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皇朝经世文续编_1
36644300000182

第182章 戶政三理財下(2)

請飭內務府撙節用款疏同治十一年 戶部

奏為內務府撥款日增。部庫存儲將罄。通盤籌畫。兼顧維艱。遵  旨覈議據實陳奏。仰祈  聖鑒事。竊臣部接准內務府咨送原奏。內稱恭備 大婚典禮。需用銀兩。請由臣部覈議。於四月內籌撥銀六十萬兩。五月內籌撥六十萬兩。六月內籌撥六十萬兩。共銀一百八十萬兩。萬勿遲緩等語。本年四月初二日。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行知。並迭次片催到部。臣等接閱之下。當將部庫現存銀數。與各項應放銀數。比較覈算。非謂不能相抵。實屬大相懸殊。焦灼萬端。莫知所措。謹將實在情形。為我   皇太后  皇上敬陳之。京師旗營兵餉。及馬銀馬錢等項。每月約需銀四十萬餘兩。兵米折銀及神機營經費。每月約需銀二十萬餘兩。此外直隸練餉。熱河兵餉。察哈爾官兵俸餉。暨一切正雜各款。統籠牽算。每月又需銀三十萬餘兩。綜計每月例放之項。不下九十餘萬兩。稍有不給。輿論譁然。此部庫有定之放款萬不容缺乏者也。直隸之察哈爾。山西之綏遠城。為西北扼要關隘。現在西北兩路。兵事方殷。該將軍都統暨烏里雅蘇台科布多庫倫之將軍大臣。時有請撥部帑之奏。若不酌加接濟。其隱患不可勝言。又   壇   廟   東陵   西陵各項工程銀兩。有必不可緩者。亦須隨時撥給。此部庫無定之放款宜預為籌及者也。現在部庫正項銀兩。除祖寶樣銀。及奏明另款存儲以備不虞之四成洋稅二百萬兩外。所存僅一百一萬餘兩。查本年各省欠解京餉約六百餘萬兩。即使全數解到。合之部庫存款。亦僅敷本年例放之數。而江甯江蘇杭州粵海等處織造監督。差務浩繁。迭次奏撥現銀。扣抵京餉。為數甚鉅。本年四月十三日。何璟恩錫奏傳辦緞紬款項不敷摺內。瀝陳蘇省各庫匱乏情形。可見外支之款日多。即解京之款日少。此部庫空虛餉源不足之實在情形也。部庫放款如此之浩繁。進項如此之支絀。內務府於甫經撥銀一百二十萬兩之後。旋即奏撥銀一百八十萬兩。在總管內務府大臣專司供奉。但知工程活計。均關緊要。而不知兵餉之例款。軍務之急需。京餉之有減無增。部庫之出多入少。其竭蹶情形。更有大於工程活計者。臣等綜覈度支。若不預為籌畫。坐視帑藏全空。至於事不可為。束手無策。彼時雖將臣等治罪。而大局已難補救。此又不敢不縷晰陳明者也。溯自恭辦 大婚典禮以來。至本年春季止。除內務府尋常借款不計外。業經由部庫撥過銀四百五十萬兩。其各省動支傳辦物料等項。除未經報部不計外。江甯織造已動支銀五十五萬餘兩。蘇州織造已動支銀一百八十二萬餘兩。杭州織造已動支銀一百十萬餘兩。兩廣總督已動支銀三十七萬兩。粵海淮安等關已動支銀一百十七萬餘兩。共銀五百餘萬兩。統計京外撥過銀將及一千萬兩。

伏念 大婚為 朝廷之鉅典。府庫為天下之公財。際茲庫儲支絀。物力艱難。疊奉  諭旨。諸求撙節。所費已及千萬。撥款不為不多。而內務府原奏。猶稱停工待餉。相應請  旨飭下內務府大臣。查照臣部所陳各節。統計各款工程活計。及各省傳辦物料。可緩者分別停緩。其最關緊要者斟酌核實興辦。即在甫經撥給之一百二十萬兩內撙節動用。其續撥部帑。應請由臣部查存款之盈虛。定撥款之多寡。本年四五六三箇月。每月至多以十萬兩為率。仍逐事撙節核實辦理。其各省傳辦物料。凡動用正款者。由各督撫先將用款數目。專案馳奏。交部查核。庶內務府所請撥款。與兵餉一切應放要需。均不致遽行缺乏。臣等與內務府大臣同受 國恩。同具天良。凡事之有關 國家大局者。均應酌其緩急。權其輕重。是以內務府於江蘇省應辦活計四單。將淮安關監督兩淮運使二單奏請停辦。其歷次請款摺內。亦皆有由部核議字樣。臣部於內務府奏撥用款。從前部庫尚可敷衍。無不設法通融。不敢有煩  聖慮。既以無限之撥款。取諸將匱之庫儲。事處萬難。關繫甚重。用敢披瀝上瀆。伏乞 訓示遵行。

