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谊内幕
38925600000015

第15章 三次并购,构建产业链

收购演艺公司

王中军从掘取到第一桶金开始,就决心将事业越做越大。但王中军恐怕也未曾预料到,从最初的广告公司开始,公司的资本会在短时间内如此高速增长。

作为一个在传媒业界冲锋陷阵的民营公司,巨额的资本是创业的前提,而对于资本,王中军更是丝毫不敢放松,因为影视业所需的投资更是巨额的,没有钱就意味着你什么都干不成。目前在中国传媒领域不够发达的现状下,注定了王中军带领的华谊兄弟集团没有先例可循,只有靠自己的摸索一步步前行。

虽然与太合公司老总王伟的偶然结识,使王中军认识到华谊规模的扩大实际上需要资本的不断升级,但资本又如何使用呢?这个问题一直盘绕在他心头。

在着力打造资金链的同时,有着传媒专业硕士学历的王中军深知,如果没有完善的产业链,有钱也不一定能做好大事。“在周边朋友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公司利润的增长和产业链的完整,缺一不可。”第一次私募成功后,王中军就注意培养自己的智囊团,“处心积虑”地构造自己完善的产业链。

王中军曾自嘲:“我永远与财务人员说不清话。”即使这样,他还是从第一次与太合合作中体会到了资本运作对于华谊发展的巨大作用。

华谊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运作带来的资本升级,而华谊的规模不断扩大,又离不开产业链上的并购整合。资本雄厚了,依靠这样的实力,华谊开始相继对一些小公司进行收购,逐步形成华谊完整的产业链,拿王中军的话来说,整合产业链其实很简单,就是“依靠强大的资本后盾大吃小,合并同类项——把做得比较好的小公司买过来,给他们更大的平台”。

在演艺经纪方面,华谊意识到,明星是影视创作的筹码。作为完整产业链上的一环,明星演艺经纪公司是华谊必然要涉足并抢占资源的领域。作为一家经纪公司,其业务水平就体现在如何能让旗下艺人在其“包装”下,提高曝光率,增强宣传效果,并获得更多、更好的演艺机会。事实证明,华谊兄弟在这方面,颇有成就。

2000年年底,王中军买下了一家当时仅有7个艺人的演艺经纪公司。2001年1月,成立华谊兄弟太合文化经纪人公司,该公司专门运作和推行影视经纪人制度。

对于签约的演员来说,公司其实是一个经纪人的角色。如果签约演员要去拍其他公司的影视片,公司出面去谈合约,公司在其中收取一定的代理费用。公司还帮演员选择剧本,看这个片是否适合他拍。签约演员和签约导演性质不同,因为演员和导演的工作方式不一样。导演每年的最大工作量是拍1~2部电影,工作辛苦程度要比演员大得多,从剧本、搭班子、拍摄到后期发行,导演都要参加,而演员只是整个影视创作过程中的一部分。假若一个电影从创作故事到发行最快要一年时间,那么演员的工作时间严格讲不会超过两个月,演员一年的工作量最多可以拍5部片。所以演员可以拍签约公司的片子,也可以拍其他公司投资的片子。

王中军对人的商业价值的嗅觉十分敏锐。除了冯小刚和陆川等明星导演之外,华谊公司旗下还聚集了一大批有实力和号召力的大牌明星。经过几年的积累,现在的华谊兄弟经纪公司已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经纪公司,现有艺员近百名。此外,华谊的造星实力也不容小觑,2009年成功地推出了黄晓明、韩宇、邓超这样新锐的明星。王宝强更是2007年红遍全国的人气王。李冰冰也在公司的全力支持下正在成长为国际明星,另外还有像“BOBO组合”等年轻的新秀都是华谊兄弟自己捧红的明星。这些大牌明星们保证了华谊出品的作品在国内市场的绝对占有率。每年华谊影视投资公司的营业额将近2亿,经纪人公司的年营业额也有1亿。

目前,华谊经纪公司是集团重要的组成部分。2007年,经纪公司的收入占整个传媒收入的四分之一,将来可能会更多。大多数国内的经纪公司都是大电影公司的附属部门,是电影公司的衍生产品,而华谊经纪公司可能会在将来两三年发展成为和电影公司一样重要的部门,甚至电影会成为经纪公司的衍生产品。这些都是王中军从好莱坞学来的经验。

一个公司是否拥有众多的一线明星,关系到这个公司是否能够拿出受欢迎的、卖座的、高票房的影视作品,获得音乐以及广告等较高的收益,关系到一个娱乐公司的发展问题。华谊看得很清楚,因此在资本不断扩大的基础上,不断收购小型演艺公司,吸引更多的明星,从而在娱乐产业上形成自己的资源优势。

