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版权兴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路径探索
36269100000030

第30章 成都市版权产业部类研究(5)

5.出版发行业之园区建设

印务产业园区是成都发展传媒产业的产业基础。与软件业一样,成都出版发行业的园区建设也走向了“大手笔、大动作、大影响”的模式,随着两个印务产业基地的规划与建成,成都的印刷业也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2004年10月,在锦江区“建设西部印务基地,促进印刷产业发展”被列入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确定的新闻出版业的重点优势项目,2004年12月,经成都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建立。2007年“中国成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已被列入《成都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并被列入成都市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2010年锦江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端产业集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发展数字传媒产业,并在此基础之上打造国家级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根据锦江区打造国家级数字化出版传媒产业基地的方案,力争在6年内产值达到100亿元,税收实现10亿元以上。

2009年,由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三级政府共同规划建设的“成都现代印务基地”在蒲江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举行奠基仪式,“成都现代印务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的蒲江县寿安镇,交通便利,是四川省省委、省政府实施“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战略中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之一,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同时被中国包装联合会授予“中国西部包装基地”的牌子。总用地规划面积为5平方公里。建成投产后,可容纳120家以上包装印刷及配套企业。其成立将有助于加快四川省包装印刷企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入成都现代印务基地新办工业企业,可享受土地、财税、规费、户口、人事劳动等诸多优惠政策,并可享受国家、省、市有关四川灾后重建项目的优惠政策。其目标是最终建设成为中国西部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品牌最响的印务基地。

6.现存问题

纵观成都出版发行业可以看到,成都报刊出版名列全国前列,报刊发行量、广告收入、品牌价值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成都的书、报、刊出版业以图书出版和报刊出版为主,两者营业收入占书、刊出版业收入的87.2%。其中,图书出版业实现收入8.12亿元,报纸出版业实现收入9.41亿元。书、报、刊出版业中,市属单位实现收入7.93亿元,占书、报、刊出版业收入的45.2%。但与成都高度发展的报业相比,成都的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其他出版物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出版单位数量较少,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不高。以图书出版为例,成都仅有一家市级综合性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尚未形成集团化的图书出版机制,更不要提集约化发展和规模经营。出版发行也被誉为“朝阳产业”。出版发行业的发展单单依赖于报业的单方面发展显然是片面和危险的,成都的出版发行业需要多种出版物产业链的全面发展,需要出版社、印刷业的支持,也需要相关人力资源的配套和供给。

(三)广播影视业

1.概况

截至2008年末,成都市域内拥有市级电台、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12座;制作广播节目13套,电视节目20套;广播、电视节目全年播出时间分别达到59681小时和92025小时。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发射台23个,中波发射台1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6个;市级有线电视网络传输机构2家;移动电视公司1家。2008年,成都市有线电视用户数为211.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数56.4万户(双向互动1.8万户),宽带用户4.6万户;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99%和99.83%。2008年,成都市拥有成都传媒集团先锋影视有限公司、成都天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优秀影视制作机构72家,制作并获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为18部630集,取得播出许可证的原创动画片产量为192集2356分钟。

在成都的四川太平洋、中影星美、万达院线、四川峨眉、上海联和5条院线共有35家影院。其中,四川太平洋院线拥有13家影院,中影星美院线在成都有7家影院,万达院线有4家影院,四川峨眉院线拥有10家影院,2007年底正式进军成都的上海联和院线拥有1家影院。从太平洋电影网统计的2008年全国各大城市影院1-10月票房排名来看,成都市票房前三位分别是四川太平洋院线的成都王府井影城、成都太平洋影城和成都紫荆影城,分列全国第32位、35位和56位。在成都域内,四川太平洋院线是成都市场中具有绝对竞争力的一家院线。而在全国的排名来看,成都市2008年影院观众人数达到428万人次,市场潜力巨大。

2.产业贡献

2008年,成都市市、县广播电视机构收入达83365.16万元,创造增加值4.7亿元,比上年增长4.44%。而2008年成都市实现GDP 39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可以看出,该产业增加值低于GDP增速8个百分点,且在全市GDP中仅占0.12%,远低于出版发行等产业。从收入构成看,广告收入比重最大,2008年达42529.55万元,同比增长3.69%,占总收入的51%;其次是有线电视网络收入,2008年为40434.87万元,同比增长24.31%,占总收入的48.5%。2008年1-10月,成都市电影观看人数达428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10亿元;上海市观看人数619万人次,票房收入共计2.34亿元;北京观众人数达819万次,票房收入为3.09亿元;深圳为439万人次,创造了1.72亿元票房。统计数据显示,与北京和上海两大国内影视娱乐文化产业的中心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但存在较大市场,是全国城市中很重要的票房城市。此外,2008年农村数字电影经营收入为240万元,占全省农村电影市场60%的份额。

