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南下打工记(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世间态)
41821800000012

第12章 螺丝小姐

螺丝小姐,就是坐在我对面的S姑娘。她比我早一段时间来公司,一开始主要帮助大飞打下手,做一些文员的工作。之所以叫她螺丝姑娘,是因为在我认识她之前,她在公司的第一项工作是整理螺丝——公司在慢慢精简供应商,这样就需要整合一些小部件——她要去把所有螺丝找到,一种一种登记到系统里,再把它们整理分类,之后报给大飞。这是一件极其简单,却又极其繁琐的事情。“不然,她还能干什么呢?”大飞后来跟我说起这段,丝毫没有掩饰他的无奈。

螺丝小姐现在已经能够独当一面,但是我最开始遇见她的时候,她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

还记得我刚来没几天,有一次走进办公室,听到老板正在严厉的批评S姑娘。后来才知道,那天外面的办公室只有S姑娘一人在,电话响了好几声,她却坐在那里没听见一样。老板看到了,当然不高兴。“不就是个电话吗?你怎么也不接一下?”我特别不理解地问她。

“我怕……”她说。

没过一会,又一个电话。老板在里屋大声喊:“谁都不许接,S,你来接,五声之内不接起来你明天就不要来上班了!”

S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一样,上身僵直的坐在那里呆了两秒,电话正在响第三声。她反映了一下,飞快的拿起话筒,然后是一阵沉默。

“说话啊你个呆!”我在心中默默地骂。

还是对方先忍不住了:“喂?”

“……喂……?”S这声颤抖的“喂”后来被大飞形容成八级地震时地震仪记录下的曲线,成为我们无尽的笑料。但是当时,S确实被吓了个半死。

“我是XX公司啊,我们这边你们要的那个原料不够了,想给你们换另一个型号的。大概能在两天之后寄出,我们有红白两种颜色,不知你们想要哪一种啊?”对方以一个问句结尾,显然是在等待回答。

“我……呃……哎,”S有点要放弃了。大飞在一旁从容地说:“找支笔,让他重复一遍”。S听到之后,突然像考场上得到提示的学生,飞快的找到纸笔,请对方再说一遍。她运气不错,对方很耐心,直到她记下了所有的信息,然后问:到底是要红色还是要白色。大飞拉过电话,告诉对方我们要白色。电话挂掉之后,S呆了好久,手里都还攥着那张纸,上面写着一些没人能看懂的几个字:

型:SX60001

要?

那次之后,S在办公室里的另一个任务就是接电话。她开始变得有条理,手里面总是拿着一个本子,似乎随时在等待着任何不期而遇的信息。一个胆小的人,很容易也同时是一个心软的人。S姑娘便是这样的一个合体。她在接业务电话的时候已经可以没有丝毫的差错,但问题是常有一些外面的小公司把电话打进来推销产品。这时候如果是S接电话,确实要浪费一段时间。我曾经警告过她,说这样做是不对的,但她却觉得打电话推销产品的人也不容易,至少要人家把话说完吧。她这个问题慢慢又被老板发现,于是就有了另一个精彩的瞬间。

又有一次,S接起电话,说了一句“不需要”,却迟迟没法把电话放下。老板看到有些着急,对她说:“五秒钟内如果不放下电话,明天就不要来上班了!”然后开始用手指在她面前摆出一,二,三的动作。还没到四,S便急匆匆地说了一句“不好意思”,把电话挂掉了。老板满意的看着手里面的“三”,回头跟我说:“人都是逼出来的。”

在接了一段电话之后,大飞把螺丝小姐委派给了我,一是让她帮我分担在阿里巴巴上找供应商的工作,二是让我能够在这类的工作中更加锻炼她一下。我给她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找塑胶手板,要求含量是PA+20%GF。

“什么是塑胶手板?”她问我。

因为大家都很忙,所以我跟她讲,这种问题,应该先去问百度。

她查了好久之后,又过来问我:“PA和GF又是什么?”

因为之前没接触过,我也不知道。我之所以这样要求她去找,是因为我们的客户就是这样要求我们的。我对她说,其实如果你不知道PA和GF是什么,也许也能把问题解决,我让她不妨打电话试一试。

别看接电话已经熟练,但是打电话仍然需要勇气。虽然她在我对面经常看我联系供应商,可到她自己却困难重重。我至今记得她历史上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这么问的——

“你好,我想买塑胶手板,多少钱?”

