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的规律
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面对同时并存的思想现象的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以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为指导的。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更为突出,冲突的焦点是指导思想多元化还是一元化的问题。思想道德领域的多元并存现象是一元主导的前提。它主要取决于经济基础,社会上有多少经济所有制、有多少个阶级阶层,便有多少种思想道德。思想现象存在的多元性与指导思想的一元性是不可分割、紧紧相连的。在我国加入WTO,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国内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新形势下,自觉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任务更为艰巨。
自觉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与多样性统一规律,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自觉坚持、巩固马克忍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二,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级学科来建设。第三,要大大提高领导干部和党务、政工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第四,要重视并搞好大学生的思想理论教育。第五,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社会化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又要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推动社会的改造和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具有全员化、生活化、大众化、动态化等特点。
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律意义重大。一是可以避免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孤立化倾向。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政工干部的职责,而且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方式,应当全员参与、齐抓共管,孤军奋战则不可能做好。二是可以避免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的封闭、僵化倾向,使其回归社会,回归生活。这样,不仅能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与各项业务工作“两张皮”、脱离实际的弊端,而且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有了源头活水,永不枯竭。三是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模式,在社会实践和交往活动中接触不同的社会思潮,经风雨、见世面,增强判断、选择能力,促进知行合一,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遵循社会化规律更显得紧迫和重要。
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规律,要在两条社会化路线上全面贯彻由外及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线及由内及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线。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两条路线,深刻地体现了人的思想源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的辩证法。只有在这两条路线双向互动的作用下,才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统一。
3.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主体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度和各个主体之间多向交往互动的深度。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的深刻性、科学性主要在于:一是强调主体性,有别于传统教育观念、模式单纯把受教育者看做是客体;二是强调多向性,较之过去只看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又大大前进了,揭示了所有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相关主体的多向互动,更加符合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原理;三是强调平等性,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多向互动的人,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民主平等的关系,揭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信息化浪潮背景下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四是强调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活动,主体间多向互动也是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共同参与的主体间多向互动的自我构建活动,有别于传统观念只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知识的传授和观念的灌输。
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多向互动规律,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树立活动意识,开发活动资源。唯物史观认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也改造着主观世界和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为此,就要千方百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资源,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循序渐进组织开展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学校教育而言,不仅要搞好第一课堂教学,在其中渗透德育,解决好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而且要把第二课堂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主要应通过各种交往活动、实践活动,努力满足学生成长中个性、兴趣、爱好、品德发展的需求。这也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体现。
第二,发展主体间的平等交往。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民主平等的互动交往,师生是朋友、同志式的平等关系,教育者实质上是促进者;另一方面,要发展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往。马卡连柯关于通过集体教育每个成员的思想,柯尔伯格关于“公正团体”的试验,实际上都揭示了同龄伙伴群体的交往互动关系对形成每个成员品德的重要作用。集体的风气、舆论,伙伴群体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和从众心理,都会对每个成员品德形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育者不仅要广泛发动和吸引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而且要引导各个成员充分发挥主体性,在交往互动中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集体形象,反过来又熏陶、感染、激励每个成员发展自己的良好品德行为,并逐渐形成习惯。
第三,建构主体性育德模式。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培养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主体、具有人文关怀的现实主体。为此,就必须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或主体性育德模式。首先,要转变观念,改革教育方法。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观念,树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以民主平等的主体间关系和多向互动为基础,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既要尊重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更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变单向灌输为多向交流,变注重权力影响力为注重非权力因素影响力,变重视结论传授为注重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变封闭式育德为开放式育德,大力提倡和更多地运用互动式、体验式、咨询式、渗透式等新的途径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以便更多地创设和利用教育情境,有效地激发、提升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影响的需要和动机,使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次,尊重受教育者的成长需要,强化接受的动力机制。主体性育德模式应以强化接受机制为核心,努力做到教育要求与对象自身需要紧密结合,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的同时,更加重视对象的个体适应性,更多地研究和关注对象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只有充分尊重对象的合理需要,才能强化其接受的动力系统,逐步提高需要层次,激活接受机制,使教育要求为对象所理解和吸纳,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再次,围绕培养、开发对象主体性的目标,促进其个性人格的完善。培养、开发对象的主体性,要在尊重对象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增强对象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明确全面发展和健康成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从而努力为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迈进而自觉奋斗。同时,要把培养对象的主体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培养主体能力是指培养主体完成某种思想政治品德活动所必需的品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教育者只有具有良好的主体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复杂变化,成长为“四有”新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成为21世纪社会生活的主体。
三、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
在新的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研究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实现条件,对于人们正确认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主体全面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尤其是精神文明的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
从以上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分析,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实践活动,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具有如下特征:(1)效用性。价值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其效用性,即某种事物对人的有用性,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在新的世纪,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动员、组织、教育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实现党的总任务和总目标服务的作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可靠保证。(2)客观性。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是价值关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属性是客观的,标志着其价值来源的客观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本身的需要和能力是客观的,并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关系、价值形成过程的客观性。三是价值关系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最终表现为一种客观事实,即价值事实。(3)对象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对现实的人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满足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为工作对象服务并满足了其需要,才能最终体现自己的价值。(4)社会历史性。价值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更是如此,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对象的具体需要进行,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一个伟大的发展阶段,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具体体现在:
1.综合国力的竞争,有赖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其中,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凝聚力主要是指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统一意志上的精神凝聚力,以及建立在精神凝聚力基础之上的民族团结的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凝聚力的核心,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才能用共同的理想、价值追求、统一意志来统一人心,增强民族团结。因此,增强综合国力,要增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凝聚力,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政治的持续稳定和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政治的持续稳定和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使我国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而经济要想得到持续快速稳定的发展,首先得有赖于一个稳定的环境。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其次,有赖于人的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提高人的素质就必须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而要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就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导致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上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时代性的一个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类。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精神需要必然不断增长。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当把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放在首要的位置。毫无疑问,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相辅相成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激发人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既要靠正确的经济手段,又要靠有效的精神激励,要靠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引导。
4.高技术需要高情感相平衡,调适人们的心理状态,培养与这种高技术相适应的高情感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否认,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水平提高带来了诸多方便,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而要解决问题,除了要努力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加深人们对科学技术的了解与认识之外,还必须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解决人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引导人们正确地运用和对待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