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40665100000023

第2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贸易组织(2)

消极的影响主要有:技术性不强的消费品工业对美国不利,为改善墨西哥与美国边境环境条件,美国要付出60亿~100亿美元的经济和社会费用,关税削减导致美国减少了大笔收入,加重了美国的负担。

协定对加拿大、墨西哥两国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对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影响。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一方面扩大了区域内贸易,但另一方面使一些国家担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区域外向美国出口构成威胁,特别是对以日本为主的企业影响最大。

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日本一方面修订自己的贸易战略,另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向美、加、墨3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以确保本国及其他国的根本利益。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亚太,是亚洲与太平洋一词的简称。提到亚太经济合作,亚太地区一般是指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南北美洲濒临太平洋的国家、太平洋内岛国、大洋洲及亚洲东部各国和地区。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逐渐东移,以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亚太经济区域合作的步伐逐步加快。

亚太自由贸易区全称亚洲及太平洋自由贸易区,是现今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所预先确立的一项总目标。亚太经济合作的构想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讨论实施阶段。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提议下,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东盟、韩国等12个国家的27位外交部长和经济部长在堪培拉举行了“亚太经济合作部长及会议”的首次会议,标志着亚太经合组织问世。

APEC 的产生,使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十分迅速。1994年11月14日,亚太组织18国首脑会议,确定2020年前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并讨论如何把亚太经合组织变成世界上最开放的自由贸易区。根据各成员国国情的不同,亚太自由贸易的步伐有所放慢,到2010年以前工业化国家美国、日本等应排除贸易障碍,新兴工业化国家则需在2020年前完成自由贸易的目标。

亚太经合组织原18个成员国所拥有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1%,人口2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13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0%,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5%。现在,亚太经合组织的成员国家和地区已达21个,分别是中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北、泰国、美国和越南。1997年,温哥华领导人会议宣布APEC 进入十年巩固期,暂不接纳新成员。此外,APEC 还有3个观察员,分别是东盟秘书处、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和太平洋岛国论坛。

虽然亚太经合组织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这一地区建立起像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那样的一体化组织,目前还不具备充分的条件。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合作对象的地区范围和概念一直不明确。

(2)亚太经合组织同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这两个一体化组织相比,缺乏同质性。

(3)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包含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2个自由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面临着调整区域内各经济圈之间的相互关系,维持开放的地区主义的艰巨任务。

(4)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些成员区域外国家经济关系非常密切。

(5)亚太经合组织缺乏政治向心力。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不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则是对日本和西欧的挑战。而在东亚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目前还缺乏政治上的向心力,这不利于一体化的实现。

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有利于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的发展

一般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通过削减关税或免除关税,取消贸易的数量限制,削减非关税壁垒,形成区域性的统一市场,使组织内成员国之间拥有良好的贸易环境,从而促进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增长,组织内部贸易在成员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明显提高。如20世纪50-70年代,欧共体内部贸易额占成员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从30%提高到50%。如今欧盟内部交易额占总贸易额的2/3,也就是说欧盟的进出口贸易中有60%以上是在内部完成的,向美国出口还不到10%。

(二)有利于成员国贸易地位的提高

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在推进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使得成员国在国际上的贸易地位也有所提高。在一些国际谈判中,可以以一体化组织的名义联合起来进行谈判。

如在关贸总协定的多边贸易谈判中,欧共体以统一的声音同其他成员谈判,不仅大大增强了自己的谈判实力,也敢于同任何一个大国或贸易集团抗衡。这样一方面可以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另一方面又能提升其在国际上的贸易地位。

(三)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格局

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自由化,取消各种贸易壁垒,但组织外部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存在着各种贸易壁垒,因而成员国内部的贸易远远多于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导致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如拉美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同美国进行的,拉美国家之间的往来非常少。但自成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后,成员国内贸易发展很快。如安第斯集团内部关税减免后,内部贸易飞速发展。

(四)对一体化组织外的国家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其消极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对非成员国的贸易量减少。由于一体化组织内部成员国间的优惠并不给予非成员国,从而使其同域外非成员国的贸易额减少,表现出排他性的特征。如欧共体对美贸易占其总贸易额的比重从1958年成立时的11.4%降至1982年的8.6%,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份额下降得更快,从30.3%下降到了20.4%。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及利用外资极其不利。由于经济一体化组织在内部实行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保留对域外国家的贸易壁垒,这样使发展中国家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组成的经贸集团内部与享受优惠的成员国产品进行竞争,无疑是相当困难的,因而对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另外,加之国际资本流向北美及欧洲、亚太一些发达国家,以减少这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这样使发展中国家所需的资本加更难以引进,从而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的发展。

