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36363900000068

第68章 诗人研究(12)

这诗中的“你”,是否为第一章中的“唯一随我而去的婀娜月桂”?是否为诗人心灵上的恋人、爱人?这穿着紫色裙裾的恋人、爱人,曾从一场战争中隐退,隐退到山间乡野,但她对爱情十分忠贞,时刻思恋着她的情郎,当她重新见到在黄昏时候随队来劫掠乡村的情郎时,便失声惊叫,向她的情郎走来,在瞬间的对视之后,情感因久别而猛烈爆发,眼含热泪,并向情郎伸出嫩白之手,与情郎相握相拥,爱欲之火便熊熊燃烧!在狂烈的****过后,她便在情朗弹奏和演唱的长歌中幸福地翩然起舞……在幸福的****中,诗人似有所悟,便与他的爱人撇开世俗名利相争的烽烟,跨上一匹烈马,向着他们的幸福温馨家园,飞奔而去……

在辽阔的精神家园里,或在追寻更高更远的心灵高地的征途上,他们勇敢地越过冰河,越过洪荒,越过了一切界限。此时的诗人,他已获得了上天赐予的智性和悟性:“当黑夜聚集黑暗我却看见了光明/看见了你燃烧在我心里的灼灼火焰”。黑暗是地狱,但同时也是得道者高尚者追求光明的天堂。充满悟性的智者的目光最有穿透力和预见性呵!单这两行诗,就给这组诗带来了神性的品质。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但丁的身影……诗人虽然追求和向往着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但是,他凡心难脱,他依然依恋着因充满女性柔情和母性而同样神性的华夏大地,并且因有了悟性而看到了这片热土的希望,看到了东方板块在世人心中的崛起——

我在你高高的胸脯上触摸到丰饶的土地

那隆起的山冈和流水的葱绿如时光之魔道

那散乱的黑发是原野上茂密的森林

那深色的眼睛暗放着日月的光泽

你的胴体斜倚我看见一汪湖水

从北方的高地向江南的大片良田流泻

而你轻声的吟唤正是东方板块上掀起的合声和暖潮

一个新的世纪从此诞生

也许会有人说,这个诗人有点做作,他太矛盾了。但是,我却十分肯定地说:“不!”因为真正的诗人优秀的诗人,都是一名赤子,都有一颗赤子之心,都深深地爱恋着他的祖国,无论身居何处,无论际遇如何,都会忠诚地为自己的祖国——最高层次的精神家园,在心灵深处点燃一盏灯,虔诚地祈祷和祝福,并护守住这盏灯的光芒:“这五色的大地我深情眷恋的母体啊/你裸露的臂膀上开满了玉兰和玫瑰/当风雪掠过牧场当大海静止了潮汐/当一切苦难比黑夜更深地侵入你的肌肤/我忧伤的心在远方把你牵挂/我要做一个流动的海在灵魂的沙岸之间/缔造一座房屋守住灯光和体温”。读着这样真挚深情的诗句,你无法不感动。

然而,在向更高层次的精神家园执著寻找的过程中,诗人十分清楚地知道,那“黎明的路还很远”,因此,他唯有“走进那美妙的夜晚/像一个考古者潜入神秘的古堡”。天道酬勤,诗人的努力没有白费:“我看见白皙的和浓黑的色彩反差/固体的和液体的物理属性/单调的和优美的曲线运动/百鸟歌唱海鸥在飞翔/我听见高音和低音的音节变化/神秘的紫雾在钢琴中等我”。在无比的感动和激动中,他作出了最后的决定,要让自己流浪的心,永在这精神的高地固守,并在其光明之上飞翔:“当月亮顺着我的身体向下滑落/当大地沿着我的身体升向太阳/我只想在征战多年之后收回流浪的心/在琼紫的钢琴声中/卷入你四肢美丽的旋涡/飞翔或隐居”。至此,这部英雄交响曲划上了最后的休止符,但余音仍在读者的心灵旷原之上回荡……

当我也许末必完全准确地解读完这组颇具精神和心灵召唤力的优秀诗作之后,自我感觉像经受了一场十分庄重的精神洗礼,脱去了满是尘土的污衣,飞身跨上一匹烈马,与诗人一起,在那灵魂的高地,扬鞭驰骋,或化为一只巨鹰,展翅翱翔于像青海湖一带苍茫辽阔的高原之上空。

结语

青海湖是一个流浪诗人,他说:“我是一个流浪的诗人,我在我生长的城市里,背井离乡”。而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虽非独在异乡的异客,但我们的心在漂泊,/含金量极重的滚滚红尘里,谁是傲立的秋菊。”(拙诗《今岁重阳,有雨》)。作为有同样漂泊心态,同样渴望灵魂得到诗意地栖宿,同样执著寻找精神家园的读者,我对青海湖的《家园三章》,是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和喜好的,故而,在近来工作比较忙的情况下,也强迫自己在业余时间静下心来,仔细品读和赏析。

