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个性化发展应是其专业化发展的显著标志和突出特征。班主任若不追求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和技巧方法,就不可能真正落实教学的根本任务。创造、个性、独特的风格,这是其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唯有个性化的教师和个性化的教学,方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特质的人才。
班主任的人格素养
班主任的素养决定着班级工作的成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班主任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人格、学识、情感、心理等方面不断锤炼自已。
一、人格素养是班主任素质的灵魂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班主任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新”问题。那么,怎么做才不失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呢?
人格即个性,是指一个人的各项比较重要和相当持久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在生理基础上,受到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气质、能力、兴趣和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的塑造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在一般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能完成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因而,作为育人主体的班主任,首先应该具备完善的人格,这也是作为当今一名合格班主任的灵魂所在。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班主任一方面要系统地学习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理论知识,加强班主任自身的人格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价值取向很明确的、生动形象的故事资料、实况录像、人物传记,让学生耳闻目睹一些中华民族传统人格中的积极因子:明是非,讲气节,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尽力做到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启迪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自身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风和日丽,莺歌燕舞,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挫折和失败总是不断地踩痛我们的心。当学生遇到失败、挫折和困难时,班主任作为领航人,应不断地鼓励他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一个人的人格就是在风霜雪雨中成长的,没有挫折与失败,就不会懂得成功的艰难、奋斗的可贵,不会明白有价值的人生是什么。让学生把人生的风雨化作进取的动力,努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
二、班主任应具备良好的人格素养
班主任的良好性格表现为热情开朗、精神饱满、耐心细致、沉着冷静、温和宽厚、心地善良等。具有这些特征的班主任不管学生出现什么情况,都能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以极大的耐心做好工作。
人的气质虽无好坏之分,但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气质类型特点,并尽量避免可能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平时与学生交谈中经常听学生说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而不愿意上那个老师的课。这提醒每一位教师,也包括班主任:你的性格、气质可能影响你的教学风格,而你的教学风格,又很可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身心健康。同样,班主任的性格与气质也会影响全班学生的情绪,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心理相容认知,情感融洽和谐,像生活在一个温暖如春的大家庭里,学生才会如鱼得水,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尽情地发挥自己。
班主任的个性魅力
班主任性格特征对学生性格形成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影响。青年学生正处在性格形成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总是在教师、班主任身上寻找一些可供自己借鉴、吸收的东西。特别是班主任,其吸引人的性格是学生仿效的对象,学生会自觉不自觉模仿、吸收,从而形成自己性格的成分。
一、班主任个性的基本特征
(一)独特性班主任的教学个性是一个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区别于他人的非模仿性的教学风格。它是一种独创,是班主任“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示,具有个体性;它是班主任自身的个性(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融合,然后升华成班主任的教学价值观,并形成班主任自己的教学特色。教学个性的创造性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班主任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情感到教学板书的设计,从班主任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到课外辅导,都能感受班主任鲜明而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启发性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班主任的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因此,班主任的教学个性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它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充满悬念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从而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探索。
(三)人文性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求知欲强、个性丰富的学生,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主任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不断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学个性的人文性就是要求班主任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完善、品德高尚的人。
(四)艺术性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班主任的教学特色就是指班主任的教学个性的总和。要体现教学个性的艺术性,班主任就必须使他的教学生动、形象,并给学生以美感。所以,班主任在教学中,不仅语言要幽默、生动,而且设计要巧妙精致。学生听课后才会回味无穷,并且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二、形成班主任个性的基本原则