聲明內府外庫定制疏同治十二年 戶部

奏為內府外庫。定制攸分。各宜量入為出。不可牽混。以示限制而清界限。請  旨飭遵事。竊維 國家定制。戶部綜覈天下之錢糧。內務府備 內廷之供應。故各省地丁關稅鹽課正項。皆輸之戶部。而各關額外盈餘。解交內務府。誠以京外兵餉軍餉動用正款。均由戶部供支。內務府惟供備 內廷傳用及 紫禁城值班兵丁錢糧等項。出款有繁簡。進款故有贏絀。各動各款。不相牽混。此   列聖定制。良法美意存其中也。道光以前。年遠不可紀矣。溯自道光元年以來。以及咸豐初年。戶部用部庫之錢糧。內務府動內府之進款。時有特沛   恩旨頒發內帑。以為賑濟河工軍餉之需。從無內務府向戶部撥借銀兩之事。迨咸豐七年以後。始因 內廷供應不敷。初向戶部借撥銀數萬兩。在彼時軍務方興。各省解款寥寥。內務府或有萬不得巳之勢。乃於咸豐七年閏五月間。臣部奏各衙門請籌之款。萬難兼顧。欽奉   上諭。著該堂官查明實係刻不可緩之需方准自行奏請不得紛紛咨部籌撥以節糜費而重庫儲欽此。仰見   文宗顯皇帝軫念時艱。於萬不得已之中。猶存慎重庫儲之意。所以存   列聖之定制。而節國用之糜費者。至深且遠已。查臣部庫錢糧。皆出自各省之財賦。而各省地丁關稅鹽課。除本省留支兵餉及協濟軍餉。所留餘者已無幾矣。近年來臣部提撥京餉。多至七百餘萬。已竭各省之精力。是京餉無可加撥之實情也。至封存之四成洋稅。奏明另款存儲以備不虞者。此乃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臣部憂深慮遠之謀也。查此項四成洋稅。原係各國扣款。迨扣款已完。始得積存此總數。總理衙門不敢絲毫開銷。儘數提解部庫。現在部庫除借動外。所存尚不及半。不知者視為尋常存款。亦可隨時挪用。豈思敵國外患常伏於隱微。而深謀遠慮宜備於無形。萬一有不測之虞。部庫既無可分籌。存款又挪移殆盡。此時弭患無術。其貽誤軍國有不可勝言者。此封儲四成洋稅。實臣等思深慮遠之苦心。乃 國家有備無患之要策。萬萬不可輕為挪移者也。各省京餉既無可添撥。封儲洋稅又不可輕動。則臣部之所入者。亦祗有此數而已。欲量入以為出。必經費之有常。戶部經費之有常經。而內務府之借款無定數。近年來多至一百三四十萬。少亦不下八九十萬。去年歲底。竭力挪湊。部庫已羅掘一空。截至十二月二十二日。除封儲四成洋稅及祖寶漕折等項外。所存正項銀祗有二萬餘兩。若非挪動四成洋稅。幾至放無可放。所謂一年之蓄者安在乎。臣等仰屋而歎。焦灼萬分。無論庫款不支。就此內府外庫。頻頻借撥。漫無限制。亦大非 國家之定體。即以從前亦有動撥內帑之時。然皆欽奉  特旨。且因河工賑濟軍需緊急要款。並非尋常動用。況歷年動過內帑八百萬。近年借過部庫亦八百餘萬。已足相抵。自宜劃分界限。

