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崇高的人格形象是指班主任以其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为学生树立榜样。这种人格的力量首先表现为坚定的信仰和高尚的品德。这种信仰和品德通常以其日常的言行表现出来。作为教师,对祖国、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直接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著和无私奉献。班主任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最能给学生以极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从而转化为特殊的感召力。人格的力量还表现为良好的性格和风度。性格是表现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行为的心理特征。班主任良好的性格体现在诚实守信、友善谦和、言行一致、正直不阿等方面,这些构成人格形象的个性美,最能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成为他们钦佩和效仿的楷模。班主任端庄大方、不卑不亢、温文尔雅、风趣幽默的风度,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审美作用。
优秀班集体的建设
一、班集体建设原则
所谓组建班集体的原则,是指教育者(以班主任为主体)对班集体建设这一动态过程中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处理班集体建设内外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建设班集体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1.各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它揭示了班集体建设与外动力的关系,强调了以班主任为首的教师集体(排除了各种消极因素的干扰)是班集体建设必不可少的外因和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合格的班级教师集体就不可能有合格的班集体。
2.共同活动的丰富性原则。它揭示了组建班集体过程中外动力与内动力之间的联系纽带及其特征,强调了班集体共同活动的重要性以及共同活动应具有丰富性的特征,即共同活动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效果是整合的,说明了丰富的共同活动是班集体建设的桥梁。
3.学生组织的主体性原则。指以班主任为首的教师集体施加的一致影响,首先应转化为学生组织(班委会、团队组织)的内在积极性,使学生组织在实践中逐渐产生组建班集体是他们的内在需要,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把动机与行为方式统一起来。就是说教师(班主任)要教学生组织学会自己当家作主,做到目标自己提,活动自己搞,困难自己克服,计划自己执行。
4.人际关系协调性原则。由于班集体实际上就是人际关系的有序网络和稳定结合,所以在组建班集体的过程中,应当努力使责任依从关系与情谊关系协调起来,形成真正的集体主义关系,造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
5.集体的传统性原则。指的是班集体应当培养和建立自己的传统,发展自己特有的风格以区别于其他班级,并且将这种特有的传统风格不断发扬光大。没有自己特有的传统风格,班集体建设就会逊色。
6.班集体建设与个性发展的统一性原则。它揭示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从根本上说,组建班集体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班集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全面地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培养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打好基础。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良好的班集体,而个性的发展又为集体的发展创造着有利条件。把两者对立起来是没有道理的。在重视发展成员个性时,又不可忽视集体目标、规范等基本要素,以防止另一种偏向的产生。
7.集体主义方向性原则。它是组建班集体的导向,是班集体建设的灵魂。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规定了我们学校教育的集体主义方向。事实上,班集体的组建自始至终包含着集体主义与包括小团体主义在内的形形色色的极端利己主义的斗争。另外,班集体自身和成员个体一样必然面临着资产阶级思想侵蚀和其他方面的干扰,因而必须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它才能具有抵御侵蚀的能力,才能在不断排除障碍的过程中健全肌体,把自己推向新的水平。
二、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意义
班集体的重要意义,就是它有巨大的教育功能。只有科学地组织、精心地管理班级学生集体,并使它各方面的机能充分地运行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集体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一)是改进班级管理的要求
长期以来,对教育方针认识上的偏差,使教育者对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培养目标问题认识不清。近年来,又由于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学校教育变成了单纯升学教育。由于上述两种情况的存在,就使不少的班主任自觉不自觉地以“升学率”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成了单纯对学生学习的管理。这种不良倾向必须扭转。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我们必须改变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应该明确,传授知识和技能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使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有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有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样,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可转变班级管理的落后状态
目前,在班级管理上,存在着下列不同的类型:
1.放任型。班主任放弃对学生应有的管理教育责任,任其自然。
2.管束型。喜欢事事严加管教,凡事都希望学生听话,百依百顺,成为“小绵羊”。
3.保姆型。对教育事业有高度责任感,事必躬亲,怕学生出差错,思想品德教育上还存在不少盲目性。
4.民主型。这类班主任既掌握了所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又颇能理解班集体的社会心理学特点及现代管理特点。他能与全班学生共同商量促进集体发展,与个别学生商讨改正不良行为的办法以及努力的目标,师生之间感情融洽。据调查,这类班主任仅占班主任总数的四分之一。班级管理上的落后状态是很明显的。
如何转变班级管理上的落后状态?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理论修养。从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现代管理学、伦理学及其他现代理论的书籍中汲取营养。同时还必须努力实践进一步探索德育的规律,使自己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改变自己陈旧的班级管理方法。
当前,许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有些教师尝试目标管理,因为他们知道适当的目标和坚强的舆论是集体形成凝聚力不可缺少的因素。还有些班主任通过心理咨询,进行和蔼可亲而入情入理的师生交谈,为学生解答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难题,消除他们的焦虑感,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良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三)可以显示班集体巨大的教育力量
1.在集体中受教育。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既是重要的教育原则,也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集体是形成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为人民服务的直接源泉。正是在集体中,学生逐渐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学会个人服从组织,个人要对同学、集体负责,为集体服务、为集体作贡献。
2.在交往中促进社会化。班集体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班集体是学校生活中的“儿童社会”,是社会影响个人和个人进入社会的主要通道之一。学生之间互相传输社会信息、相互影响,班集体为学生提供个性社会化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社会成熟。正是在班集体中,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经验,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3.在实现需要中发展个性。学生集体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集体能够满足学生归属的需要,活动的需要,交往的需要,社会承认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等,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中熏陶学生。不像个别教育那样,班集体巨大的教育力量还在于它无论什么时刻都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熏陶着学生。集体一经形成,它就创设了一种社会情境和条件,形成一种心理气氛,对集体成员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一切活动过程,都是对环境的积极适应过程。良好的集体,使人顺应好的环境与现实,与大多数人协调一致。集体的教育力量比家长、教师个人的力量大得多,是个别教育所不能代替的。
