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74

第74章 抗战时期国民党 顽固派曾企图闪击延安

王芙蓉

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延安是中共中央领导抗战的中心、各解放区的指挥中枢。延安及陕甘宁边区的存亡,关系到党中央的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命运与前途。因此,国民党政府始终处心积虑地想在抗战的名义下和过程中,取消陕甘宁边区政府,乃至闪击延安,但这些企图和阴谋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深刻分析当时国内外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将有助于我们弄清国民党顽固派放弃闪击延安之策略的各种原因。

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开始推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共策略。从1940年9月起,国民党顽固派在陕甘宁边区周围构筑了一条封锁线。这条封锁线西起宁夏,南沿泾水,北接长城,东迄黄河,纵深达百里以上,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封锁,全面切断延安与外界的联系。

1940年8月,百团大战取得了辉煌胜利。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八路军在全国的影响。然而,百团大战因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在日军惊呼应对华北进行重新认识的同时,国民党政府也认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自己日后的独裁统治构成极大威胁。而此时,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已扩大到17块之多,武装力量也发展到50万人,还有民兵200万。对此,蒋介石惊恐不安,决心在抗战过程中逐渐削弱直至最后扼杀延安及其领导下的根据地。具体行动就是先封锁,并不断制造军事摩擦,再伺机闪击延安。

1941年,国民党政府已完成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包围,部署在边区西、南的胡宗南部事实上已开始了对边区的军事攻击。与此同时,部署在边区西北的马鸿逵部,北面的邓宝珊、高双城部,东面的阎锡山部也密切窥视着延安。延安已“处于严重状态之中”。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诬蔑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为“奸党”、“新式军阀”、“新式割据”,为闪击延安作舆论上的准备。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军事会议,对进攻边区进行军事部署。6月底,国民党驻守黄河的两个团奉命西调,闪击延安的军事行动一触即发。

国民党政府为何在此时摆出闪击延安的架势呢?大致有两个原因:共产国际解散,蒋介石以为这是闪击延安的良机。1943年5月15日,由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需要,共产国际宣告解散,国民党于是鼓吹“马列主义已经破产”,并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美国致力于太平洋战场,日本也深陷太平洋战场,且节节败退,面对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蒋介石在无比惊恐中决心闪击延安。总之,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的重大改变,给了蒋介石闪击延安的最佳“时机”。

内战阴云密布中华上空,抗战伟业面临巨大危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临危不惧,一边与国民党政府交涉,一边积极开展对外工作,揭露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与此同时,延安紧急动员,各解放区、军区纷纷发表通电,决心以实际行动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中共中央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明显成效。美苏英等盟国给蒋介石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极力阻止蒋介石政府闪击延安,并以停止援助相威胁。同时,蒋介石的反共活动,也受到国统区中间力量的严厉谴责。在巨大压力下,蒋介石不得不取消闪击延安的计划,并公开宣称“中共问题是一个纯粹的政治问题,因此应该以政治方法来解决”。

至此,国民党顽固派闪击延安的策略彻底破产。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