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之南宋雄起
4113600000122

第122章 机构改革

当这些消息都传回海口时,赵昺回忆一下自己记忆,知道历史的车轮还是勉强按着惯性运转着。

当初研究崖山海战时,他看过一些相关于元朝的资料,他记得海都的最终失败是在于忽必烈的亲自北征乃颜,派出长江水师北上辽东登陆,两面夹击,最终打败并杀了乃颜后,海都虽说占领了和林,但失去了东边的呼应,最终撤军回去,再后来虽然还是在不断挑起战争,最后还是失败而告终。

那么,现在忽必烈已经忙于对付海都,南方势必要放松一下。这正是自己当初制定的战略计划的第二步,反攻大陆实现之时。

但是,他还不想这么快就出兵,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做到根本的解决,他要利用这次反攻大陆的良好机会,把自己的一些政治主张和制度实行好,就要有绝对把握的胜利来做支撑。

赵昺回忆一下乃颜失败的原因,其实除了忽必烈兵力比乃颜多以外,还有几个原因。一则,忽必烈依靠着汉人军队和蒙古军队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出两种军队的最佳状态,其次,乃颜联合的各个王爷,结构比较松散。本身兵力就少于忽必烈,而一旦战事不利时,各王爷马上就开始动摇,抵抗毅力不强。第三,乃颜本来兵力就少,他还是采用了传统的蒙古军队作战的方式和防守的态式,战术单一、落后、死板。第四,就是忽必烈派长江水师出海北上,带着大量的战争物资和军队,从辽河逆流而上,两面夹击乃颜部队,最终让乃颜首尾不能相顾,最终兵败被捕,忽必烈把他装在毡子中闷死了。

赵昺知道乃颜失败的原因,但他不能影响忽必烈的进军,也不能直接去帮助乃颜,蒙汉的仇恨是不会允许他明目张胆去做这些事的。但是,赵昺现在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他可以封锁海路,阻止长江水师的北上。可以私下里派中间商和乃颜走私部分战略物资,甚至可以走私大宋现在的冷兵器,如弩矢,从而换取乃颜部落的战马。

而且,元朝在1276年占领临安时,伯颜就下令行军千户朱清、张瑄,把从临安抢来的宋库藏图籍,由上海崇明入海运往天津,再转送大都,这是元朝海运的开始。元统一大陆后,大都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粮食,而大运河漕运不畅,在至元十九年,也就是1282年开始,命令上海管军总管罗璧与朱清、张瑄造平底海船六十艘,海运粮食四万六千余石到天津。罗璧还因此升为怀远在将军、管军万户,兼管海漕运粮。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以朱清为中万户、张建为千户,忙兀瑄为万户府达鲁花赤,负责粮食的海运事项。

虽说东海舰队也常常在沿海骚扰和阻拦北上的运粮船队,但刘师勇把主要精力放在封锁元朝和高丽南下的海外贸易上,所以,并没有专门派人关注此事。现在,赵昺严令刘师封锁钱塘江入海口,不让片船下海,严厉打击对元朝的外运。而苏刘义则率领北海舰队,封锁济州岛到山东半岛一线的海路,截断元朝南来北往的任何船只,尤其是绝对不让蒙元把兵力、物资,关键是粮食北运到辽宁境内。同时,联系日本商人,同乃颜进行走私贸易,用大宋的弩弓和刀枪换取辽东的战马,直接运送到济州岛放养训练。

做好这些预防性的措施后,赵昺只能祈祝祷乃颜能和忽必烈打得时间长久一些,最起码不至于一次战役就兵败被杀。

剩下的事,就是整军备战,改革机构。攘外必先安内嘛,要把内部先打造的坚如磐石,才能一鼓作气,实现自己的战略计划。

这一天,赵昺在大宋中央政府议会堂举行了一次全部朝庭官员的会议。

议会堂的大礼堂里座无虚席,无论是朝中的各大臣,还是其他各部门的大小官员,竟然有一千多人,这还不算地方政府的官员,大礼堂里差点坐不下。赵昺平时懒于上朝,什么事都交由三驾马车和各部去处理,自己只是例行朝堂上坐一下,也只是看到朝中的那一二百大臣。除非有重要事情相商时,才举行一次正式朝会。现在这一开会,吓了他一跳,不想,小小的一个海南岛,就有这许多的官员。他真怀疑自己的那个哥哥赵昰做皇帝时,如何任命了这么多的官,自己都不知道。也说明了大宋的冗官现象是多么的严重,可也说明了自己对官员的关心,这让他小脸红了许久。

好在这些个官员,有了赵昺一开始就制定的轮流下乡到地方充任基层干部制度,被文天祥和陆秀夫很好的执行,所以,这许多的人也并不都是只拿工资没干活的人,而且,由于有了基层工作的经验,这里面能力不足的官员已经很少了。

