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韩家幺女
4149700000037

第37章 长龙宴

且不说村里刘家的糟心事,一件连一件,却影响不到其他人家,喜事该办的办,草鞋改编的编,宁川河旁的芦苇,明年依然茂盛,何其所变。

翻了腊月后,宁川村家家户户开始杀年猪,各种熏肉的味道交织在一起,走进村口就能感受到这个村子今年的富饶和喜悦。

或是为了庆祝三年免税的积攒,或是为了祈祷明年税收能低些,瓜果能长得更好些,村里各家各户难得大方一次,家家户户买了猪肉,和着韩家分出来的野猪肉,势必要摆张大桌子了。

韩大力当了额二十来年里正,做得一把好农活,是种田的老把手,村里好多后生都向他请教过种田,随着年岁增长,威望也越加高了。

韩大力想着今年自家收入了二十来两银子,想必其它人家也差不到哪里去,不如在村子中央的晒坝摆次长龙宴,大伙儿好好吃上一顿,也让家里稍欠的人家开次大油荤。

里正一跺脚,村里抖三抖,韩大力的提议被大多数村民接受了,少数的人也只能咬碎一口黄牙,尽量拿出家里最次的肉蛋荤食。

日子订在了腊月初九,大伙正好过了腊八节,第二日还剩些节日的气息。

韩家院子里,张氏指导哑麽收拾家里的肉类,各个档次的野猪肉、狼肉都拿出些,又把今年买的半边肥猪肉,捡了几条肥肉,家里的蛋类还不够小孩儿吃,倒是没拿,另外提了一只大肥公鸡,一些酱菜、蔬菜。

