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班集体建设
42866200000023

第23章 班集体班队活动设计(5)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以外的有益的教育形式,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其根本任务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校外各种积极因素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在进行课外活动管理的时候,要控制其导向,使其为以下各目的服务。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每一个人的特长,发现和培养各种人才。课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为不同的个体提供适合的气候和土壤。有的学生往往会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其爱好和天赋,并会在这片广阔的空间茁壮成长。如果引导有方,管理得当,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其自身的优势和特长。

2.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形成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基础。单纯依靠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缺乏生动性和形象性,但如果把德育放在课外活动这个大课堂施行,让学生有亲身体验,这样效果就会好得多。

3.巩固、扩展课堂教学的知识,促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学生从课堂中得到的知识,是间接经验的传授,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如果让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其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得到应用,从而就使之得以巩固和加深。

4.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不同形式、各种范围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于课堂的相互接触、相互联系的机会,促进他们之间相互了解与合作,使他们懂得并学会与人融洽相处,正确处理社会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5.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管理者可安排一些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和旅游活动,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感受,陶冶高尚的情操。

课外活动内容的确定,要以教育方针、培养目标、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校内外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范围也是很广泛的。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社会活动、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夏令营活动等等。

课外活动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按规模大小可分为大型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其中,大型活动是由管理者针对某一年级或某些相近程度学生的需要而组织的课外活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这类活动多为群众性的集会、报告会、各种讲座、集体参观访问,各种比赛等,由学校或班级组织。在安排大型活动时,管理者一定要有充分准备,活动目的要明确,组织要周全,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活动时间也不宜过长,活动亦不应太频繁。

小组活动是课外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这类活动形式分散,能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起来也方便。小组的建立,可以是班级的、年级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但人数不宜过多。小组活动的种类一般有:学科小组、科技小组、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等等。由于小组活动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爱好、特长的基础上,所以在确定小组活动参加人选时,最好看他(她)对本小组活动是否有浓厚而稳定的兴趣。

个人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独立开展的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有:阅读报刊杂志、文学创作、绘画、音乐、书法、制作模型、进行某种观察和实验等等。个人活动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更甚于小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组活动在吸引和照顾学生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不足,使每个具有特长和特殊才能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个人活动管理方面,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该加强引导、防止自流。对于那些特殊才能的学生,为了使其顺利、健康地发展,还应该有专人负责,有专门的指导和培养。

以上各种活动形式,往往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促进,相互补充。因此,课外活动管理者在领导、组织开展活动时,应该有所选择,注意统筹安排,以便充分发挥各种形式的教育作用,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文体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一、班级联欢会的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班级联欢会的意义

1.通过活动,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增长才干。中小学应大力提倡在课余时间开展健康的文娱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班级联欢会对于调节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巩固和补充课堂美育具有重要作用。中小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要求班主任必须注意合理安排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安排必要的文体活动,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班级联欢会的举行,为全体同学创造了表现自我、发展个性的机会,符合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在这样的活动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当众表演,尽情娱乐,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落落大方的举止风度、随机应变的表达能力和热爱美、追求美的情趣。

4.能锻炼班干部和部分同学的组织才能,便于发现人才,也为他们走上社会独立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5.对于平时学习成绩不好但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来说,有利于他们看到自身的优点,扬其所长,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

6.通过共同娱乐,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彼此都敞开心扉,使得一些棘手的难题在和谐的气氛中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组与组或班与班之间的联欢,还能使学生在更大的范围内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二)班级联欢会的形式

1.文艺联欢会。文艺联欢会是在班级里为活跃班级气氛,调节身心紧张情绪而召开的一种形式。有时为了选拔参加学校文艺联欢会的代表或节目,可以采用这种形式进行选拔。

2.生日联欢会。生日联欢会在初中或高中比较常见。特别是学生由儿童到少年,由少年到青年的转变比较带有标志性的年龄(如12岁、14岁、16岁等),班主任常可举行集体生日联欢会,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节日联欢会。举行节日联欢会即可表示对节日的祝贺,又能达到教育和锻炼的目的。

4.毕业联欢会。这类联欢,学生面临毕业,情感复杂,顾忌减少,参加的热情高,效果也好。

(三)联欢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积极准备,调动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组织联欢会和开展其他活动一样,要达到教育学生、锻炼学生的目的,必须以多数学生积极参加为前提,否则就会削弱活动的作用。必须调动尽可能多的同学的积极性,注意做好各类同学的组织、动员工作。

2.突出联欢会主题的鲜明性、思想性、教育性。联欢会上演出的节目形式应该生动活泼、多种多样,可以鼓励学生自编自演。班主任对节目的内容不可不闻不问、撒手不管。要在会前提出必要的要求,会中巧妙地掌握方向,使一些表演恰到好处,适可而止;会后组织学生讨论、座谈,评出各方面的最佳,以此鼓励表现积极、态度认真、文明、有正确追求的学生,保证联欢会内容健康,格调高尚。

3.选出一名或几名活泼幽默的同学充当节目主持人。只要选出好的节目主持人,晚会就成功了一半。好的主持人能使联欢会开得活泼、热烈,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让每个参加者尽兴。

4.做好联欢会收尾工作。晚会或联欢会常见的弊病之一就是虎头蛇尾,前紧后松。往往在有准备的节目表演之后被递条子、“点将”占去很多时间。这固然可以作为一项内容,但如果组织不当就会造成漫无边际,点与被点者互相推诿、相持不下的尴尬局面,影响晚会的顺利结束,甚至影响已有的良好气氛。要对每一部分时间加以适当限制,做到点到为止,恰如其分。

