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修心三不-不生气不计较不抱怨
4257200000019

第19章 月有阴晴圆缺,生活不必太苛求(1)

世事总有欠缺,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完美的。事实上,也不存在一种生活会让每一个人完全满意。我们做不到从不计较,但至少应该让自己少一些计较,而多一些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假如计较成了一个人的习惯,生活就会变成一个牢笼,处处不顺,处处不满;反之,则会快乐而惬意地生活。其实,能够健康地呼吸这世界上的新鲜空气,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何必计较不完美呢?

接受缺憾、接受不完美

有位老和尚为了选择理想的衣钵传人,琢磨出了一道奇妙至极的“考题”。一个夏季的清晨,老和尚对甲、乙两位徒弟说:“你们去挑一片自己觉得最满意的树叶回来给我吧。”甲、乙两人遵命下山了。没过多长时间,甲和尚就拿着一片称不上多么漂亮的树叶回来了。他将这片树叶递给老和尚,说:“这片树叶尽管算不上多么完美,但它是我见到的最漂亮的树叶。”乙和尚在树林中逛啊逛,等到日落西山了,也没寻觅到一片满意的树叶。于是,他只好空手而还。见到老和尚后,他说:“师父啊,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无论怎么挑,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所以我认为没有让我最满意的树叶。”

或许,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会遇到类似的情景,一心只想尽善尽美,最终却弄得空手而归。“挑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人们做事之前总会抱着美好的初衷,但假如不切实际地一味寻寻觅觅,最终常常会吃尽苦头而毫无所获。为了寻觅到一片最完美的树叶,而让大量的机会从眼前白白消失,这实在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聪明的人从来不会这样去做。

那么,话说回来,老和尚的那道考题的结果如何呢?不难想象,甲和尚成了衣钵的传人,因为在老和尚眼中,甲和尚更明白万事随缘,世上本无完美之事的道理。

完美的反义词便是缺憾。在人的一生当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自己竭心尽力去做却又难以做到的事情,这便是一种缺憾。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缺憾,但并非意味着有缺憾的人生就是一种耻辱。恰恰相反,正由于存在这种缺憾,才会使人生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缺憾也是一种美丽。我们要像接受美一样接受缺憾、接受不完美。能够心甘情愿地接受不完美,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一块完整的木头经过锯削、加工,制作成了一把光滑的小提琴。后来,这把小提琴被一位生活贫苦的老提琴家购得。这位老提琴家每次用心地拿它演奏时,总能让听众们沉醉在曼妙的琴音里。当有人问到这把小提琴的优点时,老提琴家总会用双手温柔地抚摩着它,望着小提琴优美的线条,意味深长地说道:“原来这块木头必然接受了大量太阳光的照射,而照射进去的东西通常都会反射回来。”

制作小提琴的那块木头就其本身来说,尽管是一种缺憾,但它却成就了另外的一种美;那位老提琴家尽管自己的生活并不算富裕,但却将悦耳动听的旋律呈献给他人。这怎能不让人发出一番感慨呢?

陈列在巴黎卢浮宫中的维纳斯雕像是世人公认的缺憾美的代表,令无数人倾倒,它的艺术价值跨越了国度,超越了时代。很多年以来,美术学家、雕刻家、考古学家曾费尽心思地为她的双臂设计过大量复原的方案与模型,却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缺憾了的美丽臂膊,“出乎意料地彰显出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不能不说,缺憾也是一种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的规律,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就勇敢地接受。你不能说只有半弯的月亮就不是月亮,它除了不完整外,还不是依然在释放它仅有的光明吗?这不足以证明缺憾也是一种美丽吗?月食,由于存在缺憾而别有动人之象;皎皎满月固然甚为辉煌,却反倒失了一种韵致。

假如你觉得老天爷有失公允,而把“缺憾”投掷给你,你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老天爷让你拥有缺憾之后,也一并给你提供了一个创造美的机会,这恰恰是老天爷赐予你的一份别样的礼物,会让人走向成熟与成功。所以,收到礼物的人们,请别再把“缺憾”挂在嘴边,成为闷闷不乐的源头,而应该用自己的性灵去感受那些“缺憾”,或者用心欣赏那些“缺憾”,或者竭心尽力地弥补那些“缺憾”!

