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做学生的心灵导师
42794400000052

第52章 总想攻击别人为哪般

“老师,您可要帮帮我,我太痛苦啦!简直是受不了啊!”

心理咨询室里,刚刚落座的男孩随着这样一声叫苦,整个脸也随着痛苦地扭曲了,双手捂住脸说不下去了。这时候,窗外的光线正好很强,直射在男孩的脸上。我拉过窗帘遮住刺眼的光线,也让室内光变得柔和一些。但是,男孩依然久久地捂住脸不说话。我不得不用咨询会话的时间限定,才艰难地推动着会话过程。在会话过程中,男孩总是压低声音,而且有些吞吞吐吐,常常因为我听不清而不得不让他重复。最后,我总算艰难地听清了他诉说的痛苦:

我是一个高三男孩,大约是从高二开始,我就陷入了痛苦中。

让我痛苦的是,上课总是走神。我总是胡思乱想,听不进课,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总是被一些胡思乱想的画面纠缠,就是考试的时候也会胡思乱想一些画面,这些画面让脑子里一片脏乱。遇到什么事儿,我的胡思乱想更厉害,总是把自己往坏的方面想,比如骑自行车,会想到自己遇到了车祸,被撞的浑身连血带泥,又脏又可怕。每到这时候,我就努力控制,可越控制越胡思乱想,太痛苦了。

让我痛苦的还有,我总是反复洗东西,特别是反复洗袜子。有时候,一双袜子明明洗得很干净了,可我还是觉得不干净,还是没完没了地洗。这让我很痛苦,就想控制自己,可越是控制越是不行,越是要反复洗,哎,太痛苦了。

还有一个问题也让我很痛苦,我总是想攻击看起来不好的同学。比如,常常会觉得哪个同学不顺眼。其实,人家也不是一定有什么不好。我却觉得看他憋气,看他不顺眼,看他不是好东西,就想骂他一顿,揍他一顿。就这样,经常有这样攻击别人的冲动,好像只有这样发泄才痛快。可自己又想,随便攻击人家会给自己会惹麻烦。所以,就努力控制自己,可内心还是忍不住有那种攻击的冲动。就这样,一面是痛苦的压抑,一面是强烈的攻击冲动……

说的这里,男孩不由自主的挥动一下拳头,做出攻击的姿势和表情。

稍稍平静一些,男孩告诉我,他曾经来访。一位年轻的女心理咨询师,认为他的问题属于强迫症状,建议他应该顺其自然。他尝试之后感到管用,可以缓解症状。但内心还是痛苦,感觉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与教师一起思考”这次我接待男孩的来访,正是那位女心理咨询师转介的。她的诊断和建议很恰当,男孩的问题确属强迫症状。对于强迫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对策也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男孩还是不能跳出痛苦的漩涡?

通常,强迫症状作为一种仪式性行为,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往往背后掩盖着某种心理上的情结,这才是需要深入探究的。也只有引导当事人看清自己强迫症状背后的心结所在,才能最终消除强迫症状。就临床经验判断,男孩很可能还有深层的或者隐秘的心结,不便与女心理咨询师交流。那么,他强迫症状背后的心结是什么?

为了避免可能的阻抗,为了有助于诊断,我决定采取意象对话技术。在男孩的意象中,他站在镜子面前,镜子映出了对面的所有东西,唯独没有他这个人。经过引导,最后终于在镜子里看到了他自己,却也面无表情,面容丑陋。好容易走进了一个房间,居然是阴面的房间,房间里一片阴暗,很乱,很脏,很不干净,很让人难受。经过引导,最后房间终于有了变化,明亮了,整洁了,干净了,感觉舒服多了。就在意象对话结束的时候,男孩情不自禁地起身拉开了窗帘,让外面的光线直射自己。他说,这样虽然刺眼但心里更舒服一些。

通常,在镜子里看不到自己,往往反映了人不敢面对自己,男孩为什么不敢面对自己?房间里不干净,往往反映了心里不干净有不洁感,男孩为什么有不洁感?男孩拉开窗帘让光线直刺自己,这似乎反常的行为又反映了男孩怎样的心态?

面对有些刺眼的阳光,男孩终于鼓足勇气,咬咬牙,闭闭眼,虽然还是压低声音吞吞吐吐,却终于袒露了内心的隐秘:

还有,还有,还有就是网吧,也让我非常痛苦。还是高一的时候,我就去过网吧,那时候就是随便玩玩儿。后来高二刚开始的一天,我又一次去了网吧。这次却大大不同以往,几乎改变了我的命运。那是在一个同伴引诱下,我第一次登陆了黄色网页。哎呀,突然之间让我脸红心跳,甚至恐惧害怕,可我还是止不住地浏览。就这样,一次,两次,后来,后来,就看到了肮脏丑恶不堪入目的内容,甚至还有乱伦,还有兽奸。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画面,开始我闭紧了眼睛,可又控制不住看,怎么会这样呢?怎么会这样啊!这不是太无耻,这不是太肮脏了吗!不可能,这个世界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吗?制作这样网页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这太令人憎恶了?有时候,我甚至有一种打碎眼前电脑的冲动。从此以后,就是离开网吧,一想起这样的画面,脑子就乱,就脏,就痛苦不堪,哎呀,简直受不了啦!大约就是在这时候,我出现了反复洗袜子的痛苦,还有总想攻击人的那种痛苦。

更让我痛苦的是,我一面很反感网吧,一面又继续去网吧,而且越来越频繁,每周都要去两三次,有时候连续一周不断。每次去都是晚自习之后悄悄跑进网吧,整夜整夜地在那阴暗的地方,困极了趴在那里就睡,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回到学校。每次都对自己说不要去了,不要再看那些黄色网页了,可每次还是禁不住溜进网吧。自己对自己非常生气,有时候真想打碎那里的电脑。

