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4257200000020

第20章 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不必太苛求(2)

人生不会太圆满,生活中的委屈随处可见,其实只要你一笑置之,所有的不如意都将随风而逝。你或许会误解别人,当然也可能被人误解,重要的不是你被人误解后所受的委屈,而是你采取什么办法将委屈化解掉,做到心中无愧。倘若你在生活中受了委屈就怨天尤人,你终将会被委屈打败。

有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不过他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喜好立誓言,就算誓言不符合实际,一次次碰壁,他也会将错就错,八头牛也拉不回来。

有一年春天,渔夫听闻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就立下誓言:第一次出海只捕捞墨鱼。然而这次渔夫捞到的都是螃蟹,他只好空手而回。

等他回到岸上之后,他才获悉当下市面上螃蟹的价格最高。渔夫懊悔不已,并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捞螃蟹。

第二次出海,渔夫将注意力都集中在螃蟹上,然而这次遇到的却都是墨鱼。不消说,他又只好空手而回了。

当天晚上,渔夫拖着饥饿难忍的身躯躺在床上,异常后悔。于是,他又发誓,下次出海,不管是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要捕捞。

第三次出海,渔夫严格按照自己的誓言去捕捞,但这一次墨鱼和螃蟹都没有在他眼皮底下出现,他见到的只是一些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回。

结果,渔夫没能赶上第四次出海,他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死去了……

故事中的渔夫是愚蠢的,他总是决心今天一定要抓到螃蟹,明天一定要抓到墨鱼,丝毫不预料变化的市场,因而就更不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最终只能饥寒交迫中一命呜呼。从渔夫的悲剧里,我们不难看出人活在现实中,有自己的目标固然重要,但这些目标应根据现实的变化而有所改动。很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不管怎样,为了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因为生活是需要有实在的东西和客观的东西在里面的。确立坚定不移的目标会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也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懂不懂得随机应变。

当我们的生活环境或工作状况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社会角色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面对改变,你是积极地改变自己,还是固守过去的美丽?对此,我们必须明白,每一个角色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控制、把握,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才会做得更好。

生命中值得我们追求的事物很多。倘若一味地纠缠在那些毫无结果的事物上,拼命地追求本该放弃的,或本该竭尽全力去追求的却又不以为憾地放弃,到头只能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倘若说执著是一种精神,那么放弃就是一种勇气和境界。得不到的或不该得的,就应该果断放弃,否则将碌碌无为或一事无成。

小张告诉朋友,说自己已经把5年内的生活清晰地规划好了。他说5年之内一定要有房有车,而且还要当上办公室主任。3年后,当再见到小张时,朋友猜想,以他的能力,他所向往的生活一定提前实现了。然而,小张跟朋友一见面便向对方倾诉心事,他非但没坐上办公室主任的位置,而且有房有车的愿望也没实现。朋友问及原因,他一脸委屈地说,当时单位只让他当副主任,而他的目标是做正主任。一气之下,他毅然选择了跳槽。没想到,目前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好,甚至可以说,还不如之前的单位呢。不过,让朋友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临分别时,小张居然再次语出惊人:单位近期有让他做某部门总监的计划,不过他压根儿就没瞧上,他的梦想是做这家公司的副总,倘若做不到,他就会再次辞职。朋友听后,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在匆匆的岁月和有限的人生里,没有谁的内心深处不渴望自己能够出类拔萃,高人一等,我们应当朝远大的目标努力,不过这个目标必须根植于自己的实际基础之上,才有可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总是给自己树立过于远大的目标,只会让自己失望,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由失望而迷茫,最后失去前进的信心和动力,变得爱计较生活总是欺骗自己,变得爱计较生活总是跟自己过意不去。

事实上,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做什么样的事情,最终都会有所收获,这收获来自于个体自身的生存能力,来自于个体对生活的理解与付出。从这个角度上看,生活对于每个人又都是公平的。“生”就是生下来,是一种存在,“活”就是活下去,是一种存在的意义;那么“生活”就是为了存在而更好地活着,为了活着而更好地创造价值。显而易见,我们正是创造财富的主体。

正是因为我们的存在,生活才变得饶有趣味。生活是美好的,更是绚烂多姿的。生活不曾将你欺骗,只要你真心拥抱生活,它就会赋予你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大地。同理,生活是残酷的,也是遍布阴霾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也会回报给你一片死寂的荒漠……

