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党的宣传工作
36238600000008

第8章 新闻出版与宣传工作(1)

传播

人类社会中信息的传递、接受与分享的活动。可分为三类:①人际传播,即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示意、谈话、讨论问题。②媒介传播,即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通过信件、电话等方式传递意见、交流思想。③大众传播,即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书籍、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人与人、人群与人群之间的交流。在传播活动中,信息的流向有很大区别,因此按信息的流向,传播还分为:①单向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不直接发生交流关系。②双向传播,双方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在同一种条件下进行交流,如座谈会、报纸上的问题讨论等。③回应传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地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交流。如演说者与听众的交谈、报纸上的答读者问、广播电视上的答听众、观众提出的问题等,传播是传播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在总的宣传工作和新闻工作中,传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大众传播

通过某种媒介向许多人公开传递信息(包括思想和观念)的过程,为传播现象的一种。大众传播的特点是:①传播者是有组织的机构或职业传播者。②传播的信息是公共的,不能侵犯个人的隐私权。③传播流基本是单向的。④受传者是大量的和分散的,即使是人群,通常以个人或家庭为受传单位。

新闻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或其他宣传舆论工具对最近发生的新鲜而重要的政治事件和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与述评。是党的宣传的重要渠道之一。新闻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述评、图片、资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新闻”一词,最早见于宋代赵升所着《朝野类要》:“其有所谓内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报,率有泄漏之禁,故隐而号之曰新闻。”新闻要求迅速及时,完全真实,言简意赅,以事实说话。新闻包括五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结果。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事实作为本源,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同时,还要坚持党性原则,完整、准确地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决议以及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成就、新经验、新问题、新风尚,引导社会舆论和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鼓舞群众。

新闻评论

评论性言论的总称。是宣传舆论中常用的一种新闻体裁。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编辑部文章、思想评论、短评、编者按、编后以及杂文、小评论、宣言、声明等。按其内容可分为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思想评论、文化评论、社会评论等。新闻评论以政论文的形式,反映、解释新闻的内容,抓住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和需要引起重视并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通过逻辑推理方式,分析问题,说事明理,判断是非曲直,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新闻评论具有鲜明的阶级倾向性。

新闻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新闻具有一定的阶级倾向。这个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中,在现代是在一些工人政党的新闻理论的主要论点之一。我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大体看法如下:新闻的阶级性是认识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但不能把这个概念看得十分简单,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在阶级斗争激烈的时期,新闻的阶级性表现得比较明显和强烈;在阶级斗争平缓时期,就表现得不那么强烈。并非所有新闻都具有阶级性,阶级性的观念主要涉及政治性新闻。新闻一般带有倾向性,但倾向本身不一定都有政治色彩,如对某个演员表演的报道;带有政治色彩的新闻并不一定表现为阶级倾向,如对某项具体政策的看法,往往反映同一个阶级内部的不同意见。应该强调的是,对新闻事业的认识,不能片面地局限于阶级性,还应当同时从其他方面去综合分析,如社会性、党派性、商业性等,这样才好得出较为准确、科学的结论。

新闻的思想性

中国新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新闻机构传播的内容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至少无害的倾向。在论述新闻工作的政治报告或经验性总结中经常使用这一概念,但在理解上实际差异很大,有的侧重指新闻报道要有宣传价值;有的侧重说明新闻报道要给予受众有益的知识、进步的观念;还有的把它作为传播者选择新闻的标准。

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区别于文学和其他表达形式的主要特征。新闻要求对报道的事件、人物、思想观点,在言语、细节上都必须准确可靠;事件产生的原因,对事件实质的解释,也必须以事实为准绳;引文、数字、史料要引之有据,解释合乎逻辑,不能借助主观推理的想象和虚构。对新闻的真实性,我国新闻界观点不一,主要提法有二。一种是“本质真实论”,认为新闻不仅要报道现象真实,而且还应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另一种即是“报刊的有机运动”,认为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为一个不断纠正报道偏差的过程,它的完全真实是一连串报道的最后结果。

新闻敏感

又称“新闻嗅觉”、“新闻鼻”,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新闻敏感是对编辑和记者的职业要求。对编辑来说,这种职业敏感要求他在积累、研究情况的基础上,具有对可能发生的新闻提出预报的能力,及时指示记者到可能出现新闻的地方去。对记者来说,则要求:迅速判断某一件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判断哪些线索可能导致重要新闻的发现;判断同一新闻中众多事实的主次关系;判断其他情况同采访到手的新闻的关系,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新闻敏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之一。

新闻道德

新闻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从20世纪初起,它成为新闻学研究的一个课题,由于各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不同,新闻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存在差异。西方的新闻道德通常把尊重新闻自由放在第一位。其主要内容有:献身正义、人道、国民幸福;报道真实、公正;重视品格和责任,拒受影响采访和真实的馈赠及贿赂;不得自私、攻讦、诽谤、抄袭、造谣;不得侵犯个人隐私;新闻来源保密。在我国,新闻道德和新闻伦理通常被看成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叫法,实际上新闻伦理的原意比新闻道德要窄,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与人相处的道德准则。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遵守社会主义的新闻道德是其不可忽视的责任和义务。

新闻体裁

新闻报道的类别和样式,通常分为消息、通讯、时政评论三大类,还有将报纸的副刊内容作为第四类的说法。区分体裁的依据,主要是新闻报道的手法、口吻、结构。消息类一般时效性强,内容简洁。包括消息、简讯、新闻公报、广播新闻、电视新闻、录音报道等。通讯类内容详尽,时效性略差一些,包括通讯、专访、特写、报告文学、录音通讯等。时评类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署名评论文章、编者按、编后等,其中有些是对新闻的评论和借新闻进行发挥,有些同时含有要发布的新闻。

