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42837900000029

第29章 漂泊西南时期(760—770)(12)

杜甫的这首诗实是《洞房》五律八章之第二首。这组诗“皆追忆长安之往事,语兼讽刺,以警当时君臣。图善后之策”(《杜臆》)。其讽喻倾向明显,但意境沉郁,读之令人感伤,很耐人寻味。鹦鹉

【导读】

大历元年(766),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了不少咏物诗,这是其中之一。此诗以鹦鹉自况,表达了才士失路、苦于拘束不能施展之苦闷。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鹦鹉满怀着愁思,因其生性聪明而时时勾起离情别绪。

翠衿浑短尽,红嘴漫多知——它那翠绿色的羽毛简直快被剪光了,只剩下那张红嘴在显其知道得多。翠衿:翠绿色的羽毛。浑:简直。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不会有开笼放飞的日子了,空留下往日栖息过的枝头。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世人爱怜它却又伤害它,它又何必生就这出奇的羽毛呢?

【经典品评】

杜甫在夔门客居期间,作了一批数量可观的咏物诗,被称为诗歌中的寓言。在这首诗中,诗人将鹦鹉这种能言之鸟,作为抒发自己别离愁思的意象。一代诗圣滞留夔州两年,战祸不断,故旧凋零,无家可归,于是借物而抒发心中的不平。诗中的鹦鹉,徒有聪明才智和翠绿色的羽毛,还不是被束缚在笼中虚度青春、空耗年华吗?这和诗人的境况正有相近之处。看似琐事漫语,其中含有深意,在鲜丽的意象中寄寓着诗人那苍凉沉郁的生命体验。语言挥洒自如,意味深长。

孤雁

【导读】

这首咏物诗于大历元年(766)杜甫客居夔州时作。借孤雁念群表达兄弟间隔绝之痛。融注了作者曲折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详解详析】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开篇即画出一只不吃不喝的“孤雁”,一个劲地飞着,叫着,追寻和思念着自己的同伴!情感热烈而执著。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境界倏然开阔。有谁怜惜这“一片影”似的渺小的孤雁呢?它与同伴们相失在高远浩茫的“万重云”间,天高路遥,它的心情该是多么焦虑、迷茫、无助啊!在这里,孤雁就是诗人的化身,达到了物我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三联刻画孤雁的心理:望尽天际,还在望啊,望啊,仿佛失去的雁群老在眼前晃动;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总是听见同伴们的鸣声。这是写孤雁被思念折磨得太苦太苦,以至于产生了幻觉。哀痛欲绝,泣血含泪,将孤雁被痛苦煎熬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浦起龙评析说:“唯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唯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结尾用了陪衬对比的笔法,说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念群之心,还一个劲儿在那里聒噪,写出了诗人对野鸦的厌恶。暗喻了杜甫找不到知己,却不得不听着俗夫庸人们絮叨,那种厌恶无聊的心绪。

【经典品评】

诗人流落他乡,与亲朋故旧天各一方,孤独是他诗中常见的主题。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他是在咏物寄怀,诗中表达的情感是浓郁悲壮的,雁儿那种孤苦无依、泣血呼号、不顾自身处境的安危,燃烧着生命去不倦地追寻的精神,简直就是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它的精神真是太感人了。

就艺术技巧而言,诗人用语传神如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特别是中间两联,意境高远,在幻境中推出的浩渺云空中的鸣声雁影,如同电影中的特技镜头,有神奇的效果,不愧为千古诗坛的大手笔。阁夜

【导读】

这首诗是诗人在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阁夜”即是记述西阁之夜的所见所闻。当时西川军阀割据,混战不断;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郑虔、李白、严武、高适等人也都先后故去,杜甫的心情异常沉重。这首诗感时忆旧,表现冬夜三峡一带动荡萧索之景,是伤乱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详解详析】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开首二句点明时间。岁暮:指冬季。阴阳:古人所指的构成天地宇宙的阴阳二气,这里指日月。催:形容时光飞逝。短景:冬季夜长昼短,故云“短景”。景,同“影”。天涯:指夔州,是与京都和故乡相对而言,又有沦落天涯之意。霁:原意指雨后初晴,这里指霜雪初散,寒光照射着寒冷的长夜。在这凄凉的寒宵,浪迹天涯的诗人不由感慨万千。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颔联写夜中所闻所见。鼓角:指古代军中用以报时和发号施令的鼓声、号角声。上句写黎明时分,愁人不寐,鼓角声更显得悲凉。从侧面烘托出夔州一带兵戈未息、战争频繁的气氛。下句说雨后天宇澄澈,群星映照着峡江,星影在江流中摇曳不定。上句是对时局的深切关怀,气势苍凉恢弘;下句是对三峡深夜美景的赞叹,辞采清丽夺目。前人赞扬此联写得“伟丽”。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几处起渔樵——颈联写拂晓所闻。野哭:旷野中的哭声。听到征战的消息,千家恸哭,哀声四起,其景凄惨。战伐:指当时崔旰等人的混战给蜀地人民带来的灾难。夷歌:指当地少数民族唱的难懂的歌谣。夔州是民族杂居之地,杜甫客寓此间,在深夜听到渔夫樵子的“夷歌”不时传来,这两句将偏远夔州的环境真实形象地表现出来。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末联写极目远眺夔州西郊的武侯庙与东南的白帝庙而生发的无限感慨。卧龙:指诸葛亮。跃马:是化用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句,指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军阀公孙述,称帝十二年,后被光武帝刘秀所灭。黄土:终归黄土,指死亡。人事:指交游。漫寂寥:任其寂寞和寥落。结尾二句,是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感叹,他举诸葛亮和公孙述为例,说明贤愚忠逆如今都已同埋于黄土,个人的寂寞和遭遇就任凭他去吧。

