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黄亚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教授
精彩观点
要点1:印度服务行业发达,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个国家没有城管,就是这么简单。中国现在老在说,怎么能够发展我们的服务行业,我认为只要把城管取消,中国服务行业马上就超过印度。
要点2:我们看问题不能看表面东西,还是要看内部本身发展是不是有活力。政府主导经济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破坏了微观经济发展的条件。
要点3: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不是看他的GDP,而是要看国民的个人收入。
要点4:投资所带来的GDP增长的效率要远远大于消费,所以某种意义上也是靠消费达到经济增长,往往这个经济增长速度不如靠投资的那么快。但是研究也表明,如果靠个人消费、个人收入的增长来刺激经济增长,从长久来讲是更有持续性。
要点:5:我们常常抱有一个观点,印度的发展是它的外包、软件等等,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一个国家的金融改革不改革,不会影响到外资企业,我过去的研究还表明,即便这个国家的金融体制不发达,也还可能带来外资,但它会影响本土企业的创业和成长
印度的成功仅是因为他们有英语的优势吗
中印比较,我刚开始关注是在2002年的时候,那时候还在哈佛商学院教书,哈佛商学院写了一个案例。我那时候写了一个关于印度医药行业的案例,后来我从写这个案例中发现,这个国家蛮有意思的。他的医药行业实际上是制造业,非常发达。过去大家一般认为印度的成功是他的软件,他有英文。我刚才还在讲,现在在中国说英文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印度,所以我们中国也具有英文的优势。我一直不认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是取决于英文的优势,而且我也看不出任何的证据表明,你必须说英文才能够发家致富。那日本人是怎么致的富,韩国人怎么致的富,台湾地区是怎么致的富?所以过去这种看法,我觉得都不是特别的反应印度真实情况。后来就做了一个印度研究,主要是金融机构、法律制度方面。
后来我也写了一篇文章主要是谈宏观方面,来看这两个国家的比较。现在我开始做一些比较微观的商业比较。比如我们跟印度的学者合作做城市化,两个国家的城市化,我们用人口普查的数据来做。因为我在国外做研究,你得有数据,得有实证,不能说你想什么就说什么,所以我们有的时候从国内标准来看做得比较慢,因为我们得建立数据库。但是可能稍微严谨一点,反正我就这么想,我们初步的研究表明,如果你要是把印度城市定义的几个方面来运用到中国城市数据上,这么去做中国的城市就要减少30%。在中国30%、40%的城市按印度城市的标准,就是人口密度和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些等等。但要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中国比印度要更加工业化、城市化。
我从来不简单接受官方的统计数据,官方统计数据不管是有技术上的原因,还是政治上的原因,我一般都不盲目采用官方统计数据。我们要做一些其他方面的统计研究。如果对这两个国家做比较仔细的研究,就会现发展中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比印度更加城市化,我一会儿我还会讲到这个问题。那么我今天有几个课题,因为我这个是很长的一个讲话稿,但我们不都牵扯到这些问题。
我大概把轮廓讲一下,第一我想给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模式的特殊性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不是真独特的?另外再讲一下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然后再讨论这个国家的经济竞争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一个问题,印度的崛起对我们国家的企业、政府来讲是一种挑战,还是一种机遇。最后一个是问题,我没有答案,我只想把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来,大家来思考这个问题。
回顾巴西,中国模式有特殊性吗?