人家直接挂电话。

她酝酿了一会,又打了第二个电话——

“您好,我是珠海这边一家公司想了解一下你们的塑胶手板。”

这个还是没有成功。她想了想,又打出第三个,第四个,和后面的许多个电话——

“您好,我是珠海这边一家公司,我们想做PA加百分之二十GF的手板。”

“您好,我是珠海这边一家公司,我们想做PA加百分之二十GF的手板……尺寸是八百乘六百。”

“您好,我是珠海这边一家公司,我们想做PA加百分之二十GF的手板……尺寸是八百乘六百……我们要开发票。”

“您好,我是珠海这边一家公司,我们想做PA加百分之二十GF的手板……尺寸是八百乘六百……我们要开发票,要十七个点的增值税发票……你们能不能先寄两个样品过来?……要多少钱呢?……你们送货多久?……运费要多少钱,谁来付?”

一次打完电话后,她得意的告诉我,PA是尼龙,GF是玻纤。

“你怎么知道的?”我有些不可思议。

“我猜的。供应商告诉我说,很难把百分之二十的玻纤加到尼龙里去,所以很显然嘛!”

终于,她问妥了一个供货商,却突然发现不知道该如何收场。我告诉她,一般做生意,都要货比三家。问好了第一家,要至少再问两家才能确定。她慌了:“那我问了岂不是有可能白问?”我告诉她不是,这样至少可以用来做一个比较,给自己节约成本。可是她却觉得,如果问了不买,就好像耍了人家,心里很过意不去。还有一些时候,一个她明明已经不需要的一个供货商会主动回来找她,她问我,是不是回绝人家。我告诉她万万不可,可以跟人家说,“我们还在考虑这个问题,如果后续有需要会联系你”。她一开始很接受不了这种说法。

“明明都用不到了,还不告诉人家,偏要说什么‘之后联系’之类的话,让人家空欢喜一场。”螺丝小姐始终觉得自己没法开这个口。

我跟她讲,这个世界能够正常运行,靠的是一些规则,这些规则不成文,但是由于某些我们都不知道的原因,大家都还会这么做。这些规则包括“什么时候要直来直去,什么时候要拐着弯的说话”。一些话有时候不一定是谎言,因为它们也可能是一些带有误导性的真话。为了自己的利益,误导性的真话许多情况下是被允许的,包括在商业活动中。她听完,点点头,很快就领悟了这个道理。于是,每次在问完她想要的信息之后,总会加一句“多谢,我们再考虑一下,如果确定再联系您。”

事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螺丝小姐第一次真正下单,买的是一个成品展示架。结果货寄到之后一看,架子变形掉漆,非常不尽如人意。我,大飞,和老板当时都在场,但还都没来得及说什么,就见螺丝小姐抓起手机,拨通了展示架供货商的电话。

“喂,王先生在吗?王先生你好,刚收到你们的展示架,但是掉漆变形啊。我们是要拿来展示的,这样我们企业形象会受损啊!我觉得诚信的生意不该是这么做的!对,我们打算退货。什么?退货的运费?这个当然要你们出,因为这和我们丝毫没有关系,完全是你们的问题。嗯你们商量一下吧。总之运费虽然挺贵,但是我想贵公司也算买个诚信。嗯,我等你们电话,尽快啊!”

放下电话,她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看着我们仨,而我们仨倒是忍俊不禁的面面相觑了一番。老板说,这东西其实也许没那么差,看如果自己弯弯折折能装上,也就不要退了。螺丝小姐有些惊讶,紧接着松了一口气。老板一句“不用退”,为她省去了许多麻烦。这边气氛刚刚轻松下来,S小姐的手机响了。

“王先生你好!商量的怎么样?”

“S小姐,我们这边沟通了一下,觉得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也就不要退回来了,运费太贵我们也承受不起。不然您看这样怎么样,我把钱打回去,东西就算我送你的。”

螺丝小姐放下电话,轻描淡写地说:“这东西不要钱了。”

从最开始用八级地震的口音接电话,到后来直接和供货商联系退货,螺丝小姐用了不到一个月。有一次我问她,为何如此努力。她告诉我,有一段时间大飞要招人,她帮助大飞在人力资源网上找简历。她是大专英语系毕业,有英语四级证书,因此一直觉得在周围人中还算小有成就。但是在找简历的过程中,她看到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头衔的大专生,手里握着四级甚至六级的证书,就忽然觉得自己“很廉价”。想到这里,心里就不免很低落。能够做的,也就是不断地逼迫自己去提高,去做自己不能做的事情,让一切从头开始。

前两天,由于市场部的一个人突然离职,螺丝小姐被换过去,临危受命。调走的当天晚上,她发了一条微博,特意提到大飞和我。她说:“……是福是祸,全看造化。努力工作准没错。尽管以后不能再和你们学东西,但是有事没事还会去骚扰你们的,嘿嘿。”

我想说的是,她并不算是我见过的优秀的姑娘,但是她的上进心却一直让我感动。如果你碰巧看到这篇文章,螺丝小姐,我还要告诉你,那个展示架被我和大飞装好了之后,效果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