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通房大丫头
3681500000023

第23章 穷的要讨饭了

第二十三章穷的要讨饭了

清苑县城西大街一处四合院内,唐唐正气得咬牙切齿:“怎么会这样,太过分了!”

天一亮,唐唐就催促常应宝离开了翠云楼。实在是受不了了,二十多个姑娘不但一夜没睡,还大多数喝醉了,一个个衣衫不整的或躺或坐,把小小的一间房屋塞得满满当当。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一个劲的唱唐唐教的新歌,最多的唱了一百多遍《流浪歌》都没停下来的迹象,嗓子哑了都不在乎。

很难说是歌词的内容触动了她们心中最柔嫩的一根心弦,或许是这个时代娱乐方式太过单调,姑娘们太爱这些歌曲的旋律了。

常应宝也大大的过了一把手瘾和嘴瘾,所有姑娘都让他随便摸随便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也被他一改再改,竟然成了我要你变成一只小羊,每天跪在我身旁,让我用细细的皮鞭不断抽打你的小屁屁。

有如此美事,常应宝自然舍不得走,要不是唐唐发了飙,差点把他的耳朵扯下来,估计他要一直玩到站占不起来为止。

离开翠云楼,常应宝没有回常府,而是把唐唐安排到这座常府别院。

按照常应宝的解释是现在的唐唐,也就是人们认识的唐卯唐公子已经一夜成名,他没权利把这么个高人私藏在家里面,应该让清苑甚至保定府的高人们一起来瞻仰。那样的话,将来唐唐真实身份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常应宝会很有面子。

常应宝说的冠冕堂皇,可唐唐怎么听怎么觉得别扭,这不就等于说你很好玩,我还没玩够呢,现在这里金屋藏娇过过瘾。等将来我觉得过瘾了之后,就会把你打回原形去。

虽然觉得别扭,但唐唐还是欣然同意留下来,她可不想回到铁马院整天面对一群小姑娘勾心斗角了。这里多好,除了一个看门的老头之外,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穿越才几天,自己就完成了从乡下到城市的跨越,还是蛮顺利的嘛。

可是接下来的一件事情,却让唐唐彻底的出离愤怒了。

常应宝虽然是个小孩子,但生在大户人家麻烦事很多,每天要给奶奶和父母请安,偶尔还会随父亲出席一些重要的聚会,甚至清源书院那边也不能总是旷课。因此常应宝只能保证每两天来一次清苑县城,其他时候需要唐唐独自生活。

一个人生活就免不了和柴米油盐打交道,就需要钱。可是当唐唐很婉转的表达了想要把韩三送的那些银票要回来的意思的时候,常应宝的一席话却令唐唐目瞪口呆。

常应宝的逻辑是这样的,第一,唐唐是常家买来的下人,因此她的一切属于常家。第二,唐唐是常应宝的内房丫头,因此参照第一条她属于常应宝。第三,既然唐唐的一切都是属于常应宝的,自然也包括唐唐的钱财。

因此,常应宝得出结论,唐唐赚取的那一千两银子是属于他的,唐唐无权索回,否则就是不懂规矩,有失做一个下人的本分。

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唐唐气得吐血,正打算对常应宝施以暴力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晚了,那一千两钱票早就在几个小时之前,被常应宝大手大脚的赏给翠云楼的姑娘了。

败家子啊,比韩三还要败家。

一千两银子,相当于后世十几万块钱,居然随手就送了人。

这些生长在大户人家的孩子,花起钱来怎么就一点数字的概念都没有呢?

常应宝骑着高大的花花扬长而去,只留下唐唐牵着金刚驴在四合院内发愁。

怎么办,常应宝说要两天后才来,可自己口袋里面连一个大子儿都没有,该如何活下去?

唐唐检查了一下这栋四合院,一共正房四间,偏房四间,厨房一个,茅厕一个,马棚一个,院子中央还有一口水井。厨房里面倒是有一些粗米和咸菜,但是唐唐知道那是看门老头的口粮,自己怎好吃他的东西?

也许回翠云楼是个不错的选择,自己花了两千两银子包了翠云楼两天,到那边可以随便吃喝玩乐,完全可以撑到常应宝回来的时候。可是唐唐不愿意,自己一个女孩子整天泡在妓院里面算什么事?

惨呐,自己怎么就沦落到饿肚子的地步了呢?

“呜哇,呜哇……”金刚驴似乎也饿了,开始恐怖的咆哮。

驴子?唐唐眼睛一亮,顿时有了主张。

既然你常应宝不仁不义强占我一千两银子,那我就卖掉常府的一头驴子,暂且解解燃眉之急吧。至于常应宝回来发现驴子没有了,唐唐也不怕,这个大手大脚的小屁孩连一千两银子都可以随便送出去,怎么会在乎只值十几两银子的一头驴子呢?

