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谊内幕
38925600000014

第14章 两度私募,打造资本链条

玩车结识合作伙伴

十年前,华谊初创的时候,还“藏匿”在北京一个不知名的小角落。人们难以想象,几年以后,陈道明、葛优、夏雨、胡军、李冰冰、范冰冰、佟大为等国内大腕都被其收归旗下,刘德华、杨紫琼、关之琳、刘嘉玲、吴君如等都曾经与其有过亲密合作。华谊兄弟发展到今天,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超级大腕,多轮私募股权融资对华谊兄弟居功至伟。从华谊兄弟的资本运作轨迹中不难发现,伴随着企业的迅速成长,王氏兄弟不断引进后续财务投资者的股权投资,以满足企业扩张的资金需求。

王中军说过,没有钱,电影是无法操作的,但如何筹集资金,王中军自有一套办法。

2000年至今,华谊兄弟先后获得多次私募股权融资,融资金额总计大约4亿元,但王氏兄弟的股权不但没有被稀释,还一度有所提高。在不断出让股权获得融资的同时,还能保证股权比例持续提高,这种手法在西方被称之为“股权融资+股权回购”。

对于华谊的资本运作,王中军说“很简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开始的时候,王中军也不懂资本运作,但王中军称自己受到经济界的影响比较大,他经常参加一些中国企业家的论坛。“论坛上大腕云集,经常有一些企业家讲他的概念,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资本运作。我周边一群朋友,还说华谊这个公司其实很有价值,我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包括我企业发展过程也是这样的过程,最早灌输我资本运作相关知识的是美林银行驻中国区的主席刘二飞,他是这个行业的资深人士,他特别爱跟我讲公司的价值、资本结构。中金公司董事长朱云来也是个很热情的人,他愿意帮助我把公司搞好。马云对我的帮助也很大,他的实战操作对我启发很大,我们性格很像,私交很好。还有丁磊等,我能从他们那儿学到很多东西。”王中军眉飞色舞地说。

实际上,也正是王中军爽朗大方的性格,认识了一帮资本运作行业的朋友,才使得华谊兄弟成为了中国娱乐业较早进行私募的公司。

当年,王中军曾遇到了发展瓶颈——资金不足。当时,由于政策、经济环境的制约,公司基本没有机会获得银行贷款或风险投资。在王中军苦于没有足够资金的时候,他偶然与太合控股董事长王伟结识。说起来,两人的结识缘于王中军和王伟共同的兴趣爱好。

王中军的娱乐生活非常多姿多彩,他喜欢宝马车,拥有中国最好的赛马,并爱好收藏。据说,平常闲暇的下午时间,他经常会去三里屯某处酒吧,坐在外边晒太阳,有时则拉上朋友聊天、打扑克。太合控股以地产和金融业为主,有充足的资金,王伟也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点。王伟也是车迷,出于对名车的共同爱好,双方一拍即合,太合以2500万元入股,成为华谊兄弟中王中军以外最大的股东。2000年6月,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公司(简称华谊兄弟太合)成立。

“我和太合的合作基本上就是兄弟之间喝喝酒,拍拍脑门就定了,”回忆起这次合作,王中军笑言,“到现在我才知道这就叫私募。”他坦言:“这次私募对公司的帮助非常大,公司可以拍大一点的戏,可以笼络一些人才资源,抗风险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有了资金之后,华谊兄弟的成绩突飞猛进,冯小刚一系列的“贺岁片”给华谊兄弟太合带来了滚滚利润和日益高涨的声名。王中军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国内,引入国际资本渐渐被提上日程来。

眼花缭乱的股权之变

不久后,王中军对资本重组有了一定的认识,开始向一些大型公司寻求资本注入。

华谊兄弟最初选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是SONY,双方甚至签订了谈判协议、锁定了谈判日期,但因SONY随后大裁员,谈判最终流产。而后,王中军与TOM开始了实质性接触,并选择了自己的好朋友信中利投资集团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作为投资顾问。这是王中军的第二次私募,此次私募,完善了华谊兄弟的股权结构。