既拿得起,也放得下

有一个中年男子,在不惑之年,事业和家庭都出现了危机。他看到周围的人都生活得无比畅快,自己却处处不如意,于是,嫉妒、浮躁、忧虑成天困扰着他。他变得越来越沮丧。后来,他的一位朋友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我认识一位无智禅师,你有时间的话,不妨去找他,让他帮忙开导你一下,或许你会有所收获。”

这位中年男子按图索骥,找到了无智禅师。禅房中,他面对慈祥、超然的无智禅师,娓娓道出了自己的困惑与忧虑。无智禅师微笑着伸出右手,攥成拳头,说:“你试着做一下。”男子照做。“再攥得紧一点儿。”于是男子将拳头攥得越来越紧,手指甲几乎攥进肉里面了。

“你有什么感觉呢?”无智禅师慈祥地问。

男子茫然地摇了摇头。

“伸开拳头。”男子伸开拳头,无智禅师拿起桌上的一颗青枣和一堆玻璃碎片放在男子的手掌中,说道:“攥紧。”男子将青枣与碎片攥在手心里。“攥紧一点儿,再紧一点儿。”“受不了了,大师,我的手都快要被碎片扎得流血了。”男子感到了手心的疼痛。这时,无智禅师忽然大声说:“那你还不马上松开你的拳头!”

男子被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伸开手掌,看着手掌微微泛红的硌痕,一阵揉搓。他还看见,一些玻璃碎片已经扎到青枣的肉里面去了。

无智禅师望着男子,意味深长地说:“现在,将碎片拿出来,扔掉吧。”

将碎片拿出来!无智禅师的话如醍醐灌顶,让男子顿悟了。这青枣就好比他的事业和生活,而这碎片就是生活中困扰着他的嫉妒、浮躁、忧虑……

无智禅师看着男子若有所思的神情,微笑着说:“如此看来,施主已经有所了悟。生活中的事就宛如这青枣和玻璃碎片。倘若你什么都不拿,空攥拳头,就算用再大的力气,也是一无所获,或者说是徒劳无功。青枣就好比人们生活中所有美好的事物,而碎片就是困扰人们的各种烦心事。我们要记得及时将青枣中的碎片拿出来丢掉!”男子望着青枣和碎片,仔细聆听完无智禅师的一番话,顿时心情无比畅快。

是的,我们应该学会辨识周身的事何为青枣,何为碎片,并能及时地拿出青枣中的碎片,把握住我们应该抓住的,放下应该丢掉的。或许,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我们总要有勇气去付诸行动,难道不是吗?

在实际生活里,有些人为了获得梦寐以求的事物,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更甚者可能会不择手段,走向极端。他们可能最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事物,但是在他们追逐的过程中,所失去的不知道有多少呢!很多时候,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其得到的东西所没办法弥补的。因此,不管是喜欢一件东西也好,喜欢一个职位也罢,与其让它们变成自己的负累,不如轻松地面对,就算有一天放手或者握在手心里,也学会了平静对待。

生活在印度热带丛林中的人们,捕捉猴子的时候往往采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即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中,盛放猴子平素爱吃的坚果,盒子上留出一个小洞,恰好可以让猴子的前爪伸入盒中,猴子一旦将坚果抓住,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总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它们舍不得放下已经到手的食物。

不少人嘲笑猴子的愚钝:何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这样还能够逃命?不过,当我们审视自己时,或许就会意识到,并非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生活中,由于对一些事情放不下,有些人殚精竭虑,耗费大量的工夫和精力寻求解决之道,结果往往作茧自缚,耽误了原本可以更加辉煌的前程……

生命如舟,要想让其在靠岸时不至于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果断地放下那些束缚我们手脚的“坚果”(问题)。从猴子的悲剧中我们可以吸取的教训是:该放手时就放手。这样才能空出双手,去抓取更多的机会。

要学会记忆,也要学会遗忘

曾经有一位智者说:“人除了要学会记忆,还要学会遗忘。”如果我们将什么都记得非常清楚,脑海中储放着太多的记忆,当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久而久之,还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

