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82

第82章 拥军不忘优属

李鼎铭先生在拥军的同时,不忘优属工作,他始终认为拥军与优属必须紧密联系同步进行。只有优待了抗日军人家属,才能稳定军心,解除军人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部队,英勇杀敌。因此,他经常深入到抗属家中,问寒问暖,了解她们的实际困难,检查优抗工作落实情况。一次,他在检查优抗工作中,发现替抗属代耕、收割有不及时和不到位现象,也有优属重服役军人、轻残废军人的现象。他立即建议政府,专门组织身强力壮代耕队,首先为抗属缺乏劳力的军属耕地、收割。对于伤残军人家属也要一视同仁,不能轻视慢待。在李鼎铭、林伯渠和边区政府的号召与努力下,边区掀起了拥军优属的热潮。1942年安塞县有55户抗属,全年代耕地655亩。吴堡县就有36个代耕队,4308人为868户抗属全部代耕下种。清涧县有2598户抗属,代耕地达21357亩。志丹县对代耕作了明确规定:大人5亩,娃娃4亩,保证每亩至少打细粮二斗等。延川县有抗属2752户,代耕土地16189亩。绥德地区代耕11300多亩地、代耕人员达8800多人。各地为抗属,做好代耕工作制定了多种多样的制度,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均取得巨大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边区政府对国民党军队的抗日军人家属也是一视同仁,与八路军家属一样享受各项抗属优待政策,使一些国民党军人家属十分感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宽宏大量的胸怀。

随着边区部队的不断扩大和增加,各地来边区的抗日军人家属也越来越多,还有许多投奔军人的亲戚朋友。为安慰军人,解除军人的顾虑,李鼎铭副主席和林伯渠主席,积极开展深入耐心的思想工作,优先安置抗日军人家属,使他们安居乐业。还组织抗日军人家属开展大生产运动,改善生活,提高其社会地位。在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还专门设立“模范家属”奖。三五九旅家属陈敏、柳辉明被评为“模范家属”,光荣地参加边区劳模大会。还积极创办了抗日军人家属学校,优先安排抗日军人家属工作,优先抗属子女入学、入托。对于牺牲和残废军人除发给抚恤金外还长期给家属或本人多方面的优待,按物价上涨增加残废金。李鼎铭先生还利用他精通中医的特长,为抗属医病送药。1947年在转战陕北的途中,李鼎铭先生长途跋涉,劳累了一天正准备吃饭,忽然听到有人呻吟,他急忙问村干部是不是有人病了,村干部说:“王大爷儿子参军打仗不在,大爷感冒后引起伤寒,没钱治病,已准备后事了。”李鼎铭听后,立即放下饭碗,过去给王大爷看病。并安慰病人安心吃药养病,又将自己的一碗汤面端给大爷吃。第二天,大爷的病情真有了好转,一家人感激不尽。李鼎铭真诚地说:“大爷是革命战士的父亲,我们有责任帮助他。”

政府的优待和尊敬,群众对抗属的关心和照顾,深深地感动了抗日军人的家属,他们纷纷写信捎话,要丈夫和儿子英勇杀敌,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