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元
前段时间,我在新疆部队视察时,有人给我推荐了一本十余万言的报告文学《天殉》,这本20世纪90年代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文字虽然穿越了近20年时空,但读来仍让我心灵震撼,热泪盈眶。我是怀着虔诚在灵与魄的精神焦虑和愉悦中读完这本书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与该书作者公丕才同志作过几次交流之后,他删繁就简,在《天殉》的叙事篇幅上,又增加了部分鲜为人知的史料,繁衍成20多万字的《英雄先遣连》。快出书了,我却陷入了漫长的深思,在那个英雄创造神话的时代情境中不能自拔。无论是文本还是叙事,引发深思的好多东西,在雪域高原的空灵澄澈景深之下,一一浮现在我们面前,让人精神如澡雪,人生之旅顿生英雄豪气。
我们知道:“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英雄神话的艺术形式,严格说来,它是生产力极为低下的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它是人类拥有的艺术瑰宝深藏于人类灵魂的记忆。一切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可能,在神话世界中便成为可能。公丕才书中的进藏先遣英雄连,英雄业绩完全粉碎了这一艺术规律,这136条汉子,在经历罕见的生死磨难之后,便塑造了一部英雄神话,由这样一群英雄来实现人们那个时期的信念和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讲,《英雄先遣连》便承载了人类一种自身生存的终极理想,承载了人类的一种终极寄托。如果把这种理性的思考纳入文本的视野,就会惊奇地发现:公丕才同志的长篇纪实文学《英雄先遣连》,是一部深藏在共和国西部军人灵魂深处的好书,尤其是在人类文明较为成熟的今天,解读这部发生在我们战区的英雄神话,对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从政治意义上讲,今天解读这部作品,至少可以得出这样几条启示来:一是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不辱使命、履行职责。崇高理想信念,始终是我军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先遣连官兵之所以在当时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定对党的信念不动摇,人人把解放阿里地区作为神圣使命、作为崇高追求。先遣连许多同志,就是这样用鲜血和生命履行着党交给的使命。即使后来在先遣连有40多名同志被错误打成“叛国集团”,带着沉重的镣铐被押解返回新疆,几度蒙受冤屈。就是在有的被抄家,有的入狱,有的因此而丧生的情况下,他们也没有改变对党的信赖,认为“当娘的也有错怪自己儿子的时候,但儿子绝不会因此而记恨自己的母亲”。先遣连的事迹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只要高扬理想的旗帜,就能自觉自愿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因此新的形势下,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仍是我们紧抓不放的首要任务。二是靠党的坚强领导统一意志、凝聚兵心。党的组织是部队统一领导和团结的核心,只有靠坚强的战斗堡垒,才能带出过硬的战斗集体。当年先遣连在远离首长机关、远离大部队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把握方向,凝聚兵心,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保证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当连队行军到海拔5000多米的界山脚下之后,战马接二连三地死亡,全连官兵都患了雪盲,不少同志还患了高原疾病,对翻越界山达坂信心不足。
党支部就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搞教育、讲传统、鼓士气,发动大家想办法、找对策、破难题。全连党员争先恐后地向党支部表决心、出主意、抢任务,所有难题和重担都被党员争抢一空。第二天,在党支部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27名党员几乎每人背着一名病号,齐刷刷地过了界山。这件事使全连官兵包括像曹海林这样起义过来的官兵受到了强烈震撼,从此铁了心跟着共产党。三是靠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召群众、战胜困难。在《英雄先遣连》中,我们看到了先遣连的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具有先锋模范作用的。每天第一个带着侦察分队开路的副连长彭清云是党员,第一个牺牲在雪域高原的蒙古族战士巴利祥子是党员,第一个把自己病重的身体捆在马背上参加战斗的排长王永平是党员……27名党员就是27面旗帜。在先遣连,正是因为每个党员在最困难时把最重的担子挑在自己肩上,始终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才使群众更加坚定了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更需要共产党员不计名利、牺牲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先进性要求,靠模范作用为群众当标杆、做表率。四是靠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勇往直前、夺取胜利。在先遣连最苦的日子里,大家天天面对的是困难和死亡,但他们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没有一人退却。
李狄三带领全连官兵不仅叫响了“越艰苦,越光荣,困难面前出英雄;越团结,越坚强,群众赛过诸葛亮”的口号,而且还创作了《光荣小唱》、《战胜困难》和《顽强歌》等歌曲,激励大家克服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战胜困难的信心。就是在断粮、断盐、天天死人、一天举行十几次葬礼的时候,他们依然把笑作为牺牲前的最后一项任务,没有一丝一毫的低沉哀伤。由此看出,他们把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弘扬到了极致。先遣连这种天殉地殇的英雄气概,是我们今天加强部队建设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尽管我们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先遣英雄连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先遣连的经验永远值得我们借鉴。
从叙事的意义上讲,在人类神话时期已成为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在描绘自己的英雄形象时,不再带有我们认知范围之内的烙印,在一种严酷的现实环境下,凸显了普通人身上难以具备的素质。《英雄先遣连》令人万分感动地展示了一群英雄群体成为神的过程。值得称奇的是,这部作品,以解放战争为背景,以进军西藏、进军阿里为叙事主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英雄群体的智慧、勇敢、坚强、信念。公丕才在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身上,寄托了他鲜为人知的创作主体理想,从而使作品通篇洋溢着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在现实主义的叙事中,为英雄神话插上了一双灵动的翅膀,飞升到了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政治高度。
毋庸讳言,《英雄先遣连》对于英雄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酷烈展示,再一次完美地诠释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潜质。作者以冷峻的笔调,客观强硬地显示出了英雄涅盘的孤傲和清高。进藏先遣英雄连136名官兵中,牺牲在新疆于阗普鲁至西藏阿里扎麻芒堡千余公里高原线的有63人,这是西北战区光荣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这个题材,公丕才同志在作品中有意提炼一种精神,把这种精神作为有意义的死亡价值之美学特质,崇高到了当仁不让地占有主导的叙事地位。公丕才的勇气在于他敢于把死亡作为主题及其变奏,他的聪颖就在于用别具一格的目光去看待死亡,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关照我军历史上的一种罕见的苦难之中的死亡。如他在书中写道:“随着海拔的爬升,剪刀口就一点点咬紧,指不定哪一个瞬间,那张开的剪刀口就会咔嚓一声,永远刈去一条鲜灵的生命,或让你变成一座小小的山峰,或来不及让你叫一声就扑倒在地,成为一具永不腐朽的冰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