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相声的秘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8000000016

第16章 【行当】之拜师的秘密

无论哪行哪业,欲发扬传承,必先壮大队伍、收徒授业。相声自张三禄等人首创以后,朱绍文承其衣钵,以相声自立,但二者并非师徒关系,当然也就不存在怎么拜师的问题了。

朱绍文正式开山收徒,是相声史上最为关键的事件。自此后,靠相声为生的艺人才日益增多,相声也才成为名符其实的“行当”。若将朱绍文、沈春和、阿彦涛列为第一代,百年时间,相声人已经发展到九代、十代,木集而成林、林扩而为森。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拜师是从艺者最重要的抉择,而收徒则是一个艺人被同行认可的标志。那么,双方是通过怎样的仪式,“结合”到一起的呢?

我们以相声艺人某甲为例。

某甲今年十岁,脸上却丝毫显不出稚嫩,眼中反而时时射出坚毅的神情——这是长期四处讨生活而留给自己的印记。看着他一天天长大,母亲心里却日益惆怅,“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话一点不错,某甲的饭量很大,让一贫如洗的家境更显“雪上添霜”。

“学门手艺吧!”听着街坊邻居婶子大娘的建议,某甲的母亲深以为然:人都说学一门手艺,能吃一辈子。最起码,这算给孩子找条生路。可让他学些什么呢?

某甲听说要自己学艺,心中欢喜。至于学什么,他心里早有打算。每日出去乞讨、卖冰的时节,总流连于天桥的杂耍场子,或弹或唱、或耍或练,铜板便如同下雨般撒进他们的锅里,真让人艳羡不已。尤其是一种叫相声的,更为神奇,只需一二个人或站或坐,张口摇舌,滔滔不断,蕴含的各种笑话便脱口而出,围观的人早已是前仰后合、纷纷赞叹。

“我要学相声!”某甲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某甲的母亲闻听此言,不禁哀叹一声,对于相声这一行,她亦有所耳闻,胡同口那家院里便有一位说相声的,经常上天桥卖艺,有时候还到外地跑码头,很是辛苦,即便如此,其生活状况仍不见有所改善,穷吵恶斗也是家常便饭。尤其到了下雨下雪的天气,他上不成地,做不了艺,生活自然没了着落,他们全家便在炕上躺一天,不吃不喝熬过去。

今日听到孩子想学相声,心中又添了几份难过。三百六十行,何必非学相声呢?她希望能说服孩子,可执拗的他却认准要一条路走到黑。她转念一想,强扭的瓜不甜,既然孩子有这等想法,便听从于他,行行出状元,只要好好学,自然能出人头地。

可是,按照规矩,学艺拜师有固定的程式,还要摆上几桌,请师傅师叔、师兄弟们和其他相关人士吃饭。这往少了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可愁坏了某甲一家。

令他们感动的是,师傅在看过某甲后,认为该孩子聪明伶俐、口齿清楚,有天资,也许祖师爷赏饭,真能成蔓(术语,即成名),便提出由自己出钱操办,收下这名徒弟。

于是,选日子、订饭庄、下请帖,一切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到了正日子,师傅师母二人坐在堂中,身穿新衣、喜气洋洋,引、保、代三位师傅早早到来,各就各位。堂屋内已设好神座、供桌,神座上树了祖师爷的排位,供桌上的写有已故老前辈的红纸包袱格外扎眼。

代师将写好的门生帖交由引、保二师签名,等师傅和众前辈拟好艺名之后,写到空白之处,便交给某甲。门生帖又名关书,上写徒弟因何拜师,如何遵训,怎样学艺及怎样报答各位师长等内容。接下来是焚香祭拜,某甲头顶已写好的门生帖,屈膝跪地,向师傅行礼受训。师傅讲门生帖永久收存,作为协议入档了。向师傅行礼之后,又得向各位前辈按辈分大小一一跪拜行礼,意为“认门”——就像新娶进门的新娘子向各位亲朋行礼一般。

礼毕,各位来宾入席宴饮,不必详述。

一般而言,从今日后,某甲要住在师傅家里,边学艺边帮忙做家务,免费吃住三年零一节的时间。师傅在此期间向某甲点拨传授艺术,亦教些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时也带着某甲上地帮助打钱或演出,通过实践来证明已学的理论。

三年零一节过后,某甲即可出师。出师意味着自己可以在江湖上独立立足,通过学得的本事挣钱养家。在出师之前,为了报答师傅的教导之恩,要“摆知”谢师。很多人有一种误区,认为“摆知”和拜师是一回事,其实并非如此。

“摆知”并无一定成规,但求场面更宏大热闹。一般而言,某甲要想办法上饭庄子摆上十几、二十桌,由师傅遍请江湖好友。吃饭的过程,其实也是某甲认识江湖朋友、江湖人认识某甲的过程,今后自然还能互相帮助。另外,“摆知”的另一个作用,是师傅要在此期间,传授其江湖春点,即行业术语,以此帮助爱徒更加顺利地成为合格的“江湖人”。

“摆知”过后,某甲成为一个能凭能耐行走江湖的艺人。对此,某甲早已迫不及待。毕竟,三年多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真的太长了。况且,这段时间内,某甲大多数花在了做家务上,而学艺则似乎成了“副业”。与此同时,某甲的家里更加困顿不堪。他需要马上承担起这些重担。

但是,看似一帆风顺的从艺路却充满了荆棘与坎坷。某甲为了能挣得更多的钱,毅然远走他乡,前往各大码头去卖艺。由于其挣钱心切,到了一地,并未逐一拜访同行。某日,其正说到裉节儿(术语,即关键的地方)上,“包袱”马上就要抖响。这时,突然有一人大摇大摆走入场内。某甲莫名其妙,开言问道:“不知这位怎么称呼?有何贵干?”但见这人缄口无言,来到桌前。围观众人早已伸长脖子,一看究竟。但见他伸手将桌上所摆手巾盖住醒木,又将扇子横放在手巾之上,然后抬头看着某甲,一语不发,似乎是看某甲如何应对。

某甲看得明白,此乃同行“盘道”,不足为奇。所谓盘道,就是同行之人询问其出自哪门,师承何人。若能答得出来,还则罢了;如若不然,便认为某甲是外行,或是没有门户,盘道者便要“携家伙”了,即将各样道具和所挣的钱一股脑儿的拿去。

所幸,某甲对此心知肚明,亦对应对的规矩了如指掌。他知道,此时不可直接以“我是谁谁徒弟”草草答之,需说上一套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听得明白的词儿,在说的过程中将各项道具一一放回原位。盘道者见某甲颇通规矩,便默默不语,转身离去。

某甲微微一笑,又开始了自己的演出……

下一回,我们系统介绍一下相声舞台道具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