3.广播影视作品情况

目前,北京和上海是国内影视娱乐文化产业的两大重心。2006年,在京沪两地的影视娱乐机构已经超过3000家,海外的知名机构以及各地强势影视机构,也在京沪设立了办事处和分公司。然而,作为西部城市的成都在中国影视娱乐产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重心西移”成为国内影视娱乐文化产业的新特点。成都市顺势而为,加快广播电视产业化发展步伐,志在将成都打造为中国影视文化产业一个正在崛起的新根据地。成都传媒集团先锋影视有限公司、成都天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影视制作机构获得长足发展,曾制作了《誓言无声》、《尘埃落定》、《我在天堂等你》和《国家干部》等剧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7年,成都电视台《相亲进行时》节目荣获第二届全国电视栏目剧评比一等奖。麦家凭借《暗算》获得2007年度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编剧单项奖和2007年度电视剧风云最佳编剧单项奖。纪录片《迁徙的人》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7年度国际纪录片评委会评选为“评委会大奖”,获第九届国际金熊奖“最佳纪录片奖”,第九届国际金熊奖“最佳导演奖”。纪录片《浮萍》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7年度国际纪录片评委会评选为“十佳纪录片”,获中国文联2007年度“中国纪录片学术奖”。纪录片《蓬安》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7年度国际纪录片评委会评选为“最佳摄影”和获“最佳音乐音效奖”。注重对成都本土文化特色的挖掘以及艺术品质要求的先锋影视公司,2007年携手中国电影集团、上海电影集团,以及美国好莱坞和日本等专业实力机构拍摄《赤壁》引起巨大反响。《赤壁》也成为成都传媒集团进军国际影视业的一张全球名片。此外,成都传媒集团还参与投资拍摄、制作了《张居正》、《死水微澜》、《原罪》、《女人泪》等影视剧。

2008年,市电台“5.12”特别节目《我们在一起》在“全国广播电视抗震救灾优秀节目”评选中获得优秀奖;市电视台以六个频道并机直播的方式,不间断播出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节目,为抗震救灾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受到各级各界高度评价。2008年,成都市原创动画产量已达到1010分钟,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中漫伟业公司制作的《大梦王小书包》在2008年中国国际动漫节上获得“美猴奖动画系列连续片奖”,已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此外,成都市加大了对反映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内容的影视剧《路在脚下》、《挪个地方要得不》等重点剧目的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繁荣了本土影视剧创作。

据统计,2008年全市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共获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节目奖70件。其中,获“全省广播电视2007年度节目评奖”33件,获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视抗震救灾优秀节目”和“2007年度全国少儿节目精品及动画精品”各1件,中广协会等其他奖项35件。

此外,成都市积极搭建广播影视作品交易平台。2008年4月17日,由全国规模最大的电视台联盟体——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委员会主办,成都传媒集团承办的2008年城市电视台电视剧、栏目洽购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54家电视台,112家影视公司,超过300多人参加了本次洽购活动,共有260部电视剧被推出,极大地促进了成都电视台与国内各城市台之间电视剧及栏目的合作与交流。

4.广播影视人才情况

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广播电视产业系统内单位从业人员4468人。

眼下影视娱乐业的竞争已经从数量走向质量,尤其是优秀的原创作品几乎是争抢得最厉害的地方。放眼全国,成都在小说和剧本原创层面上有着全国公认的人才,像麦家、钱滨、易丹、杨红樱、洁尘、何大草等最近几年都表现出了充沛的创作实力。著名出品人、慈文东方董事长马中骏表示,成都最厉害的目前是人才储备丰富,特别是原创方面,这是关乎作品成败的关键所在。而成都创作队伍不仅功力强,而且非常擅长说故事,这正是影视娱乐产业最需要的。央视和许多民营公司都派了专人不定期频繁往来成都高价“挖人”,给成都的原创剧本最高的一集甚至可开到3万元,已可以和金牌编剧邹静之、杨争光比肩。

5.影视产业基地情况

2006年,曾拍摄过《傻儿司令》、《王保长新篇》、《双枪老太婆》等多部影视剧,也是成都唯一一个影视拍摄基地的老成都影视文化娱乐城苦撑十载后,因债务问题无法继续经营而被拆除。此后,成都市大力实施社会影视剧制作工程,积极推动影视拍摄基地和影视动漫文化创意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手机电影产业基地——2007年12月7日,成都传媒集团进军手机电影领域,与中博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了“2007中国(成都)国际手机电影年度盛典”。在此期间成都传媒集团与中博传媒正式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协商共同打造中国首个手机电影产业基地。该基地以内容生产为核心,围绕手机电影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为手机厂商、手机电影、手机游戏、动漫、配件商、运营商等企业打造标准化生产场所,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

安仁古镇影视基地——2008年底,在“新家园——成都市灾后重建规划成果展”大邑主题周上,大邑县政府签下5个灾后重建重点项目,总金额近30亿元。其中,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将投资8亿在安仁镇新建一个占地800亩的新校区,通过打造影视拍片基地、影视主题公园等,用五年时间将安仁镇建成一个以公馆文化、川西特色、影视基地、养生中心为亮点的国际性影视城。

成都市影视动画产业园区——2008年市广电局着眼于优化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政策环境,研究起草了《成都市关于鼓励和扶持影视动画产业发展的意见》,就壮大市场主体、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和行业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产业聚集等提出了具体措施。并从扶持成都市原创动画作品生产,制定《成都影视动画产业园区规划方案》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加大招商工作力度等方面,大力发展影视动画产业。2008年10月15日,双流县与中新集团举行了项目落户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实现了全市影视动画产业聚集新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成都市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建设。另一方面,影视动画产业符合双流的产业布局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通过影视动画产业园区建设将有利于本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