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
42891700000003

第3章 (二)现代化的目标

现代化理论,从狭义上说,就是发展理论。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指出,发展就是落后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即人类社会向若干现代目标进发的变迁过程。这些发展中社会发展的目标主要有五项:增长、公平、民主、稳定以及自主。“广泛接受这些目标也意味着接受一种美好社会的理想:富裕、民主、公正、有秩序、自己完全掌握自己的事务。”其中两项属于经济,两项属于政治,另一项既是经济的又是政治的。虽然他反对现代化等于西化的观点,但是,他提出的现代社会的目标的确是以现代西方社会为蓝图的,他自己也承认这种美好社会的理想“酷似西欧北美已经建立的社会”。因此仍难脱“现代化等同于西化”与“西方中心主义”的樊篱。

的确,现代化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多方面的,应该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不能单打一,各方面必须全面、协调地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步积累的渐进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方面的发展并非整齐划一,而是有次序先后的。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发展并非只是自然发展的过程,还必须为它的发展扫清前进的障碍,进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相应领域的一系列改革,而这一切又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亨廷顿提出的上述现代化五个目标,一般地说确乎反映了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具有普适性意义。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具有世界性,任何脱离这种大趋势的国家民族必然会面临被边缘化的危局。但是,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与国情各不相国,现代化各个目标的具体涵义也不尽相同,必然各具特色,又具有民族性。而且,现代化的所有目标也不可能齐头并进,“好事情往往不是也不可能是一齐到来的”,各种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其耦合程度也各不相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途径与时序特征也不会千篇一律,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现代化,以思想观念的革新为先导,以经济发展为龙头,带动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相应变革,进而向社会各领域纵深推进,反映了中国社会逻辑发展的时序特征。这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的时序特征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