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史上最酷心理学:婚姻与恋爱的秘密
36533400000023

第23章 婚姻是你来我往的拉锯战(4)

当然不是,选择做丁克一族的高知识分子家庭都有着自己客观明确又证据确凿的原因。首先,选择做丁克族的人们都有着很深的责任感,他们眼见中国人口众多,老龄化趋势严峻,忧心忡忡,唯一能为祖国作贡献的机会就是不生孩子,从自身做起为国家减少人口总数。其次,追求自由的新一代更看重的是自身的享乐和生活的随意,老一辈的忍辱负重为孩子牺牲等行为在他们看来是违背人性的,他们更愿意轻松惬意无压力地好好活着。最后一个原因非常实际也更易于让人理解,为了事业,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事业如日中天或者前途无量的人们更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和人生而奋斗,这样势必会导致顾此失彼无法顺利抚养后代。当然,除此之外,养孩子成本的不断提高、各种毒奶粉层出不穷、幼儿园小学难入、毕业后难找工作等众多实际问题也导致丁克一族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担忧,百般思索之下还是决定不给孩子增添烦恼,从自己做起把孩子扼杀在想象里。

不过,就算丁克族百般理由说尽且句句在理,也丝毫不能撼动人类几千年形成的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更不可能抹杀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祖先就形成的繁殖后代的意愿。

远古时期人类以繁殖后代为己任,这已经是我们熟知并且默认的事实。我们应当明白,之所以会有现在的我们和人类文明,完全要归功于祖先凡事以繁衍后代为主的生存哲学和生活作风。祖先传下的规矩和潜意识是“男人要‘色’,凡事以把自身基因传下去为主,而女性要依靠男性,顺利产下后代并抚养成人”。男人的“色”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男人成了名副其实的“下半身动物”,脑袋里总是装着男女之间的那档子事;而漫长的育儿过程导致的结果就是,女人更需要安全感和爱,靠着这些她们才能确定男人对自己的持续投入。

现在看来,社会发展到现代,男人女人的本性并没有有太多改变,男人依然保持了“色性”,且时不时可以寻欢作乐;而女人依然保持了对精神爱恋的追求,动不动会拿“你爱我吗”当口头禅。那么,以这样一种进化的结果看待丁克一族会有什么发现呢?丁克族崇尚的是自由轻松的生活,他们更追求精神意义上的较为纯粹的爱,这恰恰是女性千百年来的固定心理。那么男性呢?丁克族中的男人无论是否选择要孩子都会不断地跟妻子享受夫妻之事,这样的话,男人经过进化形成的本性也还是没有改变。既然男人女人都跟人类祖先一样行事,那么为何祖先追求繁衍后代,现代丁克族却能不要孩子呢?

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全是安全套捣的鬼。有了安全套和其他的避孕措施及流产手段,男性女性虽然行使的仍是祖先追求的传宗接代之事,但却无法孕育后代。安全套这个新世界的高科技产物,活生生将千百年进化赋予人的本性给“套”了起来,使丁克一族成为了可能。当然,孩子难养的事实确实存在,但养孩子是每对夫妻都要做的事情,如果说难,谁比谁更难呢?为了个人的自由和轻松而推卸掉为人父母的职责和为人子女的责任,似乎才是不负责任呢。话说回来,身为丁克族,面对别人都有孩子的天伦之乐,自己难道就真的开心幸福吗?说到底,丁克一族也并不是真的不想要孩子,把客观上的一切因素除掉,主观上谁不希望拥有一个三口之家呢?丁克族或许一开始真能以大无畏的姿态保持二人世界,但安全套毕竟也有不负责任的时候,流产手术做多了也容易伤身,随着年龄的增大,两个人交相辉映的心就真的能比过孩子天真可爱的笑脸吗?更何况,进化明明影响了男女的本性,传宗接代是骨子里和生理上就带来的事情,丁克族一心跟进化抗争,最终谁胜谁负,还真是不好说!

探秘“一夫多妻制”

先看看下面一组数据吧!

16世纪印度国王的后宫之中,大约有过4000~12000名居住者,当然,这些女人全都是皇帝的宠妾。

中国,大约在公元前771年的时候,史料记载“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夫,八十一御妻”。

秘鲁,一个印第安酋长至少有700个女人,这些女人无一例外都负责“服侍他起居或者是取悦他,并且给他生很多很多的孩子”。

……

继续往下写的话,估计男人们都要疯了,这些完全超乎想象的一夫多妻现象不但挑战女人们的想象,估计也会挑战男人们的心脏——说起来,一夫多妻就是男人心底的那场梦,看着这些妻妾成群百女侍夫的场景,估计男人们内心早已按捺不住荡起狂澜只恨自己生不逢时了。

