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181

第181章 戶政三理財下(1)

遵 旨停止捐輸並變通常例捐款疏光緒五年 戶部

光緒四年十二月十四日。欽奉  上諭。前因軍務未平用款不繼不得已開捐納職藉濟餉需乃近來中外捐納各員其為守兼優才具可用者固不乏不而濫竽充數甚至有玷官箴者實屬不少至各屬辦理捐輸原不無實事求是有裨國計之處而行之日久捐資之影射捐生之取巧及委員等種種獘竇不一而足於澄清吏治之道既多窒礙於餉需亦多有名無實自應及時停止以肅政體著戶部及各省督撫通盤籌畫務將京捐局及各省捐局每年入項若干詳細查明將此項作何支用之處設法籌款相抵一面奏明停止捐輸毋得藉詞款項難籌有意延宕欽此。欽遵。由內閣抄出到部。仰見   皇太后  皇上肅清政體澄敘官方之至意。欽佩莫名。當由四百里飛咨有捐省分各督撫。趕緊籌款。奏明辦理外。伏查會典內開。戶部捐納房。掌捐納之事。凡報捐貢監職銜加級紀錄 封典等項。俱由部具呈。交銀給與執照。凡遇暫開事例。一囗管核等因。所謂暫開事例者。於常捐之外。暫准捐納實職。歷溯從前。或因軍務。或因河工。款項不足。開捐濟餉。事竣即停。迨咸豐元年十一月間。奏開籌餉事例。其時軍務迭起。需餉浩繁。部庫空虛。岌岌可慮。不得已為權宜之計。捐輸之外。如鈔票官錢票鐵錢當百當十等大錢。皆倉卒補苴。以資周轉。然行之未久。獘竇叢生。不特無裨國儲。抑且有妨民用。業經陸續奏請停止。循行至今者。惟當十大錢及捐輸兩事。當十錢。京城市廛行用。相沿已久。未便遽議更張。捐輸則於庫款度支。不無裨益。且係捐生情殷報囗。並無抑勒苛索等獘。是以未請停止。惟是開捐以來。各省相繼奏請設局。減成折收。捐納實職。條例繁多。內如關係較重之捐納武職。捐免離任。捐免驗看等項。已經臣部隨時酌核。先後奏停。而捐章收數既減。捐生集資較易。一經核准。銓選分發。即是實官。其中賢否錯雜。一時誠難辨別。且捐局林立。各不相下。收捐上兌。互有低昂。亦難保無影射取巧之獘。誠如  聖諭。自應及時停止。以肅政體。至籌款相抵一節。查咸豐四年七月間。臣部奏設捐銅局。同治十三年六月奏改京捐局。並令禮部鑄造條記。派員經理收呈發照等事。按卯具奏。其銀由捐生自行繳庫。以近年收款論之。各項實官。外省減成較多。捐生避重就輕。在局報捐者少。約計一年所收。不過五六十萬兩。其中以分先前。分間前。儘先前。新班遇缺。新班遇缺先。謂之銀捐。外省不准兌收者。銀數為較多。此京捐局每年入項之大概也。若支用之款。除寶泉寶源兩局。每年工食銀二萬四千兩。京捐局每年經費兩次奏銷銀二千四百兩。均由餘平項下開銷。不動正款外。惟內外火器營差操公費一萬二千兩。遇閏之年。加增銀一千兩。由該營奏准於捐項下支給。此外均歸大庫搭於兵餉之用。若將銀捐停止。則常捐應收者。如加級紀錄免保舉等項。以現在計之。一年若可收銀十餘萬兩。將來外省捐局。一律停止。歸復捐納房收捐發照舊章。則庫款尚可加收。如目前實有不敷。再由臣部體察情形。於續撥京餉案內奏明辦理。此京捐局支用之大概也。