这组诗,以文化、地理、心灵背景为写作资源,颇受屈原《离骚》“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意旨的影响,可以说是一组哲学上的英雄史诗,大气,开阔,雄浑,高远,具有中国西部诗的重要特征,而诗行中的淡淡忧伤又凸显柔情骑士浪漫奔放的风采。诗中意象纷繁,而雪山、太阳、火焰、光芒、河流、梦、高地等,是该组诗中的主体意象,贯穿于全诗,闪烁于全诗。这组诗信息容量甚大,意蕴丰富。我觉得,进行这样的一项构建宏大,意旨高远的诗歌工程,简直就是一种消耗生命的创作,如没有深厚的诗学功底是甚难胜任的。诗人在写作中,已不自觉地把他的哲学的宗教的历史的地理的物理的知识,他所熟悉的西部游牧文化,他对现实的探索和思考,对生命和命运的深层次感悟,对人类终极理想的探求,都渗透到他的每一行充满激情的诗句,因而让这组诗的的语言极富张力,并以重金属的硬度和力度,撞击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由于诗人全身心地融进了自己的梦幻般的诗歌意境中去,因此,他在创作这组优美的抒情诗时,已忘却了所谓的诗歌技巧了,也正如一名出色的艺术家,在创作他的艺术品时,实则已不自觉地把自己平时所累积的艺术技巧运用于其中了。正所谓大拙若巧呵!当然,任何一件艺术品,都不会完美得没有瑕疵。对这组诗,我稍觉不足的是,诗的语言仍末够凝炼,唯美中有点散文化。

2005.3.1-8在生死的临界点上,书写无愧于心的华章

——读简简柔风的诗野松

简简柔风近期以阵阵轻柔之风,不断地吹到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上。这轻柔之风,自她美丽如花的心事或曰善良的心灵吹送出来,散发着诗意的芳香,让我沉醉。让我和许多的读者沉醉不知归路。——这不,从初读她的《寻找宝贝》组诗,继而读她的《悠悠腊八》、《故乡的炊烟》组诗,再读她的近作配画诗《心事如花》、《会飞的鱼》,我无不沉醉于她的花香般的诗意中。这花香般的诗意,均因有爱,有浓郁的乡土味,而使其充满独特的魅力。

最体现诗人爱心的是《寻找宝贝》这组诗。这组诗是诗人听说朋友的宝贝(儿子或女儿)于走失的第五天回来一事,无限欣喜无限感慨之后,以孩子母亲的身份写下的一组充盈着伟大母爱的诗篇。初始,我在网上读这组诗时,还以为是诗人自己的孩子走失了呢,若不,诗人怎会写得如此逼真,她的情感怎会流泻得如此真实?诗人把一位母亲对走失了的孩子的声声呼唤,对孩子的无比思念,孩子走失后绝望的哀痛,以及孩子归来后若狂的欣喜,均化为一行行浸润着晶莹母爱的真挚诗句,泻进读者的心湖,激溅起层层的波澜。作为一名父亲的我,作为一个三十有几的男人的我,当读到这些诗句总情难自禁:“我应该及时把灯点亮/让你不至于失落在草丛/你去了哪?我心爱的宝贝/呼唤你的声音已暗哑无力/每一根柱子都用冰冷铸就/而我握紧你的温暖一路寻找/你瘦弱的身躯和失落的眼神”,“黎明再一次染醉旷野/我迷朦的双手空落落/美化的幻想与回忆的点滴/正一片片剥离我的躯体/绝望被漫上心岸的黑水淹没/一种坚实的支撑正于瞬间轰然倒塌/无尽的泪水****了这一切/千百次的问:你在哪里?”,我似乎忍不住,要走上前去拥扶那欲倒的以泪洗脸的母亲,好言劝慰,陪伴她度过孩子走失以后的分分秒秒。然而,时空阻隔,河山阻隔,我唯有继续通过诗句,来感受这位母亲哀伤的心情,来感受这位慈母在内心深处为自己宝贝的默默祈愿,来感受这位慈母为了自己宝贝的归来甘愿承受一切折磨的伟大母爱:“一屋子的寂寞将我拥围/稠密无边的光阴,此刻我怕了你//走在大街上/我用眼神复制了无数的背影/每一个童声都与你的呼唤重叠/那些被掀掉盖子的污水井你见了没/我愿意用生命把它覆盖/风可愿衔来零落的毛羽/为你御寒/陌生的人们/点上微不足道的火柴吧/引领我的宝贝一路回家//假如该受到惩罚/请求一并给我/我不在乎还将给我几许的磨难”,“拨开利刃的丛林/洒一路鲜血找你/或许我将倒下,不再起来/一切真就烟消云散了”。当宝贝回来了,“从不知名的远方走向我”,这位母亲,无比激动,“我抱起你,高举起我世界唯一的鲜亮”,并在心中自我扣问和和警醒:“世界啊,我该如何支撑起一片天/让你自由的嬉戏而不再迷失”;诗人还用诗的语言来描述这位母亲给孩子洗澡的细节、孩子睡觉时这位母亲的内心活动情景,都十分的感人。也许,作为女人,作为母亲,她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也许,是由于我们的女诗人特别的善良,在聆听了朋友的哭诉之后不自觉地进行了身心的置换,并情难自控,写下这些字字带泪、句句带血的诗行。我觉得这组诗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就是呼唤我们要真正关心关爱我们的孩子,善待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的身心都能健康成长。这是一组发自心灵的诗作,它之所以能打动读者,不在于它有没有较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在于它的真实。因此,我认为,诗人心灵的真实,是打造优秀诗歌作品的必备元素之一。