这么多的官员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当时海上小朝廷为了收拢人心,基本上是来投奔的人,就给封个官。可见当时海上小朝廷是多么的可怜。

赵昺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众官员,也免了许多的仪程,直接走到主席台前大桌子后,对着那个固定在桌子上的大铜皮喇叭,大声说道:

“朕行在海南岛后,就我大宋中兴的问题,曾制定了几个阶段战略步骤。大家也都知道,第一步是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各位臣工也都看到了,这一步现在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是反攻大陆,占领闽广地区,建立稳固的北伐桥头堡。第三步划江而治,恢复我朝南渡后的江山故古。第四步进驻黄河,复我故都,挺进中原。第五步就是收复幽云十六州,驱逐鞑虏,直抵长城。第六步嘛,那就是朕的理想,北进瀚海,牧马草原。当然了,只要各位臣工与朕共勉。”赵昺回头一指背后的世界大地图,“马踏天下,五洲同化。”

台下坐的一千多号人,顿时蜂声四起,一片嗡嗡。

赵昺拍了一下桌子,让下面的人安静下来,接着说道:“而今蒙元内乱已起,西北海都叛乱,伯颜已被紧紧拴在和林;东北乃颜呼应,忽秘烈无将可用,要亲征辽东。蒙元北方已乱,而咱是趁他病,要他命。这是上天给在宋的良好机会呀,我们要利用这一良机,趁蒙元精力有限,无暇南方,而海上又无力可施之时,挥军北进,实现第二步战略计划,攻占闽广地区。”

赵昺看看下面各人的表情,有兴奋的,也有担心的,但更多的是目瞪口呆。因为这里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赵昺的什么战略计划,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只是觉得不可思议。

赵昺可管下面的反应如何,接着又点了一炮:“朕看在座,我宋一朝,小小海南岛就有这许多臣工,可谓是人才济济呀。不过,不要紧。人多怕什么?咱们马上就可以拿下更多的地方,到时,在座的各位都会到各地去上任,各有其职,各得其所。”

大家听了,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是官家夸赞大家?还是讥讽大家僧多庙小,拿钱的多,干活的少?一时,大家都不作声,低着头不说话。

赵昺稍缓一下,又放了一个更大的炮:“但我大宋现在朝廷堂混乱,六部和新增部门职能重叠的有许多,各部门之间扯皮推委的事也很多。为了将来北伐复土,这样的工作效率朕可不满意。”下面的各位都心里嘀咕,还说部门职能重叠,还是你有事没事就新增个新衙门,新增个官员,现在还好意思说这些话。

但赵昺的炮还没点响呢,不等各位腹诽完毕,就把炮扔了出去:“所以,朕决定,我大宋为了更好适应将来恢复故土的有利发展,从今天起,朕要重新整合朝廷,改革机构,让我大样的政府机构,能更好的这社会服务,更好的适应经济的发展和军队的作战。现在朕宣布一下朝廷改革方案及人员安排。”

赵昺拿出一本小书,向着何公公一召手,等何公公登上台来,站在桌子边上,赵昺把书往他的手里一塞,大声说道:“何公公,替朕宣召。”

下面的人一听,这就要读圣旨了,赶紧站起来,有些低级管员竟我赶紧跪了下来,惹得周围的人也要跟着往下跪。

赵昺赶紧挥挥手:“众臣工平身。朕早已下旨,除了朝堂重大礼仪性或祀典礼仪之时,平时是免跪拜礼的。难道大家要违旨抗令吗?”

吓得地些个想跪的赶紧站直了身子,那些跪下的也立即跳了起来,装着一副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样子,一副刚才的事不是我干的。

何公公虽说年龄大点,嗓音尖点,可是平时也常宣旨,还算是轻车熟路,对于宣读圣旨,大着嗓门喊完是一点问题也没有。但当他打开这本小书时,一下傻了眼。这上面密密码码写满了字,他顺手翻一下,看来没有两万,也有一万多。这小官家今天怎么了?平时懒得写字,就是有什么事,也得自己代笔。但今天这书看起来,绝对是官家的笔迹,而且一写就写了这么多。官家是什么时候变得喜欢亲自写这么长的文章了?

但他没有办法,只好苦了脸,开始读赵昺的大作。

其实,赵昺在前面开头,也就是解释了一下这次改革机构的环境和原因,也强调了一下改革机构的目的、意义。当然,前言部分还有一些纲领性的内容,相当于后世的《宪法》类型,是整个改革机构的纲领,同时说明执行过程的法律依据和权力的部分限制。

然后第二部分才是改革后的机构名称与职能、权力。

最后一部分纯粹是废话,也就是一些口号为型的东西,再加上对大家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