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延安博苑(第一辑)
39604100000083

第83章 一切服从战争

李鼎铭先生在陕甘宁边区任副主席七年,他不仅认为参军参战就是拥军,而且认为做好战时后勤保障、一切服从战争也是拥军。1946年,蒋介石蓄谋进攻陕甘宁边区。西北局和边区政府召开“保卫边区,保卫延安”动员大会,号召军民进入战斗准备,搞好参军参战、劳军、防奸、担架、运输救护和坚壁工作。李鼎铭主张在革命战争中,不论是政府或是人民要一切服从战争,全力支援前线。他在动员会上指示:一、大家要负起责任,站在自己岗位上,坚决保卫边区;二、每个干部要绝对服从上级命令以争取战争胜利;三、每个干部要抱定牺牲决心,以视死如归的精神参加战时工作。在李鼎铭与林伯渠的动员下,边区掀起声势浩大的参军参战热潮。出现了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鬼子的动人场面。据不完全统计,仅1946年到1948年,边区有19016名青壮年参加了主力军和地方部队。有16053名地方部队战士转入主力野战军;参加担架队、后勤运输队、修路、修工事的民工达349740人次;妇女做军鞋929000双,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充分体现了边区人民拥护军队的热情。

在边区政府拥军优属的同时,八路军留守兵团和政治部1943年1月25日发出了《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并决定把每年的2月5日至3月5日作为军队的“拥政爱民运动月”,专门发布了《关于拥政爱民运动月的工作批示》。检查了部队对待政府和人民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军队必须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重要意义。120师师长贺龙特意撰写了《开展拥政爱民运动》的文章,要求部队彻底检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检查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情况。留守兵团在《解放日报》上,还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把它作为军队开展拥政爱民工作的准则。为加强军民团结与合作,每到农忙季节,各个部队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帮助群众开展生产。1941年边区某旅九个月帮助无劳动力或缺乏劳动力的群众耕地2050亩,锄草18772亩,割麦19515亩,收秋530亩,还参加了边区的修路盖房,救济灾民等工作。

李鼎铭与边区政府组织开展的“双拥”运动非常明智地处理了军队和群众的关系,很好地把政府的拥军思想转化为群众自愿的拥军行动。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巩固边区,密切军民关系,促进边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积极作用。不仅促使了军民关系的融洽,还推动了边区其他事业的顺利发展。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人,“双拥”之花在延河两岸争先开放,“拥军”大秧歌也从延安扭向北京,扭向全国。李鼎铭先生拥军优属的事迹也流传至今,为我们今天的“双拥”工作,做出了光辉的榜样。

(作者:延安革命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