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24

第24章 试论八路军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任勇

八路军三五九旅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八年抗战中,无论是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抗击日寇侵略者的斗争中,还是在为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巩固革命政权,保卫陕甘宁边区,守卫河防,进军南泥湾垦荒屯田,以及南征北返的战斗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威名传遍全国。三五九旅既是百战百胜的铁军,又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面旗帜,在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称赞。

一、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1百战百胜的铁军

三五九旅原属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的红六军团。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一二、一二九三个师。红二方面军奉八路军总部命令同陕北红军的二十九军、二十八军、独立第一师、独立第二师、赤水警卫营,以及总部直属队之一部合编为陆军一二师,贺龙为师长,萧克为副师长,周士第为参谋长,关向应为政治委员,甘泗淇为政治部主任(1937年10月前关向应为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为副主任,同年10月11日恢复政治委员制度)。

一二师当时下辖三十九旅(七一五团、七一六团)、三五九旅(七一七团、七一八团)、师直属教导团、炮兵营、辎重营、工兵营、特务营和骑兵营,全师共14000人。中央书记处决定成立以贺龙为书记的军政委员会,关向应、萧克、甘泗淇、王震为委员。中共中央首先命令一一五师和一二师开赴晋东北,在恒山山脉地区待机。一二师奉命以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和师部直属的5个营留守陕甘宁边区,在八路军留守兵团统一领导下,保卫河防、保卫边区。师部率三五八旅、三五九旅和教导团,于9月3日从富平庄里镇地区出发,经韩城的芝川镇东渡黄河,到同蒲路的侯马车站,乘火车北上,9月17日到达山西榆次。从此,一二师便分赴晋西北抗日前线,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至同年10月,部队先后在神池、五寨、朔县、宁武、崞县、河曲、保德、偏关、苛岚、静乐、忻县、兴县、临县、岚县等14个县,组织游击队、脱离生产的自卫军11000人,为创建抗日根据地和扩编部队奠定了基础。

实际上八路军一二师开赴抗日前线时,三五九旅仅有七一七团一个整团,在旅长兼政委王震同志的领导下,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不到半年部队便迅速得到扩大。王震同志在延安时写的自传说:“1937年先到河北平山,陈宗尧、刘道生在那里做群众工作,发动游击战争,我率七一七团主力至雁门关南北地带进行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政权。”当时旅部派出300多人的工作团,先后在平山、井陉,以及忻县、崞县组建了平山独立团和崞县独立团,分别改编为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和七一九团。据当年参加平山独立团的贾清明回忆:“1937年,陈宗尧同志带着一个红军连,到冀西一带去扩军,他给我们讲解党的抗日政策,讲到人民遭受日本鬼子和国民党杀害的惨状时,他自己首先落下泪来。我们青年人从他口中认识了党,也从他那阶级仇恨、爱国热情中受到教育,纷纷要求参加八路军。仅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平山县参加八路军的就有3000多人,成立起‘平山团’,后改编为七一八团。”到1938年2月,一二师的两个旅各辖3个团,每团辖3个营,原来的3个主力团都扩到2500~3000人,全师由东渡黄河时的8200人扩大到25000人。以后三五九旅还相继组建了雁北支队和第四支队,奉调回陕甘宁边区时,全旅已达1万余人。

三五九旅在游击战中不仅扩大了自己,更重要的是打击了敌军。王震旅长说:1938年参加晋西北第一次反“扫荡”及同蒲路的攻击战,他率部进入晋西北抗日前线后,为配合忻口战役,切断敌人交通,有力地打击了敌军。先后两次进行了同蒲北段的攻击战,连克宁武、神池、五寨、苛岚、偏关、河曲、保德7座县城,建立抗日政权,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同年6月,挥师向晋察冀边区挺进,先后进行了70余次战斗,歼敌2000余人,建立以恒山为依托的雁北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王震旅长指挥部队进行了广灵、灵丘阻击战和邵家庄、明铺伏击战等30多次战斗,歼敌3000余人,全歼敌田中大队,有力地配合晋察冀边区军民,粉碎了敌人多次围攻。1939年初至同年8月,他指挥部队进行了有名的上下细腰涧、作新村等几十次战斗,歼敌3000余人,击毙敌寇常冈旅团长。三五九旅越战越勇,连战连捷。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该部队“模范党”、“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

2经济建设的前锋

在国民党消极抗日、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的情况下,为了保卫陕甘宁边区,1939年9月中共中央调三五九旅回师河防,驻守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地区,并委任王震为绥德警备区司令员,赶走了挤占我边区的国民党顽固派、反共摩擦专家何绍南,使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连成一片,为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三五九旅回师边区时,“晋西事变”已经发生。当年冬季国民党顽固派制造摩擦,先后占领了我陕甘宁边区八路军驻防的淳化、旬邑、正宁、宁县、镇原五座县城。为了保卫延安,三五九旅根据留守兵团的统一部署,调七一七团到临镇地区,接替警四旅的防务;七一九团第二、三营驻米脂地区,七一八团及七一九团一营开赴南线,守备延安、临镇一线。四支队开赴三边(安边、定边、靖边)一带,加强西北方向的防务。同时,何绍南为配合国民党发动的反共高潮,反共反人民的活动更加猖狂,组织“暗杀队”、“黑军”、“特务工作团”等,散布谣言,污蔑三五九旅为“溃军”,暗杀我军零星外出入员,冒充我军骚扰群众,破坏我军声誉,限制群众卖给我军粮草,不准群众借给我军住房,张贴反动标语,唆使落后学生向我绥德警备司令部“请愿”,企图迫使我军离开警备区,以达到隔绝党中央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联系。