【经典品评】

全诗气象雄阔,俯仰古今,写得极有气势。胡应麟称赞此诗说:“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其诗笔力苍劲,灵气飞扬,极见艺术功力。其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两句尤为后人所称道。《石林诗话》说:“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失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常恨无复及者。”结联表面为旷达之语,其中却深含着愤激和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隐约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苦恼。卢世灌认为此诗“意中言外,怆然有无穷之思”,颇有见地。

缚鸡行

【导读】

此诗当于大历元年(766)冬在夔州西阁作。此诗借物咏怀,饶有理趣。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

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详解详析】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首联写童仆将鸡绑紧准备到市上去卖,鸡叫着挣扎的情景。

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家里人讨厌鸡吃虫蚁,岂不知鸡一卖就会遭到被烹杀的厄运。

虫鸡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虫和鸡对人来说,哪个厚哪个薄呢?于是我呵斥童仆为鸡松绑。

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计较这种鸡虫得失没完没了,于是我倚在西阁放眼向远处的寒江望去。山阁:即西阁。“鸡虫得失”后成为成语,比喻无关紧要的细微得失。

【经典品评】

杜甫的《缚鸡行》在一般的选本中不多见,但确是一首意味深长的好诗。因惜虫而将吃虫的鸡卖掉,谁知被卖的鸡也将被人吃,鸡虫难以两全,怎么办?唯有放眼远望、不再去想这种小小的利害得失。用一件生活琐事表现哲理的思索,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

我们不能笑话杜甫是庸人自扰,因为鸡和虫都是生命,《易传》云:“天地之大德日生。”儒家的传统一向重视生命。在现代伦理学者看来,人类的同情心和微小的善念都是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的善行中,值得珍视。杜甫不仅有这样的情感和意识,更重要的是他还用生花妙笔将这些转瞬即逝的情境记录下来,打动了后世千秋万代的读者。更妙的是这首诗的结句,从鸡虫不能两全这件生活琐事中,诗人一定也联想到人世间诸如宦海沉浮、命运穷通等等,但作者并不说破,说破了则失之含蓄。诗人巧妙地宕开一笔,却去描绘倚阁望远的深思形象,令人感受到“多少事,欲说还休”。读者的思绪可借审美联想而自由飞腾,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遣闷戏赠路十九曹长

【导读】

此诗于大历二年(767)春在夔州作。曹长是官名,尚书郎、郎中的别称。路十九曹长:其名不详,从诗中可看出是杜甫过从甚密的朋友。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过意未阑。

【详解详析】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昨夜江边雷声喧闹,今晨满城都笼罩在雨色之中,显得有些寒冷。江浦:指夔江岸边。春城:指夔州。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枝头两个黄鹂并排交颈而坐,好像在为羽毛湿了而一起发愁,白鹭成群地飞在雨中,那羽毛就更难干了。太剧干:甚难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越到晚年我对于诗律的要求就越用心精细,谁家去得次数多了还能总是有很多的酒?数去:数次前去。酒杯宽:形容酒多。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过意未阑——唯有你最喜欢狂放的客人,即便我去了你家一百遍你也不会意兴索然。

【经典品评】

诗人在下雨天闲坐家中,苦闷无聊,于是写了这首游戏之作,向他的朋友路十九曹长要酒喝。小诗写得幽默风趣,从一个侧面可了解杜甫的日常生活。即使是解闷之作,信手写来,其诗也写得情景交融,意境很美。其中“晚节渐于诗律细”之句表现了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追求,成为被后世诗人及诗评家引用频率很高的名言警句。

昼梦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大历二年(767)二月,其时杜甫流离在夔州。“昼梦”即白日梦。沉重的忧国思乡之情,使穷病潦倒的诗人郁积成胸中块垒,连白日小憩也总是梦见故国君臣,旧乡门巷。诗题中隐含有自嘲之意和悲愤之情。

