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17岁的女孩,正在读高中,学习认真踏实,严于律己,成绩也不错。大概三个月前,就对家长说自己越来越不适应这个班。说是因为自习课班上的男生总说话,让班上乱哄哄的。以前似乎也有说话的,自己没有觉得怎么不好,就是从最近,特别怕男孩子们说话,越怕就越是感到干扰严重,越盯在这件事上了。现在,只要一进教室心里就先乱了,就受不了了。班主任找女孩谈了很多,家长也讲了很多道理,但是都没有解决问题。女孩担心自己成了精神病,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就不想上学了。这怎能不让家长着急!
于是,经老师的介绍,女孩由父亲陪同来到心理健康中心,开始了心理咨询。
“与教师一起思考”自习课说话,这几乎是哪个学校都难免的现象,通常情况下,也不至于让谁在教室里呆不下去。然而,心理咨询中却发现,时常有个别学生说,因为自习课有人说话而不能正常学习,想换班,甚至想退学。经过心理咨询,都发现自习课有人说话不过是一个托词,都另有心理上的情结或障碍。那么,现在这个女孩怕同学说话的背后,是不是也有什么情结呢?
心理咨询会话证明,女孩果真也有心理上的情结。咨询会话之后心结化解了,女孩果真不再怕男生说话,不再怕干扰,能够在教室学习了。女孩的问题解决了,家长和老师却奇怪了:孩子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一次心理咨询问题就解决了呢?
说来也并不神秘,下面便是我与女孩会话的大致情形。
交流中,女孩基本上是重复了上述的心理症状。但是,其中一个细节引起我的注意。于是,顺藤摸瓜,我们一起找到了女孩的心结所在。
女孩说:“我前面是两个男生,他们总说一些难听的话。”
“哪些难听的话,可以说给马老师听听吗?”
“我说不出口,都是他们从小说里或从网上学来的,太难听了,都是一些脏话……”
“都是些什么内容呢?”
“都是关于男女之间的事情……我越不想听干扰就越大……”
“你的意思是说,对男孩子说的话,与其说自己不想听,不如说想听不敢听。可以这样说吗?”
女孩有点不好意思:“差不多,是这样,就是这样。所以,越不想听就越干扰我,我心里就越乱,就越烦,就越学不进去,所以,我进教室就受不了了。”
从上面的对话,已经初步发现了女孩问题的心结所在。但是,还需要印证。于是,我们谈起了中学校园里的初恋以及男女同学交往问题。
女孩说:“我后面的女生就在搞对象,经常和那个男生出去散步。我就总是躲着他们,我认为学生不该那样,不该那样做,不该那样想……”
我问道:“你自己有过初恋了吗?或者说偷偷地喜欢过一个男孩子吗?”
女孩敏感地一个劲儿地摇头:“不,不!我从来不想那个,我讨厌那个。宿舍里有时候同学们说起男女同学之间的事情,我就非常讨厌。大家说我,你就不想这些事吗?我就说,我不想,我不想,学生怎能想这样的事情?大家就说我不正常。我这怎么不正常?当学生的就是学习,还能想那样的事情吗?”
女孩的谈话印证了我的推断。为了进一步印证,我们又进行了意象对话。
女孩的意象中,在一个房间里先女孩先看到了床,感到很害怕,引导之下才敢躺在床上休息。又看到足球,也想躲开,我引导她去用手摸摸,才不再躲避。随后,在院子里看到了一口井,我引导她想象自己在打水,但是打上来的水很脏。在我的努力引导下,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终于变清静了,洗洗手,感觉很清爽。后来,在院子里看到了鲜花,在我的引导下,慢慢地才有蝴蝶飞来,落在了花丛上……
“与教师一起思考”很明显,女孩的意象中有很鲜明的性的色彩,特别是水井及其里面的脏水,都印证了女孩的心结与对性心理的排斥心态密切相关。我的引导都是为了帮助女孩无形中逐渐接纳自己的性心理。但是,这一层我没有说明,只告诉女孩,没有什么严重的心理障碍,更不是什么精神病。
那么,女孩为什么总是盯住说话声不放,而成了一个心理问题呢?
综合上面的情况,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搅乱了女孩心灵的,不是外面的说话声,而是自己内心的性心理。这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女孩,对性心理有着很强的排斥心理,但是到了青春期,性心理又是一股不可压抑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心态下,自习课上,男孩子关于男女之情的谈话,强烈地吸引了她。但是,她内心有强烈地排斥,不能坦然接受。于是,出现了内心冲突:一面是很想听,一面是觉得不能听。正是这种内心冲突,让女孩盯住教室里的说话声而摆脱不掉了。
于是,我建议说:“对同学的说话声不再排斥,不再对抗,而应采取接纳的态度。其中包括他们说的关于男女之间的事情……”
“不行,不好,那样的事情不好!”女孩强烈地大声地反对。
女孩这种强烈的反对态度,正是“病根”所在。这进一步证实女孩问题的症结,就是对性心理的排斥心态。于是,我们就青春期的性心理作了较为详尽的讨论。逐渐地女孩终于认识到青春期的性心理是心灵成长的必然,男女同学的相互吸引是人之常情,不仅没有什么肮脏,而且是青春时节必经的纯美的感情历程。
随着我们的交流,女孩的眉头舒展开来,脸上有了轻松的笑容。女孩最后说:“我懂了,不是别人说话声搅乱了自己,而是自己搅乱了自己,一切都在自己的心。我知道了,我要学会坦然面对自己的心。”
“与教师一起思考”这次咨询会话取得了理想效果:女孩不再怕说话声的干扰,恢复了平静的学习生活。这是一周后,我从女孩父亲打来的电话里知道的。事情就是这样:心态坦然了,心结也就化解了;心结化解了,也就天下太平了。至于女孩心结的内容,为了尊重女孩的意愿,我只好给她父亲和老师留下一个悬念了。
我们心中的悬念放下了,留下的启示是什么?进步而宽松的性文化,科学而开明的性教育,是不是可以让青少年少一些这样的性压力造成的心结?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帮助学生化解性心理压力,指导学生消除性心理症结,每位教师都可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