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杜甫文集1
42837900000006

第6章 长安时期(746—755)(3)

全诗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在惟妙惟肖的描摹中,讥讽的锋芒和强烈的爱憎便自在其中。在艺术形式上民歌韵味很浓,但用词也有堆砌之嫌。正如陆时雍所论:“色古而厚,点染处,不免墨气太重。”(《杜诗详注》引)这首诗和《兵车行》一样,都应看作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里程碑之作。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选四)

【导读】

这组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春,时杜甫在长安。郑广文指郑虔,幼时家贫,以柿叶代纸练书法,多才多艺,书画皆工,玄宗时曾任广文馆博士。与杜甫有深交。何将军,名不详,其山林在长安城南,韦曲之西。大约是何将军邀郑去他的山林别墅去作客,同时也邀了杜,因而说是“陪”郑去的。

其一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

【详解详析】

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一开始便点明是初次来游。张礼《游城南记》载:“第五桥在韦曲西,桥以姓名。”(第五是复姓)。

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此联写远望之景,依依绿水,青翠竹林,引人入胜。

谷口旧相得,濠梁同见招——谷口:出自扬雄《法言》:“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下,名震京师。”郑子真,名郑朴,字子真,是汉成帝时人。这里是以郑子真比喻郑虔。谷口旧相得:是说他们从前在乡下时早就有交情了。濠梁:用《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喻他俩同游之乐。

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说自己一向有兴致探幽访胜,骑着马游就更不会嫌路远了。骑马出游,可见山林之大。

其二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

翻疑舵楼底,晚饭越中行。

【详解详析】

百顷风潭上,千章夏木清——首联是远望之景,百顷潭水凉风习习,千棵大树垂下浓荫。如同一幅水墨渲染的写意画。章:指大树。

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颔联写近景。低低的枝头上结着果子,茂密相连的树枝间暗藏着黄莺的窝。如同工笔勾勒的画,细腻而有情调。

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写设宴林间的鲜美,鲜活的鲫鱼切成细细的银丝,碧绿的涧水煮出的芹羹香味袭人,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可看出将军的雅致。

翻疑舵楼底,晚饭越中行——末两句出人意料,由鲜鲫和香芹想到当年南游时,曾在大船的舵楼底进晚餐时吃过此物,触景生情,恍若此身犹在越中水面上行走。

其五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

【详解详析】

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首联写山林景物,为远望之景。因这里的水是沧江支流,因而说“剩水”。这里的山属碣石山的一部分,因而说“残山”。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颔联写近看之景。这两句均为倒装。本意是“风折笋(而)绿垂,雨肥梅(而)红绽”。如平铺直叙,便会有失别致。诗人既保留了生活实感,又有意地写出了这种细微的感知差异,便使读者有耳目一新之感。倒装句重要的是要做到句意完整,浑然一体。如一味猎奇,追求形式的古怪,就成画蛇添足、本末倒置。

银甲弹筝用,金鱼换酒来——将军套上银制的指甲弹起了玉筝,又解下所佩的金鱼换来美酒。

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兴致来了便随意地席地而坐,无须洒扫地上的莓苔。形象地写出了将军待客的豪情与大家的勃勃兴致。

其六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

【详解详析】

风磴吹阴雪,云门吼瀑泉——磴:指石桥。云门:闸门。因水涌如云之状故称“云门”。这句是说石桥下大风吹着阴雪,水闸中泉水吼叫如瀑如云。此联写景,很有气势。

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簟(diàn):竹席。酒醒后感觉是睡在凉席上一样,衣衫单薄寒冷真想装点棉花进来。写诗人醉卧山林酒醒后的真实感受,状山林之高寒。

野老来看客,河鱼不取钱——村民来看我们这些客人,送了河鱼却不肯收钱。

只疑淳朴处,自有一山川——民风之淳朴,让人疑是身在桃花源之中。

【经典品评】

杜甫的这组诗可看作是一组完整的游记。或赋景、或回忆、或抒情,经纬错综,曲折变幻,读来兴味无穷。杜甫这些年来命运蹭蹬,心力交瘁,偶然来到何园这样幽美之处,主人一家既儒雅又豪爽好客,当然使诗人十分开心尽兴。他们骑着马到处探幽访胜,累了就在山林中席地而坐,“兴移无洒扫,随意坐莓苔”。饿了有时鲜的蔬菜和鲜美的鱼野餐,“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醉了就在山林中又唱又跳,或者睡一觉,直睡到“酒醒思卧簟,衣冷欲装绵”。过了几天“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的舒心日子,诗人怎能不难舍难分呢?但回去以后又如何?等待着他的还是“自笑灯前舞,谁怜醉后歌”的日子。从杜甫清新、自然的诗句的字里行间,从他表面欣喜的佯狂之态下,我们仍然不难体味出他内心隐藏着的深刻的忧愁和苦闷。

重过何氏五首(选三)

