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狐狸经全集
4241800000036

第36章 经商篇(3)

“眼见为实”便是一个充分展示产品形象的过程。只要你的产品是优质的,则这个过程本身就在为你开辟了市场。

关于“眼见为实”,国际上有一个很轰动的实例值得我们借鉴。而这个范例的创造者就是聪明的美籍华裔李佩力先生。

美国帕克公司欲将研制成功的强力胶水推向市场。可帕克当时只是一个中小型企业,竞争实力不强。而且对于这种日用品的推出,一般应借助于广告攻势,然而困窘的资金现状又要求他们不能使用过多的宣传费用。摆在帕克公司决策者面前的是一大堆有待解决的难题。

这时,该公司的副总裁美籍华裔李佩力先生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宣传方案,令全公司所有人拍手叫绝。

首先,帕克公司在报纸上登出了一则新闻:说为了证明本公司的万能强力胶水的非凡功能,他们将做两件事:

第一,在公司总部大厅里,他们将在有公证人及新闻、广播电视记者出席的情况下,用公司的胶水将一个人倒粘到天花板上,并声称能够持续十秒钟,届时将进行现场直播。

第二,在公司总部门口的墙壁上,将用胶水粘上一个价值数万美金的金币,如果谁能把金币掰下来,金币就归谁所有。

当天晚间,有关帕克公司的报纸全部脱销。新闻记者们更是不放过这些机会,他们争着去帕克公司采访,竞相报道自己获得的有关帕克公司的第一手资料。

帕克公司胜利的第一步就在于他仅仅登了一则新闻通告,但由于是别出心裁,因此引起了新闻的连锁效应,最终等于做了许多不花钱的免费广告。它的关键在于抓住了人们想猎奇的心理,也为后来进行现场电视转播,人们都想眼见为实的情况埋下了伏笔。

紧接着,第二个星期的周末开始了。人们早已将帕克总部大厅挤得水泄不通。全美三大广播电视台全派了记者,免费进行现场转播。同耐还有许多的报社记者、订货商等。鞋底被涂了胶水的试验者在经公证人员检查公证后,倒立着被升降机送上了天花板,粘住了,当升降机与试验者脱离的一瞬间,人们全都屏住了呼吸。

电视摄像机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从不同角度进行摄像、报道。现场、电视机前的人都狂热了,不断地鼓掌。帕克公司的员工们也都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他们为自己公司的一项伟大构想的成功而兴奋……

眼见为实!看到这种胶水的强力功效,现场的订货商们纷纷与公司签单,当场公司的库存品全部清仓。

为了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帕克已有的成果,帕克公司的第二项试验也开始了。这次是请消费者自己动手,亲自去感觉帕克公司产品所带来的功效。人们那种狂热的、争先恐后想一试身手的状况是前所未有的。一位自称“力拔千斤”的气功大师在脸红脖子粗之后仍没有使金币有丝毫的松动,而许多“武林高手”也奈何不了它。争先恐后赶去掰金币的人们的种种表情又出现在电视机前广大消费者眼前。这时,人们对于它的神奇功效已经深信不疑了。

随着新闻连锁效应的产生,帕克公司立即享誉北美和欧洲。直至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化学公司之一。

眼见为实的道理是做生意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众多的华裔商人能在商战上多年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尤其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亲眼所见更为人们判断市场及产品的一个重要的准则了。

尽管现代的广告、报纸等信息渠道及媒体可能对生意产生一些良性的导向作用,但是对于任何一个消费者来说,当让他来投资购买某一产品特别是比较贵重的商品时,眼见为实更成为了一个根本的依据。

正因为顾客本着一个眼见为实的准则来与我们交易,所以将产品的特征、优点、用途等属性依次展现,则是形成效益的几个基本要素。要紧紧扣住其心理,让他亲眼见到产品的优点,“此时无声胜有声”,剩下的事就是让顾客掏腰包了。

使满盘皆活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东方咖啡”饭店是由多尔西·马格和伊莲娜·马丁这两位女士联合开办的。

开业许久,由于没有什么特色,顾客不多,饭店惨淡经营,难以为继。

后来,她们觉得,店后的大花园可以开发成菜园,以自产的新鲜蔬菜来吸引顾客,局面也许会有所改观。

于是,她们聘请来贝蒂·佩雷兹女士,将花园改造为菜园。

有13年菜园工作经验的贝蒂干得很出色。

没多久,饭店花园就变成了一座菜、果、花三合一的综合园。

各种蔬菜、果树、花草相互间种,布置得美观,既可食用,又可观赏。菜园的四角种了果树,园中有土豆、南瓜、菠菜、洋葱、韭菜,还有百里香、万寿菊等花和草药。

顾客到这儿,不仅可以吃到刚从饭店菜园里采摘来的新鲜蔬菜、水果,而且可以到菜园里去散步,并观赏菜盘中的食物是怎样生长的,还可采摘园中的果蔬来品尝。“在别的饭店吃南瓜,却不知南瓜是什么样子;吃茄子,不知道茄子有多大。到我们饭店可以边吃边看,十分有趣。”多尔西和伊莲娜向客人们介绍说。《得克萨斯》月刊很快介绍了这家颇具特色的饭店:“夏夜,远处萤火虫在跳舞,人们在花园里边乘凉边品尝着佳肴,每一口都有不同的风味,每一盘都是园中的鲜物。”