想到这里,唐唐拍了拍金刚驴的脖子:“金刚驴啊金刚驴,你不但没机会进化成奔驰宝马,甚至连变成捷达桑塔纳的机会都没有了。希望买你的是个庄户人家,那样你还能多活几天,要是被餐馆买了去,估计晚上你就变成一盘盘肉菜摆上桌了。”

牵着驴子,唐唐来到清苑的大街上。

虽然是第二次在这条街上转悠,但唐唐的感觉却大不一样。一天前自己女扮男装,跟着个十四岁的小屁孩东游西逛,内心极为忐忑。一则担心被人发现自己不是男的,再则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和这个时代的人格格不入。

可是一天之后,唐唐的这些担心完全不在了。

或许是因为这个时代女扮男装的人很少,更是因为这个时代男装和女装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虽然唐唐的化妆技巧十分拙劣,说话的声音又尖又细,但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没有怀疑过她的身份。充其量有人怀疑唐唐是个兔儿爷,比如那个马奎,看唐唐的时候眼神就很暧昧。

至于言谈举止,唐唐更不担心了,因为所有人都认为她来自蛮荒之地,她就是再出格,也没人会觉得突兀。

大明朝的清苑县城相对于后世只是一个市镇的规模,城内居住的人口不超过三万,因此街道虽然不甚宽阔,但却一点也不显得拥挤。再则因为太平盛世差不多已经延续了百年,没有外敌入侵,附近也没什么成规模的匪盗团伙,因此大多数有钱人都在城外建立庄园,城内的不过是别院,这更令清苑县城显得冷清了。

因此唐唐牵着金刚驴在主干道上来回走了两圈,不但没有把驴子卖出去,甚至连买卖牲口的地方都没有找到。

时间已近正午,唐唐的肚子又开始咕噜噜的发出抗议了。

唐唐悲从心头起,难不成我堂堂穿越客要讨饭生活了?

“快去看那,武氏天考又要开始了!”突然,人群发生一阵骚动,都齐刷刷向一个地方跑去。

唐唐莫名其妙,也跟着跑了过去。

此刻,在清苑县县衙门口的广场上已经积聚了几百人。这些人身份复杂,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挑着货物的贩夫走卒,但更多的是衣衫华丽的书生,还有一些身披甲胄的武士。

这些人虽然集聚在一起,但却一个个神色轻松,嘻嘻哈哈,显然即将有大事发生,可这件大事情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他们之所以来,多半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

唐唐翻身上了金刚驴,站得高看得远,很快就发现县衙大门口一排溜站着十二个身穿白衣的精壮汉子。这些人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浑身肌肉宆结,背后斜插厚背大砍刀,胸前衣服上绣着一个大大的“武”字。

唐唐心中暗赞,这武氏传人果然好威风。

就在这群白衣大汉前方四五米远的地方,竖立着一杆七八米高的旗杆,旗杆顶端捆着一个两尺多长的卷轴,不知里面写的是什么。

唐唐看的纳闷,问身边一个书生打扮的人道:“这位兄台,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书生白了唐唐一眼:“身为大明子民,难道连天考都不知道?”

唐唐陪笑道:“小弟来自云南大理,实在不知天考,还请兄台指点一二。”

“哦,原来是云南来的啊?”知道了唐唐来自蛮荒之地,书生顿时产生一股子优越感,摇着折扇说道:“这事还要从百年前说起。当年咱大明朝第一功臣护国公武安国大人去世之时,曾经给武氏传人留下一百零八道天题,清苑和密云两地的武氏传人每个月都会把这些天题拿出来悬挂一个时辰。同时武氏传人公告天下,无论是谁,只要能答出任何一道天题,都会有重赏。如果有人能够回答得出所有一百零八道题,则不但有重赏,还会有机会阅读护国公留下来的天书,尽得护国公流传下来的天下至宝。”

“原来是这样。”唐唐顿时来了兴趣,她想知道这个穿越客武安国会留下什么题目给古人。

那个书生长叹一声道:“只可惜,护国公出的题目太难,一直到三十三年前第一道题才有了答案。而今三十多年又过去了,两地武氏庄园的天考也进行了六七百次,第二道题的答案却还没有着落。”

“这么难?请问兄台,你知不知道第一道题是什么内容,答案是什么?”

“人尽皆知。”书生呵呵一笑道:“第一道题的题面是李自成为何许人也,答案你做梦都不会想到,居然是反贼两个字。”

“李自成,反贼?”唐唐心中大震,不会吧,又出来一个穿越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