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第三条道路(第3卷)
36363900000069

第69章 诗人研究(13)

两首配画诗《心事如花》、《会飞的鱼》,诗的语言既简洁凝炼,又形象灵动,诗的内涵丰富深邃,有较强的张力,应是简简柔风的代表诗作。为什么心事能如花般盛开?诗人在《心事如花》中告诉我们,历经沧桑的灵魂只有经过深厚的人生积淀,汲取凝聚人世间的文化精华,坚持对美好的等待和追求,才会让不再年轻的生命,再如花开的辉煌:“采集晨曦的露/雾霭凝结朝霞的精华/挽留夕阳的风/空气流漾阳光的灿烂/握一把秋山的色泽/点燃沉寂已久的日子//太久远的等待/积蓄了一夜花开的辉煌”。这种花开的辉煌,是生命的燃烧,是情怀的展示:“颜色汇聚在花蕊里/语言绽放在开合间/所有的终将淡化”。在燃烧和展示中,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这升华,给了她神来之笔:

在生死的临界点上

书写无愧于心的华章

多么悲壮啊!我看到在那美丽的花蕊之上有一颗高蹈的灵魂,不甘平庸,不甘沦落,不甘毁灭,坚持抵御着世俗的风尘……盛放之后,必会凋谢,辉煌过后,必将沉寂:“晨露就要破碎/夕光也将散尽/那一山的火炬终会熄灭”。然而,涌动在诗人心胸里的英雄主义情结,依然让诗人对美丽的消逝有所不甘,无奈中,她仍要引吭高歌:“当所有的色彩一点点的流逝/心被撕扯着滴落无数殷红/补缀生命的颂歌”。而唱到最后,诗人咽喉梗塞,唱不下去了,唯有“为瞬间的美丽”“痛哭失声”!是的,人生只有历尽沧桑、挫折之后,善感的人才会为瞬间的美丽,瞬间的幸福,痛哭失声——浸和着辛酸血泪的无限的感受,唯有以失声的痛哭来表达。这美丽的心事呵,有点苦涩,有点深沉,我想,它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开放了。

《会飞的鱼》与《心事如花》,在写作风格上,很相近,是姐妹诗。会飞的鱼,世间上是没有的,它只是渴望着飞翔而又不能飞翔的诗人的理想寄寓物罢了。然而,这“会飞的鱼”,与诗人又是有一定距离的,因它是游在一幅画里的,是形而上的,既可触又不可触,那种感觉是别样的:“悬浮簇拥/一个美丽的笼子/飘摇着挂在世界的风口/模糊了新鲜的样貌/消失了最初的触觉/一同浑圆的还有心”。这一个美丽的笼子,究竟代指什么?是我们所生存所工作的现实环境?它为什么会飘摇着挂在世界的风口?这既捆缚着我们的心灵,又让我们的心灵极没有安全感的笼子啊,激起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意绪?这些,我们是无法用语言去解释清楚的,只能去意会吧。当诗人的目光飘离这幅画,她仿佛看到一条十分生猛的鱼,正要涉水而去:“你在岸边离我不远/甚至看见你火一样的目光/一切凝固在将要涉水的瞬间”。诗人这时突然发现,原来这条鱼是一条非比寻常的鱼:“一尾最不起眼的游鱼/偏生就一对飞翔的翅膀”!因而“从此心灵一刻也不愿安生”。是的,人总是因有了理想又不能很好地实现而痛苦。由于诗人已完全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心灵境界,她的意念一会儿鱼,一会儿“我”,鱼与“我”不断置换,又在置换中合为一体,让读者随着她的感觉游动和思考。最后,她回过头来,游回到现实中的岸来,刚站起,又再度转身面向精神的大海,妩媚的一笑之后,因找不到自己向自己质问的答案,再与鱼们齐哭:“妩媚的一笑/惊溅万顷海涛/谁永远的触变不惊/一群鱼鱼哭了/海水更咸涩了”。读了这首诗,我的心末能因诗人那能惊溅万顷海涛的妩媚一笑而轻松,反而觉得很沉,很重,如喝了一海很咸涩的海水。

简简柔风的这些诗,最突出的特点是“我手写我心”,写自己所经历的事,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注重关注现实,体悟生命,揭示人性,提升灵魂,因而都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她的诗歌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表现手法影响较少,受各种诗歌理论的影响和制约较少,而受我国传统诗歌(含古典诗词、“五四”以来的传统诗歌和民歌)创作手法的影响较多,喜欢直抒胸臆,喜欢营造意境,喜欢使用对偶句。我感觉到,诗人的写作,充分体现了一位温柔女性的灵气。这种灵气,是十分难得的。然而,单凭一股灵气去创作,是会影响诗艺的进步的。她的这些诗作,除了表现手法较单一之外,在用词遣句上有些地方还不够精确。这些,都是值得今后注意的。祝简简柔风在今后的诗歌道路上,一路走好。