值得一提的是,人生中的缺憾固然是一种美丽,但也不要沉迷于其中,而应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才不会让所拥有的在自己的疏忽间失去,变成更多的原本不该产生的缺憾。

太过苛求,生活会和你过不去

2004年,维纳斯·威廉姆斯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取得了17场连胜的战绩。然而,她却对媒体说:“我还不够努力,而且讨厌在任何事情上犯错。”她的这番话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成,认为凡事追求尽善尽美,才能获得好成绩。可是,在心理学家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保罗·休伊特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完美主义,他曾指出,过度追求完美是一种病态心理,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他研究后发现,完美主义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比如沮丧、焦虑、饮食紊乱等。他还表示,完美主义者其实很脆弱,他们更应该学会适时偷偷懒。

当然,这里的偷懒不是碌碌无为,而是让自己放松。举个例子,制定现实的目标是一种偷懒。“往往完美主义者的焦虑和苦恼都是由于将目标制定得太高,每次将目标降低一级,就不会活得又苦又累。”假如我们学会制定现实的目标,将会获益颇丰。一般来说,一个完美主义者未能达成既定目标,比如第一天跑完1500米,他会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作为补偿,因此,第二天他就会努力跑3000米。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要将心中想做的事情都付诸行动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有太多琐碎的事物会对人们的步履造成牵绊。既然难以做到,我们何不尝试另一种生活方法:退而求其次。得不到最好的,只有要差一点的了。比如,有两个目标,一个高一些,一个低一些,当高的目标达不到的时候,转而去实现低一级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退而求其次。太过苛求完美,生活会跟你过不去的。

鲍女士最初发现自己怀孕时,便将卧室墙壁上的油画换成了可爱的婴儿画像,天天进行“想象胎教”,希望自己的宝宝一出生就是俊男或者靓女。然而,在怀孕24周的时候B超显示胎儿脐带绕颈。医生看过检查单后,告诉鲍女士过1个月之后复查。这个时候,鲍女士心想:只要胎宝宝健康就好,相貌美与丑无所谓。

后来,宝宝平安降生了。鲍女士每天对着宝宝看,想象着有朝一日可爱的儿子戴着博士帽的情景。可是,宝宝在不到4个月的时候,一个不留神,宝宝从床上直挺挺地摔到了地上,号啕大哭。鲍女士赶紧抱起孩子奔向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她不停地哭泣,心想千万不要摔坏了头,真要是摔傻了可如何是好呢?到了医院,挂了急诊,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大碍,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力。鲍女士又怯怯地问:“孩子额头那儿以后会不会留疤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鲍女士的孩子就读小学四年级了。每逢周末,他都被鲍女士领着去这个辅导班那个辅导班。鲍女士也不断地拿他跟这家的孩子比,跟那家的孩子比。有一天,孩子突然不明原因地发高烧,检查室外的鲍女士流着泪祷告:我不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了,只要我儿子健健康康的就好。

相信在实际生活中,像鲍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在找一个心目中的完美。当不能如愿以偿时,退而求其次,再退而求其次,没办法时就渐渐地接受甚至喜欢上了这个求来的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心态是值得嘉奖的。

因为完美只是海市蜃楼的幻想,不会成为现实。在生活中,追求完美往往以痛苦而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多数是已经获得了一定成果的人,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于是又开始向完美的方向努力,最终他们的目标落空了。原本在已取得成就之后,他们应该是心满意足的,但最终却以扫兴收场,所以,相比之下,结果对他们而言,是悲哀而痛苦的。

人生没有完美可言,完美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为世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不存在瑕疵。请忘记事事都必须完美的想法,你自己跟世上其他所有人一样,也是不完美的。记住,绝对的完美是没有的,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缺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抱着这种心态过生活,生活会变得轻松很多。

别对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东西计较或不满。我们无须时时事事追求圆满,不能做到最好,何不退而求其次呢?它们或许是贫乏的、差强人意的,但既然没有办法将其做到更好一些,不妨迁就你已经拥有的一切,从中找到出口和希望。这样,才会有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一个人如果总是苦闷于那种“完美”的追求里,只会留给自己更多的遗憾。

