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36

第36章 亲事落定

在韩武峰养伤中的日子中,时光飞逝,转眼已是十月初十,今日逢大集,韩敬忠要上镇上卖掉狼皮,买回两家人寒冬腊月吃的粮食和油盐调料等。

北昌镇的集市是五天一小集,十天一大集,当然平日镇上也是有人开店或是逛街的,只是没有逢集市的时候热闹。

韩家吃的米面还是在镇上买的,自家产的谷子和麦子都被装进厚麻袋,放在地窖的大木柜里。

只要有余粮的人家都会如此,为了防止哪年收成不好,没有粮食吃,待到第二年风调雨顺,粮食收获后,才把头年的粮食搬出来吃,新收的粮食又会放到地窖里。

因为有大量瓜果当副食,宁川村这三年来,也攒下不少存粮,遇到旱季或是洪水,也能撑过一段时间。

昨晚,乐姐儿缠了韩敬忠半个时辰,软磨硬泡,韩父终于答应带闺女去镇上瞧瞧,这还是她第一次去镇上。

与往常不同的是,乐姐儿今早在卯时就醒了,闹着让李氏给她穿衣服、洗漱,又用缎带扎了羊角辫,脸蛋红扑扑的,激动得跺脚催促爹娘快些。

辰时初,一家人便赶着马车出了门,马车的速度比牛车快一倍,自然是选择马车。

车厢内铺了软絮,又垫了毛毯,还放着一床柔软的被子,这都是为乐姐儿准备的,寻常时候也只放一床羊毛毯。

放了软絮后,马车柔软许多,也不见得颠簸了,乐姐儿起得早,李氏又给她搭上被子,哄着她睡了觉。

今日,上镇里的有张氏、徐氏、李氏还有乐姐儿,韩父还笑道今日马车里坐的都是些娘子军。

马车行驶了一个多时辰,就到北昌镇了,乐姐儿也睡醒了。

韩父把马车停到收皮子的杂货铺前,将狼皮卖了,因为部分破损了,只得了三两银子,又赶着马车去与昌哥儿说媒的花娘家,恰逢花娘在家待客,正好碰了个巧。

原来这客人就是花娘为看的一户人家,家在西江镇,这次是来姑妈家走亲戚的,恰逢女方的姑妈和花娘是邻居,便托花娘为她侄女寻个好人家。

这家人姓尤,当家的是个老秀才,做了西席先生,在西江镇开了家私塾,收入尚能糊口,家中有一子两女,说亲的是二女,二八年华,闺名叫做尤芝瑶,取自于“聪明伶俐,貌若瑶芝之意”。

邻里间摆闲话的时候,尤家人听花娘说了韩家的条件,便动了心思,那姑娘长得眉清目秀,眉眼间带着些书卷气息,说话温言细语,倒也和韩文昌登对。

韩家人将这家尤家人打量一番,尤家人也在打量韩家,见韩家的穿着谈论都比他们尤家要好上几个层次,不免有些灰心,自家不过是“穷秀才”,哪攀得上高枝。

乐姐儿见到花娘收养的小子,今年不过三岁,平日她出去说媒都是把小孩子放在隔壁邻居家,两人倒是能玩乐到一起去。

韩家对尤芝瑶倒是挺满意的,眼神干净,没有那些肮脏思想,李氏旁敲侧击地和她说了几句话,又让乐姐儿拿糖与她吃,见她对自家幺女也轻言细语,极具耐心,满意度蹭蹭直上。

张氏、徐氏、李氏三个可以做主的当家妇人,眼神交流一番后,又窃窃私语,将对面的尤家人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

韩家做事素来雷厉风行,张氏把花娘叫到一边去,说自个儿家同意了,让她去问尤家的意思。

尤家自然欢喜答应,尤家大子前年成亲,如今已经有一个大胖小子,再把二女儿嫁出去,便只需要操心十三岁的小女儿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家的婚事便在一个闲坐的上午订下。

韩家对尤芝瑶这个未来孙媳妇挺喜欢的,即使见了面,还是坚持按照常规议亲完婚礼节来办,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一样也不能落下。

韩家请了花娘明日去西江镇尤家提亲,自家出了花娘家的院子后,就去置办彩礼,准备请花娘这个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大楚乡下人家纳采礼的礼物一般用鹅代替雁,称之为“雁鹅”,因为雁是飞禽,难于捕捉,便用家鹅代替,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

皇家或是达官贵人,富甲一方的人家才会给费时费力射杀大雁做纳彩礼。

附:后世纳采仪式基本循周制,而礼物另有规定,但吾等后生不曾研究,嘻嘻。

贽用雁者,取其随时而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是随阳之鸟,妻从夫之义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礼贽不用死雉,故用雁也。