第二节 国际贸易协定

贸易条约和协定(Commercial Treaties and Agreements)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彼此的经济关系,特别是贸易关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

贸易条约和协定按照缔约国的多少,可分为双边贸易条约和协定与多边贸易条约和协定。前者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所缔结的贸易条约和协定,后者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共同缔结的贸易条约和协定。

一、贸易条约和协定产生的背景

从历史上看,早在资本主义以前就有贸易条约和协定。在公元前508年,罗马与迦太基所签订的条约中,就有贸易方面的条款。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力图以国家权力保护本国工场手工业,为了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就利用贸易条约和协定作为争夺市场和保障自己有利条件的手段。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贸易条约不仅在数量上大为增加,并且在内容上也远比以往复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些贸易条约与协定。

我国已经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并同许多国家签订了贸易条约和协定。作为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之一的贸易条约和协定,是国际条约和协定的一种。但贸易条约和协定同其他政治性的国际条约和协定相比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二、贸易条约和协定的内容结构

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般由序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序言通常载明缔约双方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的愿望及缔结条约或协定所遵守的原则。

贸易条约和协定的正文,是贸易条约和协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有关缔约各方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不同种类的贸易条约和协定,其正文所包括的条款和内容有所不同。

贸易条约和协定的结尾包括条约和协定的生效、有效期、延长或废止的程序、份数、文字等内容,还有签订条约和协定的地点及双方代表的签名。缔结条约和协定的地点对于需要经过批准的条约和协定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条约是在一方首都签订的,按惯例批准书就应在对方国家的首都交换。贸易条约和协定一般以缔约各方的文字写成,并且规定两种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

三、贸易条约和协定中所适用的主要法律待遇条款

在贸易条约和协定中,所适用的法律待遇条款通常是最惠国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

(一)最惠国待遇条款(Most-Favored Nation Treatment)

1.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含义与种类

最惠国待遇条款是贸易条约和协定的一项重要条款。它的基本含义是:缔约国一方现在和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一切特权、优惠及豁免,也同样给予缔约对方。最惠国待遇的基本要求是使缔约一方在缔约另一方享有不低于任何第三国享有的待遇。换言之,即要求一切外国人或外国企业处于同等地位,享有同样的待遇,不给予歧视待遇。

最惠国待遇条款分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有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两种。最惠国待遇应当是平等的、相互的。

2.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范围

最惠国待遇条款可以适用于缔约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只在贸易关系中就某几个具体问题上适用。在签订贸易条约和协定时,缔约双方往往对最惠国待遇的范围加以列举。在列举范围以内的事项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在列举范围以外的,则不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

最惠国待遇条款的适用范围很广。在具体签订贸易条约和协定时,缔约双方可以根据两国的关系和发展贸易的需要,在最惠国待遇条款中具体确定其适用的范围。

3.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限制和例外

在贸易条约和协定中,一般都规定有适用最惠国待遇的限制或例外条款。

(1)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限制,是指将适用范围限制于若干具体的经济和贸易方面。

(2)最惠国待遇条款适用的例外,是指某些具体的经济和贸易事项不适用于最惠国待遇。

(二)国民待遇条款(National Treatment)

国民待遇条款是法律待遇条款之一。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国民待遇条款一般适用于外国公民或企业经济权利。

四、贸易条约和协定的种类

(一)通商航海条约

通商航海条约(Treaty of Commerce and Navigation)又称通商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是全面规定两国间经济和贸易关系的条约。其内容比较广泛,常涉及缔约国之间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各个方面。

(二)贸易协定和贸易议定书

1.贸易协定(Trade Agreement)

贸易协定是指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相互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其特点是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订的程序也较简单,一般只需经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其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2.贸易议定书(Trade Protocol)

贸易议定书是指缔约国就发展贸易关系中某项具体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这种贸易议定书往往是作为贸易协定的补充、解释或修改而签订的。有的贸易议定书是协定的附件,有的则不作为附件。此外,在签订长期贸易协定时,关于年度贸易的具体事项,往往通过议定书的方式加以规定。贸易议定书的签订程序和内容比贸易协定更为简单,一般由签字国有关行政部门的代表签署后即可生效。

(三)支付协定

支付协定(Payment Agreement)是指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支付协定是外汇管制的产物,在实行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一种货币不能自由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对一国所拥有的债权不能用来抵偿对第三国的债务,结算只能在双边基础上进行,此时,就可以通过缔结支付协定的办法来解决两国间的债权和债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所签订的支付协定实际上是一种支付清算协定。

(四)国际商品协定

国际商品协定(International Commodity Agreement),是指某项初级产品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供应和销售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