英国劳艾德保险公司曾买下一艘船。现在这艘船就停泊在英国萨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这艘船是该公司从拍卖市场拍下的。它在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上曾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13次起火,207次被风暴扭断桅杆,但它从未沉没过。劳艾德保险公司之所以最终打算将它从荷兰买回来捐给国家,主要是考虑到该船不可思议的经历及在保费方面给所有者带来的丰厚利润。

然而,让这艘船闻名遐迩的却是一名来此观光的律师。当时,他刚打输了一场官司,委托人也因输了官司而忧郁地自杀了。虽然这不是他初次辩护失败,也并非他见过的首例自杀事件,不过,每逢碰到类似的事情,他心底总是会滋生出一种负罪感。他不晓得该如何安慰那些在生意场上遭遇不幸的人,他们有一部分被骗,有一部分被罚,或倾家荡产或妻离子散,也有一部分因输了官司,弄得债务缠身。

当他在国家博物馆看到这艘船时,突然萌生出一种念头,何不让他们到此参观这艘船呢?于是,他就将这艘船的历史资料及其照片一并挂在律师事务所中。每逢商界的人找上门来请他做自己的辩护律师,不管最终官司输赢,他都建议这些人去参观一下这艘船。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截止到1978年,已有230万人次参观过该船。仅参观者的留言就有170本。

吸引人们纷纷至此的原因正是这艘船上的累累伤痕。众所周知,在大海中航行的船没有不带伤的。其实,人生的道理也是如此。对于每个人而言,光明的未来总是建立在遗忘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将往昔的失败与痛苦等适时遗忘,才有可能在下一段旅程中走得更平稳。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只要稍加留心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记忆力超级强悍,将什么鸡毛蒜皮的事都记得门清,事无巨细只要对自己不利都斤斤计较、耿耿于怀,结果弄得自己不仅碌碌无为,还一副林黛玉的病秧态;有的人则该记的记,该忘的忘,精力十足,坦荡行世,生活得很是无忧无虑。不难看出,遗忘非但没有什么不好,而且还是一种风度,一种重要的养生之道。

据《列子·周穆王》记载:宋国有一位名叫华子的人被诊断得了遗忘症,“朝取而夕忘,夕与而朝忘,在途则忘行,在室则忘坐,今不识先,后不识今”,“荡荡然不觉天地之有无”。过了一段时间,华子遇到一名医术精湛的人。很快,这名医生便将华子的病治好了。因此,华子将自己过往数十年的得失、喜忧、好恶全都回忆起来了。于是,他“忧忧万绪,须臾不忘”,以致“怒而黜妻罚子,操戈逐人”,弄得鸡飞狗跳,好不热闹。先前平静而美好的生活全被打乱了。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善于遗忘,将没有必要记住的事物有选择地适时忘掉,才会拥有愉快的心境和轻松的精神。诚如陶铸所言:“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现代医学也认为,遗忘能够让大脑的负担大大减轻,并大大降低脑细胞的消耗量。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脑细胞每天大概死亡10万个。然而,假如某一天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每天死亡的大脑细胞就会增加数十倍。时间长了,大脑肯定是难以承受的。

所以,如果想要身强体健的话,遗忘是必需的。正由于有了遗忘,才保证了必要的记忆和大脑的正常运行。“有失才能有得,吐故方能纳新。”一个人只有清除掉旧的东西,观念与知识才会不断得到更新。只有善于遗忘的人,生命之花才有可能常开。无怪乎有人感慨,“只有遗忘一些东西,才能记住一些东西”,“一个健康而轻松地活着的人,往往是一个善于遗忘的人”。

作为一种品质,一种能力,遗忘并非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要胸襟广阔,只记得一些有必要记的东西,剔除私心杂念,并将潜在的个人主义思想用心克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再次还要时常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凡事想远一些,想开一些,争取让自己摆脱名利得失、个人恩怨的束缚,对那些已经过去并且无关紧要的小事小情,要糊涂一些,宽容一些,并及时将这些无用之物像清理垃圾一样从大脑中清理干净,不让其在记忆中空占位置。

操作过电脑的人,都清楚回收站是需要经常清空的。不然,会占用太多的存储空间,影响电脑的运行速度。人的头脑也是如此。面对世间诸事,我们需要好好审视清楚,看看哪些是有价值的,将其留下来,设法解决;哪些是垃圾,是给自己制造困扰的事情,要狠下心来,将其放下。如此一来,就能够应付自如,从而带来好心情和清醒的头脑,以及舒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