对此,三五九旅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与何绍南展开尖锐的斗争。部队深入群众,公开揭露何绍南破坏抗战,制造摩擦,纵兵为匪,贩运白洋、鸦片等种种罪行,大力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组织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改善生活。于是,广大群众纷纷向我军控告何的罪恶,并要求政府和我军依法予以惩办。为此,陕甘宁边区府和八路军留守处致电围民政府陈述何破坏抗战、危害国家的罪行,要求依法查办。并委任王震为绥德分区专员。何见人心已失,遂于1940年1月,纠集5个保安大队,企图包围袭击我军,因见三五九旅早有充分准备,未敢贸然行动。这时,何绍南在绥德专区已无法立足,便煽动枣林坪、清涧、安定、瓦窑堡等处保安队讹变为匪,并率绥德附近七个保安中队,向石湾逃窜,我追击部队于苗家坪地区全歼保安第7中队。从此,绥德警备区除极少数国民党据点外,已为我军完全控制,并开始了“边区化”的各种建设。

这一时期,正是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自力更生”和“生产自给”的伟大号召,掀起大规模生产运动的热潮。三五九旅在驻守河防时,便积极投入到生产运动中去。广大官兵种粮、种菜、养猪、拉煤,到1940年5月就达到蔬菜自给,下半年每人每月能吃到1斤肉。1941年3月,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三五九旅在“一把头一枝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歌声中,浩浩荡荡开进荒无人烟的南泥湾。他们遇到了难以想像的困难,没有住处用树枝搭草棚;没有吃的动员部队去背粮;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打猎充饥。在开荒种地中,请老农作指导;头不够用将开荒小组分工,轮流上山,人休息,头不休息,提高了效率;特别是开展了开荒大竞赛,奖励英雄,推动了生产运动的进行。经过四年多的努力,三五九旅不仅守卫了延安南大门的安全,而且开荒耕种26万多亩地,1944年生产粮食3700石,上缴公粮1万石,达到了“耕一余一”,为全军和抗日根据地树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辉旗帜。毛泽东为王震亲笔题词“有创造精神”;三五九旅被西北局誉为“发展经济的前锋”。

三五九旅一面生产,一面练兵,实行劳武结合。1941年10月,正当部队进入秋收紧张之时,国民党何文鼎企图偷袭三边。中共中央决定,立即组建一个野战兵团开赴三边,以王震为司令员。三五九旅的七一七团等部接令后,7天走了270多公里路程,准时到达靖边参战。在王震同志的努力下,粉碎了何文鼎的阴谋,使他不敢贸然行动,一场战斗终于避免了。部队返回延安后,毛泽东亲自接见并赞扬说:“你们这次在三边完成了一个重要任务,你们到了那里,顽固分子就不敢来了,你们没有打,就取得了一个大胜利。你们到东边,东边就安全了;你们到西边,西边就安全了。”1943年5月,国民党将其驻守沿河的军队全部调集包围陕甘宁边区,企图分兵五路闪击延安,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对此,三五九旅早有防备,于1942年底就全部集结南线,守卫边防,并重新调整部署:以七一八团驻守富县地区,以七一七团全部及七一九团主力仍驻守原防(即临镇和九龙泉一带),以七一九团一营驻守交道镇、牛武镇地区,王震旅长又被委任为关中战区司令员兼政委。经过充分准备,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揭穿敌人的进攻阴谋后,第三次反共高潮终于被打退了。

3南征北返的英雄

1944年3月,日寇开始向国民党战场发动了打通交通线的进攻。因国民党在中原会战失败,数月之内,洛阳、长水、衡阳相继失陷。敌沿粤汉、湘桂两线继续向南、向西进犯。在此形势下,党中央决定三五九旅分批挺进湖南开辟华南抗日根据地,并逐步把鄂豫皖抗日根据地和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成为我党南方一翼。

1944年8月,三五九旅接受了南下任务后,首先在干部中进行了思想准备,调营以上干部入中央党校三部学习,听取了毛泽东关于新区工作问题的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全面地指示了党在新区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并要求每个到新区工作的同志,都要有像柳树一样的灵活性和像松树一样的原则性,栽到哪里都可以扎根、生长。同年10月,三五九旅以七一七团两个营,七一八团三个营,七一九团一个营,四支队全部,旅直教导营及部分机关干部4000余人,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由王震任司令员,王首道任政委,王恩茂任副政委,首批执行南下任务。