现在中国国内很多的官员也好,年轻人也好,认为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这是我们中国自己走出的一个道路,比如国有企业、政府主导经济等。
我现在就给大家这样一系列的数据,也是地球上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具有下列的特征,政府的储蓄率不是居民的储蓄率,政府的储蓄率在6年内增加了一倍。基尼系数也就是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是0.5,这个数字就说明这个国家收入非常不平衡,基尼系数是0.5;工资增长严重落后于GDP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增长。
这个国家有很多的大企业,所谓制高点就是有很多大企业,大部分是国企,75%的资产属于国企,就是前100家企业的75%资产属于国企,政治上没有竞争,对外资非常开放,非常喜欢外资。高速的工业化,农业人口在20年内减少了1/3,如果我没有告诉你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你就看这个国家的特征。
我在上海做了演讲之后就问大家,好多与会者就说这是中国,就是政府储蓄率很高。去年周小川在7月份讲话也讲到中国居民储蓄率在过去几年是没有增长的,主要增长是政府的储蓄和企业储蓄。基尼系数高于0.4标志收入非常不平等,工资落后于GDP的增长我们也是知道的,大企业就不用说了,在座的还有国企的精英。
所以,很多人可以立即判断说这是中国,这些人都在看数据,而不是看他的笔记。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里面有一个数据就告诉大家,这不是中国。
前100家大企业,只有75%的资产是属于国企,我觉得这是严重低估了中国现在的国企情况,中国可能是90%,所以从这一点上看肯定不是中国,那我就先问大家你说这是哪个国家?然后他的GDP增长是那个国家?它肯定和中国有一些共性,所以我讲这个中国是不是有特色?
这是巴西,我们是这样称呼这个国家。“巴西的前景是光明的,但只有前景是光明的。”1968-1976年巴西有一个奇迹性的增长,就是11%,跟我们国家在过去这几年的增长率是像似是11%的增长,但在民主时期他是17%,就是1964年的时候军事政变,结果就是20年的经济停滞,失去了80年。
这就是经济史非常有名的“失去了整个80年”,经济没有任何增长。80年代外债危机,经济波动极大,强迫储蓄和工业化,这是政府主导。通过政府的政治实力,如强迫拆迁。咱们从实证上来讲,认为中国是没有这些特色,而巴西都有,而且当年巴西也成功了,经济增长率11%,不能说他不成功,但接下来就是20年的停滞不前,经济危机、政治不稳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说GDP能够增长到10-11%,这个本身不能说明你这个模式是成功还是不成功。
对于这种通过国有企业等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大规模由政府组织工业化,而不是依赖私营企业,不是依赖于这种创新,不是依赖于增加工资收入的增长方式,我们认为这是非常不成功的。
当时西方报纸评论巴西跟现在评论中国是很相似的。就如“拉美的巨人,统治世界”什么的说法都有。西方这种评论,我们有的时候拿过来看,觉得我们这个不得了,而巴西那时候都有。
我们再看另外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非常重视发展国力技术,政府投资建立什么技术城,再建立知识城,再建立企业创新公园、基地,也是被国外媒体认为是非常成功的模式,如果问你这个国家是哪个国家?你可能想不到这个国家是迪拜。做了很多城,创新城等。
我们看问题不能看表面东西,还是要看内部本身发展是不是有活力。他1988年是民主制,一直增长不行,因为它的微观技术非常差。这就是政府主导经济的一个最大问题,破坏了微观经济发展的条件。
巴西付出了20年的代价,它的生产力后来非常非常低。它为什么有通货膨胀?就是因为政府大规模投资,政府的企业主导经济的发展,所以也就是私营企业没有任何的积极性去创新等等,所以它生产效率极低。这一点跟我们国家不一样。生产效率极低以后,政府只有靠发行货币来发工资或者投货币的发行,然后造成高度的通货膨胀,但是中国这一点跟他有点不一样,中国在看来中国私营企业的实力要强大一些。而且很多的政府投资不是作为消费,是作为投资品,是有一些细节上的区别。但是总的来讲,我从来看不到任何证据,就是国家取代私人发展,私人企业、行业发展(取得成功)的案例。
问一个智力竞赛的问题。为什么巴西圣保罗的直升机比纽约、东京、洛杉矶、法兰克福、伦敦、罗马、芝加哥加起来都多?交通瘫痪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安全问题。
我到巴西去全是坐直升机做考察,所以我对巴西很了解。我非常非常担心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在巴西案件发生率非常高,绑架富人。我自己认为也不是什么富人,到了巴西去,但人家不知道我是富人,到巴西去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保镖跟着。
你说这么一种很不好的环境,肯定对经济发展有很不好的影响,犯罪非常高,绑架富人,杀人罪是27/10万,美国在我们看来已经是一个犯罪率很高的国家,但美国比巴西要低很多。巴西的基尼系数到1990年的时候达到0.6,过去是0.5、0.6,0.63等逐步在下降。这次在经济危机中,巴西的经济表现是不错的。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2003年以后巴西的总统,这个总统很有意思,他自己是小学毕业,是一个搞工会出身的一个工人,很****。他上台以后,树立了一个信念,就是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他要提高补充老百姓的收入,但是他没有采取传统的社会主义****的方式,也就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加强税收的方式,而是通过金融改革、通过行业的改革来提高普通人的收入。
在我看来这次巴西的经济表现和这位总统在2003年做很多的改革是有关系的。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关键是你不能看他的GDP,是看他的个人收入。巴西的劳动生产力很低,刚才已经讲了有很地下的经济,没有土地的改革,1%的农业人口但却占有46%的土地,这跟我们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非常不一样的。
民主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吗?
