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建工作实务丛书: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
36245100000012

第12章 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观察、分析、解决现阶段中国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前所未有。在这样一个阶段,如果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如果应对失误,就有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推动发展,不仅有模式、途径等问题,更有世界观、方法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力量,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总之,科学发展观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提供了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重要思路和现实途径。我们只有深刻把握并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当今改革发展的实践,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前进方向。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主要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等。这些新要求,突出强调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个方面。落实这些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发展、加快发展与协调发展、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以及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