华谊兄弟经纪公司的大牌很多,但公司内部没有搞平衡,而是鼓励一切的竞争。像李冰冰、黄晓明、张涵予等众多一线明星,还有周迅、林心如、苏有朋等大腕,明星众多,大家却从不会因此生事,而是共同发展。

“我们没有要搞平衡的说法,大家一起为华谊这个品牌努力,我们没有口号,大家就像一个家庭。就说张靓颖这个孩子,年龄不大,她跟我说‘身在华谊很自豪’。我们欢迎一切的竞争,鼓励一切的竞争。竞争的存在,说明他们重视自己的事业。”王中军这样看待华谊内部明星之间的关系。

华谊在业界的良好表现也让公司的艺人很开心,包括冯小刚、李冰冰、黄晓明等都购买了华谊的股票,成为了王中军的合伙人。根据2009年9月24日的华谊兄弟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华谊兄弟发起人股东中“掌舵人”王中军、王中磊兄弟分别持有4390.8万股和1389.6万股,占总股本34.85%和11.03%,本次股票发行后,王中军、王中磊兄弟持有华谊兄弟的股权比例将下降为34.41%。内地影视圈一批名人均在股东名单中,包括冯小刚、张纪中、孙晓璐、梁笑笑、李冰冰、罗海琼等。有人说,这也是王中军不露声色留人的一种方法。但王中军的回答很简单:“他们拿的其实不多。”

但是,华谊经纪公司也有过麻烦,范冰冰“转会”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内地两大一线经纪公司之间的争夺之战,也就是华谊和橙天两大公司在艺人资源上的鏖战。事情的缘由,说到底,是两大公司在演艺经纪领域的竞争。

华谊与橙天,算得上是内地唯一两家称得上第一等级的经纪公司。就影视制作、唱片制作方面来说,华谊走在了前面——坚守大片路线,利用华谊群星得到了效果更佳、覆盖面更广的宣传。不过,橙天有着未来的优势,尤其是其在港台和国际资源上的优势。2007年,曾一度盛传范冰冰触怒华谊高层遭全面封杀的消息,而导致华谊当家花旦范冰冰遭遇封杀的直接原因正是其欲转投橙天娱乐。范冰冰选择离开华谊,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同时也由此看出,明星演艺经纪对于娱乐公司的重要性,对于有利的资源,对于娱乐产业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华谊一直都致力于不断丰富它,扩大它。

在对范冰冰当年选择离开华谊的事情上,华谊总裁王中磊也十分坦然:“在我们华谊兄弟,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特质,我们有很多有个性的演员……她(范冰冰)跟我说在华谊的六年是她成长很快的六年,也是幸福的六年。但我们必须承认,演员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尤其在事业上,冰冰有自己的想法,她说她在今后的五六年会是非常关键的五六年,她自己对事业的发展有很多规划,但是也不够明确,因此要暂时停下来……”

华谊培养了很多明星,范冰冰也是不断奋斗着然后从华谊走出去的明星,华谊不断为明星创造机会,使明星树立起自己的演艺地位。

在与国内其他优秀的经纪公司竞争中,华谊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极力巩固自己在明星经纪领域的地位,争取吸收更多更优秀的明星,发展壮大演艺事业。可见,华谊在资本和产业链条上,已经打下深厚发展的根基。

控股西影股份发行公司

对于华谊所取得的瞩目成就,王中军这样评价:“我不认为华谊兄弟是个讲究创新的公司,如果有人认为我们创新,只是在国内或者在这行业中,我们做的某些事情比别人更早。”正像王中军所认为的那样,华谊敢于在业内最先采取富有竞争力的运作模式,将文化类的公司做大做强。

不可否认,王中军无意中已经成为中国传媒行业一系列创新的领路人:最先做成第一轮私募,回购太合集团,后来又引入TOM的投资,开创了国内娱乐公司将明星打包引入国际投资者的先河,2005年底,股东中又增加了雅虎。这种在娱乐行业中资本运作上的并购整合也是一种创新。

但华谊的发展仍经历了曲折坎坷的过程,当时最令王中军头痛的便是影视发行问题。

当时政策不允许民营公司进入影视发行领域,王中军正在发愁,时逢那时西影厂进行股份制改革,精明的王中军“嗅”到其中的机会,迅速果断参与重组,取得西影股份发行公司超过40%的股份,“曲线救国”拿到了经营权。重组后,华谊兄弟使亏损的西影连续3年业绩在国内排名第一。