韩家在镇上的菜市场,恰巧买到了一对雌雄大雁,花了一两银子,对于普通人家来说,实在是昂贵的纳彩礼。

当尤家收下纳彩礼后,花娘则受韩家之托,询问尤家二姑娘尤芝瑶的姓名,生辰八字等,制成庚帖,卜吉合八字。

花娘将尤家姑娘的庚帖拿回来后,韩家就去请了镇上最出名的贾半仙合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半仙言道,此乃富贵姻缘,合得来,让韩家快快去纳吉。

殊不知他们离去后,贾半仙捻着发白的胡子,摇着头,砸着嘴道:“姻缘是好,其中波折也不小哩。”

归卜于庙,得吉兆,复使使者往告,婚姻之事于是定。

韩、尤两家的婚事是花娘今年最后一笔大“生意”,做好这笔,明年也会有个丰余年。

得知男女双方的八字相合后,尤家允其婚,韩家准备纳征礼,此次纳征礼不用雁,主要以金银首饰、细帛为主,称之为财礼,也叫送聘礼。

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

尔后几天,两家商量一番将以请期,将日子定下来,明年正月初八,乃黄道吉日,宜嫁娶,还有近两个月的准备时间,两家人都急急忙忙地准备婚事用品。

如此忙忙碌碌,转眼已是十一月末,今日已是十一月二十八。

韩家的喜房选在东厢房,韩父和李氏准备搬到三间正房的另一间,以前是做书房的,不过如今,昌哥儿的书房物具大多搬到李家去了,倒是可以空出来做卧室。

当初想着昌哥儿还有后辈都有念书,书房也是极大的,尤为亮堂,还做了厚厚的棉帘子,砌了新炕后,倒也住得舒适。

乐姐儿倒是喜欢去跟着她二哥午睡,李氏怕她冷坏了,还给她做了贴身暖和的细棉小棉袄,免得她冷着得了风寒。

还别说,乐儿虽然很小,却也将韩武峰“照顾”得很好,喂饭洗脸,无不认真做好,虽然其中更多的是欢乐糗事。

如今韩武峰的腿伤已经结痂,勉强能杵着拐杖下地行走,两兄妹的感情也更深厚了。

这拐杖还是韩老爷子平日做装饰用的,整日没事拿在手上挥斥方遒,指点大青山。

这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似乎对韩文昌影响并不大,他对于素未蒙面的新娘也并没有多少期待,既然祖母、外祖母、爹娘都说好,想来应该不差。

他最近挑灯苦读,只为了明年秋季的乡试能取得一个好成绩,光宗耀祖,也为家里那个小不点撑起一片天空,保她一生欢乐平安。

比起韩武峰,韩文昌这个大哥更为沉稳,对自家小妹的疼爱也是满满的,只是爱在心里口难开,虽然每次都被她打扰,烦来烦去,不知道被喂了多少她剩下的点心,依然板着脸吃了。

两个哥哥,长兄严爱,次兄宠溺,乐姐儿的人生又怎能不快乐。

那三只小兔子在红霞的照料下,也长胖了一圈,毛茸茸的,卷成一团,倒是像毛球了,李氏也难得小女儿心态,喜欢上了这些幼兔,忙里偷闲时,也爱拿着萝卜条逗上一逗。

在山上野惯了的野兔,野草野菜都吃,能吃到美味的萝卜白菜,还是三世修来的福气。

因为最近家里肉多,狼肉、野猪肉,韩父变着花样做,异常寒冷的严冬也没影响到韩家人的好胃口,不过今年,肉长得最多的可不再是乐姐儿,这次是韩武峰。

吃了就睡,睡了就吃,要不就是两兄妹玩些乡间小玩意,或是韩武峰给乐儿做些简易的小玩具,以此来打发时间。

入冬前,家里储存了大量柴火,倒也不用他起来劈柴,只需要躺床上养好身体就行,经过此次受伤,韩武峰也成熟许多,不过在乐儿面前,依然如三岁顽童,李氏常常笑道,自己生了一对相差十三岁的龙凤胎。

相比于韩家的肉香四溢,暖炉火炕,其他人家的日子过得就没有这么如意了。

虽然不至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倒也相差不远,听说刘家嫁出去的姑子还回娘家要柴火,还拉走了不少粮食,村子里吵得比放鞭炮还热闹。

那小姑子还一哭二闹三上吊,尽管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刘老婆子也不可能真不管她,不过棺材本可是被牢牢掐紧,即使刘四喜是她亲闺女,也别想拿到一分一毫。

既然老娘不肯给钱,那就只能去三个哥哥家索要,刘婆子也帮着唯一的幺女,两母女一唱一和,也的确捞走了不少粮食。

只有一个月就要过年了,刘大福家的三女儿才说了人家,经她小姑刘四喜这么一闹,男方觉得他家家事太乱,门风不好,直接甩脸子上门退亲了,刘大福的婆姨姚氏和小姑子刘四喜从此也结成了大恨。

-----------我已经陷入了做视频的漩涡,最近估计爬不起来了,望大家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