新闻媒介

也称“新闻载体”。具有新闻传播功能的工具和设施。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按性质分,有印刷媒介、电信媒介;按作用分,有瞬间媒介、暂时媒介、长久媒介等;按地区、范围分,有全国性媒介和地方性媒介、大众性媒介和专业性媒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介迅速更新、普及、发展,是提高新闻工作水平和新闻工作者素质的刺激因素。

新闻工作

利用新闻媒介-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传播新闻、信息的社会活动领域。具有教育、传播、影响和引导舆论的作用。社会主义的新闻工作是在党领导下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新闻机构、新闻工作者为主体,在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教育群众,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新闻政策

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党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表现为国家、政党、团体或地方行政机关对所属新闻载体规定的宣传方针和纪律、新闻机构的工作原则与编辑方针、根据法令和有关部门规定制定的取舍新闻的标准。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集中体现,是区别于资产阶级新闻工作的显着标志。主要表现在: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全面反映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愿望,沟通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新闻工作的性质

由阶级性所决定的新闻工作的本质属性。传播新闻、信息是新闻工作的特有属性。但任何新闻媒介都不可能有闻必录,必然在取舍新闻时表现出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阶级对立的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性。无产阶级的新闻工作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这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性质。

新闻工作的作用

新闻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功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作用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要把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最迅速、最广泛地传达给群众,把国内外的形势和各种重要信息及时进行传播,及时宣传各行各业的重要成就和反映社会变革、杰出人物、优秀事迹的重要消息。同时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

因此,新闻工作的作用可概括为宣传作用、沟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监督作用等。

新闻工作方针

新闻工作的指导性原则和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新闻工作的指导方针。党的新闻工作坚持这一方针,具体体现在贯彻党的纲领和路线,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新闻工作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应当认真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提高贯彻新闻工作方针的自觉性。

新闻工作的指导性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特性之一。新闻工作准确、及时反映党的方针路线,从而对各项工作有正确引导和积极的影响的特性。新闻工作应当紧密联系实际,回答和解释国家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应该引导读者正确看待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重大经验教训,了解科学技术新知识、新成果,正确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并为读者指出解决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发挥新闻工作的指导性,首先要使新闻工作有很高的政治思想水平,能够从党的方针路线出发,能够敏感地发现社会中的积极因素。

新闻工作的群众性

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基本属性之一。新闻工作面向广大群众的特征。无产阶级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具体表现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违反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反映群众生活,表达人民呼声;用各种方式组织人民群众参加新闻工作,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与监督。新闻工作的群众性与新闻工作的党性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新闻事业的职能

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看法,依据论证者不同的理论前提而出现复杂的结论。比较重要的观点有:①工人政党领袖从政治角度提出的职能,如集体的宣传员、鼓动员和组织者;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②报刊的社会责任论提出的6项职能,即提供关于公共事务的消息、讨论和辩论,为政治制度服务;启发公众,使他们能够实行自治;作为监督政府的哨兵,以保卫个人权益;主要通过广告媒介,沟通商品和服务的买卖双方,为经济制度服务,供给娱乐;维持财政的自给,以不受特殊利益的压迫。③根据传播学理论提出的3项职能,即对周围环境进行研究或监视,使社会各部分为适应环境而建立相互关系;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④从一般意义上说明职能的各种观点,可以法国新闻学家贝尔纳·瓦耶纳为代表。他的观点是:主要的报道职能;随意的辩论职能;附带的娱乐职能。目前我国出版的多数新闻学着作的观点大体的表述是:报道新闻,沟通情况,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新闻批评的原则

通过新闻渠道开展批评监督的应遵循的准则。新闻批评是舆论监督的有效形式。新闻批评对于纠正错误、改进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具有敏感性和很强的政策性,如果批评失实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原则。具体来说,批评报道既要积极,又要慎重。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社会效果,特别是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护知情人的权利。

新闻和宣传

我国新闻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以新闻和宣传的同异以及二者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目前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传播现象,但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的出发点、表现方法和归宿都不相同。传播新闻是为了满足受众获知的需要,宣传是为了满足宣传者输出观点的需要,新闻叙述事实,宣传灌输观点;新闻传播的结果是使受方知悉事实,宣传的结果则是传方播扬其理,宣传的效果有优劣成败之分,关于二者的关系,也有几种意见:①交叉说。承认二者有区别,但在实际活动中二者又相互渗透,新闻中有宣传,宣传中有新闻。②包含说。认为新闻从属于宣传,是宣传的一部分。③无差别说。认为新闻就是宣传,二者是一回事。④并列说。强调新闻和宣传的独立性,认为把二者联系在一起的是社会政治因素和传播者的主观作用。

舆论

公众对于其认为有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和观念的判断、评价和意见的总和,具有一定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性。舆论定义不一,大多包括以下四个因素:①一个人们关切的问题。

②许多人对此公开发表意见。③尽管有多种意见,但其中某些意见有趋于一致的倾向。④这些意见能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产生影响。英语“舆论”(Publicopinion)直译为“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舆论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进步需要三个条件:①公众获得真实消息,尤其是获得有关重大问题及其决策过程的真实消息。②公众掌握先进思想。③公众通过传播媒介公开讨论其关切的问题。根据这三个条件的实现范围和程度,可将舆论分为不同类别。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舆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特别是在决策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事业善于做舆论的向导,把个人的分散意见经过宣传评述转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使进步的、正确的舆论取得主导地位。

新闻发言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