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76

第76章 陕甘宁边区模范秧歌队与“人民救星”匾

吉坛

陕甘宁边区模范秧歌队是延安县川口区六乡碾庄农民秧歌队。1946年农历正月十五,这支农民秧歌队敲锣打鼓将“人民救星”金字大匾作为献礼送给了毛泽东。为此,《解放日报》、《群众日报》都作了专题报道。边区政府也表彰了这支秧歌队,并授予“模范秧歌队”称号。

这事的由来和杨步浩的精心组织是分不开的。因为经过大生产运动后边区发展了生产,繁荣了经济,处处都呈现出“丰衣足食”的景象。按陕北民俗习惯,过春节要闹秧歌,如今边区连年丰收,喜气洋洋,那可要大闹红火了。

穿上新衣把秧歌扭,

一年的劳累在正月里擞,

跑旱船来打腰鼓,

想法子搏烈寻法子吼。

杨步浩是边区的劳动英雄,他还给毛主席代耕过,很有名气。杨步浩很尊敬文化人,当时他想给毛主席拜年,而自己的秧歌却没有过人之处,于是就主动和几位乡里的校长、教师们协商。冯占彪、贺喜元是两位小学校长,他们给杨步浩出主意:秧歌要新的,要配合当前形势的,再不要演什么《二鬼打架》、《张公背张婆》之类不文明不健康的节目。要高人一筹,我们要给毛主席献上一块“人民救星”的金字大红匾……就这样经过大伙儿的策划,得到了乡、区、县政府的支持。于是杨步浩一边安排编排新秧歌节目,一边去城里请毕拱斗书写了“人民救星”四个大字,请技艺高的王金祥木匠做了大匾,请好油匠党允义漆了红底金字的大匾。元宵节上午,六乡秧歌队由市场沟敲锣打鼓,扭起秧歌,抬上金匾经南关街向王家坪方向去给毛主席拜年。一路上,人山人海,群众都围着碾庄的农民秧歌队,争着挤着看他们抬的那块金字匾,街上不时响起阵阵掌声,群众被碾庄秧歌队吸引住了,他们跟随碾庄秧歌队去王家坪给毛主席拜年去了。毛主席在大门口欢迎了他们,大院内还有两排长桌子,桌上盛满了饼干、花生、大枣、芝麻滚糖和糖瓜等好吃的。秧歌队在大礼堂院打开场子后就停下来由杨步浩和乡上领导给毛主席敬献这块“人民救星”红底金字大匾,然后就开始表演小节目。毛主席和杨步浩坐在一起看节目。毛主席仔细、认真地看着表演,还不时问杨步浩节目的名字,杨步浩一一回答:《兄妹开荒》、《耕三余一》《二流子王三宝转变》。演完后,毛主席就和杨步浩及秧歌队一起合影。这时,杨步浩向毛主席介绍了他们的文化人贺喜元,毛主席非常高兴地和贺喜元握了手,还问贺有多少大龄学生?并指示他回去后要招收妇女识字、学文化……合影后,毛主席安排他们在军委礼堂内吃了猪肉大米饭,毛主席不时叫他们吃好、喝好……当他们要离开王家坪时,毛主席对杨步浩说:“你们给我拜年了,如果不给朱总司令拜年,那可不好,枣园虽远点,我给你们准备了汽车,你们该去给朱总司令拜年去。”杨步浩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叫秧歌队都坐上汽车去了枣园。到枣园后天就黑了,秧歌队就连夜给朱总司令拜了年。演出结束后,他们就住在枣园,第二天秧歌队才高兴地翻山回了碾庄。

建国后,毛主席还记得陕甘宁边区模范秧歌队。当1950年我国为参加在苏联莫斯科举办的“世界青年联欢节”选送节目时,毛主席点名要延安碾庄的文艺节目。这样,延安就派了碾庄的李英治、冯存有、曹宏高等人去了北京,在选拔节目的表演会上演出了《兰花花》、《横山里下来了游击队》和腰鼓,中央首长们都很满意,毛主席还高兴地为延安和湖南《父女送公粮》节目鼓了掌。

(作者单位:延安市电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