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36269100000019

第19章 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概况(4)

五、成都版权相关的组织机构基础

(一)版权相关组织体系健全

1990年,市政府批准成立成都市版权局,主管全市版权行政管理工作,近年来,成都市所有区(市)县增设了版权行政管理部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成都市版权保护体系逐渐完善。成都市版权保护体系主要划分为行政组织体系、司法组织体系和市域范围内的版权社会服务机构。

行政组织体系下主要行政部门是成都市版权局和各区(市)县新闻出版(版权)局。

司法组织体系下主要有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以及各基层法院、基层检察院和区(市)县公安局。

市域范围内的版权社会服务机构有: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四川代办处、四川省版权事务中心、四川省版权保护协会、四川省反盗版联盟、成都市版权事务中心、成都市版权协会(筹)以及其他各类版权社会服务机构。

通过版权保护组织体系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成都市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全市域覆盖的版权保护机制,版权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保障了版权保护工作和版权产业的顺利发展。

还有版权相关的政府产业推进组织和民间或群众性的行业协会。版权相关的政府产业推进机构有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成都市数字娱乐产业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等,民间行业协会有软件协会、文化产业协会、成都市广告协会、成都市书刊发行业协会、成都市电子出版物经营管理协会、成都市美术家协会等。这些相关组织都为成都市的版权工作和版权相关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成都版权工作成效显著

1.打击侵权盗版违法行为

成都市坚持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盗版光盘、盗版音像制品、网络侵权、预装侵权等侵权盗版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成都的版权市场,在维护版权人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部分数据来源:成都市版权局。2008年成都市共查缴侵权盗版制品150余万张(册),捣毁制作、销售盗版光盘窝点30余个,办理版权咨询、维权服务340余件,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20余起。2009年,成都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3万人次,共查办案件241起,捣毁非法窝点57个,办理版权咨询、维护服务410余件,共查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166万余件。

2.推进软件正版化

在全国推进软件正版化的2005—2006年,成都市级和各区(市)县政府部门全面完成了计算机软件正版化工作,并通过了国家和省检查组的验收。其中,市级政府部门共采购正版软件7900余套,采购金额达500余万元;2007年,成都市首批重点企业顺利完成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共采购各类软件5000余套,采购金额达2100余万元;2009年至2010年初,成都市第二批试点企业全面完成正版化工作,共采购正版软件24000余套,4300余万元。

3.服务作品版权登记

成都市作品版权年登记量均以30%递增。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市各类作品登记达3000余件,同比增长200%。其中软件版权登记达800余件,同比增长200%;游戏动漫作品登记100余件,重点企业原创动漫作品登记率达80%。2009年软件登记1300余件,同比增长超过40%。

2008年,“5.12”地震中涌现了大量以抗震救灾为题材的摄影、音乐、文字等各类作品,成都市版权局对这些作品进行免费著作权登记。全年共为各类权利人免费办理抗震救灾作品版权登记12838张/件,取得系列证书2441个,通过展示、展览和出版等形式实现作品转化3620件。

成都市从2007年起出台政策对版权登记实施资助,资助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发放资助金额达58万余元,极大地激励了智力成果创作。

4.增强全民版权意识

提升全社会的版权意识,既是实施《著作权法》的前提,也是促进版权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成都市版权局充分利用各类重大节日和会展平台,通过组织宣传、版权知识培训、会展平台等方式,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版权宣传活动;针对相关行业,大力开展版权知识培训,有力地普及了版权相关知识,社会公众保护自主版权、避免侵犯他人版权的主动意识得到增强,为成都市版权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2008年开展各类宣传培训活动十余次,尤其是“2008成都版权成果展”、“奥运版权保护”、“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成都版权”三大重点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公众的版权意识。

成都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以来,为提升全社会版权意识,相继开展了四大版权重点工程。一是组织、人事、版权、党校等部门共同实施了“版权干部工程”,将版权知识纳入了各级政府班子学习内容和全市干部培训计划,掀起了各级干部了解版权、学习版权的热潮,各级干部版权意识得到明显提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专程赴成都为全市领导干部作了“版权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专题报告,使成都市干部学版权活动达到了高潮。二是版权、教育、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联合实施了“版权孩子工程”,将版权知识逐步纳入了学校德育教育课程,广泛开展了版权知识画展、主题演讲、原创征文等教育活动;在全市建立了青少年版权教育试点区及试点校区;启动实施了版权知识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千百万”行动计划,一份版权知识手册、一张版权教育光盘、一套版权宣传海报正式配送到全市千所中小学校、140万中小学生手中。三是实施了“版权人才工程”,依托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版权人才培训基地”,并与多个产业园区达成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意向,切实加强了版权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四是实施了“版权公益宣传工程”,通过重要节日和各类展会平台,加强了版权宣传、培训以及各类媒体舆论引导、公益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全市主要社区、街道广泛张贴了创建公益海报;成都电视台在黄金时间播出了创建公益广告;《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也加大了对创建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腾讯大成网等网络媒体也积极参与,开设栏目,加强了网络宣传。

