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36533400000022

第22章 婚姻是你来我往的拉锯战(3)

婚姻会令女人贬值吗

21世纪的新时代女性,早就成为这个世界的半边天,在各行各业、各个国家,女性的地位和工作能力都在大幅提升。不过,工作一帆风顺事业顺风顺水的女强人们在即将结婚之际开始担心:“都说婚姻是催化剂,让男人增值女人贬值,这是真的吗?结了婚之后,我的人生曲线究竟是继续上扬还是一路下跌?”

婚姻是否会让女性贬值,这是很多女性关心但答案迥异的问题。认为婚姻会让女性贬值的人总是这么说,结了婚的女人要专心于家务,繁杂琐碎的柴米油盐的生活和怀孕育儿的牵绊让她们难以继续投身工作为事业拼搏,由此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资本。而且,随着婚姻的持续,女人的容貌和生育能力都在下降,对异性的吸引力也随之降低,一旦被甩,再找男人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与此相反,认为婚姻会让女人增值的人则会这样说:经历过婚姻的洗礼,女人会从恋爱时期的天真女孩变成真正的性感女人,拥有真实的生活经历和婚姻经验,变得更加成熟而理性。同时,结了婚的女人更懂得男人的心思,更有风情和韵味,即便离异也会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当然,各方说法自有他们的理论和原由,婚姻究竟让女人增值还是贬值,我们不妨从深层次的进化中找找线索。

我们知道,远古时期的女性祖先作为配偶的价值主要是由其繁殖能力决定的,而女性的繁殖能力会随着年龄的衰老而降低。一般情况下,其他各方面条件相同的女性,20岁的妙龄女子由于其极佳的生育能力会吸引到一位非常有钱且迷人的丈夫,而40岁的半老徐娘只能吸引到一位不怎么迷人不怎么有钱的丈夫。肯尼亚的吉普赛人娶妻就很看重女性的生育能力,他们通常会根据新娘的生育能力来定聘礼。通常,那些姿色超群,腰臀比例好的女人会得到更多的聘礼,因为她们看起来生育能力很强,而那些年老色衰或者有过生育史或者比丈夫大几岁的女人,只能得到数目很少的嫁妆。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的男性娶妻也会根据女性的身体标准来定聘礼,其实也就是根据“女人能不能生”来判断其价值。这听起来有些不近情理,毕竟把女性的配偶价值完全等同于其外貌有些不够科学,但实际上,几千年的进化历程都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繁衍后代的压力让男性必须选择看似更能生育的年轻女性。

由此来看的话,经历过婚姻生活的女性确实有贬值的风险。毕竟,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的生育能力会逐渐降低,而婚姻生活,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她们的孕育能力。但事无绝对,对男性来说,年老的女性在某个时期内也是有价值的。

来看一个事例吧。一个成功男人和妻子有6个孩子,但妻子年纪轻轻就患了绝症撒手人寰。这时,面对6个嗷嗷待哺的后代,男性迫切需要一个持家有道护子有方的妻子。于是,一位比该男子大3岁的女人得到了男子的青睐,顺利成了他的妻子,因为她非常善于照顾孩子而且成熟细致。可是,当6个孩子都长大成人,进入了大学,男人就和该女子离婚了,之后迅速娶了一个只有20多岁的年轻女人为妻。对此,进化心理学家们表示,这是典型的当男性境况发生变化时,女性的价值也会随之变化的现象。分析一下也确实如此,对丧妻的男人来说,他迫切需要的是一个能照顾孩子的女性,此刻女性对他最有用的价值就是照顾孩子。于是,虽然年老但能照顾孩子的女人成了男人眼中的佳偶。而当孩子们都长大之后,显然男人对女人的价值需求发生了改变,他需要的是一个能陪伴自己给自己带来新鲜刺激感的年轻女人,这时,年老的女性就失去了价值,相反年轻女人的生育价值就得到了重视。