5.注意时间的选择。不可在影响其他班级同学学习的时间举行。如果是举行晚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同学们的睡眠,耽误第二天的上课。万一超出学校作息时间,一方面注意控制节奏,另一方面及时与学校联系,以争取联欢会的圆满结束。如果是小学生,最好选在白天。临结束时,班主任应组织好教室桌凳的正常摆放,清洁卫生工作。

(四)节日联欢会的特殊要求

节日联欢会是借传统节日和革命节日的内容,进行生动而又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节日联欢会与平时联欢会的要求不同:

1.联欢会的内容要尽量按节日的意义安排,如“七一”要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内容,“八一”就要有拥军和革命战斗传统的教育内容。

2.节目形式要丰富多样,以吸引不同特点的青少年兴趣,也要有一定声势和喜庆气氛。

3.联欢场地要讲究装饰和布置,以加强节日气氛。

4.参加联欢活动的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可邀请家长、教师参加,让更多的人共同关心学生的生活成长。

二、班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班主任组织体育活动的方法

1.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组织。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的组织,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锻炼形式;②早操、课间操锻炼内容要力求多样;③对长期坚持认真做三操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敷衍了事的学生不能轻易放过,在做好思想工作之后,一定要求重做;④加强督促检查,动作务必规范。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主要包括:①建立体育锻炼小组。班主任应首先了解学生身体素质、体育爱好等方面的情况,然后根据性别、体育特长、体质等分别组织若干课外体育锻炼小组,开展课外体育活动。②成立课外体育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任务是制定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检查各锻炼小组执行计划的情况,抓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③制定班级课外体育活动计划。计划应规定本学年及各个学期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④加强技术指导。体育教师是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者,班主任应加强与体育老师的联系,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和体育干部的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具备整队、辅导技术、保护帮助、布置场地等基本知识和技能。⑤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内容,举行小型比赛。⑥落实锻炼场地、锻炼内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场地不落实,锻炼内容也就不可能落实。

3.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组织,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运动会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和组织工作,既要提倡发扬拼搏精神,为班集体争取荣誉,又要反对锦标主义,讲究体育道德,把运动会看作向别人学习的机会。②运动会上就做好临场思想工作。担任比赛项目较多的学生,应提醒其注意保持体力。③组织“拉拉队”,鼓动士气。没有比赛任务的学生,班主任应将他们组织起来搞好宣传、后勤工作,还可成立“拉拉队”,为本班运动会助威鼓劲,创造热烈紧张的良好气氛。④加强安全教育。竞赛前,班主任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清有关安全知识。⑤运动会后,及时进行总结。班主任在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认真的总结时,对运动会上出现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风气,应予以批评教育;对涌现出来的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应予以表彰。

4.学生达标的组织。学生达标的组织,主要有:①有针对性地开展持久的锻炼。②培养体育锻炼小组长。体育锻炼小组长是班级开展“达标”活动的骨干。班主任应与体育老师互相配合,加强对体育锻炼小组长的技术辅导工作。③在经常锻炼的基础上,加强监督检查。可采用定期测验的办法,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但测验的项目和时间不要太集中,不能搞突击测验或限期“过关”。④为了调动学生“达标”的积极性,还可将《锻炼标准》中的各项要求用分来计算,按人进行累计,定期公布,看谁最先“达标”。⑤把“达标”作为评选优秀团员、少先队员的条件之一,要求全班学生努力争取,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锻炼积极性的方法。⑥对于怕吃苦、不肯下气力进行锻炼的学生,可以定期组织困难学生对抗赛,通过比赛提高成绩。

(二)班主任指导班级开展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可运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和宣传栏及举办体育图片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合理安排运动量。由于年龄、性别及其他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不仅可能承受的运动量不同,而且可能承受的强度也不一样。进行体育锻炼,应该遵循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及性别特点的项目。

3.注意全面、持久地进行锻炼。①全面锻炼指的是人的四肢躯干都应该得到锻炼,心肺等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也要受到锻炼;速度、力量、耐久力、灵巧、柔韧性都应得到发展;跑、跳、投、旋转等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②要使身体各部分均衡协调地发展,就必须全面地进行体育锻炼。可是,就某一项体育项目而言,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展体育活动时,老师应将侧重不同的项目结合起来。

4.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学生锻炼。体育锻炼应该考虑季节气候等因素。体育锻炼应考虑各校的环境、场地等条件。场地狭窄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开展爬绳、爬杆等活动。

5.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具体措施如下:①体育活动组织要严密,对学生应加强组织纪律教育,要求他们锻炼时要精力集中,态度严肃、认真;

②加强体育保护,特别是练习体操动作,要教会学生保护、帮助别人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

③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做难度大的动作时,更应重视准备活动;

④开展体育活动,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让学生做那些难以胜任的复杂动作;

⑤体育活动开展前,班主任要积极检查学生穿着,看是否影响开展活动,还应检查场地、器材,看是否安全牢固,布局是否合理;

6.教育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及设备。体育器材、设备是学校财产,应教育学生爱护。随意损坏体育器材、设备,不仅使学校受到损失,而且还会影响体育运动的开展,甚至会造成伤害事故,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教育学生爱护体育器材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