(一)优化整合原则这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首要原则,也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重要保证。优化整合原则就是要求班主任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力等各种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与自己的个性品质结合,并进行整合,形成鲜明个性特色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呈现、作业布置以及课后活动的检测,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自然生成原则进行个性化教学,它的目的不是为了体现班主任的个性,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即促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发展。因此,班主任的教学个性不是机械生成的,而是在与学生不断碰撞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另外,再好的教案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意料之外的问题,班主任此时应该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自由发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创造性的个性才能得到培养,班主任的教学个性也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充满激情原则进行个性化教学,就是要让班主任的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更加投入。只有班主任在教学中充满激情,才能使他的课堂生机蓬勃,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被调动起来。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因此,激情原则是班主任要形成其教学个性的基础原则,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根本保证。
三、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个性特征
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的才华通常是由人的个性表现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无个性必平庸。
研究发现,学生喜欢的班主任需具备以下特征:在活动技能方面,他们讲课有趣、喜欢体育活动;在性格特点方面,他们和蔼、严格;在思想作风方面,他们公正、认真;在工作态度方面,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能为学生着想;在学识能力方面,班主任的教学方法灵活,讲课清晰明了。同时,学生希望班主任能够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进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尊重他们并公正地对待他们。
研究也说明学生最不喜欢班主任具有如下特征:教学不负责,东拉西扯无计划,只顾自己讲,不管学生懂不懂;讲课死板,照本宣科,枯燥无味,不清楚;偏听偏信,处事不公正,大题小作;主观,不调查清楚就下结论批评人;讲完课就走,不与同学接近,不关心同情人;不能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致,不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要求不严,只管讲课,不管课堂纪律;态度严肃,不和蔼,整天绷紧脸孔,等等。经过调查表明,具有以下个性特征的班主任最受学生欢迎:
(一)率直“当班主任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从不掩饰、回避,并尝试其他方法。”班主任率直的个性,如果同教育行为联系起来就会产生神奇的教育优势。率直的班主任便于学生接近,对某一问题的讨论及思考会在积极民主的氛围中得以进行,这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潜力的挖掘,也正是有了这一条件才容易实现。
(二)风趣幽默“每天她会带来少许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乏味。”风趣和幽默是现代人的重要特点,更是一种难得的品格。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常常是有广博的知识,精湛的口才,睿智的头脑,灵活的反应,高雅的人文修养,是其高智商,富有创造力的表现。充满幽默感的班主任永远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因为“风趣者常能寓人情物理于诙谐之中,让人一笑之余,继以深长思索”。
(三)童心未泯中学班主任接触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低龄学生往往将班主任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父亲、母亲,是大哥哥、大姐姐,是可以说知心话的“大朋友”。所以,班主任的个人魅力还来源于永葆“童心”之青春。很多优秀的班主任说,他们喜欢和孩子们呆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使他们感到年轻,感到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永葆童心,并不完全取决于班主任的年龄,而主要在于班主任的心态。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班主任,他的心理年龄一定很年轻,一定笑口常开,一定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与创造欲给予极大的赞赏和关注。在对青少年的培养中,要珍惜那种充满着幻想、好奇的“童心”,充分培育他们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创造力,而不要用“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办法,窒息了这一最具生机、最可宝贵的心灵。
案例
开学了,许老师接的是一个新班,早就听说这个班是个活跃的集体,得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于是从自我介绍和第一次的谈话,直至班规的宣布,许老师都扮演着“绳以规矩,始成方圆”严格管理者的角色,这一招果然奏效,孩子们个个仿佛都循规蹈矩。好一阵子,许老师总有一种成就感,为自己治班有方而暗自高兴。但不久后,许老师就隐隐地感到,学生们对许老师这个不“和蔼可亲”的班主任渐渐疏远了。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坦率的脸蛋,许老师有点茫然……
于是,许老师静静地反思。班主任原本就不应该是单纯意义上的管理者,他应该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合作者,更多的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怎样使师生关系和谐起来呢?
“穷则思变”,在这“黔驴技穷”的时刻许老师决定“铤而走险”。许老师想学生最喜欢的莫过于“玩”,和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情,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那怎么个玩法?许老师想起了苏霍姆林斯基在《巴甫雷什中学》中的一段话:“每当学年一结束,许老师就跟孩子们一道去远足旅行,去田野、森林、河边旅行。跟孩子们一起在南方晴朗的星空下宿营,架锅煮饭,述说图书内容,讲传说和童话故事,这些对许老师来讲,是一种幸福。”对!许老师何不和学生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嬉戏玩耍,借助于大自然和谐的环境走进学生的心灵,和学生心贴心地进行情感交流,发挥大自然的神奇教育力量呢?
在一个雪后天晴的下午,许老师领着学生走向操场。学生一脸狐疑,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路上不停地问许老师:“老师,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许老师听了笑而不答。当到教学楼下的时候,许老师大喊一声:“跑!看谁先到那边的篮球架下!”学生一下子明白过来了:原来,老师要和我们一起“疯”。于是一个个像撒腿的兔子,向篮球场跑去。接着,他们在操场中间的草坪上一起“追逃”,一起堆雪人,一起打雪仗……就连以前见到老师话都不敢说的学生,此时也像吃了“熊心豹胆”一样,向许老师发起“进攻”……一个个的“真面目”都露出来了,当然还有许老师这个大孩子。当他们“疯”累了,便在操场边的护栏旁互相依偎着,一边欣赏着夕阳西下的美景,一边窃窃私语,许老师和孩子们倾诉着埋藏在心底的话语,在他们心中播撒着理想的种子。多美的一幅画面啊!
忽然,不知谁起了哄,对许老师“群起而攻之”,一个又一个的雪球向许老师飞来,落在她的衣服上、头上、脸上……许老师可真是措手不及,只好就范,任由他们“宰割”,被“折磨”了好一阵子,他们才一哄而散。许老师狼狈地站在操场中间发着狠,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好像对他们的杰作——智能“雪人”非常满意。
回想起那幅动人的情景,许老师已经不记得他们打了多少回合,许老师更不记得她被学生“折磨”了多少次,许老师只记得他们无忧无虑的笑声在操场上空回荡不停。许老师只记得他们亲密无比的身影洒满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她只记得那一张张灿烂而又夸张的笑脸,不时在许老师眼前晃过。
在以后的日子里,许老师明显感到学生对她的亲近,明显感到学生和她的话越来越多,他们在许老师面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许老师正好借此机会因势利导,穿插对学生的教育,他们似乎更乐于接受,师生之间在平等的尊重中交流、对话。