现在我再给这么两个国家,国家A和国家B。1990年的时候国家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317美元;国家B是491美元,到了2006年以后国家A和国家B基本上达到同样的水平,但是国家A起点是317美元,这都是抛去了通货膨胀,也就是说国家A的发展速度是要国家B的速度快很多。
现在我问两个问题,这两个国家哪个是民主制度?
(告诉你们,答案是:)国家A是印度,国家B是巴基斯坦。
很有意思,就像我今天讲话老是把中国跟印度比,实际上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有很多不可比的地方。从文化、地理位置上,跟印度具有可比性的国家是巴基斯坦。而从政治体制上讲,印度是一个民主、法治国家,巴基斯坦是有军事政权的历史,向不稳定的民主过渡,90年代后半期也开始民主。
我们在国内有一个非常强的观念,认为民主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一党专政非常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如果要仔细做这方面的研究,就认为这种看法是没有任何实证的支持。我现在讲所谓****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命题,一般都是东亚模式。如韩国、新加坡,而香港比较复杂一点我不说香港,这些国家都是一党专政,但都不是很成功吗?这里面有一个选择偏差的问题,只选择成功的国家,如果作为一个研究者只看成功的国家,而忽视了不成功的国家。70年以前中国也是,中国也并不成功,朝鲜并不成功,这里面有一个选择偏差的问题。
在这个后面有一个非常大的背景,就好像你到一个彩票领奖中心,你等在那儿,来的人就问你赢彩票了吗?赢了。再来一个人说你赢彩票了吗?赢了,因为人都是去领奖了。如果你作这么一个研究之后,彩票的概率是100%,那这绝对是错误的做法,这是一个非常非常成问题的话题,而在国内没有对这个观念进行挑战。从方法论上讲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研究方式,就是只看成功的例子,而不看不成功的例子。
世界上民主国家经济成功的例子也有,民主国家经济失败的例子也有;一党专政经济成功的例子也有,一党专政经济失败的例子也有,要做统计就会发现,这两者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关系。如果有明显的关系,也是这么一种关系。就是一党专政的国家里面,有非常非常成功的,就像中国、韩国、新加坡,也有非常非常不成功的,比如非洲很多国家。而民主国家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如印度,我认为印度现在已经非常非常成功,但过去他很低的量,它也不是那么失败。这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非常复杂的关系。我们不能非常简单地说民主就对经济发展有好处,或者民主对经济发展就没有好处,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关系。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有人做过这个研究,虽然民主制度对GDP增长没有明显的相关,但是从工资的统计来讲是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的。也就是他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是通过个人收入的增长,通过个人消费的增长来增加GDP的增长。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投资对GDP的增长效率要远远显著于消费所带来的,所以某种意义上,靠消费达到经济增长,增长的速度比不上靠投资增长快。但研究也表明,靠个人消费、个人收入来促进经济增长,从长久来讲,更有持续性。
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