无须为自己有缺陷而痛苦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第26任总统。他在8岁的时候,生着一副非常“对不起观众”的面孔,还有着一副暴露在外的不整齐的牙齿。那种畏首畏尾的表情,每个人看到后都会觉得很搞笑。当他在教室里被老师喊起来背诵课文时,他更显得紧张不安,他的呼吸急促得好像氧气不足,双腿站在那里瑟瑟发抖,嘴唇和牙齿也抖动得像要脱落下来。他背诵出的语句含糊不清,几乎没有人听得懂;背诵完毕后,他就沮丧地坐下去,像极了身经百战、疲惫不堪的士兵,瞬间获得了休息时间一样。

或许,你由此判断他必然非常内向、神经过敏、文静怕动、不善交际、时常自怨自艾。假如你如此推断,那么你错了!他并没有因为有了种种缺陷便气馁,这反而激发了他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绝非人人都能做到的。他经过长时间的坚持与学习,终于将那时常被人嘲笑的气喘改成一种沙声,他咬紧牙关克服了齿唇的抖动和内心的紧张。

面对身体上的缺陷,罗斯福心中没有仇恨,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不甘放弃,积极进取,用自己的坚持、执着和乐观战胜了身体上的缺陷。从这种角度上说,缺陷造就了罗斯福一生的奋斗精神,这无疑是他经营一生伟业最可贵的资本。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身的生理条件,却可以选择自身的精神动力。生理的缺陷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心理的缺陷,可怕的是自暴自弃。一个人身体上的缺陷,并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但如果一个人心理存在着缺陷,那将是他人生最大的不幸,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积极生活的精神动力。

里维是一名美国籍小男孩。10岁那年,他不幸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失去了左臂,不过他很想学柔道。最终,他找到一位日本柔道大师,拜在他的门下,开始练习柔道。3个月的时间里,他的师傅只教了他一招,里维对师傅的教导方式有些费解。

过了几个月,师傅初次带里维参加比赛。出乎里维意料的是,他竟然轻而易举地赢了前两轮,第三轮稍稍有些艰难,对手不一会儿就变得有些急躁,连连进攻,里维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招,又获胜了。就这样,里维稀里糊涂地闯入了决赛。

决赛的对手比里维高大、强壮得不是一点半点儿,而且比里维看起来更有经验。有一段时间,里维显得有些招架不住,裁判担心里维会受伤便喊了暂停,打算就此停止比赛。但里维的师傅坚持说:“让比赛继续下去吧。”比赛重新开始,对手放松了戒备,里维马上使出自己的那一招,一下子就将对方制伏了,最终里维成功夺冠。

回家途中,里维和师傅一起回想每场比赛的细节。里维鼓起勇气道出心里的疑问:“师傅,我怎么仅仅用一招就能摘得桂冠呢?”

师傅回答说:“有两个原因:第一,你基本上将柔道中最难的一招完全掌握了;第二,据我所知,对付这一招的唯一方法,是对手将你的左臂牢牢抓住。”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我们无须因为自己有缺陷而痛不欲生。失去左臂的小男孩,从表面上看,他的缺陷似乎是其通往成功的障碍,然而在这则故事中,他却成了当之无愧的成功者!他的劣势和缺陷转变成了优势。

因此,如果我们存在某种缺陷,不必为此感到难堪,更不要轻易气馁,甚至自暴自弃,而要努力奋斗。这种奋斗当然会很艰难,但是只有敢于拼搏奋斗的人,才堪称强者。要知道,一个人在放弃努力的那一刻,等于在向世界宣告:“我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一个人只有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缺陷,充分展示真实、生动的自己,才有可能迎来成功而快乐的人生。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笑置之

普希金有一首名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在现实中,很多人在不得志的时候,总是计较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如人,计较社会存在某些不公平的制度;很多人在没有得偿所愿或努力与付出不成正比的时候,往往渴望美好的东西将生活中的这些缺憾加以弥补,因为他们感觉被生活欺骗了。其实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