由于主要靠自己园中的蔬菜供应顾客,“东方咖啡”饭店可以不受市场上菜价猛涨的影响,始终让顾客感受到这里蔬菜的价廉物美。因此,生意越做越好,店里的利润也越来越可观。

画龙点睛,满盘皆活。“东方咖啡”饭店的后花园使其凸显了个性,成为有别于其他饭店的重要卖点。

某楼房自出租后,房主不断地接到房客的投诉。房客说,电梯上下速度太慢,等待时间太长,要求房主迅速更换电梯,否则他们将搬走。

已经装修一新的楼房,如果再更换电梯,成本显然太高;如果不换,万一房子租不出去,更是损失惨重。

房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几天后,房主并没有更换电梯,可有关电梯的投诉再也没有接到过,剩下的空房子也很快租出去了。

为什么呢?原来,房主在每一层的电梯间外的墙上都安装了很大穿衣镜,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自己的仪表上,自然感觉不出电梯的上下速度是快还是慢了。

这是一种相对“消极”的危机营销方法。企业如果碰到确实不能或不利直接经营的危机产品时,应运用心理学去主动淡化危机。

斩朋友时刀最快

有位朋友遇到过一件令他哭笑不得事。前些日子,他要参加同事的婚礼,翻箱倒柜找不到一套得体的礼服。他妻子在一旁说:还是去买套西装吧。于是夫妻俩逛到市百一店、华联商厦,价格令人咋舌。

还是妻子脑子灵活,想起其弟弟与弟媳在四川北路承包柜台,做的就是服装生意,求他让点儿价,买件又称心又便宜的西装吧。于是便兴冲冲赶去。

弟媳说:大店卖的是名气,价格当然贵。我这儿便宜,出同样的价格,可以买到全毛料子的西装,保证不吃亏。

这对夫妻便眉不皱、心不跳地挑了套就走,心满意足。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巧事。喜酒席同一桌上,竟有人穿一样的牌子、一样质地的西装。他妻子充满自信地一问价,这回轮到她吃惊了:竟然比自己弟弟卖给丈夫的便宜40元,而且根本不是全毛料子,分明是被弟弟和弟媳“斩了一刀”。

怎么办?总不能为这40元,扯下面子理论一番喽,只好吃进哑巴亏。这叫“打掉门牙往肚里咽”。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类“快刀手”每时每刻都在“挥舞大刀”:隔壁王老太到楼下熟人摆的水果摊上买西瓜,活生生地被“斩”去两斤分量;楼上小李托同事买件羊毛衫,结果也被“斩”去了十几元;一位朋友托熟人买了条外销“中华烟”,拆开一抽,觉得味道不对。细看包装、过滤嘴。方断定是假货……

细细想来,也许怪不得人家,也许是求人的人自己错了。因自己的心理素质有缺陷,被别人利用,拿着了你的短处。才朝你“下刀子”呢。

买东西托熟人,似乎有一种信任感,认为熟人不会欺骗熟人,正好被他人利用;到熟人处买东西想贪便宜,因为有交情,有不便宜的吗?又正好被他人利用。被熟人“斩了一刀”你好意思去大叫大嚷地吵上门去吗?这点情面你拉得下来?还是被他人所利用!

于是,“快刀手”磨刀霍霍,见熟人便瞅准机会大刀阔斧地“斩”下去,斩得心情舒畅,斩得游刃有余,斩得干净利索。

对付这种专斩熟人的“快刀手”。办法只有一个:离他远点儿!首先。不要指望买便宜货,其实便宜没好货。此乃古训也。其次是“亲兄弟明算账”,售明无须便宜,但求货真价实,是多少钱就付多少钱。再如被斩。坚决找上门去,决不含糊。他不顾情面。你又何必把情面看得太重呢?

就让点小钱吧

在商业谈判中,抛砖引玉含有“利而诱之”的意思,实质上就是先给他人尝到一点甜头,得到的却是更大的利益。抛“砖”是本计的手段,引“玉”是本计的目的。

我国某食品进出口公司经营食品进出口业务。一般情况下,我国出口食品总希望能把价格定得高一些,且对方容易接受,以使得公司获得更高利润,但谈判中往往是我们要价高,而对方出价低,有时因此而谈判不成。可是这一次,我食品进出口公司在出口大蒜的谈判生意中却很顺利地以较满意的价格成交了。

事情是这样的:我国食品进出口公司有意跟新加坡华裔客商A先生谈一笔大蒜生意,将我国的大蒜卖给A先生。在第一轮谈判中,我公司报盘是每吨720美元,而A先生只肯出705美元,显然,双方在价格上有分歧。经过谈判,均未能作出让步,双方只能握手告别。当时,大蒜收获期即将开始,我方既要抓紧收购工作,同时又要考虑如何售出。新加坡一方考虑到要在大蒜收购季节买到新鲜大蒜,不能错过大蒜收获季节,如果错过季节,不但质量保不住,而且过了收购期,大蒜越来越少,价格也会看涨。我国食品进出口公司与新加坡A先生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想到这批大蒜生意还得要谈,所以对方又举行第二次谈判。

我公司权衡利弊后,愿以705美元成交。一下子让了15美元,交易似乎到此应该举杯祝贺了,可A先生又发出了一个“怪招”,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因为以705美元成交,虽然卖价比名牌上海嘉定蒜便宜,却符合国际市场行情,当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汇价日趋上浮,如及时结汇,又等于提了价,可新加坡A先生又添了5美元。等合同正式签字生效后,我食品公司问新加坡A先生为什么添价,他说:“新加坡华人多,而我们的老主顾都是北方籍人,对蒜的食味要求是越辣越好。嘉定蒜牌子虽响,但辣味不如山东蒜浓。我们脱手照样卖个好价,但多添5美元并非没有顾虑。这批货虽说少赚了1万美元,但贵公司对此却永生难忘,我们双方日后还要长期交往,一旦有求于你们,我想你们是乐意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