2004年,出于对内部与外部竞争更加激烈的担忧,王中军决定在公司资金状况相对良好的情况下实施增资扩股,这时,一直在国内谋求机会的TOM集团,表示有意入股华谊兄弟。王氏兄弟觉得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回购太合集团的股权。随即,TOM集团与王氏兄弟达成合作意向:TOM集团向华谊兄弟投资1000万美元,其中500万美元用于购买华谊兄弟27%的股权,另500万美元认购华谊兄弟年利率为6%的可转债。王氏兄弟为了确保在此过程中不丧失控股权,华谊兄弟先以7500万元、溢价3倍回购太合集团手中45%的股份,太合集团以300%的回报全身而退。太合集团退出后,“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旋即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王氏兄弟回购了太合45%股权之后,成为100%控股人,再将27%的股权转让给TOM集团,同时向太合定向发行可转债。此时,王氏兄弟股权比例为73%。不久,华谊兄弟再引进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信中利”,以7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了3%的股权,王氏兄弟股权比例降至70%。这轮私募,王中军兄弟总共获得资金1070万美元(8850万元人民币)。除去购买太合集团股份所花的7500万元,剩余1300多万元。但他们所拥有的股权,则由之前的55%上升到70%,控股地位得到强化。

由此看出,表面上是各路投资人青睐有加,事实上未必不是华谊兄弟借助资本实现规模升级的主动布局。

2005年12月,华谊兄弟进行了新一轮私募,这次引进的对象是马云所掌控的中国雅虎。进行这一轮私募,有一个重要背景,就是TOM集团的经营业绩出现大幅下滑,急于将手中的“华谊兄弟”的股权转手套现。TOM集团向王中军表示了欲将股权转手的意思:或者王氏回购,或者协助物色合适的投资方接手。连续几年在影视市场的火暴,对于当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王氏兄弟来说,应该有足够的财力回购TOM的股权。但是此时,王氏兄弟的占股已经高达70%,如果再回购TOM股权的话,股权结构过于集中,不利未来的IPO运作。于是王中军开始寻找TOM股权的可能接受者,在他脑中闪现了最合适的人选——马云。

王中军与马云结识于某媒体举办的论坛,当时王中军正在运作影片《天下无贼》,而马云也正在力推旗下淘宝网。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后来淘宝网和支付宝借用《天下无贼》故事的系列广告。有了这么一层合作背景,加上当时阿里巴巴的火暴,王中军建议他接手TOM的股权,他欣然应承。

最终商定的结果是:TOM以1600万美元的价格减持20%股权,王氏兄弟和马云联合接手,其中马云(以旗下公司中国雅虎的名义)接手15%、王氏兄弟回购5%。TOM集团所持股份还剩余7%。大约同一时段,王氏兄弟还从“信中利”手上回购了2%股权。经过这轮私募,王氏兄弟的股权由70%上升至77%。

2007年,华谊兄弟展开第三轮私募。分众传媒联合其他投资者向华谊兄弟注资2000万美元。此次交易双方并未公布这笔投资换取了华谊兄弟多少股权,但据王中军自己透露,王氏兄弟在华谊兄弟中仍然拥有50%左右的股份。

从华谊兄弟的资本运作轨迹中,不难发现,伴随着企业迅速成长,王氏兄弟不断引进后续财务投资者的股权投资,以满足企业扩张的资金需求。与此同时,不断回购先前财务投资者的股权,不仅让投资者得以顺利退出,自身的控股地位也得到巩固与强化。

王中军针对华谊进行的几轮资本运作,说道:“其实我们第三轮、第四轮资本运作都在进行,这一次,TOM又会退出部分股份,又有新的资本进入。这些投资方使华谊在两三年内进步飞快,市场比原来更成熟、行业内的优势更大,资金上的帮助很大,另外在观念上、公司治理上都更规范,资本结构也更安全了。”

经过几次资本运作,王中军依然保持着绝对控股地位,这也是几次资本运作的一个前提条件。“我的发行公司是买进来的,音乐公司是买进来的,经纪公司是买进来的,还买了一家电视剧公司,使公司发展这么快,有这么大的市场占有率。运气比较好的是我们买进来全部消化得很好,我们集团下的所有公司都是赢利公司,都是买进来第一年就赚钱。我觉得这个有眼光和运气两个环节,我觉得运气也蛮重要的。”

资本运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建立产业结构,构成相关产业链,使华谊成为一个在娱乐众多领域均衡发展的大公司,王中军立刻着手构建产业链,他这次采取了另外一种方式: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