就这样,每天我都在努力,想用所有的力量从心里抹掉这些让我痛苦的东西,但是,就是抹不掉,就是陷入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

“与教师一起思考”至此,已经不难理解此前男孩内心痛苦未能消除的原因。因为,造成他强迫症状的这个心结,实在难与一位女心理咨询师交流。而这个心结又是男孩痛苦的根源所在。由于浏览极端恶性的黄色信息的经历,给男孩带来心灵伤害的同时,让他陷入深深的自责自罪之中,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不洁感和罪恶感,让他不敢面对自己。说话压低声音,吞吞吐吐,是因为不敢面对自己,意象中的镜子里看不到自己,也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反映。

强迫症状作为一种仪式行为,往往具有心理自我治疗的意义。当事人想通过强迫症状来缓解内心的某些焦虑。男孩反复洗袜子,就是试图洗刷掉内心的不洁感和自我厌恶感。拉开窗帘让阳光直射自己,反映了男孩要改变自己的决心。不难理解,网吧环境的阴暗,浏览内容的阴暗,进而导致的自我心态的阴暗,让他受不了了,哪怕阳光直射,哪怕阳光刺眼,总比让灵魂在阴暗中挣扎好。这种有点矫枉过正的似乎反常的行为,反映了他内心自我改变的强烈愿望。

在网吧浏览到的黄色信息,而且是极端的另类的性信息,对正在青春期的男孩构成了极其强烈的恶性刺激,导致男孩极为异常的心理冲突:一面是强烈地恐惧与厌恶,一面是强烈地吸引与诱惑。因而,每次浏览都会强烈地自我否定,但是每次又难于自控再次浏览。于是,恶性循环的结果是更加自我否定,自罪自责:我怎么这样堕落?我太肮脏,太无耻,太不是人了,太见不得人了!

沟通至此,男孩低头自言自语:是,就是这样,我非常厌恶自己。说着再次不自觉地挥动了一下拳头。至此进一步看出,男孩总想责骂他人,攻击他人,以及想砸坏电脑的冲动,其实是内心的一种自我攻击,是一种强烈的自我否定,是借用一种叫做投射心理的防卫机制,把自我心态向外投射到了别人身上,把对自我的攻击倾向转换成了对他人的攻击冲动。一般说,一个人对人的攻击冲动,如果不是因为确实的人际冲突,那么,往往折射出的是这个人对自己的不满和反感,就是说,与其说是想攻击别人,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攻击。

男孩只是误入一段心灵歧途,误入一段成长的弯路,即便自身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说不上堕落,也是可以原谅的。关键的是要主动走过歧途,走过弯路,努力开始新的生活。

男孩看清了自己心病的症结,对自己有了新的希望。于是,我们约定了两条自救之路:一是彻底告别网吧,告别黄色信息;一是敢于面对自己,重新接纳自我。男孩听说自己还可以重新做一个好男孩,脸上第一次有了不好意思的笑容,临别表示坚决和网吧说再见,坚决和黄色信息说再见。

一周后,男孩如约再次来访。他说,我这一周没有去再去网吧。开始同伴找我,我还有过动摇,但是我知道自己必须抗拒诱惑,经过思想斗争终于拒绝了。后来,也就没人找我了,坚持到了今天。一周没去网吧让我感觉好多了。首先是精力好多了,每天学习有精神了,上课也能听得进去,听得懂了。最重要的是,不再像过去那样每天总是非常非常压抑,好像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现在感到轻松了许多,舒坦了许多。还有,说来也奇怪,不再像过去那样看谁不顺眼就想攻击谁了。虽然有时候还有那样的冲动,但是,发生的次数少了,就是冲动来了,一会儿就能平静下来。对了,反复洗袜子的烦恼也轻多了。说到这里男孩再次露出了笑容,非常恳切地说:真得好好谢谢您。

“与教师一起思考”男孩应该感谢自己,因为他是一个领悟能力和自救能力较强的男孩。经过沟通,他很快领悟了自己的变化,是因为自己的生活正常化了,内心开始有了安宁,开始有了对自我的重新接纳,所以,种种强迫症状才淡化下来。不再反复洗袜子,说明内心的不洁感在减轻;不再总想攻击别人,说明内心的自我厌恶感在淡化,对自我开始有了新的接纳。

男孩开始走上心灵自救之路,这是令人欣幸的。但是,说起网吧男孩的态度是以后尽量不去了,这又是令人不安的。因为自救的初步成功只是一个开头,网吧是否能够彻底告别,更艰难地考验还在后头,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经过沟通和交流,男孩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后表示坚决和网吧彻底说再见,坚决永远不去了。

男孩再次来访,是一个月之后了。男孩脚上一双崭新的旅游鞋给他增添了青春的活力,特别引人注目。也许是巧合,但是我宁愿相信,新鞋传达了男孩潜意识里的一个信息:看,我走上了新生活之路。果然,他这次是特意来告诉我好消息的。他说已经一个多月没去网吧,他说自己的强迫症状已经淡去,他说开始有了学习的热情,他说感觉自己仿佛开始了新生,他说是特意来跟我告辞的。握手告别的时候,男孩的手是那样有力。

“与教师一起思考”我为男孩开始新的生活而庆幸。送别了男孩,我的思考继续着。正如高烧很多时候是炎症的反应一样,强迫症状很多时候是某种心理症候的反应。但是,当事人往往纠缠住强迫症状,而掩盖了问题的根源。于是,一些心理调节技术或自我调整办法,虽然可以缓解强迫症状,却很难根除强迫症状。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男孩的故事再次证明,只有打开心结,化解心结,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心灵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