至京捐局銀捐等項。及各項實官。並常例未載條款。同火器營章程。臣部自奉到  諭旨後。業經停止收捐。統俟具奏四年分十二月卯各捐生囗勵。及四年分下半年經費奏銷時。將臣部京捐局即行裁撤。條記送部繳銷。所有常例應收之款。如加級紀錄等項。統按舊章。歸臣部捐納房付庫兌收。隨時核准給照。歸入咨案辦理。其京捐局經費。亦即停止。至火器營差操公積。核計常捐所入。尚敷支放。仍令照舊開支。其戶工兩局工食。向係平餘項下開放。此次銀捐既停。平餘自少。不敷之數。即由捐款項下動支。俟銅運暢行。再復舊制。此京捐局裁撤以後之大概也。伏念肅清政體。自以停止捐納實官為第一要義。應請將籌餉事例條款。概行停止。以昭畫一。並請 飭下有捐省分各該督撫。遵照  諭旨。一面迅速設法籌款。一面將捐務趕緊清釐。造冊報部。隨即裁撤捐局。所有照根空照。分別截清數目。咨部繳納。統限於本年五月悉數截止。其有於限外投冊者。無論出咨在先。概行發還。所有填發空照核駮之案。迭經臣部於核覆請獎奏咨案內。隨時行令追繳。應通行各局。將前奉奏咨駮令追繳空白執照各捐案。趕緊勒限追還送部。仍先行開列清單報部備查。至各處捐生。前經部駮令補交銀兩者。限外應令在部庫補交。均不准改獎移獎。其辦理賑捐省分。但據奏報捐數。業經奉  旨照章給獎。並未造冊到部。及尚未奏報者。若不示以限制。則請獎實官。與捐納實官無異。應令於限內趕造清冊報部。由臣部核給。若逾限到部。不准再請實官。此外工程請獎報囗軍火廉俸囗賞抵捐等項。向按例銀核獎。或按例銀加成核獎者。仍准請獎。惟限外祗准本身子弟請獎虛銜。其未經截限以前。向由部庫兌收者。仍歸銀庫上兌。如此。京局先行裁停。外局嚴定期限。該督撫等當念 朝廷澄清吏治之意。決然定計。籌款抵補。不得輕聽局員率請展限。希圖延宕。至常例報捐。載在會典。本與暫開事例不同。現在通行常例。係屬同治五年九月間奏定。臣等逐條查核。均非捐納實官。自應照舊辦理。其中亦有應行變通者。謹按條聲晰。另囗清單。恭呈  御覽。如蒙 俞允。即由臣部通行京外各衙門。即以此次奏案為定。不准再請推廣。至兌收捐款。或以實銀核算。或以銀票各半核算。或以米票分搭核算。頭緒繁則趨避多。應請嗣後常捐。無論何項。統按奏定常例所載銀數。按庫平實銀囗交銀庫兌收。由臣部核准。給予執照。以歸簡易而復舊制。是否有當。恭候  聖裁。

一捐加級紀錄

一捐復降革留任

一捐復降革離任

一降革加五捐復

一捐復原銜

一捐入補班

一捐復原資

一捐免坐補

一捐免試俸

一捐免實授

查以上十條。均應照例定銀數辦理。

一捐免保舉

查常例內開。勞績人員。凡係生監吏員出身。從未捐資。統因勞績遞保正印官階者。無論何項勞績。均毋庸捐免保舉。既經捐資。無論先捐後保。先保後捐。亦無論所保所捐何項名目。統令補交免保舉。半銀半票。又同治二年。議覆湖南巡撫惲世臨案內。奏准捐納出身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官階。其捐免保舉銀兩。令照例定銀數。赴京局全數呈交實銀。毋庸減成各等因。嗣後應請酌量變通。除統因勞績遞保正印未經捐資者。仍毋庸捐免保舉外。此外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官階。無論先捐後保。先保後捐。不分捐納勞績。悉照例定銀數呈交免保舉實銀。由銀庫兌收。毋庸以半銀半票核算。

一捐免考試

查八旗漢軍候選官員。先令捐免考試。方准補用。其捐納貢監報捐職官。亦令捐免考試。至由捐納貢監出身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正印。及勞績保奏州縣以上正印各官。比照漢員捐免保舉新章。將應捐免考試銀兩。分別捐納勞績。令赴京局上兌。此次停止籌餉事例。除捐納貢監之漢軍不准報捐職官外。所有道府直隸州州縣五項官階。應比照漢員捐免保舉之例。不分捐納勞績。悉照例定銀數呈交實銀。由銀庫兌收。

一離任

查離任一條。指應陞人員而言。現在捐陞既經停止。其因勞績保陞。及業經捐陞現任人員。仍應令其報捐離任。方准離任。至各項武職捐陞。業經奏停。所載例定武職離任銀數。應請刪除。

