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书生
3757700000030

第30章 火柴

在明朝的科举考试中,童子试分为三场,分别是县试、府试、道试。

一般来说,县试在开年的二月中旬左右举行,府试一般在接下来的四月中旬举行。

中间大概间隔有两个月的时间。

道试是童子试最后一关,这一关最严。

届时,将由按临本府的省级学政衙门提学道的主管督学大人亲自监考。一般在府试之后便会择机举行。

因为夏书信科举的凭仗并不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而是他身上自带的护体神器《科举观止》,所以说,在县试后这段空闲的时间内,他并没有像其他那些县试取中的儒童们一样,整日埋头书山学海,临考抱佛脚,做着最后的决死冲刺。

在这段空余的时间内,夏书信已经有了自己的计划。这个计划简单的说就是两个字:赚钱!

尼玛,哥现在缺钱啊!哥全家都缺钱啊!

哥不得不为这些阿堵物燃烧自己的小宇宙了!

望诸天神佛保佑哥一炮成功,开业大吉,大赚特赚!

阿门!

阿弥陀佛!

无量天尊!

真主保佑!

撒旦万岁!

在武高中一案告一段落之后,夏书信便开始独自一人在家里捣鼓起了自己的第二个发财项目。

恩,第一个项目应该算是那个改进的纺纱机。

听说,这种纺纱机现在卖的可火爆了,几乎是整个行业性的产业升级。

江南各个棉纺织工厂作坊里纺纱的生产效率那是蹭蹭暴增,势头迅猛。

长此以往,估计以后世界棉纺织中心的地位就没有英吉利什么事了,铁定要被中国这帮先行者站位了。

尼玛,当初买断夏书信发明的黄家如今算是赚钱赚到手软了!

羡慕嫉妒恨啊!

尼玛,没有专利保护法的年代真是坑爹坑到死啊!

夏书信这次准备做的第二项目其实就是....嘿嘿......安全火柴!

哎,同样作为穿越众,别人都是造玻璃、造水泥、造蒸汽机、造火枪大炮,他却只能造个不起眼的小火柴,贻笑大方啊!可怜可悲啊!

他简直不敢在穿越众中立足了!实在是惭愧之极!

不过,这也没法子是吧,谁叫他前世是爱好研究故纸堆的呢?

要是早知道会穿越,他早就去学习理工科了,还用的着如此憋气想了半天,只想到这样一个让穿越众们笑掉大牙的小项目吗?

其实,明代广大人民群众虽然日常普遍使用的取火工具是诸如打火石、火镰、火折子等比较原生态的物件,但是并不表示这个时期没有出现更高级的取火工具。

实际上,作为后世十九、二十世纪人们日常比较普遍使用的火柴,在中国古代早已经出现了类似的雏形物。

南北朝时期,人们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这可视为最原始的火柴。

南宋时期,杭州的市面上,就已经有小贩把松木削成如纸张薄的小片,用硫磺涂满它的一端,名曰发烛,沿街叫卖。这种“发烛”其实已经是早期的火柴。

明朝时期,“发烛”这种原始的火柴在江浙一带还一直有人在使用,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和重视、想到对它进行改良而已。

原始的火柴有很多缺点,诸如性能不稳定、使用不方便、不易保存、燃烧有毒等。

夏书信将要做的火柴和古代这种“发烛”式的原始火柴会有很大不同。

这种以后世安全火柴为蓝本的新式火柴一旦制作出来,将有诸多优点,比如性能稳定、易携带、易保存、燃烧无毒等。

世界上最早的火柴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欧洲,那时候出现的火柴叫摩擦火柴,使用的摩擦助燃剂是黄磷和白磷。

黄磷和白磷的化学属性都非常不稳定,稍微碰一下就燃烧了,而且还会产生有毒气体。

后来,瑞典人使用性能稳定且无毒的红磷代替黄磷与白磷,发明了一种新型火柴。

这种新型火柴,它是将硫磺等混合物粘在火柴梗上,而将红磷药料涂在火柴盒侧面。使用时,将火柴药头在磷层上轻轻擦划,即能发火。

由于把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分开成了两部分,大大增强了这种火柴生产和使用中的安全性,称之为安全火柴。