伏思內務府有內務府之錢糧。所有天津長蘆各款。粵海關公用。各關囗價。以及莊園頭租銀。宜權一年之進款以為出款。儻謂例解之款。各省關每多積欠。第從前各省軍務未靖。催提為難。現在兩淮山東等處早經肅清。如困內務府實力整頓。進款自當日增。漸符舊額。至臣部有臣部之錢糧。即有臣部之出項。每年酌提京餉。準一年之用項以為衡。亦不敢輕易添撥。內府外庫各動各款。出入均有常經。乃所以明   祖制。守成法。而為 國家經久之道。相應請  旨飭下內務府大臣恪遵定制。所有供應 內廷一切用項。即動用內務府廣儲司銀庫錢糧。仍懍遵咸豐七年   上諭。嗣後該堂官不得紛紛咨部籌撥。以重庫儲而節糜費。並請 飭令該大臣。將各省關例解內務府之款。認真整頓。嚴定處分。儻再仍前拖欠。即由內務府將該督撫監督鹽運使等實予參革。以為玩視 內廷要需者戒。庶內務府自用自款。不至再行借撥部庫錢糧。俾臣部經費有常。得以量入為出。為天下節省一分財賦。即為 國家培養一分元氣。於 國計民生。兩有裨益。臣等為內府外庫定制攸分。各宜權衡出入。不應頻為借撥。以示限制。所有聲明定制緣由。理合恭摺具奏。伏乞  聖鑒。

請飭稽查直省懸宕款目疏道光十年

徐法績

臣聞自古理財之策。與其就未然之利創為謀之。不如就已然之利因而理之。周官言理財。三府以下。主會計者什居六七。不遺纖悉。後代善理財者。無過唐之劉晏。晏以辦集眾務。在於得人。擇通敏廉勤之士。檢校簿書。事雖至細。必委之士類。吏惟書符牒。不敢發一言。其官屬雖千里。奉令如在目前。無能欺紿。當時宿囗重兵。所費不貲。皆取辦於晏。可知句稽之效。信而有徵。今戶部總制天下出納之數。若認真覈查。則宿逋所收。浮費所減。月計歲積。何啻千百萬。此無俟他求者也。即如直省每年正雜錢糧。開除實在款目。多不能逐案清結。或開除在數年前。報銷在數年後。或暫行借墊。久忘歸款。或多年挂搭。未經剔出。舊案未結。新案又來。頭緒既已紛繁。款目又復參錯。上司以間款充私用。屬員以新款彌舊虧。公項可使拖欠。私利則必取盈。間有動撥不發。則以別款支銷為解。名為撥空。雖經戶部節年行查。而外省延不登覆。則亦不復究詰。是有用之錢糧。皆懸於空虛之處。吏蝕官侵。久皆無著。至如現任官員積欠。本屬有力完繳。往往於去官身故無力完繳時。始行參出。其未參者。已可想見。即借支養廉一節。為數無多。往往服官多年。尚未扣繳。其他項未扣者。更可想見。至清查各款。咨查各款。抄產變價各款。色目繁多。戶部應查不查。應催不催。及雖查而或漏查。雖催而或漏催。皆所難免。是外省獘混之故。實亦戶部稽查之囗也。若使按年比校。則浮冒者出。逐款清釐。則滯積者出。覈對分明。則影射者出。至登覆遲延。亦當秉公參究。不得概諉之無策。外省無可支飾。自必為籌補之方。又如戶工二部交涉事件。如地方各項工程。一經奏准。外省即列入開除。而工部行查。有一二十年尚未覈減者。戶部咨查工部。不准報銷。此項歷任交代。著落何處。節年報部清冊。歸入何項。其中騰那牽混之獘。不問可知。加以書吏乘機舞獘。壓擱文案。不行呈出。司員稍不加檢。則例案不符。依樣照覆者。不知凡幾。賦稅如故。耗費日增。若先時不為整頓之方。恐日久遂有支絀之慮。臣愚以為除獘即以興利。治法必需治人。事固有名為精詳而實則疏囗。名為慎重而實則縱弛。名為責成而實則諉謝者矣。請  旨飭下戶部。就各司詳選勤慎司員。將外省積年懸宕文案。及一切未完各款。細加檢查。分別何者最要。何者次要。奏請勒限嚴催。逐款聲覆。如有仍前玩延。即據實參奏。以示懲創。設司員查催不力。亦應分別記過。囗案參劾。至外省懸宕之由。實以上司因循所致。該大臣身受 重恩。自當講求 國計。並請 飭下各督撫認真確查。將現任官員名下未完各項。設法催提歸款。虧短之數。按年彌補。覈歸實存數內。依限報部。抑臣更有請者。從前直省藩庫。例有封儲銀兩。以備要需。現在部庫贏餘。而封儲不無短絀。若紛紛提解。非惟往來運費滋繁。而各省逐漸空虛。亦非萬全之策。臣愚以為款項但能覈實。則封儲各省與解歸部庫。其為實存則一。此項節追銀兩。除例應報撥外。仍節次覈入儲封。聲明咨部。如此逐漸積累。內外皆歸殷實。臣為籌畫起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