任何人都来自自己的故乡,都有一份对故乡故土的依恋情怀。这情怀如火,会越烧越旺;这情怀如水,会越储越满。这情怀呵,本身就是永远也写不完的意蕴深厚韵味悠长的诗!在《悠悠腊八》一诗及《故乡的炊烟》组诗中,就寄寓了诗人对故乡故土和亲人深深的爱恋之情。腊八虽寒,但一想起故乡,想起母亲,诗人的心中就有“一丛火苗跳跃而起”,感到在“一口沸腾的锅里”,“熬粥熬出的是乡情/火舌炙烤出来的是思念/严寒中的暖阳流漾在空气里”。诗人已人到中年,激情正日渐淡去,平和从容的心态更显对世事认知的睿智和成熟:“穷日子里的腊月是拼凑起来的开心/而今的腊月是挑挑拣拣的品尝/不一样的记忆闪动在一样的心境中”。而当喝到母亲熬好的腊八粥,看到“母亲的头发白的多黑的少”,诗人仍易感的心又难过起来,泪滴砸在粥碗里。“在寒风中颤抖的一蓬衰草啊/向我传递着悠悠腊八的浓情”。但母亲年纪大了,想起“这样的日子还有几个”,想着“那即将来临的别离”,诗人十分伤感。“易感的心常忘记曾经的苦难”,但又为何“雪花飞起,我心降落”?为何“飞翔和降落都在这个腊八”?让读者惘然,但更让读者沉思……

《故乡的炊烟》组诗共有三首,分别是《远水河》、《老宅门前的银杏树》和《堡子里的故事》,诗人的人生历炼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铺陈,诗人的沧桑心灵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坦呈,诗人对故乡故土和亲人的依恋情怀在这里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延展。在《远水河》一诗中,诗人以远水河这一意象为主线,把自己家庭发生过的一些故事,自己少年时的幼稚、青年时的失落、中年时的忧伤,贯穿起来,形成了一幅带有苦涩味的心灵风景画,让读者阅读之后,有一种沉重的压抑的感觉,但这种感觉,又正是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从艰难日子走过来的真实心灵的真实映照。特别是中国普遍存在的柴米夫妻的婚姻现象,会时时出现危机,能度过,家庭就不会破裂,不能度过,就会给当事人留下一触就痛的心灵伤疤。诗人的父母就不能度过:“当孩子已经是彼此视线里的唯一/爱就成为摧残灵魂的鞭子/高高悬挂在无望的天空/那一年我三十一岁,从此/远水河上游着两条不相干的船”。诗人离开了远水河,但远水河却“将成为一痕细线/静卧在我的掌心/我凝视着你,一汪咸涩/映照弯曲的路,通向远水河”——远水河呵,永远流在诗人的心中,如那弯曲的人生路,不堪回首,却又时常不自觉地回首。当诗人于若干年后分别陪她的父亲、母亲再回到那条河,又有了一番不同的感慨:“鲜活的记忆只把苦涩留下,打捞出些微的/小小的幸福晾晒,还原他原始的模样/母亲老了,看护着我的幸福日子/像握紧一根风筝线,怕断”。是的,母亲老了,而诗人的心仍然很脆弱,仍挣不脱那条维系母女心灵的脐带。呵,唯有让“远水,夜夜入梦声声不息”。《老宅门前的银杏树》,诗人通过对银杏树的回忆,来描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来抒发自己对故园和年迈爹娘的牵挂之情,对已经消失了的往昔岁月的怀恋之情,也同样感人。《堡子里的故事》,是诗人用娓娓动听的诗歌语言,把堡子里的纯真的故事讲给读者听,并悄悄地告诉我们:“水里浸泡的堡子风中唱歌的堡子/永远纯真的堡子是我的心之堡”。可以说,《悠悠腊八》、《远水河》、《老宅门前的银杏树》和《堡子里的故事》,都是优美的乡土叙事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