当然,这听起来会让人觉得男人很圆滑且反复无常,但这是进化赋予男性的正常心理。你可以批评该男子无情无义,但你不能说他无理取闹,因为他的做法都是进化造成的,都有迹可循。当然,除此之外,从女性的角度考虑,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自身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其所具有的价值也不断增多并随时发生着改变。例如在提维岛的部落中,年老的女性通常能成为丈夫的政治同盟,帮助丈夫获得更多的支持,甚至帮助丈夫获得年轻女人。这其实有点类似于我们所说的女强人或者女政客。这说明,现代女性地位的提高,女人能力的勃发,为女性带来了更多的,除了传统的繁衍后代之外,女性也具有了跟男性同样的资源价值,如地位、钱财、名声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一种价值被男性看重,并因此而结成夫妻。

综上所述,婚姻是否会让女性贬值,得具体情境具体对待。因为,新时代女性的价值早已变得多样化,男性对女性的价值需求也因所处阶段不同而各有不同。一个结过婚的女人或许在碰到一个需要繁衍后代的男人时会遭到拒绝,但在面对一个拥有孩子的男人时会被欣然接受。虽说女性价值增多会给女性带来更多的实际利益,但进化对女性影响始终在那儿,婚姻造成的女性容貌和生育能力的下降始终都是一种不利的影响。要想更好地保持自身价值,无论婚姻的结果如何都能保证自身增值,女性还是要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做到自力更生。这样,即便被甩,即使失去了跟年轻女人PK的生育价值,依然可以凭借其他方面的价值为自己谋得一席之位,甚至打败那些拥有漂亮脸蛋的年轻女孩,得到优秀男人的关注。一切都有可能,只要你用心去做!

生男孩可以降低离婚率

生男孩可以降低离婚率?这是真的吗?

一组科学研究数据显示,生儿子比生女儿更能降低家庭的离婚率,那些至少拥有一个儿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远远低于那些没有儿子的夫妻。如果果真如此,那是不是可以以此解决国内外近几年居高不下的离婚率了?但若果真如此,中国好不容易摒弃的“男尊女卑”思想和好不容易树立的“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能养爹娘”理念岂不是要面临新的冲击吗?

中国自古讲“母以子贵”,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封建社会,母亲的地位完全由儿子来决定,儿子尊贵了母亲地位就高了,儿子地位低下做娘的再厉害也无济于事。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妇女们迎来了思想解放的热潮,男女平等的理念一呼百应,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条幅打到了每一个偏远的山乡僻壤。为了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防止人们不把女儿当养老依靠的思想萌芽,政府推出有两个女儿的家庭可以享受养老优惠的政策,几番努力力争为女孩“谋正位”,让已有闺女还想要儿子的家庭活生生咽下自己“不平等”的心,安安分分养女儿。

虽说平等理念深入人心,新时期的女孩也真的可以赡养双亲,但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还是让不少人潜意识里想生儿子。倒不是说他们歧视女孩、觉得女孩不好,而是他们始终觉得让拥有自己姓氏的男孩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才是正理儿,女孩儿虽好,毕竟是人家的人,再怎么样也不能延续自家香火。当然,这样的事例肯定有很多,甚至从很多明星身上都能窥得一二。连续生下两个女儿的小S不止一次在媒体面前表示“希望能再生个男孩”,而香港“千亿儿媳”徐子淇在第三胎终于生下男孩后更是激动不已大叹完成心愿。除此以外,其他嫁入豪门的女明星几乎都有给夫家添个男丁的想法,毕竟,自古豪门富户,家业庞大的落脚点就是有后人继承,男孩被他们视若珍宝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说到底,男孩对家庭的影响是大于女孩的,男孩的传宗接代本能使得他可以传递家族信息、扩大家族支脉、承接家族事业,这些女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如让女婿入赘、子女随母姓等,但说到底,女孩的家族传承还是不如男孩来得牢靠和理所当然。中国自古就有妻子生不了儿子,婆婆逼迫儿子纳妾的事例,赤裸裸地揭示出男孩对于婚姻关系的影响。回过头看,现代的富豪之家,如果老婆生不了儿子,几代单传的庞大家族会甘心没有子嗣继承吗?由此引发出婚姻风波也并不难猜测。再具体到普通人家,某些观念守旧的老人一心想抱孙子,在家人巨大压力下的夫妻双方势必会因此而吵得不可开交,由此产生婚姻裂痕给离婚率作贡献的也不在少数。生男孩能降低离婚率,从这些角度来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生男孩能降低离婚率,其实也跟深远的进化影响大有关联,离了千百年的进化照样说不了事儿。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进化对男女的影响是,男性价值取决于他的资源,也就是财富、地位和权势,而女性价值主要取决于她的年龄和外表。由此可以看出,对男性来说,他唯一要确保的就是,他所有的资源都有后代可以继承,而且后代继承的资源越多,其后代繁衍后代的成功率也就越高,自身的遗传基因就能存在得更长久。如果妻子生下的是个儿子,那么,男性原有的财富、权势、地位等都可以传递给儿子,让儿子把这些资源再传递自己的后代。但对女性来说,其赖以生存的价值和资本就是美丽的外表的生育的能力。一个有女儿的父亲,是无法帮女儿改变随着岁月更迭逐渐消失的容颜和生育能力的,除了运用自身资源让女儿获得健康快乐之外,父亲在家庭中对女儿贡献的东西其实相当少。

