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诸葛亮的职业生涯
36450200000002

第2章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

情景再现

汉献帝建安二年,十七岁的诸葛亮告别寄人篱下的生活,辞别当时荆州刺史刘表,在襄阳城外的“隆中”结庐而居,过上晴耕雨读的隐居生活,这一住就是十年。

当此之时,东汉政权在党锢之祸和黄巾起义的冲击后摇摇欲坠。乱世之中,各路英雄豪杰群起相逐。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大败袁绍,并最终控制了黄河南北大半个中国。孙权继承父兄之业,固守江东,大有图天下之势。被曹操称为“天下英雄”的刘备可算是最为落魄的一位,四处逃亡,先是投奔公孙瓒,再是曹操,后又袁绍,再到刘表,实际上,刘备成了惟一没有地盘的“英雄”。

这期间,诸葛亮一直居于隆中。对于一个没有家产,又缺乏关系的年轻人来说,一切只能靠自己。他极力结交襄阳名士,广泛涉猎诸子经典。事实上,诸葛亮对自己未来的仕途期许颇高,绝非如《前出师表》所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有一天,诸葛亮对徐无直等一帮襄阳名士表示:“凭你们的才干,将来仕途定会一片光明,当上刺史或郡守应该不成问题。”徐元直等当然也有这样的自信,他们反问道:“那你呢?”诸葛亮则“笑而不言”。以后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亮的预言。徐元直官至曹魏政权的中将及御史中丞;孟公威出仁梁州刺史;石广元历任郡守,后官至典农校尉。那么诸葛亮呢?当初“笑而不答”,后来成为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说明他早就有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臣极尊的壮志。

单从他“终日好为《梁父吟》”,能够挣脱传统的束缚,讽刺自古被历史学者尊崇的贤相晏子来看,他的理想就不是“燕雀之志”。

十年后,诸葛亮的机会终于来了,他遇到自己一生中的贵人刘备。有感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走出隆中,踏入仕途,开始了光复汉室的漫漫历程。

诸葛亮的智慧

诸葛亮真的只是被刘备“猥自枉屈”、“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才决定出仕的吗?未必。他虽然隐居于隆中,但对天下时势了如指掌;他是经过对那些群起相争的“风流人物”逐一审视后,才选择刘备这样一位“老板”的。

刘备虽然暂时寄人篱下,但他出身名门,系皇家血脉;声望重,仁义之名满天下;刘备是支颇具实力的“潜力股”,升值空间大。这从曹操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中便可推知。更重要的是,刘备虽然拥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有万夫不挡之勇的猛将,但缺少运筹帷幄的谋士,而诸葛亮正是这方面的优秀人才。

他为什么不投靠当时各方面都优于刘备的曹操和孙权呢?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前往东吴结盟,孙权的谋士张昭力劝他留在东吴,可是诸葛亮毫不犹豫地回绝了。除了视刘备为知己之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东吴此时人才济济,谋士众多,他不可能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曹操手下也拥有郭嘉、程昱等一批人才组成的智囊团,更没有诸葛亮的立足之地。

事实证明,诸葛亮“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的择业目标完全正确,他借助刘备给予的信任,促成三国鼎立,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在当今这个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许多才能卓越的人在一般的公司里,从事着平凡的工作,最终渐渐丧失了做大事、成大业的信心,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只有那些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的人,才更容易引起老板的重视,他们的薪水自然会随之提高。

越来越多的经验告诉人们,选“老板”比选公司更为重要。只要自己的能力可以得到完全发挥,即使选择一家三流的“小企业”,也能打拼出一片明朗的天空。而那些目光永远盯在公司的牌子上,却忽略了自己的能力与企业需要之间关系的人,只能多走弯路,到头来在压抑中无所作为。“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记住这条金科玉律,你很快就会成为职场中的佼佼者。

职场生存经

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一个人可以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为一种选择;也完全可以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只要不是“人不人鬼不鬼”或“既不像鸡头也不像凤尾”就可以了。

阿华是一所重点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只身南下广州寻求发展。按理说,像他那样的水平进入大公司并不困难。可阿华在人才市场转了几圈,应聘到郊区一家规模不大的私人企业搞管理。

由于阿华肯动脑筋,又舍得放下架子虚心求教,不久就熟悉了企业内部运作,发现人员搭配不合理,导致生产效率低。阿华及时提出了属于“小儿科”的建议,老板立即采纳,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原以为阿华不过是委身屈就的老板从此对他刮目相看。短短数月,阿华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不仅升职加薪,还颇受老板器重。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种求职策略是很明智的,也很有实效。当今社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如果大家都紧盯着大单位大企业或外企等,势必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减少工作机会。何况这些地方人才相对集中,要想脱颖而出干出成绩并非易事。相反,民企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大学生求职颇受欢迎,而且由于人才短缺,很快就会凸显自身优势。一般老板会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你展示“实力”。大学生调整心态与策略,到民企去,到乡镇去,其实不仅是就业的权宜之计,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良好平台,或许当鸡头比做凤尾有成就感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