三、优秀班集体建设方案
(一)认真做好班情分析
班情分析,是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一项基础工作。班主任只有对班情作较全面的了解,才能制定组织和建设班集体的规划。班情分析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第一,班级学生的构成情况;第二,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第三,每个学生的爱好及个性特长;第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学习情况;第五,班级任课教师授课情况;第六,班集体建设的历史;第七,影响班集体建设的社会环境、信息等等。
对班情作历史的、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时应持正确的态度,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不仅要分析班级的过去,还要分析班级的现状,更要看到班级的发展。
(二)提出明确的班级目标
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班级中有了令人鼓舞的共同目标,就能把所有学生吸引到集体中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共同奋斗中逐步形成坚强的班集体。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达到共同目标的愿望是一股把学生结成集体的强大力量。”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正确的、具体的、吸引学生的奋斗目标,学生就不会有统一行动,集体就失去凝聚力和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向前发展。
共同奋斗目标的提出要体现出方向性、整体性、针对性、可行性、激励性和参与性。方向性,指目标的提出一定要以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教育任务为依据,体现出正确的政治方向。整体性,指目标的提出首先要符合教育的整体要求,同时反映出各阶段应达到的教育要求,其次要有群众性,能反映出大多数学生的愿望。针对性,指目标的提出必须符合班级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是切实可行的。可行性,指在提出目标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该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所提出的目标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激励性,指提出的目标一定要具有激励因素,能激发所有学生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参与性,指提出的目标能满足全体学生的自我需要和自觉要求,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可能。在提出共同奋斗目标时,班主任始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班集体尚未形成之前,共同奋斗目标可由班主任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随着集体的逐步形成,班主任应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提出共同奋斗目标,使之符合广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继而化为全体学生的自觉要求和自觉行动。
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科学的目标管理,就应紧紧抓住目标的制定、目标的落实、目标的更换、目标的巩固等环节。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出目标的远景性、阶段性、现实性、激励性。目标的落实要体现出形成的多样性。目标的更换要抓住有利时机。目标的巩固要注意督促检查、鼓励和指导。
设计奋斗目标要坚持远期、中期、近期相衔接。实现奋斗目标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同时提出几个目标,要注意目标的针对性、阶段性,要实现一个提出一个。实现近景目标的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在班集体建设的开始阶段,更要体现出目标的激励性,使学生尽快取得成功,得到愉快的体验。实现奋斗目标的行动难度应适当,也就是目标要体现出针对性和可行性,既不要轻而易举,也不能高不可攀,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可以实现的,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在实现共同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班主任还要帮助学生确立个人的和小组的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使小组奋斗的目标和班级奋斗的目标结合起来。要使学生认识到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全班同学的共同要求和强烈愿望,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集体目标的实现又能为个人或小组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可靠保证。个人或小组目标,是集体目标的构成部分。因此,学生个人或小组目标和集体目标越一致,行动自觉性就越强。班级奋斗目标实现得就越快。
奋斗目标的提出要有情感的激发,这是正确提出目标的重要基础。当班主任热情的号召及学生积极分子的发言充满了不达目标决不甘心的决心时,学生才会受到这个目标的鼓舞。如果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即使目标正确,也决不能唤起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
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应和舆论宣传相结合。奋斗目标确定后,班主任要善于通过班会、主题班会、黑板报、墙报、班级标语、向全校交流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并把各种奋斗目标概括为既能鼓舞人,又切实可行的鲜明、响亮的口号,使每个学生都进一步明确班集体和个人、小组的奋斗目标,在班级中形成一种每个人都为实现班级目标而贡献力量的氛围。
(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形成班集体核心
每一个班集体,都有一个健全的班级组织机构(小学是中队委员会,中学是班委会、团支部),一般由班长(中队长)、学习委员、宣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组成,有的班级还设有纪律委员,它直接对班级纪律、班级活动、班级环境卫生、生活福利等进行管理和服务,在班级与教师、学校之间起一个桥梁作用。因此,组织和健全班集体必须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而要健全班级组织机构最主要的是要选拔和培养班干部,从而使班集体形成坚强的核心,有力地带动全班同学为实现共同奋斗目标而努力,这是组织和健全班集体的不可缺少的过程。
(四)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人际关系是指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认知、情绪体验和相互影响的教育关系。班级人际关系好,表现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感情融洽,心情舒畅,经常充满着舒适感和安全感,还有着热烈而又健康的竞争和合作心理气氛。因此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能有效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能在令人愉快的教育情境中消除学生中的不健康心理和不良行为,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在班内建立良好的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形成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同学关系。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增强班主任不断完善自身的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心,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班集体。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协调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基础,也是诸要素的载体。
班级人际关系的种类及其建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