韩家的大方给村里领了个好头,其他人也不好太寒碜,最后倒是成了肉山蛋池菜林,又用村里的公用银钱去镇上买了烧酒,爷们儿都想好好喝上一顿。

河里的鱼也被钓上许多,大的红烧或是炖汤,小的直接裹面粉炸成酥鱼干,给爷们下酒,连着准备了几日,望眼欲穿的长龙宴终于要到了。

今日也是腊八节,各家煮了腊八粥,做了翠绿腊八蒜,封住了新年的新气象。

在村人的期待中,第二日很快到来,仿佛是知道了村人的翘首期盼,今日难得有个好天气,连着下了十多天的大雪,终于停了。

身强体壮的爷们,早就起来了,捞起棉衣袖子,将晒坝的雪铲尽,又用扫帚挨着扫了,挖出土坑,起了石块灶,又在最近的人家里将玉米饭蒸上,大饼烙上。

坝子里的大土灶则用来熬汤烧菜,不过辰时,勤快的妇人早已包着头巾,在坝子的切菜板上忙活。

午时时分,梅菜扣肉,土豆烧肉,红焖狼肉,凉拌野猪肉,白菜豆腐,酸菜鱼汤等,各类年节才见得到或是年节也难见的菜,陆续端上来了。

小孩儿的脸早已冻得通红,却依然双眼亮晶晶的,等着吃各类裹了肉的点心粿子。

李氏没有去帮忙切菜,因为要带乐姐儿这个祸头子,转眼不见就去惹麻烦了。

村里的妇人倒是对她喜欢得紧,长得白白嫩嫩的,小嘴又甜,逢人就喊,又分了很多零食给村里其他小孩吃,大伙儿都觉得她是福娃,对她也比较疼爱。

乐姐儿也喜欢和其他小孩子一起玩,自她能吃东西后,她就有吃不完的零食,从来不觉得这些各式各样的零食,对村里的小孩来说有多遥不可及,会让他们那么开心。

这会儿她正在和一群小孩子玩老鹰抓小鸡,她是最小的,正好是最后的那只小鸡,疯来疯去,李氏也不管她,难得有这样的日子,在家里也只能和红霞玩,出来就让她疯个够。

这些小孩都是李四家和刘家的,这几家人关系最好,自然小孩儿也玩在一起。

刘家的糟心事并没影响到韩、刘两家的关系,刘四喜不过是个外嫁的姑子,失去了自家兄弟的支持,不过是拔牙的老虎,又有何惧。

张氏和姚氏关系不错,最初韩家才搬来宁川村的时候,家里的菜种和鸡仔都是刘家送的,虽然是为了感激韩家发的工钱过高,不过也是一份情谊。

雪中送炭才是真情,锦上添花不过是顺手。

刘家的礼物虽然甚微,却赶上了韩家最缺这些物什的时候,张氏本来性格就爽快,也认可了姚氏这个村妇,平日也和刘家来往较多。

张氏现在正在和姚氏她们唠家常,磕着自家煎香的南瓜子,自然免不了提到她家被姑姑连累退亲的闺女。

如果姚氏的三女儿小翠识字的话,她还想说给自家昌哥儿呢,真是可惜了那么好一个姑娘。

不过,自家哥儿不能说这门子亲,李四家的长孙倒是可行,看来得和杨氏谈谈,刘家的孩子都不错,心眼儿好,没有那些不好的作风。

都是他家姑姑出去乱嚼舌头,真是最毒妇人心,连自家亲亲侄女也要抹黑,真是良心被野狗叼了去,要是犯到她手上,不得给她些苦头吃才怪。

长龙宴摆了二十多张桌子,老老少少坐在一起,吆喝着吃吃喝喝,一派热闹景象。

长龙宴分为龙头,龙身,龙尾,龙头坐的是德高望重的人,像李老爷子,老举人,这分量,整个北昌镇也是足够的,还有韩里正、韩老太爷等老一辈。

龙身坐了老老少少大大小小,各类丰盛的荤食,引得村人的喉咙猛吞口水,小孩儿吵着要吃这样那样,叽叽咋咋的热闹不行。

平日难得见荤腥的人家都敞开了肚皮吃,对自个儿村子更感激了,这人啊,还是得有一片耐以生存的土地,那是生长的根。

村尾坐的是青壮年男人,是传统习俗,传说只有年轻力壮的男人,才能用阳气镇压住龙尾,意味着稳住龙脉,保证整个长龙宴的人健康安乐。

男人们谈天说地,讨论着明年的种植,喝着烧酒,大口吃着肉,好不快活。

妇人们也边聊家常,边吃着菜,还要照顾着身边的孩子,不过吃相依然比男人们矜持得多。

宁川村的山水齐全,倒是从来没有出现过抢水打架的事,大伙都和和睦睦地,种田种瓜,闲时去镇上找些活计,近两年有几户人家都新盖了黄泥瓦方,村里到有小富即安的氛围了。

吃完长龙宴后,妇人们帮着把东西收拾了,剩下的饭菜各家分了些,韩家自然没有要,这些物什家里也不缺。

勤快的妇人又将锅碗瓢盆就着热水,抹着碱面仔细洗了,各家的归还各家,男人们则帮着把桌子和锅碗瓢盆送回去。

下午,近申时三刻,天空又飘着小雪,大伙刚收拾好,便各家领着老婆孩子,回家躺热炕头去了。

韩家一行人,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也有说有笑地往家里赶。

乐姐儿吃了几片梅菜扣肉,还吵着明日家里也要蒸,张氏拗不过她,只好神情严肃地恐吓她道:“这个肉肉吃多了可是要长成大胖娃娃哦,到时候你明年怎么跟着祖父练拳,怕是跑到外祖母家也要费上一刻钟了。”

平日,乐姐儿跑到外祖母家不过小半刻钟,转眼不见,小家伙就往那边跑了,为了她的安全,韩父还特地在青石板路两边修了木头做的围栏篱笆,在两侧种了些无毒的鲜花,让她玩乐。

对于韩敬忠来说,有女万事足,在没有乐儿的时候,真的难以体会那种感情,还觉得李四叔家太宠四凤了,现在才知道女儿比臭小子好多了,会糯糯地喊他爹爹,还会用力地亲他的脸颊。

女儿果然还是得娇养,韩父看着自家老爹怀里的乐儿,满是柔情,怪不得人们常说女儿是小棉袄,自从慧娘给他生了乐儿后,一家人都更快乐了,整日欢声笑语就没停过。

回到韩家时,哑麽和红霞已经烧好热水,众人洗漱一番后,留下哑麽婆孙拾掇家什,各自歇息去了。

酉时过了一半,韩家院子里的灯火才陆续亮起来,阵阵饭食香味传出来,透过空中的小雪花,依稀看到那温馨的灯火。

宁川村的空中,几十家灯火摇曳,或许饭食并不精美,平淡而幸福。

从第二日起,雪下得更大了,屋檐上积着厚厚的雪。

村里各家各户开始深居简出,各家自扫门前雪,邻里间的招呼也少起来,整个村子越发安静。

大青山银装素裹,只有偶尔能听到雪虎或是厚毛狼嚎叫嘶吼的声音,却对宁川村没有丝毫影响,这么深的雪,它们就是想下山来也没法子。

乐姐儿如今又有了新的爱好,跟着祖父练习拳法,虽然有些四不像,好歹也锻炼了身体,吃啥啥香,身体棒棒。

张氏和李氏一直在忙着准备昌哥儿婚事用的喜被喜服,李氏的针线手艺比镇上的那些巧娘厉害得多,韩家长孙成亲,还是得办得隆重得体些。

韩家又趁着不下雪的天气,去镇上大肆采购一番,准备过年的吃食和用物,还有给乐儿做零食的各类食材。

腊月时,天寒地冻,镇上的零食很少,乐姐儿吃的零食都是张氏和李氏自个儿琢磨的,因为用料丰富,口感也很好。

---------------颓废了两天,对不起,明天恢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