【导读】

这组诗当写于天宝十三载(754)春。时杜甫在长安。何氏,即前诗提到的何将军。诗歌写重访何将军山林的感受。

其一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

【详解详析】

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这首诗写重访何将军山林的由来和喜悦。开头先说重访的缘由,是因我去信问东桥边竹林的情况,将军遂复信邀我前往。东桥:即前诗所记第五桥。

倒衣还命驾,高枕乃吾庐——衣服都穿颠倒了还是急急地命驾启程,就像是回我那高枕无忧的自己的家。形象地说明诗人重访何园的激动,“吾庐”说明熟悉、有老感情。

花妥莺捎蝶,溪喧獭趁鱼——这两句写园林中之景物。妥:掉下。黄莺追蝶竞不小心碰落了花朵。水獭追赶鱼儿弄得溪水喧哗。这句更衬出山林中之静。

重来休沐地,真作野人居——再次来到淳朴的休憩胜地,真会让人觉得这里是村野之人居住的好地方。

其三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

【详解详析】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在平台上欣赏落日,春风里品味香茶。啜(chuò)茗:喝茶。

石栏斜点笔,桐叶坐题诗——斜倚着石栏,用笔蘸上墨汁,在捡起的桐树叶上题写诗章。

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翡翠鸟在晒衣竿上快乐地鸣叫,蜻蜓悠闲地立在钓丝上。衣桁(héng):晒衣竿。

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从此我的幽兴更大,希望今后我们的来往将更多。这首诗写的清新而潇洒。杜甫多次表示他喜欢庾信的风格,既清新又老成,这首诗可以说是体现这种风格的一篇较早较好的佳作。

其五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

【详解详析】

到此应常宿,相留可判年——到这里就该常住,最好能留上半年。

蹉跎暮容色,怅望好林泉——岁月蹉跎、容颜老去,临别我惆怅地望着美好的林泉。

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何时才能当个小官得点微薄的俸禄,以便在归隐山川时能买得起几亩薄田。此句透露出诗人的窘境,报国无望,转思归隐,然而即便归隐也需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像杜甫这样的穷诗人,连买几亩薄田过恬淡的日子也成了一种奢望,读来怎不让人心酸?

斯游恐不遂,把酒意茫然——这种奢望恐难如愿,举起杯来我心意茫然。结尾沉重而悲凉。

【经典品评】

这组诗写了杜甫旧地重游的喜悦。诗人这次未与郑虔同来,但在随意行吟之中,每每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林居的幽致、远眺所见的阴晴多变的春山,都勾起诗人重游的喜悦。诗笔清新自然,在看似轻描淡写的挥洒中,表现出有声有色的况味,处处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特别是第三首写得最为潇洒,历来受到诗评家们的称赞,认为其最能体现老杜独特的美学趣味和清丽的艺术风格。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导读】

此诗应作于天宝末期、安史之乱前,当时杜甫在长安。丈八沟:《通志》载长安下杜城西有第五桥、丈八沟。丈八沟其实就是当时官员开的广运潭的漕渠,可行船。宽八尺,深一丈。诗写傍晚放船纳凉的情事。

其一

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

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详解详析】

“落日放船好”四句——傍晚放船纳凉,风轻浪柔,竹林深密,荷花艳美。起联写泛舟,次联写纳凉。“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二句,意境最佳。

“公子调冰水”四句——公子调出清凉的冰水,美人洗出洁白的藕丝。头上乌云翻滚,仿佛在催促诗人快快成诗。三联写诗人作为清客陪公子携妓,末句写风雨将至。

其二

雨来沾席上,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燕姬翠黛愁。

缆侵堤柳系,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

【详解详析】

“雨来沾席上”六句——写舟中仓皇避雨之状。风急雨猛,美人的红裙湿了,眉眼含愁,小船系在堤岸随浪花起伏。诗中的“佳人、越女、燕姬”,均泛指陪游的歌妓。

归路翻萧飒,陂塘五月秋——结联写归时天气转凉,虽然只是五月,却有了深秋的萧瑟。

【经典品评】

以上两首诗写的是同一件事,全诗如同一篇简洁的游记,叙事清楚,画面感很强。历来诗家选杜甫诗多偏重于思想性,多选他关注民生疾苦的诗篇。像这种写文人雅士的小情趣的内容则所选甚少。这两首小诗在杜甫诗中所见不多,然意境很美,最能见出唐代京师上层社会风尚和贵公子、清客们的行径和身份,别有韵味。

城西陂泛舟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杜甫居于长安下杜城。陂:湖塘。西陂:即浃陂,在长安京兆府郡县(今陕西户县)西五里,水面宽阔,是当时的游览胜地之一。诗中写达官贵人们携妓春游、在楼船上大宴宾客的狂欢场面。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详解详析】

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青青蛾眉、白亮牙齿的歌妓们站在楼船上,她们吹出的横笛短箫声是那样悲凉悠远、直上云天。一个“悲”字使这个华丽热闹的场面不再轻飘浮华,似乎传达出另外一种含蓄的意味。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牙樯:用象牙做的桅杆。锦缆:锦彩做的缆绳。此处极言其华美,说象牙做的桅杆在春风里徐徐而动,锦彩做的缆绳在春日里缓缓而牵。“自信”二字用得妙,船未动,但因有风有桅杆,因而感觉是动的。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鱼儿游动的细浪中映出歌妓们手中的扇子的倒影,燕子踏落的飞花飘然落在歌舞筵席中间。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没有荡浆的小舟,哪能送来这美酒百壶涌如泉?