1944年11月1日,南下支队在东关飞机场举行了誓师大会。毛泽东等中央首长亲临讲话。毛泽东指出:“南征任务困难甚多,前途远大,勉励大家团结一致,忠实地为人民服务,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秋毫无犯,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奋勇前进。”南下支队于11月9日离开延安,他们横穿晋豫,挺进华南,冲破敌寇同蒲路封锁线,跨越黄河冰桥,突破日伪沿途重重阻击,在大梧山与李先念率领的新四军五师会师。接着,同五师一部渡过长江,在大田畈痛击日寇,威震江南。1945年间,先后创建了以鄂南为中心的湘鄂赣游击根据地,把江北和江南连接起来,又建立以衡山为依托的湘中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南下支队进抵粤北,正准备与东江纵队会合时,国民党顽固派趁日寇投降之机,纠集7个军15万人,在2000余里的战线上,对南下支队进行大规模的围追堵截。南下支队处境十分危险。当时又适逢重庆谈判,为做必要的妥协,王震奉命率部北返,杀开血路,回到中原,与李先念部会师。在此坚持自卫,保卫中原解放区达半年之久,牵制了华南国民党军北上。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调集30多万人马,分四路围攻中原军区,企图一举围而歼之。王震协助李先念成功地指挥了著名的中原突围,他直接指挥三五九旅率部继续北返。南下支队征战2万余里,途经8省,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冲破敌人100多条封锁线,胜利回到延安,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泽东誉为第二次长征。这次南下支队出征时共4000余人,返回来时仅剩1900余人。他们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代价。毛泽东在延安接见随王震归来的的全体指战员时说:“你们辛苦了,你们胜利了”,“你们英勇顽强……将来要把三五九旅的旗插在北平城上。”

总而言之,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功绩是极为显著的,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做出了重大贡献。人们为了怀念在抗战前线和在南泥湾垦荒与保卫边区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据七一八团和七一九团两团统计有1416人),垦区政府和两个团部分别在九龙泉与马坊修建了烈士纪念碑。毛泽东为阵亡烈士题写了“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题词。

@@@二、三五九旅在抗日战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主要原因

1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通过上述诸多事实可以证明,三五九旅是时刻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与命令的模范,党指向哪里就战斗到哪里,而且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究其原因,就是靠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在战争年代,广大指战员争先恐后要求上前线,这个工作好做。而当部队从前线返回边区进行大生产运动时,却有许多人不理解。王震同志是位有创造精神的将军,他在总结绥德生产期间的经验中,发现许多干部和战士有各种思想情绪。在部队进驻南泥湾前,为克服生产运动中的各种不正确思想倾向,于1941年1月,他主持召开全旅营级干部会议。军政委员会针对部队的思想实际,提出了三大任务:(一)自力更生,自给自足;(二)打敌人,交朋友;(三)整军练武,变兵营为学校。针对个别干部轻视生产建设的情况,王震同志在会议总结时,特别强调了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生产建设是关系我们生死的问题。通过学习,大家一致认识到:不完成生产建设任务,就不能很好的战斗与学习。这些思想政治工作,为部队后来进驻南泥湾屯垦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各级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为全体战士树立了榜样

三五九旅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干部队伍中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王震同志本身就是一位战斗英雄,打起仗来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常常冲锋陷阵,毫不考虑个人安危。1935年长征途中,湘鄂川黔军区司令员贺龙同志在前方指挥二、六军团,他在后方代理军区司令员,战斗中先是右肩负伤,后臀部负伤;在华北前线亲自率团打游击、反扫荡;在南泥湾生产运动中成绩更突出,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毛泽东题词:“有创造精神”予以鼓励。《解放日报》刊登模范团长陈宗尧、政委左齐事迹后,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要学习这两位同志的事迹。并说:陈宗尧同志是八路军的团长,他率领全团走几百里路去背米,他不骑马,自己背米,马也驮米,全团指战员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人人精神百倍,无一个开小差。左齐同志是该团政治委员,他在战斗中失去了一只手,开荒时他拿不起锄头,但在营里替战士们做饭,挑上山去给战士们吃,使战士们非常感动。还有晏福生、罗章、何维忠等领导,由于事迹突出,不仅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而且受到毛泽东题词表扬。广大指挥员中的英雄是举不胜举,特等模范家属陈敏、模范连长刘顺清、特等英雄赵占奎、模范班长李位、神枪手杨有才、战斗英雄陈彦等,他们的事迹是世人皆知的。正是有这么一批率先垂范的领导骨干,才保证了这支部队能在任何环境中做出重要贡献。

3全体将士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的革命理想是他们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五九旅成为全军学习榜样,在这所大学校里培养和成长起来了大批有理想有信念的革命战士。许多人都不太理解,三五九旅的战士为什么不怕死?为什么能吃苦?事实清楚地告诉我们:他们把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把任何工作岗位都看成是革命工作的需要。因而战士们没有怨言,干什么爱什么,并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出成绩来。正如战士们自己编写的歌曲所唱:

“八路军赤胆红心骨头硬,

怕什么困难重重把路拦;

有志不在乎流血洒汗,

吃尽苦中苦才得甜上甜”。

今天,研究和学习三五九旅英雄们的业绩,无疑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让南泥湾精神永远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