二月饶睡昏昏然,不独夜短昼分眠。

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

【详解详析】

“二月饶睡昏昏然”四句——解释昼寝入梦的缘由。饶:多。饶睡:贪睡。为何我在二月里整日昏昏欲睡?不单单是昼长夜短的缘故罢?虽然二月里桃花盛开、暖意融融,人易产生“春困”,但“不独”二字暴露了内心秘密,揭示出诗人平生忧念家国,操心焦虑,积劳成疾;如今身值乱离,忧思更甚,这才是神志倦怠的真正原因。昼分:二月是昼夜平分之时,故称。也有称昼分指中午的说法。“桃花气暖眼自醉,春渚日落梦相牵”,意思是暖暖的桃花气使我的眼醉得睁不开,日落沙洲了我还是梦魂牵绕。

故乡门巷荆棘底,中原君臣豺虎边——这两句是梦中所见情景:故乡的街巷淹没在荒凉的野草和荆棘丛下,中原的君臣被困在虎狼身边。豺虎:这里比喻贼寇。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一合眼,便仿佛看到安史乱军掠夺烧杀后的故乡,村庄里蒿草丛生,荆棘遍地,国家危难、百姓疾苦,时时萦绕在诗人心头,连白日都要成梦,更可见忧思之深。

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这两句是梦醒后的思考和议论,承接着梦境中的思绪:既然国事凋零、民不聊生,唐王朝只有尽快结束战争,让农民回到土地上劳作,百姓安居乐业,普天之下也不再有官吏横征暴敛,这样国家才有希望。结尾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贪官的憎恨,对百姓的关切,对清明政治的向往。

【经典品评】

《论语·公冶长》云:“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这里杜甫借用宰予昼寝的典故,借“昼梦”的诗题作诗,其实是想表达心中所想。

诗的前四句写昼梦之缘由,笔下一派春景,暖意融融;五、六句记梦中所见,画出愁云惨淡的险恶环境;末二句是梦醒后的议论,说出心中的希望。诗中忽而春光明媚,忽而愁山雾海,对比强烈。更反衬出忧国忧民的心情之烈。

金圣叹说:“‘不独’二字,一直注到‘眼自醉’,‘梦相牵’,此是何等笔力,亦何等章法!言眼自醉耳,非我欲睡也;梦相牵耳,非我欲睡也;世人皆醉,我何独醒?世人皆梦,我何不梦?”(《杜诗解》)表面看来,杜甫是在人们清醒的白天昏睡做梦,事实上,诗人恰恰是纸醉金迷的乱世中一位头脑最清醒、最有民本意识的知识分子。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

【导读】

此诗当是大历二年(767)暮春时杜甫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作。此前杜甫得知弟杜观要来夔,喜作《得舍弟观书,自中都已达江陵。今兹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团圆可待,赋诗即事,情见乎词》云:“尔到江陵府,何时到峡州?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瘳。飒飒开啼眼,朝朝上水楼。老身须付托,白骨更何忧?”这首诗题中的“复题”,就是意犹未尽,紧接上题再作之意。写杜观将到夔州,杜甫乍接来书的悲喜交集之情。是两首感染力极强的抒情小诗。

其一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

【详解详析】

巫峡千山暗,终南万里春——首联渲染环境,说三峡一带,两岸层峦叠嶂,遮天蔽日,因此说“千山暗”。终南山在这里代指长安,因杜观是在暮春时从万里外的长安而来,所以说“万里春”。

病中吾见弟,书到汝为人——诗人想到要与久别的弟弟相见,病顿时觉得好多了。“书到汝为人”,是说收到来信才知你还是人,没有变成鬼。这样用词很险很怪,但却将烽烟战乱中亲人生死未卜的焦虑和突接来信、才知弟弟尚在人间的惊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意答儿童问,来经战伐新——儿童:指诗人的儿子宗文、宗武。接到杜观的来信,孩子们好奇地发问,想了解十年未见的叔叔的情况,杜甫一一作答。战伐新:指大历二年(767)正月密诏郭子仪讨周智光,和命大将浑碱及李怀光陈兵渭水一事。杜观此来是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战场而来的。上句表达了欢快,下句转入为亲人担忧的悲凉,喜中有悲。骨肉深情,跃然纸上。清人蒋弱六评此句云:“人情至此,真化工之笔。”(《杜诗镜铨》)

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尾联设想兄弟见面,在经过久别重逢的大悲大喜之后,会慢慢地商量“归秦”之事。秦:指长安。诗人一直期望战乱结束、时局太平后,能回到长安。但诗人知道,目标遥远,只能慢慢等待。“款款”,徐缓的样子。暗含着诗人身不由己的无奈之情。

其二

待尔嗔乌鹊,抛书示鹡鸰。

枝间喜不去,原上急曾经。

江阁嫌津柳,风帆数驿亭。

应论十年事,愁绝始惺惺。

【详解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