2005.2.16世界原是因你而美丽,因我而温暖

——浅述兰紫野萍的诗歌艺术紫陌红尘

认识才女野萍,是在TOM原创的三情诗歌大赛上,她的诗歌《重逢》、《今夜有夜航船》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在她的诗里充满了唯美的、超验的意象,情感含蓄而又细腻,语言精巧富有质感,有很强的穿透力。因为久未读诗,也久未写诗,所以不敢断然的回贴,也因为对诗人不太熟悉,不敢造次。但是这个名字却深深的烙进我的脑海里。她早期的诗歌,注重意象,笔触流畅清丽,语言具有童话般的魅力,诗歌意境新奇独特,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和超验的感受;近年来所写的《香格里拉,我的梦》、《外太空》、《重返高黎贡》,注重诗歌整体的架构,主题鲜明,结构宏阔,意象丰沛,体现了一个成熟诗人的诗风,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承继,又吸收了外国现代派诗歌的文化精髓,可以说兼具了中西文化的神韵,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的产物。下面就谈谈对她诗歌读后的整体感受。

一、意象奇幻诡谲

所谓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情趣、意趣、理趣与景象、物象、事象的结晶。“意象不是图像式的重现,而是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合体,是融合在一起的一连串的思想或思想的漩涡,是各种不同观念的联合”(庞德语)。意象对于诗歌而言,如同建筑楼房的砖瓦,是诗歌的基础,光有意,构不成一首好的诗歌;而只有“象”,那是没有灵魂的躯壳。而“象”不是简单的物象的叠加,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赋予它更深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是“意”与“象”融合的综合体,是诗人的灵魂与外在物象的融合的最高境界。

兰紫野萍是一个非常注重诗歌意象的撷取与选用的女诗人。她的诗以女性独有的审美视角,从生活中撷取新颖而独特的意象,用优美温婉、清雅明净的语言,细致而从容的抒写着她对生命的感悟。在她的诗歌中,意象的使用,几近达到了完美的程度。读她的诗歌,感受最深的就是她对意象的精雕细琢,并借助意象之间的跳跃与串连,来抒发情感。她擅长将强烈的个人主体性情感,隐埋在诗中所营造的意象里,抒情而不滥情,情在言外,意在诗内。如“雨下在你的名字上,无数的麦芒/像吻直落灵魂的湿地”、“梦之船的一声汽笛/蓦地惊破夜鼓和雨幕”《今夜,有夜航的船》、“那七色花开遍的水晶山下/还埋藏着泪水雕刻的金蔷薇”、“光速一样生长的渴望/来不及收割已经蔓延”《野生的月亮》,“又或者骑上同一匹时间的马,飞驰草原/追赶久远的幻想”《天堂里的孩子》、“这样的时刻,世界充满了泡沫/只有一个声音/从众多的幻像里抽离/梦之船的一声汽笛/蓦地惊破夜鼓和雨幕/拖着长长的流光,靠近我”《今夜,有夜航的船》,这种奇幻诡谲的超体验的意象的使用,将我们带进了那个梦想的雨夜,与诗人一同在等待着梦想中的夜航船到来;骑上时间的快马,去到传说的天堂,感受天堂的那份静谧与祥和!

这些意象,都是诗人精心挑选提炼的。多个意象组合在一起,从不同的侧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表现诗人的内心世界,那些原本看似不相关联的意象,经过诗人的提炼与组合,重新赋予了新的象征意义。这些视角独特新奇、奇巧诡谲的意象,为我们拓展了诗意空间,张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也乘着“诗意的骏马”,纵驰在诗人的世界里,从而接通了读者与诗人之间共鸣的电流。通过诗歌本身的语言,通过诗人内心的视象与通感,我们也仿佛“听到午夜的海浪加快了呼吸”(《今夜,有夜航的船》),那夜航的船,因为同一个梦起航,它穿越时空,穿越一切障碍,带着水晶般的“金蔷薇”,抵达诗人渴望的海岸线——那理想的国度,在天边接壤。这些奇幻诡谲的意象,拓展了她诗歌的诗意内涵,让她的诗歌如梦似幻,充满象征与隐喻性,这是她诗歌特有的一种魅力。