2003年,政策放开,允许民营企业控股发行公司。随着禁区的开放,王中军又增持西影股份,达到绝对控股,从而取得了对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和全部经营权,并更名为陕西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影华谊)。

“这次重组我们实现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发行和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说到与西影的重组,王中军对他的产业链蓝图仿佛又有了新的构想。

西影华谊成立当年即发行三部影片:《卡拉是条狗》、《手机》、《天地英雄》,赚得1亿票房,发片的市场占有率为11%,占国产影片的33%。2005年发行影片票房4500万元,位列民营发行公司前列。现在,西影华谊除了发行华谊兄弟的片子外,还发行一些其他公司的电影,而西影华谊也是唯一和保利博纳抗衡的电影发行公司。

西影华谊的成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结构调整,它标志着国内电影发行业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进入深层次合作阶段。华谊兄弟和西影股份强强联合,以国营发行公司的发行资源优势和民营制片公司相对灵活的机制相结合,充分体现资源互补,不但会给西影华谊带来巨大商机,而且给两大制作母体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现如今,谈到当年华谊收购西影的这件事,王中军觉得意义非凡:“实际上互相帮助还是非常大的。我们跟中影的合作互补也非常多,像《功夫》和《天下无贼》两部都是通过他们发行的,当然他们也通过这个挣了不少钱。我认为未来几年之内民营公司如果在资本市场上有一点突破的话,我觉得对中国电影本身的影响会非常之大。”

由此,收购西影事件不仅是华谊为自己构建了良好的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同时华谊很好地促进了民营与国有公司之间的互补合作关系,推动了整个中国电影市场政策的开放。

至此,华谊在影视发行领域、演艺经纪领域都占有了一定的市场和地位,为整个公司的发展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联合战国音乐

若谈起中国的娱乐工业,人们无法忽略华谊兄弟的名号。华谊在实现了电影电视从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发行、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后,将目光投向音乐界,成为娱乐业的多面手。

拿王中军的话来说,华谊再次走在了其他同行业界的前面。王中军肯定这是一种成功做法,他在华谊电视剧的工作室从5个扩大到8个之际,曾经这么说过,集团发展要靠整个产业链其他环节发展,不能吃死电影或电视。

2004年10月31日,华谊兄弟投资有限公司与战国音乐于昆仑饭店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共同发表声明,两大品牌自即日起缔结联盟,整合双方旗下精英、艺人、产品、优质资源,相互交流合作,齐力打造亚洲文娱市场顶级品牌——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新公司将运用双方多年来在娱乐传媒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搭建的经营平台,涉足唱片制作、发行、艺员经纪及商务发展,全方位进军音乐界。

2004年11月1日,华谊兄弟出资3000万收购战国音乐,签约艺人有黄征、羽·泉组合、张靓颖、李慧珍以及高旗&超载乐队等,成立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华谊旗下业务形成电影、电视、经纪、广告、设计、音乐六位一体,华谊兄弟从单纯的影视投资公司演变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影视内容供应商。

早在1999年,袁涛组建了战国音乐团队,其运作的首位签约艺人是羽·泉组合。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羽·泉组合相继刷新了内地流行乐坛的诸多纪录,五年间陆续推出的四张专辑《最美》、《冷酷到底》、《热爱》、《没你不行》,经FIPI认证,总销量已突破500万张。2001年,战国音乐公司借鉴经验,协助幕后制作人黄征完成了从幕后向幕前的成功转型,出版的《破晓》、《爱情诺曼底》专辑均有不俗的销售成绩。同年,高旗&超载乐队加盟,将战国音乐的“偶像+实力号召力”的鲜明特性发挥到极致。

一直以来,华谊及战国音乐公司都以各自不俗的战绩享誉影视及音乐领域。华谊兄弟正规、健全的出品、发行渠道加上战国音乐出色的创作团队,双方优势互补,力求所有作品都具备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品质保证。

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实力的音乐公司与华谊的合作,被称为当年娱乐圈的一大盛事,华谊和战国的强强携手,带给华谊集团巨大的发展推动力。合并后,音乐公司为影视公司出品的影视作品制作原声音乐;提供出色的音乐制作团队,帮助有条件的影视明星进军音乐市场;影视公司为歌手提供合适出演的角色,寻找机会涉足影视圈。

2005年12月,中国最大SP(电信增值服务提供商)之一华友世纪宣布,将对华谊兄弟旗下的华谊兄弟音乐公司,进行超过3500万元的战略性投资,以此获得51%的股权。2006年1月,买完雅虎中国之后,马云便宣布斥资3000万元,联手华谊举办2006年超级娱乐表演秀的“雅虎搜星”活动。