正因为如此,当妻子生下男孩的时候,丈夫才会主动承担一个做父亲的职责,他要为自己将来的基因传递和资源传承做好准备,但如果妻子生下的是一个女儿,除了给予其生活资源外,父亲能做的几乎没有,女儿长大后会去别人家里做妻子,生下别人的后代,而对自己的家族基因遗传毫无贡献。这样一来,有男孩的家庭中,夫妻双方共同养育孩子的概率就更大,丈夫参与的教子过程更为频繁,这无形中减少了夫妻矛盾密切了夫妻关系,离婚当然也就不大可能了。现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多数男人都表示他们对儿子的重视程度比女儿更高,儿子的存在让他们更有养孩子的动力。

所以说,人类的遗传本性导致了男性对承担传承基因责任的男孩的青睐,而发展到现在,男性潜意识中对男孩的喜爱也会影响其婚姻关系。拥有一个健康、聪明儿子的家庭,具备了资源、繁殖和养育三重意义,会增加人的幸福感受度和生活满意度,离婚也就不容易见缝插针拆散家庭了。话虽如此,但随着世界人口问题的不断加剧和开放思想的逐渐普及,人们对女孩的喜爱也许会逐渐达到和男孩平等的程度。当传宗接代的本性变得不再重要,追求自由洒脱的现代人,或许真能从进化的影响中挣脱出来,不再在乎什么男孩女孩的传承。不过,仅就目前的局势来看,生男孩降低离婚率还是有一些可信度的,毕竟进化的影响摆在那儿呢,人类再强大也改变不了本能的需求!

为什么会有丁克族

一部《夫妻那些事儿》引发了收视热潮,一心要做丁克族的主人公林君在“要么离婚要么生孩子”的最后通牒下,历经诸多挫折和挣扎,最终决定结束丁克生涯要孩子。而这,也引发了网友关于丁克一族的热烈讨论,“丁”还是“不丁”,成了困惑很多都市年轻小夫妻的重大问题。

什么是丁克族?简单来讲就是本来具有生育能力可以生孩子,却选择不生孩子的人群。当然,其他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的被动不生育人群也属于丁克的范畴。当然,丁克这个词本不是中国“制造”,而来自于英文Double Income No Kids四个单词首字母的组合——DINK的谐音,这里的Double Income No Kids有时也写成Double Income and No Kid(Kids)。虽说是引进词汇,但其在中国高知识人群中具有相当大的名气,有证据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末期,中国各大城市中丁克家庭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在某些城市还成为了特定阶层的婚姻时尚,而这特定阶层,多是夫妻双方都有较高文化的高知识分子家庭。20世纪90年代尚且如此,更别说生活压力更大开放程度更高的21世纪了。更有分析认为,如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生活成本和养孩子成本的提升再加上对新事物的较强接受能力,新一代的大学生很可能成为丁克一族的后备军,未来20年内,中国的丁克家庭有可能越来越多。

说来,做丁克一族的确是个万分新颖颠覆传统的行为,中国自古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育女是成年男女结婚后必须要做的事情,也是许多渴望抱孙子的老人最大的希望和期盼。有能力生孩子却故意不生,这要被讲求传宗接代的老祖宗听到,估计要从祖坟里跳出来引经据典搬家规了。而客观来讲,不要孩子的丁克一族,除了要面临舆论压力、长辈亲属的冲击外,还要面临年老后无人尽孝久病床前无子女的凄凉境况,既然如此,甘心做丁克的夫妻们难道是脑子进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