六、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成都版权产业发展的战略基础

(一)创建背景

2008年初,成都市版权局提出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为龙头,整体推动全市版权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总体思路。特别是“5.12”特大地震后,成都市版权局结合灾后重建工作,提出了符合成都实际的创建目标,制定了完整的创建方案和推进计划,得到国家版权局和四川省版权局的肯定和大力支持。2008年12月,成都市政府正式向国家版权局提出了申请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请示。2009年2月25日,成都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启动仪式举办,这标志着成都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城市。

(二)创建目标和工作重点

通过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努力将成都建设成为创新活力强劲、智力成果丰富,版权服务体系完善、交易转化活跃,保护机制有效、社会氛围浓厚,版权产业发展迅速、版权贸易日益活跃的全国一流版权强市。

通过建立健全全民版权宣传培养体系、版权管理体系、版权保护体系和版权服务体系,推动版权相关产业发展,全面推进软件正版化等工作,使全社会版权意识明显提高,版权保护体系明显完善,版权服务体系明显加强,版权相关产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版权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并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版权保护示范园区2个以上,试点、示范单位50家以上,软件正版化工作稳步推进。

(三)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战略意义

版权保护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成都版权产业的发展,为成都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奠定了基础。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是成都市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创新之举,对成都市的灾后重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员专程考察了成都版权保护及产业发展,希望成都为发展中国家健全版权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国际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更是对成都的创建工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表示了与成都加强多方面甚至深度合作的意愿。

2009年2月,成都市版权局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为契机与我国成立最早的专业版权机构、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设立中华版权代理中心成都工作站和双方合作办公室。这为整个成都版权体系的完善和版权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版权在促进智力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都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提高全社会版权意识,完善版权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版权保护环境,充分发挥版权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弘扬“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使成都成为真正的“创意之城,版权之都”。

成都市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悠游自在的生活环境,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励精图治的政府领导以及成都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为成都版权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二节成都版权产业发展概况

一、成都版权产业的发展总体状况

成都版权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对文化产业概念的一个优化。目前,版权产业在成都只是初步提出和构思阶段。官方尚未有确切的版权产业数据统计资料,相关表述仍以文化产业为主。官方对“版权产业”的提法也尚未有一个文件性的定论,甚至“版权产业”一词在成都市文件内容中也难觅踪影。因此,在以下的叙述中,部分仍借用与版权产业最相关的文化产业的数据统计资料。

(一)成都版权产业的概念发展过程

成都市版权局作为成都市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近几年来工作主要以“推进版权工作和促进产业发展”为主,创建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在成都市版权局的工作简报和网站的公开资料中,涉及版权产业最核心的软件产业、广播影视业、出版发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业(蜀绵、蜀绣、漆器等产业)时,提法也多以“版权相关产业”、“版权相关行业”为主。

2008年,成都市在筹备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时,“版权产业”的格局构思才逐渐清晰和明朗。2008年11月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行政版权调研组到成都市进行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专题调研,调研组经过实地考察和调研后认为,成都市在版权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成效显著。2009年年初,中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何华章,副市长王忠林分别到成都市版权局视察工作时,认为创建版权示范城市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版权工作服务成都市“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西部物流和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最佳的切入点,特别对“科技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作用突出,要求成都市版权局以“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为龙头,整体提升全市版权保护和版权产业发展水平。

2009年2月25日,成都市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启动仪式举行,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在致辞中明确指出,“把版权产业作为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完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智力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建设国家级版权产业基地创造条件,努力把成都建成全国首个版权示范城市”。成都市版权局也适时利用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契机,勾勒出把成都打造成“创意之城、版权之都”的宏伟蓝图。至此,发展“版权产业”的构思进一步明确。

国内外不少城市的版权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动力。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等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直接把文化产业称为“版权产业”,但版权产业在中国的认识有待深化。2007年6月,杭州率先成为全国首个版权保护示范城市。2009年2月,成都市开全国之先河,第一个开始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同年4月,青岛紧追其后,也开始了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的进程。国内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沈阳、广州、深圳等地,以版权产业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亮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北京已开始明确使用了“版权产业”的提法。2009年5月8日,北京启动了全球首个版权产易系统——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交易系统暨北京版权产业融资平台,拓宽北京版权产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民间和学术界对版权产业的认知,也是伴随着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而开始。“2009年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蔡尚伟教授作为很早就开始关注文化产业的学者之一,著有多本专著和近百篇学术论文。2009年初,站在统筹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蔡尚伟教授提出了“版权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成都角度”的观点。这一观点指出了成都市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