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的班集体建设
42866200000022

第22章 班集体班队活动设计(4)

2.全面育人与发展专门才能相统一的原则。课外活动既要为充分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又要发挥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育人的作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专门才能,在发展专门才能中提高全面发展的水平。

3.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课外活动的趣味性是建立在知识性的基础上的,思想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课外活动是一种认识世界、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活动,既体现科学性,也体现思想性。

4.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与当代青少年的特点相符合的原则。青少年的特点既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也包括思想品德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只有针对这些特点开展课外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5.因地因校和因时制宜的原则。各地情况不一,各校条件不同,开展课外活动要因地因校制宜。有些活动,如种植试验、观察天象等是有时间性的,必须因时制宜。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方式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活动的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城市学校有城市的优势,农村学校有农村的特色,开展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必定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湖南一所中学,在认真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建立了各种学科和科技小组,如养蜂、食用菌、水产养殖、电机修理、服装设计、水稻育种、农用微生物培养、天麻代料,人工栽培,使学生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培养了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兴趣。城市中学的课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开展读书活动,开放理、化、生实验室,举办各种学科讲座,进行绘画、书法、讲演比赛,举办艺术节、科技节活动,组织社会调查等等。

三、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

(一)课外活动广泛性和实践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

课外活动是相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而言的,它是指除学校有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外由学生开展或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周会、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娱体育活动、卫生活动等等。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比,具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为:

1.课堂的狭小天地,也可以不受教学计划、大纲、教材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是能拓展学生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或者只要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都可以开展。

2.多样性。由于课外活动的形式生动活泼,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选择和参与到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课外生活呈现多样化。

3.实践性。课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其本质是实践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自己创造条件或环境,设计、组织或实施活动内容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即学生通过动手,通过体验,通过活动去丰富自己,因而课外活动有很强的实践性。

4.自主性。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外活动中主体作用,即课外活动具有自主性。

中学生正值生长发育增长期,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种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正是由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彩满足了他们的求知、发展和实践的需求,体现出他们青春活力,才使得他们对课外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二)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又能使学生将已学到的知识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此外,课活动还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的视野,发展学生对政治、科学、文学、艺术、体育的兴趣和才能。

如果仅仅以为课外活动就是玩玩跳跳,将课外活动降低到游戏的水平,那就会犯认识上和操作上的错误,甚至对学生的教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事实上,课外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课堂学习的作用是明显的。如前所述,知识型的课外活动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公益型和娱乐型的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也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课外活动可以充实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中学生的身体正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有着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同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很大、很快,他们在集体中、在社会中,有着对友谊、情感、娱乐、审美、理想情操、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等日趋强烈的精神追求。后者,即精神生活,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课堂活动也是一种精神生活。毫无疑问,班主任要抓学生的学习,但班主任更应该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劳动素质等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因此,衡量班主任工作的优劣和班主任每项教育措施、教育活动的价值,首先要看它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例如,有一个高中班,一学期中曾多次组织学雷锋开展社会公益活动。一次,去清扫客运站,当学生们看到经过自己劳动创造的干净整洁的环境,看到客运站工作人员以及旅客等公众对他们的赞扬,都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种高尚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他们看到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认识到自己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体验到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真善美;也明白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雷锋精神仍鼓舞着亿万中国人的原因所在。

又如,班主任组织学生举行硬笔书法比赛,同学们在练字、展览和评选的过程中,增强了审美意识;组织学生开展趣味体育竞技,同学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力量、技巧和美;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让他们了解历史,瞻仰先烈的塑像和祭扫烈士陵园,使学生们受到革命传统的教育等等。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同学们感觉到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四)课外活动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从课堂教育的同步化标准化可知,课堂活动侧重在学生共性的培养,“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积极、自由、和谐的发展,是人生的一大追求和人的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就一定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根据学生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广阔开展课外活动,对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的机制在于,对于由学生共同参加的课外活动,它要求大家共同遵守其活动规则,它要求参加者具有一定的能力和素质,它强调每一成员的配合、协调和互补,因此,在课外活动中,学生积极的良好的个性可以得到发挥和发展,而消极、不良的个性受到抑制和排斥。如一位女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平时沉默寡语,心灰意懒,老师了解情况后,把她吸收到化学兴趣小组,第一次她做氨气溶解于水的实验便激发了她的好奇心,渐渐地她恢复了学习的信心,对各科学习和各种活动也有了浓厚的兴趣,人也活泼开朗起来,后来高中毕业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课外活动作为教育的第二渠道,便于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全面发展个性。比如,集体活动需要友爱、关切和尊重,辩论需要理智和幽默,演讲要有激情,下棋需要沉静,阅读能使人深刻、博大,体育比赛能使人勇敢、顽强,文艺活动能使人大方、活跃,科学研究需要要周密和耐心等等。

