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107

第107章 中共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党全义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将党的历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会议的代表人数及所代表的全国党员人数和会议所作的重要报告、解决了什么问题、总结了哪些经验、教训、制定了什么方针、政策,作一简介,旨在为广大党史爱好者提供参考之便。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外国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艇上举行。参加党的一大的有来自7个地方的12名党员,代表着53名全体党员。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广东的陈公博;日本东京的周佛海。另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列席会议的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等3人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组织和宣传工作。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的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且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从而同崇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主张走议会道路的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划清了界限。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成都路辅德里625号举行。出席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12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项英、蔡和森、邓中夏、高君宇、施存统、李振瀛、杨明斋、王尽美、陈望道。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其中工人党员21人)。大会列席者有邓培、向警予、张太雷、邓恩铭、林育南等。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他自己也接到了开会通知,但到上海因忘记了开会地址,不得已又返回湖南长沙。

此次大会通过了大会宣言、党章及多个决议案,其中最值得关注、影响深远的是加入第三国际议案和民主的联合战线议案。

大会选举出新的中央执行委员会,有5名委员: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3名候补委员:李汉俊、李大钊、向警予;同时选举出新的中央局,由委员长陈独秀、组织部部长张国焘、宣传部部长蔡和森3人组成;还任命向警予为妇女部部长,蔡和森为中央理论周刊《向导》主编。

大会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加深了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并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提高了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认识,明确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