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海洋动物探索大百科
36422200000036

第36章  耐饿的布衣族——纽虫

在动物世界中,它们的地位十分的低下,能够一直生存到现在而不被灭亡,说明它们就有顽强的生命力,它们还具有一种非常独特的再生能力,将其且切成无数段之后它们都不会有事,而且每一段还能再生成新的生命。它们身上还有一层面纱没被掀开,人类对它们并不完全了解。它们是谁?它们就是耐饿的布衣族——纽虫。

明星名片:

纽虫,又称蠕虫。纽虫作为一种较低等的动物,具有特别的再生能力,可以断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虫体可以分为许多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以后新个体的起源。超级纽虫虽然在体长方面称得上世界之最,但在动物界里却处于较低等的位置,在海洋生物中,它也不是名门望族。

纽虫,它是一种低等的动物,它的背腹扁平,两侧对称,身体不分节。不论是长仅一毫米或长达数十米的纽虫在结构上,都有一个特别的吻。吻位于背部的一个特殊的腔中,几乎超过体长的二分一。当捕食时,乘被捕者不备,吻部可突然伸出,迅速缠住猎获物并将它卷入口中。有的纽虫吻端还长有针刺,以增强其捕食能力。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500多种纽虫。

纽虫不像扁虫那样口兼肛门,而是有了完整的消化系统,有了专为排粪的器官——肛门它的循环系统也初具规模,作为一种较低等的动物,纽虫能够生存至今,也许是因为它具有以上器官。纽虫的生命力很强,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够僵而不死。

它有特厚的肌肉层,而且体表能分泌酸性很强的粘液,在它的肠道和体壁之间充满着许多组织细胞,可以贮存食物。因此,它的耐饿力很强。纽虫还具有特别的再生能力,可以断裂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虫体可以分为许多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以后新个体的起源。人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10厘米长的纽虫体切成100个小段,过一段时间后,每个小段都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个体。可是不同种类的纽虫,它们的再生能力是不完全相同的,有的纽虫要有体后端才能再生,而有的只要有一些纵神经干就可以再生。

纽虫大多数是颜色混合的个体,它具有鲜艳的色彩:红、蓝、黄、绿、白等,有时具特殊的警戒色,有时则呈现交叉的横带状。你可能在潮间带翻石头时,会发现几条缠在一起的纽虫,可是想把它带回实验室,制作成能保存的标本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即使用特殊的麻醉剂使之松弛,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标本。纽虫身体收缩能力极强,如果人们将捕蟹网置于海中,纽虫闻到里面食物的味道就会顺着比身体细得多的网眼挤进去,吃掉食物后再挤出来,而身体毫无损害。

纽虫的数量不多,它具有什么样的经济价值,还不十分清楚。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的大约有1200种的纽虫,它们主要还是生活在海洋的海底,只有极少数的生活在淡水或是热带潮湿的土壤中,而且体型大小差异极大,小型纽虫不足1公分,大型纽虫长达30公尺。两侧对称的纽虫身体扁而成带状,外形比较近似扁虫,长得体型很大的会被叫做带虫,有完整的消化管,但是体腔或有或无,而消化管的前端是口末端是肛门。气体交换要仰赖潮湿的体表进行扩散,但没有特化的气体交换系统,其循环系统为闭锁型。纽虫与其它无脊椎动物差异最明显的构造为体内纵长的吻腔,内部有一个具有尖刺的吻,吻腔内充满液体,当吻腔收缩时液体的压力会将吻端外翻射出,吻端的毒液麻痹猎物之后,吻腔底部的收缩肌逐渐将吻收回腔内,也将猎物移动至口的前端。生殖性别是雌雄异体,受精卵先发育成耳瓣具有纤毛和顶端带有鞭毛的帽形幼虫,幼虫有一段浮游期,在这段时间后会变态成底栖的成虫。

世界上有很多号称是最长的动物,能与抹香鲸相比的大王乌贼身长有17米;曾经在南大西洋福克兰群岛着陆过的蓝鲸身长达到了33米;北方海域漂浮的若巨伞的霞水母长达36米;可是这些动物都算不上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1864年,苏格兰沿岸经历了一次猛烈的风暴,其后人们在岸边采到一条巨大的海洋纽虫,经过测量,它的体长已经竟超过了约55米。所以把它称为超级纽虫,也一点不过誉。不过,超级纽虫虽然在体长方面称得上世界之最,但在动物界里却处于较低等的位置,在海洋生物中,它也不是名门望族。

曾经在厦门龙舟池出现了不明生物,根据发现者的描述“好像一根散开的蟹肉棒”,又像“扁长的羊肉片”。“不明水生物”身体呈粉嫩的肉色,两头颜色较浅而且形状比较尖。当有人把图片上传到网上后,也引起了一大批网友的讨论。

主要的两个疑问,是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它们会成群出现?因为用眼睛无法观察到这些生物具有明显特征的外部器官,它既没有眼睛,也没有嘴巴。看起来像“八目鳗”,可能是随着船舶而被带进来的入侵物种;有人说是种专门吃腐肉的生物,生活在海里甚至还有人担心,这种“不明生物”会对水体或者人类带来危害。最后经过生物学要就人员的确认,这是纽虫。

纽虫一般生活在滩涂、水底,以食贝类、海蛎为生,但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一些危害。但是对人类到底有没有害还不能断定,因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纽虫伤人的事件发生,而且这种纽虫基本上都甚或在在水底,一般不会出现在水面上。至于厦门龙舟池纽虫为何成群出现在水面上,原因现在还不能确定。毕竟纽虫还有神秘的一面未被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