实践还表明,课外活动还可以为班级和学校培养有专长的学生以及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例如,老师可以在开展课外文艺活动时注意为班级开展工作培养骨干,这些学生既是文娱活动的中坚,又是班级里参加年级和学校演出的主要人员。

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全面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集体教育以及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四、课外活动管理

(一)课外活动管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学校课外活动必须以具有教育意义为准则。课外活动工作的管理,必须把握课外活动的教育性,掌握教育的方向,组织教育内容的设计,检查监督其实施。在组织实施课外活动中,课外活动工作管理应使学生在获得各类知识、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开展各种课外活动,都应坚持以理论为指导,分别向学生进行科学理论教育、艺术理论教育、技术原理教育。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

2.趣味性原则。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是分不开的。头脑中问题的出现,好奇心的引发,兴趣的产生,乐趣的取得,志趣的升华,都不是生来就有的。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不一定就是学生愿意参加,并能坚持的。这就要求课外活动工作的管理者,设置及组织实施适合青少年年龄特征,适合他们的学习阶段,对他们来说富有趣味性内容的各种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有趣味性内容的各种课外活动,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到活动中来。

3.实践性原则。实践性是课外活动的重要特性。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要的一条在于必须独立观察、分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坚持实践性原则,应放手让学生亲自进行实践活动,提供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对各种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实施卫生监督,以保障学生的健康及安全。课外活动的实践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将能着意地去观察某种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并在持久的观察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形成具有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顺序性、理解性、精确性、持续性等良好的观察力品质。通过想象认识那些从未见过,但可以根据类似物推断的那些事物,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并进一步培养和发展想象力。在进行某项制作、对某个问题探索、进行某种技能的训练活动中,通过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概括、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在深刻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中,发展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揭露事物本质的能力即思维力。在各种科学技术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特殊技能训练中,培养、发展实际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所有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将在实践活动中学习领导、服从与合作,学习管理自己和管理他人,培养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4.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课堂教学具有法定的强制性,每名学生都必须按规定上课学习。课外活动则需为满足学生个人的爱好和培养学生的特长而开展。学生设置的各种课外活动项目,不同于教学计划中所设置的各个必修和选修科目,它本身不具备法定强制性,不能强令每名学生必须参加。学生有主动选择性,他们可以选择符合自己爱好、切合本人实际的课外活动项目。课外活动工作的组织者,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去吸引学生参加到活动里来,按照相同爱好加以组织,配备辅导教师给他们以指导,使课外活动逐步深入,并能坚持和巩固。

5.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活动的组织实施,首先应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群众性的课外活动,组织班级学科小组活动,吸收学校中的部分学生参加。与此同时,还要把那些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才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吸收到课外活动中,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与训练,并借以推动课外活动的广泛开展。

6.传统与革新结合的原则。学生的兴趣是广泛的,要全部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组织起各种内容的课外活动,限于师资、设备、经费等方面的条件,每所学校都只能尽量争取,但是不可能全部达到。各校应根据自己的师资条件、设备情况,以及可借用的家长和社会力量,以尽可能多的内容,把学生的课外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地开展起来。同时,要因地制宜选择一些项目,投入较优势的力量,坚持不懈,使之形成学校课外活动的传统项目。这些传统项目,应有自己学校的特点和风格。传统项目的课外活动,象征着学校校风、校貌及学校声望,它能以自己的显著成效激发学校全体人员的集体荣誉感,使学校具有活力。课外活动项目的传统化,并不排斥课外活动内容的革新,传统项目的专门化内容也要随着专门业务的发展而发展。课外活动项目的传统化,也不是使学校举办的各种课外活动项目都形成传统。许多课外活动项目将随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推陈出新。坚持传统与革新结合的原则,组织学校课外活动工作,将使学校的课外活动既具继承性又有创新性,充满生命力,更加绚丽多彩。

(二)课外活动对学生的管理

根据课外活动的定义,课外活动应包括两部分:即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与之相适应,课外活动的管理也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校内的课外活动管理,另一方面是校外活动管理。它要求管理者通过寓德育、智育、体育等于各种课外活动之中的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把群众性的学生活动引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上来,使之为实现我国的教育、教学目标服务。

作为课外活动的管理者,班主任首先应该明确课外活动管理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