【经典品评】

此诗写了船宴的盛大场面。船宴是旅游宴席的一种。我国古代帝王贵族,于时令佳节,每乘舟泛于水上,一边观赏风景,一边歌舞宴乐,是饮宴与旅游活动的结合,历史悠久。杜甫的这首诗真实记录了盛唐时期歌舞升平、达官贵人醉生梦死的狂欢场面,为我们留下了真实形象的资料,颇有认识价值。诗笔委婉曲折,淋漓尽致,艺术上很有特色。

渼陂行

【导读】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三载(754),时杜甫居长安下杜城。陂:湖塘。渼陂:在长安京兆府鄠县(今陕西户县)西五里处,离长安城上百里,水面辽阔,为游览胜地。这首诗写与岑参兄弟同游的所见所闻。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

凫翳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

沉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

岑参兄弟皆好奇,携我远来游渼陂——岑参:以边塞诗著名的唐代诗人,兄弟五人依次为:谓、况、参、秉、亚。皆好奇:都是喜好寻幽访胜的人,所以才携诗人跑上百里远路来渼陂游玩。

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夏季的天气变化莫测,忽然间阴云密布天色昏暗变色,湖上的万顷波涛如碧绿的琉璃堆积在一起,阴森可怖。

琉璃汗漫泛舟入,事殊兴极忧思集——汗漫:无边无际。面对无边的琉璃却偏要放舟而入,他们的这种特别的兴致真叫我忧思聚集。

鼍作鲸吞不复知,恶风白浪何嗟及——鼍:也叫鼍龙、扬子鳄,俗称猪婆龙,像鳄鱼。这句是担心小舟被风浪打翻,人说不定喂了水怪,鼍龙可以像鲸一样将人囫囵吞下,到时连叹息都来不及。

主人锦帆相为开,舟子喜甚无氛埃——没想到很快又风平浪静了,主人张开锦帆,船工也高兴这没有尘埃的清新空气。

凫翳散乱棹讴发,丝管啁啾空翠来——棹歌声惊得水鸟乱飞,丝管声鸟鸣声在晴空里清脆地响起。

沉竿续蔓深莫测,菱叶荷花净如拭——将竹竿和绳子沉到水下,湖水深不可测;雨后的菱叶和荷花干净得如同擦拭过一般。

宛在中流渤澥清,下归无极终南黑——船到湖心感觉就像到了清澈辽远的渤海,湖水下边是没有尽头的终南山的黑影。

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这是写看见水中山峰倒影而引发的幻觉和想像:南半湖中浸着终南山的倒影,山影轻摇如同袅娜窈窕的女子的倩影融入水波。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黄昏时分船舷擦过云际山的大定寺,蓝田关上月亮浮出水面。这两句也是想像之景,云际寺指云际山的大定寺,在郡县东南六十里,而浃陂在鄠县西五里,相隔甚远,不可能经过。所以有诗家分析此是就水中倒影而言,船舷是实,山寺倒影为虚,虚实相碰,是奇妙的想像,足见构思之巧。蓝田关:在蓝田县东南六十八里,位于渼陂东南。

此时骊龙亦吐珠,冯夷击鼓群龙趋——这两句写月下亲见之景:灯火遥映如骊龙吐珠,音乐传来如冯夷击鼓,晚舟移棹如群龙争趋。骊龙:传说中的黑龙,颔下有珠。冯夷:传说中的水神。《搜神记》载:“冯夷,潼乡陧首人,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上帝署为河伯。”

湘妃汉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湘妃:《列女传》载,舜帝崩于苍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赶至南方,死于江湘之间。汉女:《列女传》载,郑交甫游汉江,见二女解佩以赠。金支:乐器上的金饰。翠旗:用翠羽装饰的旗帜。这两句是说游赏乐事推向了高潮:鼓乐声大作,船上女子载歌载舞,一个个如同湘妃汉女,她们衣着亮丽,好像是金支翠旗的光芒闪烁不定。

咫尺但愁雷雨至,苍茫不晓神灵意——此处是一个转折,说咫尺之间,天气忽然大变,雷雨将至,一片苍茫,不晓得神灵是什么意思。

少壮几时奈老何,向来哀乐何其多——最后诗人由天气的变化莫测联想到人生的祸福难定,不由发出乐极生悲的感慨:少壮能几时,奈何人已老,人生的哀乐真是和这天气一样变化无常啊!杜甫内心的悲苦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以深沉的慨叹结束了全篇。

【经典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