在最近几年来,华谊兄弟音乐公司有着不俗的战绩:

2005年3月制作及发行国内最具实力与人气的羽·泉组合巡回演唱会DVD。

2005年3月制作完成特殊气质创作歌手黄征第三张专辑《一个人的战役》。

2005年4月制作完成羽·泉组合第5张专辑《三十》。

2005年12月制作及发行《华谊群星——奇迹》专辑,收录羽·泉、黄征、高旗、李冰冰、夏雨、佟大为等音乐及影视明星的单曲。

2006年1月制作并发行了新天后张靓颖首张EP专辑《Jane·爱》。

2006年5月制作并发行了李慧珍全新专辑《寻找·李慧珍》。

2006年10月制作并发行了国语天后张靓颖首张个人专辑《The One》。

2006年12月制作并发行了华语乐坛可爱小精灵谢娜首张个人专辑《菠萝菠萝蜜》。

2006年12月制作完成羽·泉组合第6张专辑《朋友难当》。

2007年3月制作完成黄征第4张专辑《绝不放手》。

而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发行公司代理发行的主要唱片也有很多:

许巍精选集《绝版青春》。

庞龙个人第一张专辑《两只蝴蝶》。

庞龙个人第二张专辑《你是我的玫瑰花》。

常海专辑《热带鱼的邮件》。

南和文斗组合第一张专辑《混了31年》。

侯旭个人第一张专辑《一杯接一杯》。

侯强个人第二张专辑《我一直等你》。

湘海个人第一张专辑《和不爱我的人说再见》。

王冰洋个人第一张专辑《飞舞》。

遥唤根本上师《佛教音乐》。

西藏文殊咒《佛教音乐》。

大悲咒《佛教音乐》。

纯真之舞《佛教音乐》。

对于华谊在音乐领域方面的战绩,王中军如何评价呢?面对《广州日报》记者的采访,王中军非常自信。以下是采访实录:

《广州日报》:您自信地说,相信音乐产业一定能赚大钱,请从您的角度剖析音乐产业出路何在。

王中军:华谊音乐是个赚钱的音乐公司,是一个另类的经纪公司,歌手就是靠演出和代言,公司赚的是服务代理费。我们曾经展望3G啊,什么新媒体,数字音乐带来的革命啊,但这两年还没带来革命。现在我们签约歌手也比较多,显得华谊音乐在国内不错,但实际它就是一个经纪公司。

《广州日报》:华谊音乐的赢利模式在哪?

王中军:我寄希望于未来新媒体,音乐的未来出路一定是新媒体。市场你已经看到了,数字音乐一旦把知识产权保护起来,会给音乐公司带来收益。但绝对不是谁都可以开音乐公司。经过淘汰,可能未来中国有十大音乐公司,就像电影业一样,门槛很高,卖钱的戏,400部中只有20部。音乐也一样,维持生活,你做个音乐工作室就可以。但要做一个有规模的音乐公司,要有品牌、有明星,要与新媒体渠道畅通,这样才能生存。很多要变成制作公司,依附于大的有发行能力的公司。

谈到签约的明星的选择,王中军自有想法:

《广州日报》:华谊音乐为何先后签下了尚雯婕与张靓颖两位超女?

王中军:我们为什么签她们?没人可签啊。当着湖南卫视的面,我也说,还是人家的艺人做得好。我觉得湖南卫视对中国音乐有很大的贡献,推出了张靓颖、尚雯婕、李宇春、陈楚生,当然上海台选出来的人才,比如在我们公司的BOBO,也有很多曝光率。

华谊签了两位超女,表面上看是从某种角度上伤害了湖南卫视的利益,实际上也是双赢,华谊保证这个艺人继续红下去,也是保持了这个选秀的魅力。未来音乐人才不会只靠选秀,但选秀是这两三年的最重要渠道。

10年间,华谊兄弟在不断刷新了国产电影票房纪录的同时,在电视剧及明星经纪行业也不断创造着奇迹,在音乐界也开始了霸气锐利的开拓进取,华谊兄弟日益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影视娱乐集团。

在华谊越来越扩大的产业链条上,王中军的眼界也越来越宽,他这样看待自己所从事的产业,他说:“只要我有能力,我就进入下游发行终端——电影院,这样让上下产业链更丰富。我甚至有可能做体育明星,我觉得和文化有关的人才都可以进入这一领域——艺术家服务领域。只要这些都想清楚了,有太多空间可发展,毕竟这块利润太大了。”

完整产业链的构成,仅仅是华谊成功的秘诀之一。完善的经营模式背后,是华谊财务管理手段的高明和独具特色,让我们看看华谊是如何“管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