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59

第59章 卫立煌访问延安

米晓蓉 刘卫平

1938年4月17日至18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卫立煌率部访问了延安,受到了延安军民的热烈欢迎。在卫立煌的人生史上留下了光彩而难忘的一页。

1938年4月,卫立煌率部在山西与日军作战,转移中条山时,退至永和县的卫立煌遇到了困难。为了稳当与安全,卫立煌采纳了参谋部的建议,决定假道延安,转赴垣曲县中条山。4月16日,卫立煌率领的前敌总指挥部车队从永和关渡过黄河天险到达延水关。17日早晨天一亮,卫立煌由延水关出发经延川县驶往延安。

由两辆小汽车和十几辆大卡车组成的车队,满载卫立煌和他的要员、警卫缓缓行进在陕北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车队浩浩荡荡,卷起阵阵尘土,经过大小村庄时,引得当地群众跑出窑洞,看热闹一般的驻足观看。

卫立煌坐在第一辆小汽车里,同车还有参谋长兼第九军军长郭寄峤,副参谋长文朝籍。卫立煌的副官罗香山身佩左轮手枪,端坐在司机旁边。

车队于17日上午10点左右抵达延安城。在距延安城30余里的道路两旁贴满了红红绿绿的标语,上面写着“加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欢迎卫副司令长官”。越走近延安城,标语越多。在延安城外,由机关学校组成的欢迎队伍排列在大道两旁。卫立煌乘坐的汽车一到,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倾城出动的延安各界群众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热烈欢迎卫立煌将军,表达了延安各界人士对国共合作抗日的热忱盼望。

在城门近处,卫立煌等人与前来欢迎的滕代远、萧劲光、金城一一握手。之后,滕代远、萧劲光、金城陪同卫立煌一行走进贴满标语的城门,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前往接待处。

到了接待处,毛泽东主席已经跨出客厅房门,与卫立煌等人亲切握手寒暄。卫立煌热情称赞八路军对日作战打得好,并对有幸能来延安参观表示荣幸。毛主席也夸奖卫立煌将军抗日坚决,与八路军友好相处。

毛主席不仅谈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性,而且还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对日军作战的战略战术。他说必须将片面抗战转变为全面抗战,必须发动群众,在政治上进行改造,并对山西战场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卫立煌等人听了毛主席的谈话,钦佩之极。

毛主席在说到八路军深入敌后抗战的情形后,希望卫立煌协助解决弹药及军服问题。卫立煌离开延安回到西安之后,即亲自批转100万发子弹,25万发手榴弹给八路军,并给了180箱牛肉罐头,表达了他的爱国热忱。

中午,毛泽东设宴款待卫立煌等人。客人除了卫立煌之外还有两个参谋长和一个参谋一个秘书。滕代远、萧劲光等作陪。宴席丰盛异常。席间毛主席谈笑风生,给卫立煌等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饭后,又一同合影留念。

告别毛泽东主席,卫立煌等人即乘车前往抗大。抗大副校长罗瑞卿将他们迎进了办公室,并向客人介绍了抗大的历史:抗大原名红军大学,创办于1936年,第一期招收学员不足300人,都是红军干部,不久改名为抗日军政大学,现在招收的是第四期学员,有近5000人,来自全国各地。抗大的生活艰苦是世界上少有的,抗大学员学习热情之高也是世界上少有的。

随后,罗瑞卿又带领卫立煌等人参观学生宿舍,即学生自己挖的一排排窑洞。然后又参观了上课的地方,没有桌子凳子,学员们拾几块破砖,砌成一个方形台子,就是座位,两个膝盖就是活书桌。卫立煌一边参观,一边频频点头赞叹:中国各地都像你们这样搞起来,还愁日本鬼子打不败吗?

来到大操场时,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几千名学员已经等候在那里。操场四周贴满了标语。卫立煌一走上讲台,台下就响起了口号声;“国共两党紧密团结起来!”“坚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投降妥协!”“欢迎卫副司令长官!”“和卫立煌长官一齐打到鸭绿江!”卫立煌受到极大鼓舞,激动异常。他抛开已准备好了的讲话稿,用自己在抗日战场上的亲身体验说:只有同八路军亲密合作才能战胜日本鬼子。如果没有八路军,他们是杀不了那么多鬼子的。卫立煌列举了大量事实,讲的激情飞扬,生动具体。他还说:今后他要继续和八路军亲密合作,向八路军学习,和八路军一道坚持华北抗战,决不退过黄河,反对投降妥协,反对退却逃跑,收复一切失地。卫立煌每讲一段,台下就响起一阵口号声,每呼过一阵口号,卫立煌就更加激动,演讲的更加激昴。卫立煌在抗大的报告,不仅鼓舞了抗大学员,更鼓舞了他自己。

讲完话,卫立煌还去二十里铺看望了抗大校长兼一一五师师长林彪。

晚上,延安各界举行盛大的欢迎晚会。毛泽东陪同卫立煌观看了晚会。李富春主持大会,毛泽东致欢迎词,然后请卫立煌讲话。卫立煌英姿潇洒,身着军衣,在热烈的掌声中说道:“此次奉命赴某地,系指挥黄河南北两岸部队,继续抗战,直到最后胜利。这次抗战中已把我国的弱点缺点完全暴露出来了。第一是不团结现象,而受到了局部失利,但由于抗战继续坚持,我们的弱点逐渐消失了。第二没有组织……”最后他说边区各地的人民实为全国的模范,应该把边区的好的例子更加发扬起来。然后由何参谋长讲话。讲完话,鲁艺师生准备了一些游艺,对卫立煌一行表示热烈的欢迎。晚会散场后,卫立煌等人下榻在延安城惟一的洋房——基督教堂里。

第二天一早,卫立煌等人离开延安。滕代远、萧劲光、金城等人将卫立煌一行送至三十里铺,并合影留念。

4月20日,延安的《新中华报》即登出新闻《卫立煌将军道经延安》。

卫立煌在抗战时期对延安的访问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对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进一步了解,使他得到了许多启示与教育,同八路军的良好合作更坚定了他的抗日信念,“他当时的爱国行动是永远值得称道的”。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