一職銜

查由俊秀貢監報捐文武職銜。各有各項例定銀數。此係

頂戴榮身。無關治體。即實職各官報捐陞銜。其意相同。應請嗣後實官捐納陞銜。無論文武。均准其報捐。仍附入職銜條下辦理。至貢監肄業太學。為士子進身之始。既擬肅清流品。自當詳加慎重。應令捐生報捐後。仍取具圖片印結呈明。方准給照。其供事照銜議敘一節。亦請照例定實銀辦理。

一捐封典

查此條歷經推廣。均與實官無涉。應請照例定實銀辦理。

一捐分發

查常例祗載分發銀數。其指省銀數。係同治五年纂入。此次分發指省。仍應照例定實銀辦理。

請飭力籌節用永停捐輸疏光緒五年

監察御史黃元善

奏為敬陳管見。請  旨飭下中外大臣。仰體 德意。寓生財於節用之中。俾捐輸得以永停事。光緒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伏讀  上諭。前因軍務未平各省辦理捐輸行之日久種種獘竇不一而足於餉需有名無實自應即時停止等因欽此。又光緒五年正月二十一日。伏讀  上諭。戶部奏遵旨停止捐輸一摺囗有捐省分各督撫將籌餉事例概行停止等因欽此。凡在臣工。稍知政體者。讀之無不感頌。捐輸之害。人人知之。惟當此國用支絀之時。無人敢言。言之亦不敢盡。我   兩宮皇太后  皇上毅然決計。內斷於中。將捐輸永遠停止。仰見宵旰勤勞。精求上理至意。 國家保世滋大之鴻規。決本於此。各省督撫大員。皆係受  恩深重。囗此時勢艱難。  宸衷乾惕。斷無不激發天良。仰體  聖意。特恐但顧目前。不籌久遠。或不免藉詞款項維艱。仍迫 朝廷以不得不再行開捐之勢。臣不勝鰓鰓過慮。以為與其事後周章。不如事先籌畫。與其開從前未有之利源。不如節從前未有之浮費。且於節用之中。即可裕生財之道。並使所生之財。皆為自然之利。所有應行酌減酌裁浮費。與節財生財之道。不一而足。該大臣等果能公忠體 國。自當隨時隨事。共濟時艱。臣謹就管見所及。縷陳  聖聽。一各局宜裁減也。查向來各省。祗有發審清查各數局。嗣後辦理軍務。設局漸多。曰防勦。曰捐輸。曰牙釐。曰囗後。曰營務。曰忠義。曰書局。曰工程。種種名目。更僕難數。多一局即多一開銷。多一員即多一薪水。在該員等以為支銷由局。而不知涓滴皆公。現在軍務告竣有年。而各省各局。尚未裁撤。臣愚以為與其多留一局而安插囗員。不如多裁一局而節省浮費。擬請  旨飭令該督撫等悉心體察。除發審清查各局外。其餘各局。應即裁減歸并。以節糜費。一釐獘宜清剔也。近年各省釐金。所有報部之數。較從前少至數百萬兩。雖謂洋稅加增。然所加之數。究不敵逐年所減之數。同一釐務。何以昔日科條尚囗。貨物不無疏漏。而收數仍多。今日稽察較密。商人屢受苛罰。而收數愈少。推原其故。胡林翼開辦之初。時艱正亟。人知儆惕。官場氣習。亦尚未深。又派員改裝易服。不時訪查。是以獘絕風清。涓滴歸公。嗣後所用人員。半由鑽謀而來。局中司事人等。又皆視為利藪。近來法網愈嚴。巡查愈密。訛索留難。商賈畏之如虎。並有濫支浮冒。及將罰款飽入私囊情事。以故大卡每年除薪水外。所沾潤者。為數甚鉅。莫可窮詰。其虧欠正款。節經大吏參撤者。所在多有。若不亟思整頓。患將不可勝言。擬請  旨飭令各疆臣等。正己率屬。革除一切陋規。嚴禁一切獘竇。擇正途人員為守並優例應即時補缺者。委令辦理。祗以三年為限。並將該委員銜名。隨時報部。如查有前項情獘。永停敘補。其虧挪侵吞者。並從重治罪。庶人知勸懲。潔己奉公。而釐務日有起色矣。以上各條。臣謹就管見所及。縷晰瀝陳。是否有當。伏乞  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