之。溺于欲,象泽之深,必窒塞之,此用损之大者也。风雷为益,迁善象风之烈,则德日长,改过象雷之迅,则恶日消。此用益之大者也。乾乾不息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不息是也。第一句言乾乾不息,第二句言损,第三句言益者,盖以解第一句,若要不息,须著去忿欲,而有所迁改。吉凶悔吝生乎动,噫!吉一而已,动可不慎乎?四者一善而三恶,故人之所得福常少,而祸常多,不可不谨。此章论易所谓圣人之蕴。米子曰:动而得则吉,失则凶,悔则过失而自咎,吝则私小而可羞。四者一善而三恶,动其可不谨诸。所谓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皆是动上有这般过失,须于方动之时审之,方无凶悔吝,所以再说动。
【敬斋泛说】
吉凶悔吝生乎动固也。然亦论其时之云何耳,既言有吉、有凶、有悔、有吝,则凶悔吝三者未必不生乎不动也。
心 动
【宋史】
《司马池传》:池举进士,当试殿庭而报母亡。友匿其书,池心动,夜不能寐曰:吾母素多疾,家岂有异乎?行至宫城门,徘徊不能入,因语其友,而友止以母疾告,遂号恸而归。
【东坡物类相感志】
汉蔡顺字君仲,以孝闻。少孤养母,赏出采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啮其指,顺即心动,弃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争客来,故吾啮指以悟耳。
【黄氏日抄】
叶水心文戴肖望病,诣王大受曰:吾若久客心动耳,留荐燠馆仞软腻,把酒谈笑,肖望欣然忘归。
神 动
【世说新语】
裴令公楷隽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回壁卧。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体中故小恶。
【元史】
《王英传》:元三年,万安军贼吴汝期等作乱,聚众三千人。时英已至仕,平章政事伯撒里谓僚佐曰:是虽鼠窃狗偷,非刀王行不可,乃使迎致之。英曰:国家有事,岂可坐视,乃据鞍横槊,精神飞动,驰赴平贼,其功居多。
【元刘将孙养吾集】
安福州北真观三元阁记。仙好楼居,天人感遇,往来一气。党所谓神仙者,如徐之不死,清风明月,其精神浮动,依乘回合,必当在是间。而况三元之不远人哉。
【王恽秋涧集】
《万户聂公碑》:公在军旅,一旦心神内动,滋流被面,曰:岂吾亲有故动于彼而应于此耶。即请归觐,比至太夫人丧尚未敛。乡里感叹,以为平昔孝诚所致。
色 动
【战国策】
智伯从韩魏兵以攻赵,知过出见二主入说,智伯曰:二主色动而意变,必背君,不如今杀之。智伯曰:不可指动
【左传】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乃染指于鼎,尝之而出。
【东坡物类相感志】
人将尝异味,则食指预动。臧肴字宣卿,有孝性,常从火宿直廷尉府,母在家暴亡,肴左右物中指动,忽痛不得寝。及旦家信至,果报凶问也。
目 动
【左传】
使者目动而言:肆诱我也。
过 动
【礼记】
过言****作辞,过动****作则。
物因雷动
【张子正蒙】
《大易篇》:物因雷动,雷动不妄则物亦不妄,故曰物与无妄静之动也。无休息之期,故地雷为卦言反又言复,终则有妇。循环无穷,人指其化而裁之尔,深其反也,极其复也。故曰反复其道,又曰出入无疾。
【文选】
《杨雄解嘲》:雷动云合。
风雷鼓动
【宋张南轩集】
《谢大师加赠表》:日月昭回,烛孤忠于既没,风雷鼓动,诏恤典于无穷。
万杵雷动
【宋苏东坡集】
《徐州贺河平表》:万杵雷动,役不过时,遂消东北莫大之忧,然后麦禾可得而食。
三山雷动
【宋何澹小山杂著】
《福州赐敕书谢表》:一扎天旋,三山雷动。
大千震动
【唐张说集】
《龙兴寺碑》:一光所烛,庶兆为之清源,一音所宣,大千为之震动。
风气动
【古三读书】
风气动,圣人以宣号令。风而动
【抱朴子】
《审举篇》:俗之随风而动,逐波而流,故安能改身于德行,苦思于问哉。
四方风动
【书】
大禹谟,帝曰:俾予从欲以治,四方风动,惟乃之休。
台随风动
【太平广记】
凌云台楼观极精巧,先称平众材,轻重当宜,然后造构,无锱铢相负,台虽高峻,恒随风摇动而终无崩殒。
云山浮动
【宋胡寅斐然集】
《富阳观山严先生别庙记》:庙瞰大江,潮汐呼汹,云山浮动,与江涛相起伏。亦神气英灵之所止宅。有好古君子稍更制作,去其鄙俚而归诸简雅。俾邑人望思,骚客徘徊,揖先生清风于东海之滨,岂曰小补云乎哉。
天地顺动
【易】
《豫彖传》:天地以顺协,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
天下之动
【易】
《系辞》:天下之动,贞夫一也。
【张子正蒙】
《大易篇》:天下之理得元也,会而通亨也,说诸心利也,一天下之动贞也。
天下至动
【易】
《系辞》: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郑涂孙中天述考】
上易序之画象,不足以尽见之,是故不可以无互体也。噫!不有先天阴阳之匹敌,何以有中天乾坤之正受。不有先天阴阳之循环,何以有中天乾坤之端正。所谓至顺而不可恶,至动而不可乱,摹天地于有形之外,印造化于无体之中。一本于画象之自然,而莫知所以然者,所以示者明矣。
天几自动
【罗泌路史】
《禅通纪》:手舞足蹈,此天几之自动者也。
天几常动
【采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