这种安全火柴基本就是后世人们所用的火柴了。

而夏书信要在明朝制作的就是这种类似的安全火柴。

话说夏书信能够非常熟悉制作安全火柴的工艺流程,还要多亏他前世的姥爷。

前世,夏书信的姥爷曾经开过一家不大不小的火柴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那会儿,中国大地上,人们日常使用的取火工具基本就是安全火柴。只是后来打火机开始逐渐流行起来后,安全火柴的市场才开始没落。

在那场火柴厂倒闭的大潮中,夏书信姥爷的火柴厂也没有挺住,关门歇业了。

不过,火柴厂虽然倒闭了,但是那些生产火柴的老旧机械却因为找不到买家而一直扔在姥爷家的储物库里。

夏书信上中学那会儿,曾经一时兴起,央求他姥爷用这些机器给他演示过怎么制作安全火柴,而且他自己还动手做过一些,效果很好,做出来的安全火柴也很有水准,得到了姥爷的夸赞!

这一少年时的深刻记忆早已烙在了夏书信的心灵深处。此刻,他回想起当初的情景,依然是历历在目。

因此说,夏书信有能力在明朝制作出新型的安全火柴并不是满口胡诌,而是有切实依据的。

只不过可能因为此时各种生产条件的限制,制作起火柴来有些费时费力罢了。

其实,制作一种最简单普通的安全火柴需要的原材并不多,主要包括木材、纸、蜡油、硫磺、红磷、胶水等材料。

这些材料在明朝的市面上基本都可以买到。只有红磷这种物质明人还知之甚少,估计有人看到了也不知道这是红磷。

不过,对于获取红磷,夏书信早有预案,后世上过中学化学课的人都知道,工业上将磷酸钙、二氧化硅和焦炭混和在炉中加热反应可以制得白磷,而把白磷隔绝空气加热后即可转为红磷。

在明朝做这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得到的红磷或许不纯净,但是基本已经够用了。

两天时间,夏书信就凑够了实验制作新型安全火柴所需的材料。

这天,夏书信告诉家里人自己要试着做一个赚钱的小玩意儿,让家人把家里的一间厢房腾空出来,然后,他带上各种材料,开始把自己独自关在厢房里面,试制安全火柴。

安全火柴的制作工艺大体分为:一,火柴梗子制造,用易燃的木材做成一根光滑的细小木棒,长约五寸左右;二,火柴药头制造,把硫磺磨碎搅拌后用胶水黏在火柴梗头上,外面涂上一层蜡;三,火柴盒制作,用比较硬的纸做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盒子;四,在火柴盒的侧面刷上含有红磷的混合物;五,把做好的一根根火柴放到火柴盒里包装起来。

基本上经过这五步,一盒简单普通实用的明朝版安全火柴就诞生了。

不过,说易行难,或者说是嘴上高手手上低手,夏书信心里虽然已经有了制作安全火柴的完整方案,但是真正到他自己动手去做的时候,各种错误失误还是频频发生。

浪费了不少材料,作废了好多根后,他才终于做出了第一根让自己比较满意的火柴来。

等火柴上的物质干了之后,他拿起新作的火柴在火柴盒的磷面上连续擦划了两下,啪的一声轻响,一朵橘黄色的小火苗从火柴头上冒了出来。

成功了!

做出了第一根令自己满意的火柴,夏书信的心情着实激动了好一会儿。

望着那轻轻跳跃的小火苗,他就像望着一个正在跳脱衣舞的美女似的,口水直流!

尼玛,这哪是火柴啊?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哥们在大明朝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个产品终于出世了!

不容易啊!

有了第一根成功的示范,夏书信接下来的实验就越来越顺手了。

随着一根根合格的小火柴被制作出来,一整套经过筛选的火柴制作工艺流程和各种实验数据也一一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此刻,夏书信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新型火柴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占领一个个市场,海量的银子哗哗的流入自己腰包的美妙场景!

腰缠万贯的快乐日子,你快点到来吧!俺已经等不及了!

不过,很快,夏书信就发现自己对未来太过乐观了!

事实上,一件东西从发明出来到成为商品卖到消费者手中,最起码要经过三个阶段:发明设计阶段,生产制造阶段,渠道营销阶段。

囊中羞涩的夏书信愕然发现,自己现在根本就没有大规模生产制造和渠道营销这两种资源来支撑火柴项目的发展。

无奈之下,他只好考虑先做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小火柴厂,先小批量生产售卖这种新型安全火柴,等积累了最够的资金,再进行大规模的制造销售。

不过,他这个妥协的方案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最终夭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