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教育育英才
42432400000026

第26章 素质教育(1)

第一节21世纪我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

我们生活的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是一个由热衷于财富和资源转向热衷于知识和智慧的时代;是一个崇尚探索、崇尚发现和崇尚创新的时代。知识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山民村夫,都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不能只看到知识的作用,在知识的背后还有人的素质的巨大潜能在发挥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素质教育概念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是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实现培养人的目标和人的全面发展应是高等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理想追求。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人的自身完善与发展方面。尤其是体现在智力因素以外的非智力因素方面。人才要接受社会的挑战,面临竞争,这种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目前,教育理论对教育素质的观念,认为人的素质的一个根本特征是他的内在性。有人说,素质是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有人说,素质是人承担社会责任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还有人说,素质就是素养和品质等等。

当前,国际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在经历了“知识取向”、“智力取向”和“能力取向”阶段后,已向“素质取向”的完美阶段发展。这一变化反映出21世纪品行、能力、智力和知识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其中品行是核心,能力是支撑,智力是根本,知识是基础。如果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趋势把握得越准确,对人才的品行重要性认识得越深刻,那么他们就越能顺应社会的变化,找准自己的发展和成功之路。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当代大学生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走德、智、体、美四育并重、德育为先的全面和谐发展之路。在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和谐发展。高校作为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则必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素质的错误倾向,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观。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是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当年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也曾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很根本的一条就是靠教育,靠人才。”他高瞻远瞩地对我国当代教育进行了定格和定位。同时也对教育界提出了加强素质教育,注重知识创新,反思传统教育思想与探索当代办学思想等重大课题。

前教育部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也曾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本身要创新,教师和校长更需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跨世纪创新型大学生已经成为时代的召唤、民族的期盼和青年的心声。成为当代大学生自觉的选择和行动。何谓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呢?简要地说,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等五个方面。其中文化艺术素质至关重要。我们所谓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理科大学生加强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也要对文科大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因此,21世纪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求必然凸显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

第二节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首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还振聋发聩地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在全面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所有大学生都明白,党和人民对当代大学生给予殷切希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春只要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风险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四是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曾任党的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在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指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德育,思想品德是最重要的素质。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同志也强调说:在德育与智育的问题上,要更加注重德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素质培养应以忠诚马克思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奉献祖国人民和服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基准。忠诚马克思主义,坚信共产主义,奉献祖国人民和服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既是政治思想准则,又是广大大学生感情的源头。有了这种坚定而赤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就不会为“西化”、“分化”所动摇。有了以科学信仰和高尚人生理想为人生价值的基调,大学生就能为“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勤奋求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艰苦创业。

近期教育部曾组织京、津、沪、粤、陕、苏、赣等八省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在75所高校中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态滚动调查工作。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4521份,回收有效问卷13849份,有效回收率达95%,访谈学生2270多名。调查表明,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关心国家大事,高度关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重大事件,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李登辉抛出两国论”等给予关注。广大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评价较高,对政治经济发展比较乐观。面对就业压力和激烈的人才竞争,大学生都表现出了自信和勇气。这些可喜的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当代大学生能够站到改革开放的前列,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继续不懈地努力。在校大学生的荣辱观如果按照科学的程度来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社会主义荣辱观层次高的是少数;中间层次的是多数;层次低的也是少数。总的来讲,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大学生的主流是好的。他们不仅思想观念新,创新意识强,而且正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他们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和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生力军。从大学生的数量和他们未来的重要作用看,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近年,我校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结合本校的实际,针对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参观考察、听英雄模范作报告等方式,加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为荣的教育。用科学的荣辱观理论武装他们,用先进人物在科学荣辱观指导下表现出来的优秀事迹引导他们,用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励他们。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良好;同时有创意地吸收了绵阳科技城“爱国奉献,负重图强”的特色。我校对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具体途径是:

(1)坚持主阵地、主渠道教育,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

(2)抓好党建带团建,选拔优秀团员积极参加大学生业余党校学习,在学习型的特殊环境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3)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大学生投身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在关爱民众、关心社会和关注生活的社会实践中熔铸理想和信念。

其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突出培养高尚的品德情操。

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思想情操与知识才能的辩证关系。思想情操与知识才能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有德无智或有智无德都是不可取的,大凡有为的人都是德智兼备、知识人品同在的。大学生的任务不仅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不仅要学会做事,而且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做事更难,学会做人胜于学会做事。思想品德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中国历来倡导人的自身修养,儒家的“八目”强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对于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当今天大学生不仅要注重自我修养,而且要把自我修养与时代要求结合起来,自觉成为邓小平同志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大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智商与情商的关系。智商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而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我感情的理解以及情绪控制的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商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高情商意味着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融洽的人际关系、乐观的人生态度。大学生要在开发智力的同时,注重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在自尊心、自信心、意志力、控制力和责任心等方面全面锤炼自己,塑造完美人格。

大学生思想情操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同细胞与生命的关系,生命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细胞离不开生命,生命离不开细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是如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社会,绝对的自我与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与社会相抵触,与社会格格不入,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大学生只有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勇于承担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凸显生命的真正意义。

在处理好个人与社会诸多的关系中,必须注重培养诚信的品格。诚信的核心是信誉、信用。良好的信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信誉来源于一个“诚”字,要求实事求是,以诚待人,以诚取信,“诚”是“信”的手段,“信”是“诚”的必然结果。就大学生诚信素质的培养而言,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诚信考试形象”的培养;二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诚信贷款形象”的培养;三是处理校内外人际关系“诚信社交形象”的培养。当今社会产生诚信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缺乏一个“诚”字,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极端本位主义意识作怪,缺乏“平等互利”的意识。在极端本位主义意识的支配下,其遵循的原则是,只讲个人、小团体的利益。在这些人的心目中,追求的仅仅是自己的胜利和别人的失败。为了自己的胜利,可以不择手段,把自己的胜利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之上。“平等互利”意识,是追求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实现自己应有的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利、双赢。历史和现实无不表明,一切坚持极端本位主义者,都是不择手段的,都是没有诚信的,其事业也是短命的。无论是政治、学术、经济领域,还是生活领域,概莫能外;因此,加强平等互利意识教育,使之成为国民的基本理念,建立诚信形象才有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树立诚信形象的重要性,把讲诚信,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作为求学进取、为人处世、开展公共关系的立身之本。要把诚信形象教育作为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各种形式进行普及宣传。同时,有必要在大学开设诚信教育课程,立足长远,把大学生的诚信培育作为高端国民基本素质的楷模,培育成为当代必备的一种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