这些记载的情况是否属实谁也不知道,其中也许含有许多夸张成分,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夫多妻的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研究者们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结果发现,世界上约有83.39%的种群都实行一夫多妻制。虽然现代的人们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纵览全球人类的发展史,一夫多妻才是大部分种族的婚姻制度,从古至今的人类祖先,都很推崇这种婚姻方式。而看看现代的男人们,我们也能发现,男人永远希望自己身边美女如云,享受帝王般的妻妾成群的生活,虽然有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控制着,但男人内心对多个伴侣的渴望还是会让其时不时出轨或找情人。

在了解到人类一夫多妻的普遍现象后,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会有一夫多妻的现象存在呢?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就算男人可以爱上很多个女人,女人又怎能允许跟众多女人分享男人呢?而且,现实社会已经是较为文明的一夫一妻制了,为什么说到一夫多妻男人还是兴奋不已呢?其实,这些现象都跟进化有关。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男性女性有着不同的繁衍后代的方式,男性为女性提供资源并获得自己的后代,而女性为男性生儿育女并通过男性提供的资源抚养后代。同时我们又知道,在生理构造上,男性和女性是不同的,男性拥有数量巨大的精子并且随时可以进行性行为,而女性则拥有数量较少的卵子且每次性行为的发生都可能造成怀孕。这样的构造导致男性可以通过跟很多女性发生性关系来增加后代的繁殖率,女性却只能跟少数男性发生性关系并繁育后代。对资源雄厚的男性来说,拥有众多的女人,跟众多女性发生关系从而拥有更多的后代,就意味着他的基因可以更大范围地传播下去,这是比只拥有一个伴侣更加丰厚的收益。于是,面对这样的优势条件,男性怎么会只甘心拥有一个老婆呢?

我们再来看看那时候女性的心理。由于女性必须选择拥有资源的男性来养活自己和后代,因此,面对一个没有资源的男性和一个有资源也有老婆的男性,女性会选择哪一个呢?毫无疑问,她们会选择有资源的,虽然他已经有老婆了,但是他的资源还是可以分出一部分给她。如果选择了没有资源的男性,那她估计会因贫穷连后代都养活不了。因此,当生存和遗传面临考验,女性本身的嫉妒之心相反会收拢起来,她们会很“识时务”地跟其他女性一起共享男性的资源。因此,一夫多妻,在男性的需求和要求下,在女性的允许和妥协下,顺利形成了,而且随着进化的发展逐渐深入到人类的潜意识中流传至今。

一项关于女性的研究还揭示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秘密,那就是女人的本能其实是为了适应一夫多妻制而进化的。我们知道,在动物界,雌雄动物通常都有模仿的特性,而在人类社会中,女性通常也有模仿的特性,她们会不自觉地去购买那些其他女人都购买的商品,使用其他女人都使用的化妆品等。具体到选择男人上,女性其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判断一个男性是否优秀,但如果该男性已经有了一个配偶,将会大大提升女性对男性的好感。因为,拥有配偶其实潜在说明了该男性是一名不错的伴侣,而关于他的品质前一个伴侣已经核查过了,这让后来的女人觉得安心和可靠。因此,已婚成为男性一种绝佳的吸引异性的方式,那些寻找伴侣的女人往往会倾向于寻找别人的老公。这其实也说明了,为什么影视剧中那么多女人都会喜欢上有妇之夫。

社会发展到现在,一夫一妻制已经逐渐取代了一夫多妻制,这说明,以繁衍后代为目的的生存竞争已经比较微弱了,文明进化的人类中男性已经不需要通过多妻来传递基因,而女性也不再需要通过共侍一夫来获得资源。不过,虽说制度改变了,但进化产生的影响还在,现代社会不时出现的“小三”和“情人”,不正是男性心中一夫多妻思想的潜在影响吗?另外,虽说没有了一夫多妻制,但离婚男子再婚的概率远远大于女性,这难道不是男性根深蒂固的一夫多妻思想的形式表现另一种吗?无论怎样,祖先留下来的潜意识不会轻易改变,进化促成的一夫多妻思想也许要到很久之后才会彻底消失,但在那之前,男性的出轨行为和迷恋三妻四妾的“帝王梦”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吧!

男人的中年危机是女人逼出来的?

一部电视剧《蜗居》把“小三”和“房子”话题引到了大众眼前,这部电视剧在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同时也把剧中人到中年而出轨的成功人士宋思明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不过,对宋思明的关注,男人女人的出发点还真是不同,女人在意的主要是其可爱还是可恨,而男人关注,无非是因为每个男人几乎都得面对中年危机这个坎儿,说不准哪天,你就成为“宋思明”了!

中年危机从本质上来讲,并不是宋思明那样儿的,人家好歹也是个成功人士,就算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也过得逍遥快活,唯一不顺的大概就是婚姻那档子事儿了。对其他多数不算成功的男人来说,中年危机却是涉及事业、婚姻、老人、孩子等一系列繁杂事务的不得不面对的坎儿,其复杂纠结程度完全不能一语概括。其实,所谓中年危机也就是“灰色中年”,多发生于40~60岁的男性身上,也叫“男人四十综合征”,电影《男人四十》中“歌神”张学友就演绎了一个40岁的中年男人的遭遇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