二、空灵飘逸想象奇特

在她的诗里,不但充满着这类奇幻诡谲的意象,而且还有许多空灵飘逸的意象,这些意象充满动态感。在她的诗中,这类意象极富情感色彩,就象是一股清新自然的风,吹过原野,吹过我们的心田。在她的《重逢》、《野生的月亮》、《香格里拉,我的梦》等诗中,那种富于动感、充满活力的意象,随处可见:飞驰的时间之马,跳舞的阳光、流泪的星星、夜游的猫、迷路的蜜蜂、潺潺流动的溪水、冉冉上升的旭日、吹拂的南风、喷发的泉水、闪动的露珠、袅袅的炊烟、汹涌的海浪,都显得那么空灵飘逸。即便是山和海那样宏伟的对象,也被诗人“柔化”了,给人一种飘起来、飞起来的感觉,如:

一只迷路的蜜蜂

飞过一片金色的回忆

是谁在兰天下嘶哑地歌唱

使绿风沉默,鸟儿收拢翅膀

一滴松脂从树的伤口坠落

两行铁轨长长地流向远方

像热泪横过心的荒原

——《秘密》

想象奇特,意象空灵跳荡,不落窠臼。又如:

光速一样生长的渴望/来不及收割已经蔓延(《野生的月亮》)

写渴望的生长如光速,想象丰富,情感如梦似幻,但毫无娇柔做作之感。

在夏的绿嘴唇上/消失的地平线浸泡于另一种语言/醇酒,日久弥香/我站在高处见证新世纪的早晨/一个婴儿从巨大的青铜酒尊中/诞生,迎风而长(《香格里拉我的梦》之《新生》篇)

诗人将意象抒写得如此摇曳多姿、美妙无比,怎能不激起人强烈的阅读欲望?

兰紫野萍是一个善于从生活中截取新颖的意象,来揭示她对生活及生命的感悟和体认的诗人。她的诗歌意象组合紧密,一个个新颖多变的意象组成了强大的意象群,借以表达着诗歌的深厚意蕴,彰显着诗人的审美品质;仔细吟味一个个意象,有一种直抵心灵的审美渗透力。从诗的内在结构来看,兰紫野萍的诗歌意象是层层展开式地往前推进的,就象济慈的诗歌,往往有惊人的高潮叠现。而诗在高潮中嘎然而止,留下不尽的回味。如《天堂里的好孩子》:

灿烂而深邃的星河。一瓣瓣木兰的小舟

一个个天真的孩子

就此登岸

你微笑站在岸上,披一身霞光

用一根桃红的树枝

指给我看天堂的花园

你的眼睛明亮

瞬间就打开我归乡的通道

……

将热烈的篝火点燃

在黑夜来临之前,将白天歌唱

世界原是因我而美丽

因你而温暖

我们都是天堂里的好孩子

我们生活在爱的季节,梦的家乡

诗人在一种自然的起承转合中将意象一一铺展,然后平缓的推进,从虚(想象)到实(感受),由实转虚,(灿烂而深邃的星河,虚),(你微笑站在岸上,披一身霞光,实),诗人将我们逐渐引向情感的深处,引向诗的主旨:“世界原是因我而美丽/因你而温暖”。因为我们都“生活在爱的季节,梦的家乡”,所以才觉得这个世界份外美丽。诗到此嘎然而止,令人玩味不已。又如:

是一排排雄性脊背蓄势待发

是冰河追击、群兽夺路而逃

是从天而降的方舟静止地驶向印度洋

是杜鹃之王的国度,雨的宫房

诗人起笔以一组并列的描述性意象作为切入点,写出诗人重返高黎贡时的印象与感受。诗,由平面的意象叙述而转向立体的凸现,意象的清新贴切,使诗规避了抽象的说理和物象的直接描摹,诗人将情感与诗歌主旨一起推向纵深:

高黎贡,我通过绿色返回你

绿色是雨。总是新生的雨

森林在下雨,山在下雨,空气在下雨

不停地生长,时间/用流质的视线包围你。

……

绿,加深生命的浓度

仿佛潮汐加深沉船的历史

苍苔覆盖的马道不见来者

——《重返高黎贡》

尤其是结尾这几句与前相呼应,在富有戏剧性的收笔中,完成情感的抒发,达到一种经久的共鸣效应。

三、结构奇巧,富有特色

兰紫野萍擅长写长诗,而且她的长诗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缜密。她善于将现实世界的生活经验,转化为一种“异质”的诗歌构想,来结构她的诗歌的整体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