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30

第30章 灵魂真的存在吗?

“灵魂”是什么东西?“灵魂”到底存不存在?假如“灵魂”存在的话,它是从人的躯体中生长出来的,还是仅仅把人的身体作为临时寄寓的躯壳?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人有灵魂深信不疑!小孩被吓着了,家长晚上会打着灯笼为小孩招魂;人死了,在殡殓的某个时辰即使是亲人也要远远地避开尸首,让死者出魂。即是说,人死后尸体入葬,但灵魂却要到天国或地狱报到。如果亲人不离开尸首,灵魂无法出窍,死者是不得安息的。

在文艺作品中,作者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段,把灵魂人格化,如《三国演义》里,大将关羽死后灵魂不散,多次显灵暗中帮助刘备和他的后辈;《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林黛玉有前世的姻缘,秦可卿死时灵魂会托梦给王熙凤。

在远古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无法解释做梦等心理现象,便认为是灵魂支配着人的心理活动,灵魂只是暂时寄寓在人的躯体里,是可以脱离肉体而存在的:当人大白天处于清醒状态时,灵魂和肉体同在;当人在黑夜里睡着时,灵魂便悄悄离开肉体随处游荡,所以,千万不要猛一下叫醒熟睡的人,以免离开人体太远的灵魂来不及回到躯体里面而致死;人死,就是因为四处游荡的灵魂找不到自己的寓所而飘零他乡的缘故。

至今,在非洲的某些部落,仍然认为灵魂是人的影子,所以,那些部落里的人除非不得已才会到河边去,因为他们生怕影子即人的灵魂投射到河里后,被鳄鱼吃掉。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神创造了世界和万物,人的肉体可以消灭,但灵魂不死,并且可以从死去的躯壳出来,进入另一个鲜活的躯体。古希腊另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三种,分别主管人的身体发育、智力发展和道德完善。

由于这些著名人物的思想有利于宗教统治,所以一直被教会奉为真理。在黑暗的中世纪,思想的禁锢主义非常严苛,主张无神论的人士受到了残酷迫害。如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利用泛神论思想宣传唯物主义思想,结果受到宗教法庭的审判,受火刑而死。

在我国古代,佛教认为人的灵魂可以“转世”,叫“三世轮回”。生前做好事的人,来生托生到富贵之家;生前作恶多端的人,则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来生托生为畜生。道家则认为,人经过修炼以后,可以羽化成仙,长生不死。

这些宣扬的都是灵魂不灭论。而中国古代的唯物主义者则认为,应该是先有身体而后有精神,精神依附于身体而存在,人的心理活动是身体的一种机能。如战国时期的荀子就说过:“形具而神生,好、恶、喜、怒、哀、乐存焉。”魏晋南北朝的范缜进一步指出:“形者神之质也,神者形之用也。”就是说物质的身体是精神的根本,而精神(灵魂)只不过是身体的功能罢了。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虽然认为灵魂是一种心理现象,它与身体有联系,但却说不清楚它是由什么具体的物质器官产生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人一直把心脏当做产生思想的地方,于是,凡是和思想有关的字和词,都带上了具有“心”字的偏旁。如“思”、“想”、“念”、“恋”、“悲”、“怒”、“恶”、“意”、“愿”等。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真正影响思想的是人的大脑,而不是心脏。所谓灵魂不死、灵魂不灭,都不过是子虚乌有。

1848年,发生在美国铁路工地上的一件奇事,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大脑机能的认识。1848年9月13日下午,在美国佛蒙特州的铁路工地上,有一名叫盖奇的工人,当他用一根长约1米、重约6千克的铁钎子去杵实岩石炮眼中的火药时,火药爆炸了。盖奇手中的铁钎被炸药震飞,铁钎穿过盖奇的大脑,又飞出去约46米远。盖奇轰然倒地,血流满面,浑身抽搐,不省人事。

人们都以为盖奇完了。没想到,几分钟后,奇迹发生了,盖奇一骨碌爬了起来,居然神志清醒,说话自如。工人们赶紧把他抬到一辆牛车上,送到离工地750米远一个小镇的医院里。到医院时,盖奇自己从车上走下来,并通过一段长长的楼梯走进病房。医生检查盖奇的伤口时,被惊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致命的伤口,盖奇居然还活着!晚上10点了,盖奇的伤口还在不停地流血,可他却很清醒地要朋友们回去,说他没问题,过几天就可以回家了。

几天后,盖奇因伤口感染陷入昏迷,经过医生的抢救才开始慢慢好转。3个星期后,他恢复了意识,想要起床。到了11月中旬,他又回到了小镇,并开始计划他的将来。奇怪的是,他的性格和脾气全变了。受伤以前,盖奇是一位和善、随和的人。伤愈后他却变得性情粗暴,蛮横无礼,根本听不得任何不同的意见,而且喜怒无常、优柔寡断。这个病例充分说明,大脑受伤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1861年,一个“失语症”病人到处寻医,求助无门,绝望之中找到了法国医生布洛卡。布洛卡对这位病人的大脑进行了研究:病人的发音器官没有问题,这说明病人不能讲话是其大脑皮层一定部位受损的缘故,从而证明脑的这个部位与人的语言能力有关。

1863年,俄国解剖学家贝兹在人脑中央前回皮层发现了大型锥形细胞,并且证明这种大型锥形细胞是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细胞,人们称之为“贝兹细胞”。这些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对大脑机能的认识。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明,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人的思想不能脱离物质的肉体而存在,它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大脑是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的心理、行为进行控制的。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或称为神经细胞。神经元和其他细胞一样,也有利用氧气、产生能量等生命过程。但神经元和其他细胞的一个差别是它不能增殖,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有了全部大约100亿个神经元,但以后却只死不生。

人的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身体机能和行为的整合中枢,这部分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中心;周围神经系统包括所有把肌肉、腺体及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连接起来的神经,它只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信息或接收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的信息。

机体的一切器官在脑部都有自己的投射区域,换句话说,都有自己的代表部位。感觉器官是在大脑皮层的感觉区,肌肉是在运动区,即分别是感觉投射区和运动投射区。感觉技射区接受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运动投射区是最后向肌肉发送命令的脑区。

美国有一部电影,影片中的男主人公在一次车祸中因为头部受伤,从此失去了记忆。他不知道自己的过去,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在极度困惑中,糊里糊涂地来到另一个城市,在这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他的妻子满世界地找,几年过去了,丈夫杳无音讯。功夫不负苦心人,后来,她终于找到了失踪多年的丈夫。

然而,她的丈夫已经不认识她了,曾经相依为命的夫妻,这时却形同陌路。她灵机一动,应聘做了他公司的一名职员。男主人公一直觉得这个女子很亲切,但就是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她。几年后,男主人公出差回到他原先生活的城市,无意识地沿着熟悉的路行走,恍若隔世。突然,他恢复了记忆,“灵魂”又回来了。

按照今天科学的解释,这位男子是因脑部受撞击后脑内出血,与记忆有关的脑的相应部位受到压迫,脑功能受损而引起失忆。后来,脓血渐渐被吸收,脑功能就恢复正常了。

由此可见,古人所说的灵魂其实就是人的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机能正常,人的行为就正常;人脑机能受损,人的行为就会失常;人脑死亡,人的行为停止。所谓的灵魂不死、借尸还魂都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